要留給下一代怎麼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現在的各種行動!
昨天下午,頂著烈陽的好天氣,我到西門町參加由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 及各環團,共同籌辦的 減少碳排 世代攏來|青年抗暖大遊行之畢業典禮抗疫中!
活動現場,年輕的主辦單位們不僅設置了黑板讓大家留言,還設立了相當「特別」的畢業花圈,來恭送高碳排產業畢業快樂!
這幾年,在全球疫情籠罩之下,各國青年因此無法如期舉行氣候遊行運動來表達訴求,甚至每年固定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也延至今年 11 月才得以舉辦。
但,台灣很幸運地,在去年這個時候,有一群青年朋友們在大雨滂沱中,站出來為氣候發聲,而且,今年他們一樣沒有缺席!
#氣候變遷 的議題,不會因為疫情而跟著延緩,全世界的 #極端天氣現象 甚至在近期變得更加嚴峻,像是台灣遇到了百年大旱、澳洲雪梨、美國紐約、中國鄭州、北京遭遇極端降雨,造成多人傷亡,以及前所未有的森林野火與熱浪,飆出許多未見的新高溫紀錄等,面對氣候變遷議題,絕對刻不容緩。
時代力量全力支持此次活動的訴求,尤其,過去我們特別關注《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所設定的減量目標,除了應該符合國際 2050 淨零排放目標外,更應積極擬定出具體的短、中、長期目標,此外,我們也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期待能在這個會期順利通過,讓台灣 #低碳轉型 得以加速前進。
除此之外,我們也相當關注 #廢棄物處理 以及 #塑膠回收 等議題,這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外送平台興盛,加上大量的醫療用品廢棄物,導致一次性廢棄物量大增。
不過,隨著進入後疫情時代,可以預見未來各國將積極提出經濟復甦的規劃,而在高強度的經濟活動下,將可能帶來更多的碳排放與環境汙染。
因此,政府單位就必須更積極的來落實廢棄物處理,並加強 #不塑政策 的期程與落實,以及 #循環經濟 層面的規劃;並且,我們也期待中央及地方政府,可以更積極地投入 #綠色振興規劃,將資金投入相關的能源轉型或是數位轉型產業,以邁向 #2050淨零排放 目標!
最後,呼應活動的主題「青年抗暖大遊行之畢業典禮抗疫中」,我們要祝福高碳排產業能夠順利畢業,共同邁向低碳轉型的新未來!
家長們也不妨帶著孩子們一起響應與關注氣候變遷的議題,為我們的未來開始作出改變。
要留給下一代怎麼樣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現在的各種行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8): 1、磐安:生活在大山裡; 2、磐安:大山下的藥農生活; 3、磐安:涼亭裡的鄉村風景; 4、磐安:大山下村的前世今生; 5、磐安:走近玉山古茶場; 6、磐安:偶遇“壽龜奉茶”; 7、磐安大皿:千年古村悠閒生活。 一進大皿村,你就會被皿溪兩岸的宮燈所吸引。來大皿村觀...
綠色振興規劃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綠色紓困,台灣跟上世界,環境零傷害,投資綠產業。 - 台灣環境NGO對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2019-nCoV)疫情的〈第二次聯合聲明〉(05/14/2020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超過四百萬人確診的新型冠狀/武漢病毒(2019-nCoV)仍壟罩全球,感謝台灣政府與民眾共同防疫有成,至今已經超過一個月無本土病例,令人振奮。而立法院在5/8通過了追加1500億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台灣已經從防疫、紓困慢慢走向振興階段。
在台灣諸多關注「綠色紓困」的公民團體聲明下,立法院在1500億的紓困預算增加了排除條款,這筆納稅人的救急錢不補助知法犯法的新增建違章工廠,並要求經濟部應會同相關機關,建立完整查核機制,確保工廠紓困僅提供給合法工廠以及既有未登記工廠。雖然團體希望讓既存的未登記工廠於納管後再行紓困,遺憾未能通過決議,不過,這仍是謹守法律界限的第一步,也是綠色紓困第一階段的重要概念——零傷害原則。
綠色紓困第一步 急難紓困應堅持「零傷害」原則
我們認為,雖然現階段急難紓困之目的,是為生計受到疫情衝擊的企業與民眾提供立即的經濟援助,其關鍵任務是當下的援助而非長期的轉型,但政府的紓困方針亦應堅守「零傷害(do no harm)」的基本原則,不得放寬環境與污染管制,否則將增加健康風險,也會弱化台灣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空氣污染的能力。
舉例而言,日前環保署因應疫情而放寬免洗餐具禁令,不僅對防疫無實質助益,更減損了各界長年來的減塑成果,實為錯誤政策。此外也有立委與業者主張免徵燃油機車之貨物稅,但從發展綠色交通、減緩空污、促進低碳轉型的目標來看,不應為了短期紓困,倉促降低甚至免徵燃油機車貨物稅,甚至應該要放置在能源稅的政策架構下思考。
規模較大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紓困方案應加入環境條款,例如航空與海運業是台灣碳排與空汚的主要來源之一,政府在祭岀800億元的紓困方案時,應要求業者提出燃油效率提升、潔淨燃料使用占比等具體承諾。
急難紓困的下一步:政府應進行長期綠色振興規劃
救急救難、復甦經濟,無疑是當下首要任務。但是面對氣候危機與環境退化的長期風險,疫情後的經濟發展,需要超越舊有模式(Business as usual),為長期的產業轉型打穩基礎,且透過全面性的轉型與改革。這正是我們選擇在此刻提出「綠色振興」的原因。
綠色振興意味著以更永續、更具韌性的方式來復甦經濟,拒絕導致氣候危機加劇的短期刺激方案,並對我們的經濟模式做出根本性的改革,提升整體社會、經濟與產業面對各種危機的調適能力。
事實上,這次疫情的嚴重衝擊恰恰反映出長久以來人類線性經濟行為的弊病:過度仰賴化石燃料、無度耗用自然資源與能源,並產生大量廢棄物等等。因此綠色振興的目的,不僅訴求「用更好的方式恢復」,更強調「今日的解方應該是對未來的投資」,不再追求剝削式且高污染的經濟成長,而致力於打造高附加價值高、零污染、循環永續的經濟模式。
因此,全球許多環保倡議團體、國際政府組織都陸續提出綠色振興的概念與政策建議,其層面廣涵經濟活動的所有面向。其中幾個被一再提及的重點項目,包括鼓勵綠色交通、發展低碳大眾交通工具、提升建築能源效率、改善工業製程、發展再生能源、建立綠色公共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育、降低或取消化石燃料補貼、推廣循環經濟、扶持生態永續農業等。
前瞻計畫第二期預算應納入綠色振興政策
上述許多綠色振興之政策建議,早已存在於台灣現有的氣候治理架構,例如能源轉型、溫室氣體減量、產業節能等。政府需要做的是:在綠色振興的指導性原則之下,盤點、整合且強化既有的政策工具,廣納各方建議,開放公眾參與,並確保這些政策得以落實。
因此我們認為,近期即將開始審議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二期預算」是一個將綠色振興概念納入國家長期建設計畫的絕佳機會。以「奠定國家未來30年發展根基」作為長期目標的前瞻計畫,勢必得納入綠色振興所關注的氣候危機調適能力、韌性、永續以及循環經濟的元素,如此既可應對疫情所帶來的全球經濟衝擊,也可推動經濟結構的低碳轉型,創造更多符合全球趨勢的低碳經濟工作機會與長遠經濟效益。
我們呼籲,第二期前瞻計畫預算的討論應納入綠色振興的視野與思維,政府應將投注於綠色振興上的預算視為是對未來的投資,而非花費。例如前瞻計畫中關於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與城鄉建設的部分,便應參考各國政府與團體近期相對應之綠色振興政策建議,運用預算資源引領產業轉型方向。此外,有鑑於第一期前瞻計畫缺乏公眾討論,對於民眾參與缺少制度性保障,預算擬定過程中多有爭議,故第二期前瞻計畫應將經費撥補一定比例資源用於公眾參與並且預留與民眾溝通的時程,無論是中央整體或是地方的個案建設的討論過程,都應有更大程度的公眾參與,以符合更為廣泛的公共利益。
為了留給下一代永續並具有韌性的環境與社會,政府必須立即著手規劃綠色振興政策,來引導紓困方案與前瞻基礎建設的龐大政策資源,以資源可循環再生為方向,發展和環境共生共榮的循環經濟,打造更能展現台灣優勢的永續發展模式。
聯合聲明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循環台灣基金會、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環境法律人協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台灣公民自主發電行動聯盟、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高雄市野鳥學會、桃園在地聯盟、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350 Taiwan
♡
綠色振興規劃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綠色紓困的現在與未來】
四月的時候,台灣環境NGO針對新型冠狀/武漢病毒疫情發表了第一次聯合聲明,請大家重新思考對於此次疫情造成的衝擊,未來該如何讓台灣的經濟更有韌性,積極打造在地型的經濟,創造有尊嚴的工作,更能面對氣候危機所帶來的經濟和生命、健康等威脅。
今日再發聯合聲明,呼籲台灣跟上世界綠色紓困的行動:
▪急難紓困應堅持「#零傷害」原則
▪政府應進行長期綠色振興規劃
▪呼籲前瞻計畫預算的討論應納入綠色振興的視野與思維
聲明全文請見:
http://www.gcaa.org.tw/post.php?aid=607
#對抗疫情與氣候危機兩者並不衝突
#我們有責任以更好的方式復興
綠色振興規劃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8): 1、磐安:生活在大山裡; 2、磐安:大山下的藥農生活; 3、磐安:涼亭裡的鄉村風景; 4、磐安:大山下村的前世今生; 5、磐安:走近玉山古茶場; 6、磐安:偶遇“壽龜奉茶”; 7、磐安大皿:千年古村悠閒生活。
一進大皿村,你就會被皿溪兩岸的宮燈所吸引。來大皿村觀宮燈,知曉宮燈製作的過程。雙峰鄉是宮燈之鄉,曾在1997年香港回歸那年,天安門廣場上那兩盞高達8米的宮燈就是大皿村人製作。
磐安是“中國藥材之鄉”,常年種植中藥材8萬餘畝,是全省最大的中藥材主產區和道地藥材集散中心。中藥材產業是磐安的傳統優勢產業,隨著中藥產業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磐安中藥材種植逐步走向規模化、標準化,設施栽培、林下套種等種植模式方興未艾。近段時間,磐安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正忙著土地平整。該基地位於新渥街道馬討山區塊,占地2407畝,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資金撥付、墳墓搬遷、規劃設計等工作。“我縣中藥材規模化種植開始於2002年。”縣中藥材技術推廣站站長宗侃侃說,從起初的一家一戶分頭種植,到現在逐漸形成基地化產業化種植,磐安中藥材種植實現了由粗放式到標準化的提升。資料顯示,2019年我縣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為2萬餘畝,與上年度基本持平。其中當家品種浙貝母因去年種籽價格低,種植面積增加了0.5萬畝。
2018年以來,我縣以“道地精品、高效生態、綠色安全”為發展目標,大力推進萬畝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建設,在新渥、冷水、仁川等浙貝母主產區建設種植示範基地8000畝,在尖山、窈川等鄉鎮建立鐵皮石斛、覆盆子、白術等標準化基地2000畝。白術是“磐五味”之一,磐安產的白術被稱為“蛙術”,品質高、藥效好。位於大盤鎮林豐村的磐安藥王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基地裡,白術、黃精等中藥材長勢喜人。基地負責人蔡文光介紹,眼前這片白術再過兩個月就進入採收期。得益於規模化種植管理,今年白術受颱風天氣影響較小,8000余株白術種苗產量預計可達1萬多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