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6-以畫筆走遍天下,畫出「丰」采一生-紀念梁丹丰
梁丹丰──華人女性藝術家遠征極地作畫的第一人,是台灣知名的女性水彩畫家和散文作家。很遺憾,梁老師於今年九月離世,本集《沈春華 我們脫殼 Women’s Talk》節目藉由梁老師與「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相關的小故事,一同來緬懷她!
梁老師40歲那年,在丹麥哥本哈根旅行時,有位一臉憂愁,坐在位子上兩小時一動也不動的少年,吸引了她的注意。之後,梁丹丰與這位少年搭訕並幫他畫下素描畫贈送給他。時隔42年,這位少年馬丁‧托雷斯成了墨西哥駐臺大使,還表示這幅畫42年來不曾離身過!
馬丁‧托雷斯與梁丹丰有再次會面嗎?這樁橫跨時間、空間的「台墨奇緣」將在本集脫殼中細說分明!歡迎聽眾朋友留言、分享你的心得,也別忘了幫我們訂閱和評分喔!
IC之音AOD👉https://pse.is/3pnjyf
Apple podcast 👉https://pse.is/3q92n3
Google podcast 👉https://pse.is/3pfddw
Spotify👉https://pse.is/3p6c97
#IC之音 #沈春華我們脫殼 #WomensTalk #梁丹丰 #藝術家 #馬丁托雷斯 #台墨奇緣
同時也有2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繪畫 藝術家 在 蔡適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基隆港有多變的樣貌,期盼能在藝術家的畫筆下,留下城市、港口發展美麗的樣貌。
王傑的繪畫天堂 王傑老師拜訪適應,適應邀請港務公司 #楊雲森 經理,聽王傑老師描述與規劃基隆港的繪畫計劃,並協助老師與航港局、基隆港務分公司取得連繫窗口,期盼在疫情趨緩、解除警戒後,王傑老師可以發揮長才、紀錄下基隆港最具有魅力的輪廓。
#王傑的繪畫天堂 #基隆港務公司
#基隆港的歷史 #立法委員蔡適應
繪畫 藝術家 在 Garytu's Fashion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我的計畫都是大預算呢?很多人問我。
「省錢省當下,但花錢也是省的一種」
你今天省了質感,未來要花更多錢。
現在做到好未來就省了。
這種道理我21歲就懂,現在10年了。
我不是要自我膨漲,只是實話實説而已。
我沒有多大的格局,我只是個商業藝術家而已。
投資有很多種,投資自己練畫圖,也是一種投資。
投資時間和投資金錢一樣的意思,時間比金錢還更珍貴,對我來說一個技能需要多年的養成,投資繪畫20年意思是畫家的是時間的資產的累積,只要把這件事做好就是很成功的投資了。
投資是長期的,不是成功不是每天股票當沖這樣,需要時間、經驗、如何花錢花對地方也是個學問。
繪畫 藝術家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繪畫 藝術家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藝術家 #林亦軒 甫結束 #亞紀畫廊 的個展「 #一個叫木材的傢伙」。近年長居 #巴西、往返拉丁美洲 與台灣等地發表創作的他,在異地流浪的陌生化經驗中,標示出其繪畫鮮明的反叛性格。本集「V-Touch人物」追隨林亦軒造訪他的家鄉——#宜蘭,除嘗試貼近藝術家平時的漫無目的與遊蕩視角,理解其如何轉化為畫作中的線條、顏色、空間感等外,更與藝術家回頭檢視過去十年移居 #拉丁美洲 的經驗,如何形塑其創作的整體精神,並持續深化與問題化。
從 #旅遊文學 如 #垮掉的一代,鼓舞他對 #移動 的嚮往,嘗試去目的的從混亂中尋找更深刻的表達與能量;來到拉丁美洲後,穿梭於各種階級之間,愈發偏離學院訓練下的職涯常軌,發展出自身的「#忽略」方法;再至近年逐漸轉型為居住者後,逐漸收起過去的符號,將流浪的自由辯證推展至既內又外的旁觀視角,並放慢腳步回到繪畫中,對此媒材與外部世界的觀看關係行再提問。
「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還在搖擺,重要是要堅持很久。那個堅持會形成一個是忽略。我覺得那個忽略,會變成一個很好的養分,因為你已經習慣,習慣是可能不會追著一些主流或是一些現在熱門的東西,所以你有自己的節奏可以走。」林亦軒說道。
相關閱讀|
林亦軒個人網站: https://bit.ly/3nidWYm
林亦軒@亞紀畫廊:https://bit.ly/3z0gJHO
林亦軒:一個叫木材的傢伙: https://bit.ly/2X3LvlZ
繪畫 藝術家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秦松,1932年出生於安徽省,父親為秦嶺,為書法家與詩人。1948年,秦嶺從安徽到南京學畫,受到現代繪畫的吸引,然隔年因戰爭失學,從軍後隨國民政府到台灣。1960年,在歷史博物館展出作品《#春燈》(一說《#春望》)遭到政戰學校師生指當中有倒寫的「#蔣」字,是汙蔑元首,遭到歷史博物館取下查扣,創作生涯因此遭到重挫。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李孟學Li Meng-Hsueh、張玉音 Chang Yu-Yin
執行導演 Executive Direc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製片 Producer|蔡念栩 Tsai Nien-Hsu
腳本 Script|李孟學Li Meng-Hsueh
分鏡 Story Board|劉禮瑜 Liu Li-Yu
美術設計 Art|陳美如 Chen Mei-Ju
動態設計 Motion Design|陳美如 Chen Mei-Ju
🔻V-Touch藝術史系列介紹:
V-Touch除了展覽、人物、訪談影音單元以外,在波瀾壯闊的台灣藝術史系列中,將用一分鐘講述一件藝術家的 #關鍵人生故事,講述你不知道的藝術家背景,透過影音動畫為媒介,帶領讀者更靠近 #台灣藝術史。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bit.ly/2SIbt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