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校的一位51歲的師妹,剛剛九月頭成功游水橫渡英倫海峽😱👍👏👏👏🥳以下係師妹Eliza Chang回港後寫的一篇文章💪勁!共勉之
我們一行三人(Eliza Chang, Allen Che, Eugene Wong) 於2020年9月6日以接力方式完成了60.15公里的游泳旅程,花了13小時48分鐘成功橫渡英倫海峽。
 
英倫海峽風高浪急,在我們橫渡的時候,最高風速有17knots,全程和在洗衣機滾筒裏游泳無異,水溫大約攝氏17度, 空氣溫度最低14度,加上持續的強風,感覺十分寒冷。
我們在九月六日(英國當地時間凌晨1:37)開始橫渡。
因為領行船不能泊近岸邊,負責第一棒的我,需要從大船跳進水裏再游到石灘上,然後站立在石灘離開水面的位置,才可以正式開始。
從領行船一躍而下,跳進海裏的時候,海水真的很冷很冷,四周一片漆黑,完全看不清前面的景物,石灘當時的浪很大,超過我身高的海浪從身後不停地拍打着我,我幾次奮力嘗試站起來,但強勁的海浪不斷把我推倒,幾經艱辛才成功從海中爬上石灘站立起來,正式開始進軍法國的長途游泳旅程。
我當時心想,浪這麼大,水溫這麼低,想站立起來也被海浪推倒,這樣惡劣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完成橫渡嗎?
加上因落機當晚已經需要開始進行橫渡,休息不足,我們原本預計橫渡出發日期是在9月8日或之後,等待天氣及水流情況良好才出發,但在9月5日到達英國當日下午,與船長詳細商討後,決定接受他的建議,提早於9月6日凌晨開始橫渡,這真是十分意外,但為了配合天氣狀況,我們毅然決定在下機後當晚凌晨一時許出發。
酒店的負責人Cesar 說,他已經接待英倫海峽泳手超過50年,從來沒有見過外國隊伍到步後即晚便開始進行橫渡,他說一般外國泳手都會先在當地進行一至兩星期的訓練以適應水溫才開始進行橫渡,他說我們能夠在下機不久後便立即進行横渡並成功完成,真是amazing !我相信可能在Channel Swimming 的游泳歷史中,由抵埗英國直至橫渡完成計算,我們應該是最有效率及最快完成回家的國際隊伍。
我的朋友說,這就是香港精神啊!
很多朋友在Facebook 影片中看見我只是用手在游,而雙腿好像沒有太大動作,這是因為全程大約八成時間我雙腿都是在抽筋狀態中,所以我只可以靠手撥水,因為一踢腳雙腳抽筋便會加劇,當時我亦不敢跟兩位隊友明言,以免影響士氣。
有些朋友亦說我的游泳的姿態很優雅,但其實在整個過程中,風浪極大,不能用全力與海浪搏鬥,加上雙腳抽筋,大部份時間只能用雙手撥水而不能踢腳,跟着海浪的節奏不斷向前游,水面動作是需要把雙手放鬆,但在水底要用力推,大家只能看見水面動作,看不見我在水底中其實已經花了很大力氣去推動,所以看上去好像很自在,但其實我個人總共完成了24.21公里。
但原來最辛苦的部份並非在海中游泳的時候,而是在船上等候的過程,因為風高浪急,船隻前後左右不停在搖晃,導致我頭暈作嘔,想吐又吐不出來,而我吃了暈浪藥,如果真的吐了,便會把藥物都吐了出來,如果再吃暈浪藥,又怕暈浪藥的份量過重,影響身體狀況,所以數次差不多吐了又再忍著吞回肚內。
因為領航船只是一隻小漁船,室內駕駛艙的位置十分狹窄,所以我們全程都是留在室外,氣溫低而風很大,實在非常寒冷。
當我完成第一棒返回船上,身體不停在顫抖,為免被隊友及船長看見,以為我身體不適,我唯有用大褸及保暖睡袋包裹着身體和蓋著頭,但仍然不停顫抖,心裏害怕船長誤會我得了低溫症,會叫停横渡。
所以在水中游泳的時候是相對比較舒服的時刻。
對我個人而言,此次橫渡英倫海峽最大的體會,就是覺得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而追求夢想是不分年齡的,年輕人可以有夢想,年長的人亦可以追夢,age is no barrier ,離開comfort zone 很多事情原來都是意想不到的,自己還有能力成功達到自己的目標,51歲的律師媽媽也可以完成橫渡英倫海峽的夢想。
在此感謝兩位同伴律師隊友的參與,大家彼此愛護與信賴,兩年來努力練習,互相支持,在逆境中大家咬緊牙關捱過去。
感謝兩位同伴律師隊友的太太、父母及家人對我的信任,讓他們兩位與我一起同行追求夢想。
感謝我的家人及永浩的家人,抱歉讓他們為我憂心,因為我的任性,經常亂闖,令他們擔心。
爸爸媽媽尤其擔心我的安危,當我離港當晚,爸爸突然在凌晨四時起床問媽媽有沒有我的消息,詢問是否已經進行橫渡, 有沒有危險,憂心忡忡,直至我今天安全回來,他們才鬆一口氣。相信Eugene 和Allen 的父母、太太、孩子及朋友,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及憂慮。
今天回家後,女兒對我說,在我離開香港的一天後,她十分擔心我的安危,她幻想着我被海浪沖走的情況,然後獨個兒坐在沙發上哭泣。在離港前,兒子也認真地問我,是否一定需要前往橫渡英倫海峽,是否有和他商量而獲得他的批准。孩子為母親擔憂,實在是我這個任性媽媽的福氣,也是我的動力!
感謝鄭楊律師行、黃許律師行及孖士打律師行的 合夥人及同事,容許我們有這個悠長的假期,並在我們離港期間,仗義頂替我們處理工作,支持我們完成這個追夢大業。我們真的想不到只花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已經完成了往返英國及橫渡英倫海峽之旅,相信你們都鬆了一口氣,我們立即可以在家返回工作崗位,沒有浪費一分一秒,我們就是這麼盡責的呢!
感謝游泳界的好朋友包括Auntie Mabel,Esther Ma,鄧浩光、方力申、何詩蓓、Toto Wong 、符梅、吳家樂、梁耀輝、曾意銘、大師兄楊慶生、司徒詠怡、程偉健博士、唐淑萍律師 、Melody Cheung、Simon Holliday 、Libby Alexander 、Eunice Lau 、Camille Cheng 等等為我們拍下短片鼓勵我們並呼籲各位朋友捐款,支持Splash。
感謝English Channel Association 為泳手安排橫渡英倫海峽的事務,令許多泳手可以圓夢。感謝Susan Ractliffe, 她是CSA Administrative Secretary ,協助我們完成註冊程序,並提供許多有用的資訊,她對工作很有熱誠,而且十分友善親切。
感謝Pathfinder 船長Mr. Eric Hartley 的專業的駕駛技術,引令我們的團隊安全由英國順利游到法國,Eric 十分友善,兩年來不停解答我們的問題並且經常鼓勵我們,令我們信心大增,我經常給他 big hugs 
感謝 English Channel Association 的 Official Observer, Mr Keith Oiller ,他給予我們很多協助及解答我們的問題, 十分友善及專業,雖然已經70歲,看上去只有50多歲,充滿活力,太喜歡他了!
連日來我們收到各方親友、同事、同學、泳界朋友、法律界行家、醫生、牙醫、會計師、港大師兄姐弟妹、校長、老師、聖若瑟中學師兄弟、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師姐妹及家長、major donors 、鄰居、及很多素未謀面新朋友的祝福及問候以及善心捐款。
你們每一句的留言,都深深留在我們三位的心中,全賴你們的祝福與支持,令我們在惡劣環境下仍然堅持繼續不停向前拼命游,全賴你們的祝福與禱告,令我們三位平安從英國橫渡英倫海峽抵達法國,在此我們衷心感謝大家的愛護與支持,謝謝大家
你們給予Splash的善心捐款對我們的意義很重大,每筆捐款都盛載著你們對我們的愛護,祝福與支持。 我們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很多朋友看過錄像影片後,對我說當我在海中游泳時,我的身體像在飄浮的狀態,過後我翻看照片及影片,亦有同感,我還以為在惡劣的情況下游泳,身體應該不斷在掙扎,不能想像能夠有這樣飄浮狀態的感覺。
事實上,我知道很多朋友在香港為我們不斷祈禱,雖然大海茫茫,波濤洶湧,但在游泳過程中,我感受到有一雙手護送我及幫助我推進向前,第一棒雖然情況惡劣,但原來我在首一小時共游了4.89公里,而在最困難的第十三棒,即是在我第五次下水的時候,要衝破英倫海峽最著名的「washing machine area」,大家在影片上亦看見到那些強勁的海浪及水流,但當時我卻有着無比的力量,那一小時游了6.46公里,成功幫助破浪。
在船上,我不斷問observer 是否因為是順水流,所以令我覺得自己在水裏有飄浮的感覺,並且不停很快地向前推進,但數次他都向我堅定表示說並不是順水流在推着我。那麼我的力量是從那裏而來呢?那些速度是從那裏而來呢?在5小時內我一共游了24.15公里,完成的時候,我心想,如有需要的話我仍然可以多游5棒!感謝你們的禱告以及天父的眷顧,我是完全感應得到,真是很奇妙的感覺,謝謝所有為我們禱告的人
今天九月八日早上6:30am,我和Eugene 已經安全到達香港機場,在機場等候了10多小時,通過了Covid 19測試,現在已回家進行14天隔離。Allen 還要到比利時繼續公幹,公務繁忙,善用時間, 十分勤力!
我們是上星期五(九月四日)凌晨從香港出發,今天(九月九日)早上已經回到香港,是一個神奇之旅!
感恩沿途有你們的愛護與支持
全因為您們的支持、祝福、鼓勵、與禱告、我們才能夠成功橫渡英倫海峽。
能夠成功追求夢想,真的令我們很感恩。
「本信而進前」,我時常緊記做每件事情都本着信心、信念與信仰前行。
謝謝大家的愛護及支持
隊長Eliza Chang (鄭麗珊)
2020年9月8日
練 腿 想吐 要 繼續 嗎 在 莊鵑瑛 - 小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雪山2】
到登山口檢查證件結束後大夥首度合照,山女孩也在水池邊幫大家拍獨照,拍完我就出發了,想說慢慢走就不會被壓力追趕,但沒多久大家就趕上我的腳步,我請大家走在我前面,和大家開始慢慢拉開一點距離的我,大約不到八百公尺,我開始不舒服覺得想吐。
我停下腳步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吐,深呼吸幾次後,我吐了。
「啊!才剛開始呢!你在幹嘛!(我大腦對這肉體吶喊著)」
沒多久,就遇見剛出發的山女孩,她把我包包裡重的東西拿出來,請壓隊的偉豪幫我背,我想不出包包有什麼重的東西,因為爬加羅湖和松蘿湖時我都背更重啊!但山女孩從我包包拿出一袋衣物、一公升水,並幫我調整登山包(才發現這借來的包不是我的甜蜜包XD!竟然這幾次爬山我都沒發現!)
接著山女孩要我看著她的步伐,讓我緩慢的腳步可以跟上她,我沒能力多想,就像我前兩次爬山都看著明星的腳步前往,直到我看不見她的步伐,我才會仰頭看看前方的路。因為我怕抬頭一看前方有多長,我就走不下去。
每一步我都聽見自己鼻子大口的吸氣,和錄音室、演唱會聽見自己的呼吸聲有很大的差別,此時此刻全身細胞都希望得到氧氣。
李李一直走在我後方,直到前方小米加入後,我們五人成小隊走,一起走的時候,隨著走在步道上,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渺小,像那次催眠時的畫面,但我更像是笨拙的松鼠,趕不上其他家人們的腳步。
山女孩用聊天來確認我們的行走狀況,沒多久李李和前面的金金聊天,趕上前一小隊,我們剩四人小組。
我從看著山女孩的粉紅襪移到小米的長褲,一步一步往前,跟著小米的節奏休息,也跟著小米的節奏行走,此刻,我把舞台劇在排練場學習的其中一項的功課拿出來,我試著把自己融入在小米的韻律中。
-
【被警示條包圍的七卡山莊】
大夥早在七卡外頭坐著等我們,想必等了很久。我試圖想開點玩笑或是說些幽默的話,但我只是氣喘吁吁的把包放下坐在大家為我們騰出的木頭上休息,緩緩喝水。
接著前往369山莊邁進,山女孩重新安排大家的順序,我是最後一個,壓隊依然是袋鼠媽媽-偉豪(某段到七卡途中,小米休息時,我走去和偉豪拿水,頓時覺得他超像袋鼠媽媽,包包裡裝著我的行囊,然後就說出這個名字),跟著大夥走沒多久又拉開距離,不過我們包夾在山女孩和偉豪之間,安全感飽滿,沒什麼好擔心的。
在體力許可下,我會拿出和巧姐借的相機拍一下看起來都是一樣的山林與土地,希望為此趟旅程做點紀錄。等到和大夥碰面時又是X公里處,有人已經享用完中餐,而我一點胃口都沒有,肚子還是好漲,唯一讓我可以分心的是不怕生的金翼白眉,他真的好有個性,好可愛。
不少山友認出山女孩,也得到山女孩溫暖又溫柔的回應,當時我想著,真的在固定領域深耕的人,就是會得到豐盛回報的啊!直到我聽到她說:「是小球嗎?」
我結凍了,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回應,最後我心虛的說:「嗨~」
女生要我加油!!當時真的很感謝她給我的鼓勵,因為我真的怕走不上去。
爬上哭坡,準備登上人生中第一座百岳-雪山東峰。我們很開心地拍照,看著雲霧圍繞壯闊的山,享受新鮮的冷空氣,超療癒。
從雪山東峰看下去前方沒多久的屋頂是我們今天要住的369山莊,查了很多369山莊的文章也看到雪山急救的停機坪,讓我想起出發前一週看到有個30幾歲男子爬雪山心臟停止出動直升機救援的事件。
到了369山莊,大家到自己床位上卸下裝備,我一派輕鬆的和李李說說笑笑,吃著雲豹的綠豆湯和薑茶,我一連喝兩碗綠豆湯,想說一整天沒吃,都到369了今天應該就是休息了,開始大吃大喝是可以的吧!吃完點心還打開不想背下山的糧食,一邊聽大家說說笑笑,一邊掛著緊繃的雙腿,沒多久開始覺得頭暈,我問這是正常的嗎?
此時記憶有點混亂,好像是山女孩和偉豪和我確認症狀吧我也忘了。
我只知道我頭開始有點痛,又好像有點暈,想吐,沒多久偉豪陪我去找可以吐的地方。我們在某塊感覺可以允許我吐在他們身上的花草區,想試著吐出來。我吐不出來,但我知道我真的想吐也需要吐。
偉豪教我吐的方法,本來不敢嘗試的我直到山女孩帶著藥來找我,我把勇氣上膛,試了偉豪的方法吐了出來,吐兩次好像也沒有吐很慘,山女孩讓我吃單木斯和胃散,我說我還想吐,但我想換個地方吐。
這次吐出的東西很多,多到我懷疑肚子有裝那麼多東西嗎?吐完還是想吐,但我不確定,山女孩問我是不是覺得在他們面前吐不好意思 。我說是氣味太差了,所以又往前走了一點,這次都是乾嘔,好像也吐不出來,但我知道我還是想吐,每吐一次,頭痛的位置就會移動和緩解,幾次乾嘔後,我實在不好意思讓他們等我,想說我一個人吐完就會走回369了!結果他們還是不放心,一直陪在我身邊。
最後我把昨晚未消化的晚餐吐了出來,我頭一次看見自己吐的東西竟然是清楚的米粒和木耳...吐完真的好多了,但當下我自己都傻眼了。
此刻,他們倆在討論我是不是應該立刻下山。
我心裡千百個不願意,一方面覺得自己不是嚴重的高山症狀,只是吃太多,吐完休息一下就可以休息等待明天上山,另方面是我剛花了大把力氣走上來,這體力真的無法現在折返...他們決定讓我先回床位休息,一小時後再做最後決定。躺在山屋幾乎最裡面,聽見對面床阿姨問我怎麼了,也說可以提供我藥吃,聽到山莊的工作人員問我還好嗎之類的,病懨懨的我只能聽,無法回應。
山女孩把自己的睡墊給我躺,喝了前兩天占星老師爬完雪山後幫我準備的花精,戴上抗噪耳機沈沈睡去,隱約中還是能聽見男聲在討論把我送下山的方式,意識忽明忽暗就進入深沈睡眠。
突然山女孩拍拍我,眼看天已暗的我問幾點了,她好像回答六七點吧!大夥都睡了的感覺,沒帶眼鏡的我眼前一片模糊,山女孩用頭燈照著手中的藥,溫柔的要我吃完一顆丹慕斯、兩個止痛藥,吃完繼續休息,如果明天狀況好的話,山女孩會帶我走走黑森林,然後再看狀況決定。
「啊,我不用今天下山了!」、「但我不能攻主峰嗎?」、「我好像錯過和大夥玩樂的時間」、「沒吃到的山屋晚餐不知道好吃嗎?」、「我是不是又拖累大家?」大概腦袋閃過這幾個問題後,又點兩滴深層睡眠花精在舌下,繼續昏沉沉睡去。
#ballballJuly
#練習每天一Po
#敲碗的雪山2終於出來了
#我很認真寫你有認真簽到嗎
練 腿 想吐 要 繼續 嗎 在 Jivan小天涯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大的事就來慢慢的說 #聊聊吧_適應_媽媽心
到德國的第19天,我第一次掉淚。
兩天前的半夜,Jivan突然走到我床邊叫醒我,說:「媽媽,我可以去馬桶吐嗎?」我趕緊起身穿外套:「你快先去,媽媽過去陪你。」
晚餐時,他有說肚子痛,只吃白稀飯就上床睡了。本來Ra以為他是因為不喜歡晚餐的菜色才假裝,還誇讚我這招「換白稀飯沒點心直接睡覺」太高招,結果這孩子身體真的不太對勁。
Jivan赤腳踩在磁磚上,好冷,我覺得,那晚半夜只有兩度。把他放回床上後,他皺眉羞怯的說:「我剛剛肚子有聲音。」我說那是消化的聲音,不用怕,他接著說:「可是我有大便⋯⋯」我瞬間壓抑住不耐和睡意:「好,媽媽換。」一換,我就知道孩子比想像中更受苦,他上吐下瀉,竟然還自己起床走進我的房間,一次、兩次、三次⋯⋯整晚就在清潔完塞進棉被裡和下床問「上廁所、想吐」中循環,他累了,但折騰的難以入睡,頻頻問:「媽媽,為什麼還不天亮?」我親親他,要他再休息。
我好睏,走回房間,Mira同時間也在感冒發燒,怎麼熬到天亮的,只想著自己千萬不能倒,能睡就睡,還有,想著Jivan的懂事,不滿四歲的他能夠在睡夢中意識自己要拉肚子、嘔吐的感受,堅定地走下床告知,自己脫尿布上廁所,好了再叫媽媽,嘔吐完沖走漱口⋯⋯我一邊擔憂,一邊心暖,沒想到移居心裡最害怕的事,都還沒安頓好就來了。
隔天起床,他嘔吐是停了,但持續拉肚子。我好擔心,好想要帶他去看醫生,可是Ra說:「他拉完就好了,這裡的醫生只會叫你休息」⋯⋯礙於住在山丘上交通不便、德語不通、沒有手機,還有,沒有保險和預約不能就診,只得再觀察一下吧。我有種被說服繼續坐以待斃的感覺,但心裡很是著急,卻只能打字求援,偷偷的查診所信箱諮詢。
第19天,Jivan不斷說肚子痛、喉嚨痛,他沒哭,就是懶懶的,配合度很低。我告知他原因並請他喝水,他就是不要,拉肚子不能吃他愛吃的東西讓他很情緒化,我拒絕他要吃餅乾的要求,他拒絕我請他喝水的提醒,好說歹說一整個早上就是滴水不碰。然後他說想吃稀飯,煮給他吃端到桌上,他嫌碗太大在胡鬧,我就上火了,說:「你為什麼要把生活搞得這麼難過!你讓我好生氣!」
我轉身坐到客廳另一角的沙發,看著外頭深呼吸。好難。我好想當有用的媽媽。想有人告訴我孩子們會好好的。
怎麼我來這裡這麼容易生氣?我恍然意會到,那句「生活難過」,是我心裡對現況的註解。我好生氣,是對我自己生氣。
記得,前幾天在這裡辦「依親」簽證時,有一張德文表格要填,它是問:「你在德國如何生存?」我因為看不懂而困惑中,承辦人員連翻譯都沒翻,便直接要我寫:「我老公的錢」⋯⋯寫下去時心情很複雜,一方面想趕快處理完這些瑣碎的待辦大事,一方面又間接感到自己被矮化,被看得很無能、貼上不事生產的外配標籤,那滋味,是不是有一種卑微我不清楚,但光是連路標、警語都看不懂,這種無法百分百自信理解,就讓我感到生活的吃力。
在臺灣很自如、很放心、有點辦法的自己,像是被壓抑住,硬是藏起來的樣子。要怎麼回應朋友「搬去德國好好喔」的羨慕呢?要如何說清楚我的寂寞呢?其實我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很難俐落,像在對空氣揮拳的笨拙與無奈。
Mira似乎蠻識相的,掛著鼻涕,安靜下來她的歡歡,在我腳邊玩;不久Jivan跑來,他把稀飯吃完了,水還是不喝,和我東扯西扯,我說:「寶貝,你知道,你不舒服,我很難過嗎?」他不接話看著我,我就哭了。「對,我很難過。想把事情做好卻使不上力,想把孩子顧好卻雙雙生病,我想幫忙又找不到資源,已經不求完美的媽媽了,有時候,迫於情勢,連夠好的都搆不著邊。」
_
Jivan是可愛的孩子,我不需要對他生氣的,是我忘了先照顧好自己的心。他到這裡之後,真的進步很多,他都在屬於自己的房間靜靜入睡,而這裡的一切對他來說其實還很陌生。為了儘快上軌道、找同伴,我一來馬上搜尋社區社團,寫信問足球教練可不可以給Jivan試試一起練習,他年紀最小,不只聽不懂又沒踢過足球,那小小的身影站在場邊護著自己的球,穿著和大家格格不入的運動服,最後跟著大夥跑起來,不管有沒有踢到球,我都覺得,他光是「站在那」,就已經很棒,很勇敢了。
我想,關於移居,這一切都是不容易的。Ra問我:「妳喜歡或者討厭我把妳帶過來?」不是喜歡或者討厭的問題,選擇哪裡我不能決定,是機會把我們帶過來的,而我選擇和所愛一起。
跨出舒適圈,更多的是挑戰,挑戰必然會有辛苦(特別是我們兩夫妻都是外地人),卻能帶來突破與成長。Ra在工作上穩定發展,兩個孩子沈浸德式教育的薰陶,他們都在進步,Mira這幾天還跨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我感到只有我不一樣,我像在「退守」,退出自己的跑道,守護家庭的基本運作。
我還在學習坦然接受巨變伴隨的陣痛,光買菜來回走兩小時的慢活模式,在異鄉重新定位自我價值,放掉執著,忽視歧視,專注當下。無論新生活的開始是多麼挫敗,都必須很認真的經歷,創造一段過了就不再重來的家庭記憶。
_
第20天,終於登記到小兒科醫生,擔憂減緩。
黑色的夜裡騎迂迴的山路回家,前燈照亮了空氣中瀰漫的冰冷。腳踏車後的拖車裡載著看完病睡著的孩子,折騰了一天,他們倆彼此溫暖依偎著。在他們前方,是為了他們而拼湊起勇氣、奮力踩踏的媽媽的背影,我想,他們知道媽媽一定會把他們帶回家,所以能安心的闔上眼,卻不知道,光是把他們堅定放進拖車裡出發找醫生,或是光是找到交通工具和一再確認路線,她克服了多少難題,掩飾了多少恐懼。
如果被剖開了脆弱,還會覺得我的媽媽最棒嗎?
騎車上坡時,筋疲力竭,但孩子病況得到醫治,我的感覺就踏實多了,腦中一直在想《阿甘正傳》這句話:「太用力反而達不到目的,有時候人生就是該停下來優雅」。本來想說「就是要死命的用力踩才會到家啊!老娘我現在大腿要炸了」,後來我又想,「倘若我只是死命的踩而中途不休息,只會狼狽地硬撐著,越來越窒息,那倒不如停一下,裝也要裝得優雅,享受每趟旅程的風景」。對我而言,退出職場,轉換環境,細嚼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就將這份暫停的優雅哲學,視作是現階段的人生禮物與任務吧。
#Jivan腸胃好了之後無時無刻都在跟我要食物吃
#Mira遇到好醫生抽血血氧都檢查_支氣管炎_快快否極泰來
#照片_終於晉升有車一族可以帶兩寶越過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