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對常常很想打炮的生理男性推薦一本女性主義相關的書,我就會推這本,沒有之一。
不煽情,也沒有充斥著「女性在性關係中常被欺負」的故事,書中關於性、關於情感,以及關於性與情感的關係,都適合每一種性別與性向的人。
(但我之前看的是舊版,現在來抽據說大量增幅的新版)
【在關係中精神出軌的人,該下火獄嗎?】
#抽書資訊在文末
我們是否有可能同時愛上好幾個人,或對伴侶以外的人產生慾望?難道只要戀愛了,就會自動喪失對其他人的興趣?
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可以看《道德浪女》這本書。
如果你勇往直前去探索新的情感關係與生活型態,你會發現前方有一些觀念擋著你:關於社會應該怎樣,關係應該怎樣,人應該怎樣的觀念——這些觀念很可能根深蒂固,而多半未經檢驗。
我們都被教導,一生一世是情感關係的唯一正解。我們總聽人說,一對一是「正常」、「自然」的;如果我們的慾望不合乎這個束縛,就是道德有瑕疵、心理不正常,而且違反自然。
這些觀念一直在我們腳下,形成我們假設的基礎、價值的基礎,也是我們慾望、迷思與期望的基礎。我們不曾注意到它,直到被它絆一跤。
這些觀念從哪裡來?通常是為因應某種情況而起。舉例來說,像是希特勒與納粹在德國興起時,心理學家威廉.賴希(Wilhelm Reich)就有一次,向一群年輕的共產黨員演講,論道性壓抑對威權政府來說非常必要。
他認為,如果沒有強制外加一個性否定的道德觀,人民就不會受到羞恥的控制,而會相信自己的是非判斷。他們不太可能違反自己的意願大步參戰,或者去參與死亡集中營的運作。
縱使這些情況現在已不復見,這樣的觀念卻滲入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認為現在有一套「應該」的法則。然而,這是文化製品,而不是自然法則。
道德浪女所面對的挑戰之一,就是必須跳脫「大家都知道就是對的」這種文化。面對任何以「大家都知道⋯⋯」、「常識告訴我們⋯⋯」開頭的句子,請務必抱持著極大的懷疑。
▍迷思一:長期的一對一關係,是唯一真實的感情關係?
在人類歷史中,長相廝守的一對一關係成為一種理想的典型是相當晚近的事,在靈長類之中只有人類如此。
相信這個迷思的人可能覺得,如果他們沒有與別人配成互許終身的一對,那就表示他一定有些什麼問題。他們不去質疑那個迷思,卻來質疑自己:我不完整嗎?我的另一半在哪裡?這個迷思告訴人們,你不夠好,單單是你自己的話,是不夠好的。
這種人通常對於伴侶生活有著不切實際的想像:完美先生、完美小姐或者完美者會自動解決一切問題,填平所有鴻溝,使他們的生命變得完整。
這個迷思有一個分支,就是相信一個人如果真的戀愛了,就會自動喪失對其他人的興趣,也就是說,如果妳對於伴侶之外的人還有性或愛的感覺,表示妳一定不是真的愛你的伴侶。
這個迷思長久以來已經毀掉了許多人的快樂,但它不但錯了,而且簡直錯得荒誕:手指上套個婚戒,並不會阻斷通往生殖器的神經啊!
▍迷思二:浪漫愛是唯一真愛?
看看流行音樂歌詞或經典詩集:我們用來形容浪漫愛情的字眼並不盡然都那麼讓人愉快。「瘋狂地愛」,「愛很痛」,「偏執」,「心碎」⋯⋯這些描述的都是心理或身體的疾病。
我們文化裡稱之為浪漫愛的這種感覺,似乎是一個混合著肉慾與腎上腺素的大雜燴,間雜綴以不確定性、不安全感,甚至是憤怒與危險。那種脊椎上的涼意,我們認為是激情,但其實那跟一隻貓面臨了一個「戰鬥還是逃走」的情境時,背上汗毛直豎,是一樣的生理現象。
這種愛可能令人戰慄,可能席捲而來,有時候極有趣,但它不是唯一「真實」的愛,對一段持續的關係來說,這種愛也不必然是良好的基礎。
▍迷思三:性慾是一種毀滅性的力量?
這個迷思可以遠遠地追溯到伊甸園神話,而且將牽出一連串令人發瘋的雙重標準。有些宗教的教義說女人的性慾是邪惡又危險的,它的存在僅只是為了將男人誘入死穴。從維多利亞時代開始,人們就認為,男人無可救藥地性飢渴,永遠虎視眈眈;而女人則應該保持純潔、矜持、沒有性慾,以控制男人、使他們走上文明的道路:也就是說,男人是油門,女人是煞車,我們的看法是,這樣很傷引擎耶。
以上這些想法,對我們來說都行不通。
很多人也認為,可恥的性慾,特別是想跟很多人上床的慾望,會摧毀家庭。然而我們懷疑,恐怕為數更多的家庭是毀於通姦所導致的痛苦離婚,而非毀於有品的、妳情我願的開放關係。
我們寧可以開放的心,傾聽自己的慾望,然後再決定要怎麼做。
▍迷思四:愛情戰勝一切?
好萊塢告訴我們:「愛是不要說抱歉」,而我們這些傻瓜就相信這個。
這個迷思認為如果你真的愛某人的話,你就永遠不必跟他抬槓、爭執、溝通、協調等等,你什麼也不必做。這也暗示:我們會對所愛的人自動產生慾望,無須為了點燃慾望而做任何努力。相信這個迷思的人可能會發覺,每次必須與情人討論、或者進行一場有風度(有時候並不怎麼有風度)的爭執時,自己就會覺得戀情是失敗的。
他們可能也認為,任何不合乎「正常」標準的性行為——從性幻想到按摩棒——都是「假的」,且反映出愛的品質裡一定缺少了某種重要的東西。
【以下是工商時間】
對的,我們要來抽這本渣有渣理、婊亦有道的《道德浪女》了!
要怎樣才能取得這本道德浪蕩份子都愛的書呢?簡單三步驟:
1.按 女性主義有事嗎 讚。
2.公開分享這篇文章。
3.在留言處Tag一位朋友,沒有朋朋的話就隨便留言ㄅ!(沒關係小編也沒朋友)
開獎日期:2019/1/5。(同時也是這本書上市日期哦)
#一起來當浪蕩份子
#愛情真的有大家說的這麼偉大嗎
#女性主義有事嗎
「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 在 阿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 在 維多利亞時代背景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 在 維多利亞時代背景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 在 【社課預告】《莎拉•華特絲與《荊棘之城》》 講者:許家華時間 的評價
- 關於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 在 收看Youtube 頻道"English Heritage",你也能過上維多利亞 ... 的評價
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15.08.24 歷史 ※
禁忌,一場感官的意外
在 1960 年代性革命之前,情趣用品就像是一個尚未被開發的市場,卻無人敢觸及。在那個之前,情趣用品其實是醫療器材。
像「震動按摩棒」,今天無疑是「情趣用品」。大約在維多利亞時代,當這樣產品被發明時,其實是醫療用品,用來治療「疾病」:歇斯底里。根據 1885 年的百科大全,是因為靈魂受到擾動。這個「疾病」多在未婚的女性身上發生,因此當時的人認為:原因可能在於和生殖器官的神經有關係,而治療方式,就是給予強大的感官刺激。
在當時的社會,當然沒有人想過以「自助」的方式。因此這項工作就落到助產士、或是婦科醫生身上,他們以按摩的方式為他們的女性「病患」製造高潮效果。
1869 年,一位美國醫生 George Taylor,希望治療歇斯底里的方式可以更容易,於是發明了一個操作器,讓女性患者——當然是在醫師的監控下——能夠平息她們起伏不定的情緒。當時的震動是以蒸氣來驅動。所以診療室中必須要備有蒸氣壓力機、和一整個管線系統,讓操作器達到震動的效果。一直到 20 世紀初期,才有手持式操作器,甚至成為熱門商品。
另一個全球熱銷的商品,大概就是藍色小藥丸威而剛(Viagra)。根據製造商提供的訊息,1998 年全世界約有 3700 萬名男性服用該藥物——僅管最初,這個藥物被發明的目的,不是為了助性用。
西地那非,或是昔多芬——藥中的成份——原本是用在治療心血管疾病。但是臨床效果不佳,實驗結果無法讓人信服。但當參與受試的人,拒絕將該實驗藥物交還給研究人員時,才讓研究人員意識到,該藥物的壯陽效果。
該藥廠公司,隨及做出反應,展開新的研究,讓「副作用」成為「主要效果」。最後的結果,更是大獲成功。
但是這樣的成功,還有另一個主要的推手:避孕藥。最初,避孕藥被視為性解放的象徵——無法見容於教會道德規範、也破壞女性賢妻良母的圖像。於是,避孕藥最初也是披著「醫療」的糖衣,用來調整月經週期。但是每位婦產科醫生,都知道這個藥物的「副作用」,很快地——像是西地那非一樣,副作用成為使用該藥物的主因。
性解放所帶來社會觀念的變遷,讓幫助性趣生活的用品,不用再「繞道」進入日常生活。
http://www1.wdr.de/…/wiss…/erfindungen-sexspielzeug-100.html
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 在 維多利亞時代背景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維多利亞時代背景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維多利亞時代服裝,維多利亞時代特色,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 在 【社課預告】《莎拉•華特絲與《荊棘之城》》 講者:許家華時間 的推薦與評價
在道德觀念極度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懸殊的貧富差距、 ... 離奇的情節在這時大量出現,也出現了和保守道德觀念相左的故事人物。 ... <看更多>
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 在 維多利亞時代背景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維多利亞時代背景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維多利亞時代服裝,維多利亞時代特色,維多利亞時代道德觀念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