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按讚與集氣文 #背後一點心理學的思考
文/張士哲 from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
.
網路上有許多集氣、暖心、「用新台幣幫忙下架」的貼文,這些貼文底下,往往都可以看到大量充滿善意的留言,即便這些留言可能無法轉換為實質幫助,仍吸引許多網友蓋起一篇篇的留言串。
.
◼️為什麼我們喜歡在社群發文? 低門檻成主因
.
「社群習慣養成最根本原因在於訊息傳遞容易」,心理師蘇益賢提到,透過網路社群,很多人能在短時間內可以更新到你的訊息,成本非常低,同時還可得到一些額外資訊,而且這些資訊可能對你有所幫助,例如你今天要去哪家醫院,很有可能會有人告訴你應該要找某某醫師,這也會是增加我們想要在網路上分享訊息的原因。
.
回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對於傳播者而言是具有刺激性的東西,大腦在接受人際回饋時會感到興奮,不論是按讚數或者是回應,都是一種表現形式,那種「被看見」、「受到肯定」的感覺,毋須面對面,透過網路即能有這樣的回饋。
.
◼️社群行為提高事件關注 按讚留言成助力工具
.
在閱讀集氣文時,為何人們會想要給讚、加油?其實是情緒使然。我們在看一些新聞或事件時,車禍、生病、手術等等都會有情緒,有了情緒之後,就會想要做些什麼,特別是像太魯閣號重大事故,群眾同理心、惻隱之心就會特別強烈,讀到這樣的訊息,卻什麼都不能做的時候,情緒沒有出口、想法無法執行,那種感受使人不舒服的,因此臉書的按讚按鈕、IG的愛心,甚至分享、留言,自然成為付出心力的管道。
.
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當集氣留言開始出現時,後面的留言會越來越快跑出來,因為模仿、複製,跟著做的成本不會太高,在成本不高的情況下眾人展現出關心,不過,網路上這些不費吹灰之力的「社群小行動」其實是有疑慮的。
.
蘇益賢直言:「這是我擔心的地方」,他認為這些小行動讓網友覺得「好像差不多了」,其實有時候,有些號召是需要真正的實際行動,像是抗議、街頭遊行,因為成本太高了,讓「一鍵助人」成為現今趨勢,相較於要身體力行的付出的高門檻變,網路上的行為,就會讓網友覺得「我好像已經做一些我能做的了」。
.
◼️社群時代的「有價」專注力被剝奪 付出幻化為憤怒
.
蘇益賢解釋,在網路世代裡「專注力」成為了一種貨幣,「我們在某件事情上投入的專注、所花的時間,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成本」,當我們發現自己被所關注的事物「騙了」,同理心、惻隱之心就會轉為憤怒,因為我們都希望我們的付出會為事件帶來好的影響。
.
有些事件,我們恐怕只能透過媒體來認知到這些事,但很多時候媒體報導篇幅有限,能著墨的新聞點顯得侷限,媒體報導的力量容易把細節放大到極端,例如五寶爸的辛酸及工作態度不佳被不斷放大報導,不僅讓民眾的愛心湧現,同時也醞釀了民眾的憤怒,讓關注升溫、最後爆發。
.
為了不讓自身情緒受到網路社群的影響,蘇益賢建議「增強媒體識讀、資訊判讀的能力」,讓「子彈飛一會兒」,看著事情發展一定程度後,才能進一步掌握更具體的消息,屆時我們再提供更到位的幫助,「如此一來可能較能避免發送愛心後,才發現自己真心換絕情」。
.
----------------------------------------
.
報導全文👉
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10377
.
報導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LGn6ivziDA
.
社群中的羊群效應👉
https://dailyview.tw/bullying
網 路 溫度計 心理師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別讓疫情影響夫妻感情】
居家辦公密集接觸,夫妻摩擦不斷?心理師陳品皓提供「三對一好」伴侶實用溝通術,以生活中常見的爭執「誰來洗碗」為案例,教你如何讓豬隊友秒變神隊友!
👉 伴侶親子都好用的實用溝通術:https://cplink.co/aOvKX95u
網 路 溫度計 心理師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去年的四月,我接受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 的邀請,受訪討論關於疫情下的焦慮:衛生紙之亂--買衛生紙如何帶給我們安全感。
⠀⠀⠀⠀
(該專輯還有邀請 唐鳳 和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相當好的專題報導)
⠀⠀⠀⠀
過了一年之後,我不知道我們是不是更有能力面對這些。但在情緒的起伏、焦慮與恐慌上,這次說不定比一年前更大。
⠀⠀⠀⠀
會焦慮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想要狀況可控,而現在的狀況,誰都不知道接下來會怎麼發展。所以有些人會想去一直看新聞,想要得到更多資訊;想去買很多民生用品、防疫物資囤積,確認自己有足夠的資源。
⠀⠀⠀⠀
所有的「想要多一點」,都是因為不安、焦慮,帶動我們的恐懼與匱乏感,這些原始的情緒讓我們能控制衝動、判斷力的前額葉功能下降,也使我們可能會衝動行事,被情緒與危機感整個包圍。
⠀⠀⠀⠀
⠀⠀⠀⠀
要怎麼樣讓焦慮不要綁架你的前額葉?
⠀⠀⠀⠀
很簡單,深吸一口氣,確定現在你在安全的地方。然後穩穩地跟自己說:「我可以未雨綢繆,但不用去控制未來。」
⠀⠀⠀⠀
未來的可能性太多,希冀去控制的我們必然會感受到失控的焦慮與不安;但若我們能把注意力放在我們可控的事情上:居家安全、戴口罩勤洗手、沒必要不出門等。
⠀⠀⠀⠀
感受自己目前的生活仍然安全,先不用去擔心那些還沒有發生、且不能控制的事。
⠀⠀⠀⠀
因為如果不能控制,你的擔心對事情並沒有幫助,只會讓你更擔心焦慮,能理性判斷的前額葉更沒功能。
⠀⠀⠀⠀
穩定下來,一步一步,能提早準備,但也能見機行事。有需要時,大家互相提醒幫忙。因為這是我們需要一起面對的戰役,靠自己一個人,是撐不下去的。
⠀⠀⠀⠀
打退焦慮與恐懼的方法,永遠是信任、愛與互相支持。
⠀⠀⠀⠀
我們都能過這一關。
⠀⠀⠀⠀
(專題連結在留言處)
網 路 溫度計 心理師 在 被霸凌到「不敢看留言」!蔡瑞雪求助心理治療走過低潮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網路溫度計 https://dailyview.tw/ 「#社群的羊群效應」專題報導 https://dailyview.tw/bullying 從 網 路上快速竄紅被網友貼上「北一女神」封號 ... ... <看更多>
網 路 溫度計 心理師 在 值得收藏!(#4P1) #網路溫度計#心理師#諮商... 的推薦與評價
(#4P1) #網路溫度計#心理師#諮商#諮詢#療癒. ... 用心理學解析情緒!20大「台灣人氣心理師」帶你走 出煩惱迴圈| 每日排名調查| 第1頁| DailyView 網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