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夫妻、伴侶或是親子關係,相處久了有時難免像例行公事,諮商心理師許嬰寧表示,除了情感成份外,長期關係通常都有共同目標,當沒有得到預期的回饋、缺乏成就感、看不到未來的發展等,情緒和目標無法達到平衡時,就會很像在「上班」。
不像上下班打卡、心情能夠切換,經營關係可能是無止境的,當在關係中感到煩悶、有壓力時,就需要「暫時下班」。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
缺乏成就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確診之後濺血急診室!醫護人員有多少情緒讓你消耗?
看著新聞播報的急診室濺血事件,看了讓人憤慨不以,你確診了很痛苦、很恐懼,不代表你可以將情緒宣洩在努力做好感染醫治工作的醫護人員身上!
確診了你很不願意,而傳染病流行醫護人員更不願意!當人們習慣被服務,甚至將醫療專業視為服務業時,就會要求與索取更多照顧,醫護人員需要付出專業知識,同時要情緒支持患者,除了加速患者的康復外,同時也為了維繫良好醫病關係。
而醫療專業的確是「高度情緒勞動」的產業。
在1983年Hochschild達美航空公司空服員情緒表達的個案研究時,提出情緒勞務(Emotional labor)一詞,指工作者對客戶密集接觸過程中,對自身情緒的控制,以展現出組織制度下的情緒期待。近十年臺灣博碩士論文的研究對象中, 以專業性、技術性工作者,如護士、醫師與教師等高情緒勞動類別者為主。
因此根本不用疫情爆發,醫護人員的情緒勞動本身就很值得關注與謹慎對待,而當這麼多雙眼睛盯著、期待著醫護人員時,又有多少行動與言語是肯定與支持他們在專業與情緒上的付出?
更進一步來談,什麼是情緒付出。當你沒有辦法隨時隨地表達真實感受時,就是情緒付出的過程,當你覺得因為你的角色「你必須」,也是情緒付出過程。
在面對病患時的情緒表達又有兩種類型:
1.「表層展演(surface acting)」也就是表裡不一的情況,內心覺得對方很煩,但表面依舊耐心的服務,最常見的情況會壓抑情緒來做到;
2.「深層展演(deep acting)」即使表裡不一,也會修正自己的想法,來做到情緒要求,像是將奧客當成沒長大的孩子來降低自己的情緒衝擊或轉移自己的負面情緒。當然也有醫護人員有能力展現深層同理,完全不用「演」,而這種內外完全一致的是專業同理心的修煉,一般專業工作者往往需要長期心性的淬煉才有機會達到,但當專業訓練已經沈重負擔,難道要要求每個醫護人員都能秉持人溺己溺的精神與信仰,才能成為醫護工作者嗎?
聽到這裡,你也許會說,是的,我當媽媽也在情緒勞動,當女兒也在情緒勞動,我們每天面對多少人對你有多少期待,基本上都可廣泛包含在情緒勞動的範圍中。
在逐漸專業有價的社會意識抬頭後,大家又是否可以開始體認情緒有限的存在?
願意在他人情緒付出時,能夠「有意識地接收」,不視為理所當然的,甚至多一點帶著情感的回應?
談談我最憂慮的:情緒耗竭到專業耗竭(burnout)
當高強度的情緒付出,會有不斷覺得心累的狀態,原本日常工作內容,會在長期情緒消磨下,變得越發缺乏成就感,不斷「輸出output」自己的時間、精力與壓抑情緒,而太少「輸入input」,包括知識的增長、情緒的滋養和陪伴,最終導致的是一觸即發的情緒崩潰,以及專業工作意願被消耗殆盡。
醫護人員的焦慮與孤獨,醫護人員的堅強與嚴謹,在疫情之下更讓人擔憂,也許你我能做的,就是多一點同樣為人的「尊重」少一點歧視,多一點「感謝」少一點應該,多一點愛人如己的心思,保護好醫護人員,如同保護好自己的健康一樣,那麼你也是這社會上有力的支援者了。
🎨愛心理提供「防疫情緒支持方案」
提供五大類人群免費線上心理支持與相關線上課程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網址
缺乏成就感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真要換跑道、換行業,一定是你有更重要的價值想去追求,例如:成就感、人生的意義。但這些價值的追求,如果用換跑道當成手段的話,其實您要付出的代價,比想像的多,像是:大幅減少的收入、較低的社會地位、家人的不諒解、破產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教學真的很有趣。圖中兩位住院醫師,後來都有 SCI 文章發表。這樣的經歷,也促使我(蔡依橙)後來走向教育業。
從醫療換到其他行業,這種人生大轉彎,都是很個人化的問題,但大致的思考流程不變,以下請參考:
👉 想清楚自己對人生的要求
在社會地位、收入、安全感、成就感的評估中,我們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
如果,我們只是想要一份工作、一份收入、安全的生活。那麼,其實繼續當個醫師是不錯的。最多,就考慮「換醫院」即可。
真要換跑道、換行業,一定是你有更重要的價值想去追求,例如:成就感、人生的意義。
但這些價值的追求,如果用換跑道當成手段的話,其實您要付出的代價,比想像的多,像是:大幅減少的收入、較低的社會地位、家人的不諒解、破產的可能性。
一時缺乏成就感,真的需要付出這麼多去換嗎?
👉 成就感可以來自其他領域
如果這份醫療工作,薪水還行,只是感到有點重複與厭倦,您可以考慮從其他領域獲得成就感。
例如:自願擔綱科內教學工作,讓自己跟年輕人接觸,並看著他們成長。
例如:逐步鍛鍊體能,以馬拉松完賽為目標。
例如:讓自己學會架一個自己看來都滿意的網站,並開始學習在網路上塑造個人品牌。
許多新思惟之友們都是這麼做的,在醫療工作以外,給自己一些興趣、嗜好、目標,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也維持自己的學習動能與競爭力,隨時準備把握更好的機會。
#要學當然跟有實際成果的學
實戰歸納經驗,是你很難問得到的。一來,真在做的人,不見得分析過數據,只靠感覺靠運氣在操作;二來,就算分析過數據,也不見得願意整理成系統化知識來分享;三來,人家用實戰經驗與數據分析建立起來的競爭壁壘,為什麼要隨意免費送人。
「劉育志醫師」與「蔡依橙醫師」,是協助最多專業人士打開網路能見度的教學專家,過去已有眾多成功案例,遍佈各行各業。
🔸 全新梯次|2021 / 5 / 29(六)
🔸 課程內容|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你將會在這堂課上學到
✓ 如何使用網路讓專業更有加乘效果?
✓ 各式各樣的網路平台要怎麼選擇?
✓ 架設部落格之後,還能怎麼應用?
✓ 視覺排版都搞定,從無到有做出來!
✓ 酸民、著作權等,網路眉角怎麼處理?
✓ 內容寫什麼?影音圖文哪種 CP 值高?
✓ 各種業務型態的應用與成功關鍵!
網路改變世界,是個超級巨大的浪潮,你可以選擇慌張滅頂,也可以選擇站在浪頂。
這堂課,將與你分享大浪特性、生存與繁榮之道,帶你打造衝浪板,帶你一起玩,建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網路時代」精彩專業生涯!
|把握疫情後的網路機會!|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專業人士經營網路的成功案例
▪獲跨國企業邀請擔任醫療數位策略顧問|感染科醫師
▪「工礦衛生技師」搜尋排名第一|職業醫學科醫師
▪以部落格參加創新教學競賽獲第一名|腎臟科醫師
▪受邀至醫學會分享部落格經營經驗|泌尿科醫師
▪「專業」結合「職涯」出書成作家|精神科醫師
▪經營不到 2 年瀏覽人次突破 50 萬|牙科醫師
缺乏成就感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你擁有一定的能力和才華,卻找不到舞台發揮?
你相信即使不削價競爭,客戶依然會自己上門?
你想要自立門戶,同時降低開創新事業的風險?
你希望多年的興趣可以兌現價值,成為新收入?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何一種狀況,就代表你擁有一定的專業。
然而,擁有專業、證照、知識、經驗只是入場券,
要讓專業成為穩定經濟的來源,是需要經營的。
在缺乏經驗的狀況下,
很多專業人士會陷入兩難,不知該怎麼做決定,
是要捍衛自己的專業為作品把關?還是符合客戶期待感覺好配合?
是要孤獨地堅持風格不隨波逐流?還是快速回應潮流吸引更多目光?
是要厚著臉皮直接要求客戶下單?還是安靜等待別給客戶太大壓力?
總是在天平的兩端拉扯,不知道該怎麼定位自己,
進而創造穩定的現金流。
其實你可以不用這麼為難,
只要你知道如何結合「專業」和「商業」,
你就能讓專業能成為你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讓付出的努力有價值,付出的時間能兌現,
回頭滋養自己,避免落入懷才不遇的無力。
邀請你現在就加入「專業有價」,你將在這門課程中學到:
1.打破專業迷思:正確找到會付費給你的客戶,減少做白工
2.打破銷售心魔:敢大方分享你的產品或服務,增加購買率
3.建立專業定位:無需砸大錢打廣告,也能讓更多人認識你
4.奠定專業認同:無需搞笑耍噱頭,真實呈現就能贏得尊重
5.有效檢核行動:鎖定轉換率,無論流量高低都不再被綁架
凱宇老師提煉十多年業務和創業經驗,與你分享他是如何將知識變現,
幫助你掌握客戶真正的痛點,打造專屬於你的商業模式。
無論你的專業是:設計師、工程師、攝影師、諮商師、專案管理、新娘秘書、水電師傅、金融保險、講師、顧問、律師、醫師、教授、銷售、插畫、作家、剪輯、創作、收納、植栽、芳療、瑜伽⋯⋯
你的用心都能被看見、你的專業值得被獎勵、你的潛能需要被支持!
想要兌現自己專業價值,現在就跟著凱宇老師的腳步,
你也能打造「讓客戶自動上門」的系統,
即使不銷售,也能達到銷售目的~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zZ4gloxB9M/hqdefault.jpg)
缺乏成就感 在 傑佛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個人不安於自己目前工作的原因有很多
有些人來自主管、來自人際關係、來自經濟壓力
有些人來自缺乏熱情、沒辦法達到成就感等等等
但也有些人純粹來自無謂的抱怨。
很難用簡單的分類就歸納出每個人想離職的原因
這部影片比較從社會菜鳥的角度出發
(畢竟我也還年輕 哈哈哈!)
希望給想離職前的你
一些可以問自己的問題。
-
傑佛瑞不檢點私生活ig
https://www.instagram.com/jeffery0915/
傑佛瑞好做做粉專FB
https://www.facebook.com/JefferyGuo0915/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A8fHKMDgdo/hqdefault.jpg)
缺乏成就感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天然酵種 #魯邦麵種 #Levain
雖然自2018年以來,已經陸續多分享過非常多,以「魯邦麵種」所完成的歐式麵包或甜麵包,不過還是不少朋友卡關在無法成功培養出「天然酵母」,因而只能排回在採速發酵母,培養出的「波蘭液種」操作方式。既然已經花時間做了這些麵包,如果能更進一步採用天然酵母豈不更好,這裡我只能猜想,或許除了忙碌生活有時就是缺乏時間,或可能沒找對方法失敗之外,也有可能是無法習慣閱讀落落長的文章,或曲解了那些文字的語意。
趁著我的麵包新書,預計於2020年年底出版之際,我想要重新改變說明方式,運用更為視覺化、更簡潔的圖卡、照片與旁白方式,說明這個僅使用【麵粉 + 水】就能培養出天然酵種的方法,這同時也是多數歐洲麵包師及符合法國麵包法規所採取天然酵母起種的方式。
細節都留意了,再加上5~6天的時間,你就一定能養出一罐【天然酵種】,不過一些讓新手不知如何是好的疑難雜症,卻也從成功那一刻開始出現!例如:要怎麼用、要放多少、粉水分離是失敗了嗎、酵種和麵包該放冰箱還是常溫、要多久餵養一次、長時間忘了餵養還有救嗎?要用多大的罐子放大、要如何隨著食譜調整餵養份量、為何麵種體積遲遲無法翻倍?怎樣知道麵種已經可以用、如何判斷麵種已經不能用…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些都是過去一直會收到的詢問。
透過這部約14分鐘「天然酵母起種從零開始」短片,內容給了入門新手更為精確的疑問解答,希望大家能突破心理障礙或過去失敗瓶頸,花一點時間重新理解這個,無法跳躍而過的【天然酵種】基礎門檻,因為有了它,妳的麵包才會唯一無二且與眾不同,吃自己做的麵包不只是一種成就感,如果能讓腸道吃得無負擔,是不是更是大加分! ENJOY~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AE5kdokzT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