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式用盡,孩子依舊哭泣】
台北兒童藝術節開跑了!
我們家也按照每年慣例,
蓄勢待發準備要來看表演看個過癮。
昨日由頑書趣工作室在花博演出《螃蟹過馬路》,
其實是改編自同名繪本,描敘南臺灣真實發生的場景,
同時也關於環境保育等議題,是我很期待的表演之一。
穿越過炙熱充滿陽光的路程來到會場,
表演正好開始,匆忙找到位置坐下來準備好好觀賞,
結果不知道是天氣太熱還是早上沒吃飽,
唯可開始哭鬧吵著想喝牛奶,
「你想喝牛奶是嗎?我知道了,現在這邊沒有賣牛奶,我們看完表演去找找看哪裡有賣牛奶喔。」
「我知道你好想喝牛奶,那要怎麼樣能喝到牛奶呢?」
使出我渾身解數的同理與引導,
唯可只是無止盡的哭鬧,不斷重複著「喝牛奶!」
因為哭聲越來越大,沒辦好只好托Daisy麻,
讓喬伊先跟著他們家一起看表演,
我則是帶唯可到外面調整。
本來以為頂多10分鐘就差不多調整好可以進去,
沒想到這一出來就是30分鐘起跳...過程就是
不斷的哭鬧尖叫👉恢復平靜👉想到又開始哭鬧尖叫
無限循環🤦♀️
有人可能覺得,帶孩子去買不就解決了!
但便利商店在有段距離的地方,
加上前晚跟早上都有提醒孩子們因為要看表演,
所以早餐需要在出門前吃飽,孩子有吃也說飽了,
同時喬伊也還在裡面看表演,
不可能丟下她一個人離開,
況且我也很想看表演啊!😭
唯可哭一陣子發現口渴了要喝水,
拿出水壺發現水是溫的,開始哭鬧說「冰冰水!」
開啟另一個循環🤦♀️
我則是在他恢復平靜後試著對話,但都沒有效果,
外頭天氣炎熱,加上裡頭表演快要結束,
我感受到自己內在的不平靜、煩躁與生氣,
決定先不再說話,而是開始深呼吸,
試著不去在意孩子的哭鬧聲,開始與自己的心對話,
「我想看這個表演結果看不成,我感到有點失望與沮喪。」
「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想與你好好討論合作的方法,但卻得不到回應,我感到無奈也有點生氣。」
我看著眼前抓狂的孩子,試著用他的眼睛去看、
用他的耳多去聽、用他的心去感受,
我突然好像能理解了,
或許,他根本就不想看表演,
他只感受到因著天氣炎熱帶來的不舒服,
也因著無法被滿足感到挫折、沮喪,
為著自己沒有能力與權力感到憤怒與傷心。
我的心開始鬆動了,情緒也恢復平穩。
「表演重要還是孩子重要?」
我這樣問自己,然後有了答案。
默默地陪在孩子旁邊,
同理,也感受他的難過與憤怒,
就算沒看到表演也沒關係,
人生不會因為沒看這場表演就變得不好,
但花時間陪伴與支持能讓孩子變得更好。
我告訴他,我們還是要等喬伊看完才能去買牛奶,
他可以選擇要在外面等或在裡面等,
沒多久,唯可突然指著裡面說要進去,
「你要進去等是嗎?你有好一點了嗎?」
她點點頭,雖然還是因著剛剛哭得太猛烈而顫抖,
但明顯平穩許多,我帶他進去坐著,
表演已經來到尾聲,看著演員們下台,
落幕,表演結束。
我也遵守約定,一結束就去找便利商店買了牛奶,
孩子開心地喝著,同時我也與他窩窩心。
「唯可,剛剛因為沒有辦法馬上買牛奶,也沒有冰冰水讓你好生氣、好難過、好沮喪是嗎?我可以感受的到,也謝謝你最後調整好與我進去等待表演結束,再一起來買牛奶,我知道這對你來說不容易,也看見你願意理解與等待讓我很感動,謝謝你的共好。」
-
在這個過程中有個很深的體悟,就是我們必須從
「你讓我感覺不好,我也要讓你感覺不好」
這樣的循環中退出來。
當人感覺受傷、或是需求沒被滿足產生不好的感受時,
很容易會產生報復、
以及「給你點顏色瞧瞧」之類的想法,
打罵、懲罰、威脅,都是這樣情緒下的產物,
往往會讓人迷失,無法看見本質與真正重要的東西。
孩子的情緒屬於孩子的課題,
不是幫孩子處理,或是滿足孩子的一切,
也不是阻止孩子,想辦法停止負向情緒,
而是讓孩子有機會去面對與學習調適,
在那個當下,心中浮現想對孩子說的一段話,
「孩子,在你成長的過程,
會有生氣的事、難過的事、
不順心的事、不舒服的事,
會挫折、會失望、會灰心、會沮喪,
但孩子,這就是人生呀!
人生不會凡事都如你所願,
雖然人生很難,但我會陪著你一起走過。」
-
其實唯可也是很愛看表演的,
去傳藝就是他一直逼迫我們同場表演看三次,
這次思考他的狀態,以及為何如此不穩定,
想到的是,可能是因為六日我連續進修兩天,
陪伴的時間明顯少很多,
有可能是這樣所以關注的需求增加,
孩子內在需求沒有滿足,就會反應到外在行為上,
所以事件真的不能只看單一呀!
都是會互相牽引及影響的。
#練習去看懂孩子行為背後所傳遞的訊息
#阿德勒正向教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