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我們都可以冷靜一下嗎?
.
圖文好讀版: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80462990
.
記錄一下《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一些談話內容,有很多可以討論與思考的部分。在這個時間點看《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很難沒有共鳴,片中提到的問題都是現在進行式,而我們正身處其中,更能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與需要被解決的急迫性。
.
假新聞能夠快速傳播,一是煽動性,可以有效挑動他人的情緒(無論是攻擊或是同仇敵愾),二是宣洩性,透過傳播訊息來表達內心的不滿。不論分享文章的大家是怎樣的心情,我在分享一則新聞或是消息前,總希望自己可以先冷靜想想:這消息是真的嗎?有被證實嗎?它可能造成的影響為何?對於釐清事情真相有什麼幫助?我只是單純在散佈一種激烈的情緒,引發更大的對立嗎?
.
#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但我知道有些時候我依然做不到
.
面對社群媒體能怎麼做?當情緒過於激動時,不要第一時間回應與傳播自己看不順眼或覺得有爽度的文章,冷靜過後,再來決定該如何面對。關掉臉書或IG或Line通知,我們不必要隨傳隨到。當你發現自己的讚數變少時,不要一直問自己:「是不是我哪裡不夠好?」讚數的多寡不代表你這個人(或文章)的價值。多看新聞,並且注意出處。在網路上與人交談時,不要自行腦補對方在想什麼,不要貼標籤,也不要因為別人貼你標籤,而合理化去貼別人標籤這件事。不要時刻處於攻擊與防備的姿態,盡量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試著理解對方的觀點,若是對方不願深談,不要窮追猛打,因為最後很可能會變成雙方不在討論事情,而只是各說各話。
.
#誰是買家誰是賣家產品又是什麼
.
「由於我們並沒有花錢買我們使用的產品,所以我們用的產品是由廣告主買單,廣告主才是客戶,我們才是被賣的商品。」
.
「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你自己就是產品。」
.
免錢的才最貴,當我們使用社群媒體時,我們是在提交出個人的資料,社群媒體利用演算法分析「使用者」的興趣,讓客戶的產品可以投放到適合(準確)的目標族群。社交媒體的使用者鮮少意識到他們在網路上展現的性格、興趣、習慣等,即是被販售的產品。
.
「這是所有公司自古以來的夢想,能夠保證只要刊登廣告,就會有效果,這是他們的業務,他們賣的是確定性,為了在這一行成功,你必須有很強的預測能力,預測能力要強就必須有一個前提,你需要大量的資料。」
.
「很多人以為這些大型公司出賣我們的個資,臉書交出這些資料必會有商業利益,重點是他們拿資料去幹嘛?」
.
電腦如何監控我們?光是你在一張照片上停留多少時間,就會成為一組數字。你是開心或難過,你晚上沒睡覺時在看什麼東西,你按了什麼文章的讚等等。透過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數字追蹤,去預測我們的行為,並建構使用者的性格數據。而且越來越能精準預測我們的喜好,進而開始有效投遞「我們會喜歡的物件或議題」。
.
#科技只要夠進步看起來就會像魔術
.
「你把手機向下拉就能更新,最新資訊就會出現在最上面,向下拉就又能更新又有新資訊,每次都是,這在心理學有個術語叫做”間歇正增強”。」
.
「你不知道何時會得到或者會不會得到某樣東西,原理就跟賭城的吃角子老虎一樣,你不能只是有意識地使用產品,我要深入挖掘人的腦幹,把潛意識習慣植入你的大腦,從你的大腦深處控制你,你甚至不會知道。每次你看桌上的手機,光是看著手機就知道只要伸手過去,就可能有新消息,就好像玩吃角子老虎試手氣,對吧?這不是意外,這是一種設計技術。」
.
「另一個例子是照片標註,如果你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說你朋友剛剛在照片上標註你,你當然會點那封電子郵件來看照片,你沒辦法放著不管。他們完全利用人類的深層人格。你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郵件裡沒有那張照片?這樣看照片不是更簡單?」
.
我覺得社群媒體最變態的設計就是打字的時候會出現「刪節號」,暗示你對方正在回覆留言,那會給你一種期待感,會想著:「對方要留言給我,那我就在這裡待一下吧。」久而久之,你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就會拉長,更無法離開網路世界。
.
#我們成了實驗室的白老鼠?
.
「臉書進行他們所謂的”巨幅感染型實驗”我們要怎麼在臉書網頁上用最低限度的暗示,就能讓更多人在期中選舉投票?他們發現真的有辦法做到,其中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人類在真實世界的行為和情緒,的確會受到影響。而且使用者完全不會察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
.
「人類在真實世界的行為和情緒,的確會受到影響。」這件事在過去幾年的感受更為深刻,無論是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或是近期的美國總統大選,我們發現網路言論變得越來越失控,很多時候人們不再「好好談話」而是發出各種情緒化的言論,到處貼標籤,醜化彼此。其實早在網路發展初期,這樣的問題就已經發生,但激化與對立的狀況依然是一年比一年往上增強,而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為偏執、情緒化、暴力...
.
「我們拿這些人工智慧系統對付自己,用逆向工程的方式,找出怎麼做才能讓人類做出回應。幾乎就像刺激蜘蛛的神經細胞,看看怎麼讓蜘蛛的腿抽動。這就像一種監獄實驗,我們把人帶進這個數學矩陣,利用他們的一舉一動,搜刮大量金錢和資料,中飽私囊。用戶卻完全不曉得。」
.
「腳踏車面世時,沒有人受害,對吧?如果大家都開始騎腳踏車,沒有人會說:天啊,我們毀了這個社會。或者腳踏車會影響大家,讓大家都不照顧小孩、毀了民主基石,導致大家無法分辨真相等等。我們絕對不會說腳踏車有這些問題。如果某樣東西是工具,就只會靜靜躺在那裡,耐心等待。如果某樣東西不是工具,就會跟你要東要西,引誘你、操弄你、要你提供東西。我們已經不是在工具型的科技環境,而是進入成癮和操弄型的科技環境。改變的是這個:社群媒體並非被動讓人使用的工具,而是有其目標,有自己實現目標的方式,利用人類心理對付人類。」
.
社群媒體透過心理學去改變人類的行為,這其實跟《全面啟動》的概念非常相似,科技不再停留在淺層表面,而是進入深層的意識裡,植入一個想法(習慣),改變人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想法。
.
#你在看我嗎?
.
「全世界只有兩種產業把客戶稱為使用者,一個是毒品,一個是軟體。」
.
「人類演化後,開始在意其他部落同胞喜不喜歡我們,因為這很重要。但是我們有演化成在意一萬個人的想法嗎?我們並沒有演化成每隔五分鐘就需要一點點社會認可,這不是人類與生俱來能夠應付的體驗。」
.
「我們根據公認的完美標準改變生活,因為這種短期訊號就像一種獎勵,大心、按讚、豎起拇指,我們認同這種價值,以為這就是真理。但這都是虛假、稍縱即逝的人緣,不但無法長久,而且承認吧,這種生活反而讓你比以前更空虛。因為你被迫進入這種惡性循環,心裡想著:接下來該做什麼?因為我還想要這種感覺。想想看,這種情形對二十億人的影響,再想想大家對別人的觀感如何反應,大事...真的不妙。」
.
記得去年的南美旅行,有個小鎮的網路超弱,在那裡我只能發簡單的臉書訊息。在小鎮待上兩天時間,一方面感到焦慮「網路這麼慢,我會不會錯過什麼重要訊息?」一方面卻也發現,當你無法使用網路時,你不會一直被手機制約、不會一直想要知道網路上誰誰誰又說了什麼、不會一直想要分享你看到了什麼或拍了什麼照(因為那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當生活沒有非必要讓他人知道我們的一舉一動時,或許我們才能回過頭看見自己的真正需求。
.
諷刺的是,觀賞《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時,我一邊紀錄下劇中有意思的對白,一邊不由自主地產生:「哇,這段話講好好,我要記下來發到網路上,這樣可能會賺到很多讚。」想法。在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已經被訓練成無時不刻都在思考如何贏得他人的目光,如何索求他人的認同...即便,我正在觀看一部探討網路媒體對人的影響的作品。
.
「整個新生代都被我們訓練和制約成只要覺得不舒服、寂寞、不確定或者害怕,就可以拿數位奶嘴麻痺自己,這會削弱我們處理負面感覺的能力。」
.
#生命會找到出路
.
「你給電腦一個目標:我要這個結果。然後電腦自己學著怎麼達成,”機器學習”這個名詞就是這樣來的,所以系統每天都精進一點,用最佳順序挑選最佳貼文,讓你用這套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其實沒人知道人工智慧用什麼方法達到那個目標。」
.
「這些公司裡只有少數人,不管是臉書、推特還是其他公司,只有幾個人瞭解這些系統的運作方式,連他們都不見得完全瞭解特定內容會變成怎麼樣,所以我們人類幾乎無法控制這些系統,因為這些系統控制我們看到的資訊,系統對人的掌控能力,超出人控制系統的能力。」
.
人類創造社群媒體,利用心理學掌控使用者,社群媒體在短短幾年內迅速發展,創造者甚至難以控制它的成長速度。這讓我想起《侏羅紀公園》的經典對白:「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人類的好奇心為社會帶來便利與多種可能性,但同時間,人類的發明卻也常常讓自身陷入險境。看似無生命的社交媒體,其實是有機體,依靠人類的寂寞、孤單、自戀、恐懼、喜悅、悲憤等情緒,變得越來越強大而有殺傷力。
.
#資訊客製化的恐怖
.
「我要向大家解釋臉書的動態消息功能到底有多糟糕時,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要大家看維基百科,你登入維基百科網頁,看到的東西都跟別人一樣。這是網路上少數大家都一樣的東西。假設維基百科說:我們要讓每個人有不一樣的客製化定義,而且我們是拿錢辦事。所以維基百科會監視你,維基百科會計算:”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改變一點點,以便達到商業利益呢?”結果維基百科就改變詞條內容。你能想像嗎?你應該可以想像得到,因為臉書、Youtube動態消息就是如此。」
.
「就算是兩個很親近的朋友,他們的朋友也幾乎重疊,他們想:我去看臉書上的動態消息,就會看到同樣的更新。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他們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因為電腦會根據計算結果,顯示最適合他們的內容。」
.
#同溫層侷限你的視界
.
「你可以想像27億個《楚門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相,自己的...事實。久了以後,你會以為大家都同意你的看法,因為動態消息裡的每個人都跟你有同感,一旦你處在那個狀態,就很容易被操弄,就跟你被魔術師騙了一樣,魔術師表演撲克牌技法時會說:隨便選一張牌。你不知道的是他們早就設計好了,所以你選的是他們要你挑的牌。臉書就是這樣,臉書說:你挑選你的朋友、你挑選要點的連結等。其實都是胡扯,就像魔術師一樣,臉書控制你的動態消息。」
.
「你看到另個陣營,就會開始覺得:”這些人怎麼這麼笨?你看我經常看到的大量資訊,他們怎麼會看不到同樣的東西?”答案是:“他們真的看不到同樣的東西。”。」
.
#演算法下被操弄的人偶(人類)
.
「我擔心自己開發的演算法反而造成社會的兩極化,但從這個觀點來看,兩極化現象確實是讓用戶上線,非常有效率的方法。」
.
「大家以為演算法的設計是提供民眾自己想要的東西,錯了,演算法只是想找幾個夠棒的幻境,找個和用戶興趣最接近的幻境,如果你開始看這類影片,系統就會一直推薦下去。」
.
「麻省理工學院有項研究,推特上的假新聞傳播速度,比真的新聞還快六倍。如果一個人的優勢比另一個人強上六倍,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
「我們打造的系統讓假消息更有優勢,這不是我們故意的,只是因為假消息比真消息更能讓公司獲利,真相太無聊了。」
.
#假新聞現在式
.
「所謂的第三人並不是以駭客手法操作選舉,俄國人並沒有駭掉臉書,他們只是利用臉書為合法廣告主,並合法使用用戶開發的工具。差別是:他們的用意非常邪惡。這就像遙控戰爭,一個國家操弄另一個國家,卻不必真的侵犯實體國界。」
.
「重點不再是你要投票給誰,而是讓社會徹底混亂、民眾分裂,目的是讓兩派人馬,再也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再也不想信任對方。」
.
「我們要把社會賣給出價最高的人嗎?我們要把民主體制整個賣掉,讓你潛入每個人的心理,讓特定族群相信謊言,然後造成文化大戰嗎?我們要這樣嗎?」
.
「如果我們對於何者為真沒有共識,或者認為世界上沒有真相,那就完了。這是其他問題底下的根本問題,因為如果我們對何者為真沒有共識,那就根本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
「科技並不是人類的生存威脅,而是科技擁有把社會黑暗面激發出來的能力,社會最黑暗的一面,就是生存威脅。」
.
「會不會未來世代的孩子,再也不知道網路幻境出現前,這個世界原本的樣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身在母體裡,要怎麼從母體裡醒過來呢?」
.
#經濟至上的危機
.
「我們發明"讚"按鈕時,動機是把正能量和愛散播到全世界,然而這個初衷現在反讓青少年因按讚數太少而感到憂鬱,或者可能造成政治兩極化。我們當時完全沒有想到這些...」
.
「我認為很多人都被商業模式、經濟誘因和股東壓力給卡死了,幾乎不可能有別的做法。」
.
「我覺得大家必須認同企業努力賺錢其實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是沒有規範、沒有規則、沒有競爭...導致公司變成實質上的政府,然後他們說:"我們可以自律"這根本是胡說八道,離譜至極。」
.
#Netflix
.
網飛推出《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這部記錄片,請求人們思考社交媒體存在的問題,但同時間,我們在 Netflix 上看的每一部影片,也會成為一組數字,Netflix 的演算法會根據觀看者的類型偏好,推薦特定的影片。好處是:使用者比較不會踩雷。缺點是片單會越來越偏,最後侷限在特定的類型上。其實...我們已經深深陷入演算法的蜘蛛網中,很難從中逃離。
羅掘俱窮意思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微冷 微微的難過?
「單品咖啡豆的名字好奇怪啊。有個微微......什麼的。
為什麼叫這麼奇怪的名字?」
「你是說,微微特南果?」
「我只知道紅豆生南國。」
「還以為是特南克斯。」
「微熱山丘。」
「『微微』不是點手搖杯珍奶的咒語嗎?」
「薇薇有一天特別難過。所以叫微微特難過。」
「難過的是寶寶,可是寶寶不說。」
「憂鬱的是維特,然後他就死掉了。」
……
- -
嘿!每日一冷的讀者大家好。剛剛各位收聽到的是科宅編的對話式OS。你心中的OS會彼此對話嗎,如果會的話,最好看一下醫生哦(燦笑)。
OK,在每日一冷變成「每日一冷笑話」之前,趕快切回來正牌的冷知識播送吧。
咖啡豆「品牌」微微特南果的名字,來自它在瓜地馬拉的原產地的地名微微特南果(Huehuetenango),或譯成韋韋特南戈。
這個地名拆開來的意思是——星星(先人)所在的地方,是中美洲的納瓦特爾語(Nahuatl)。huehue 意思是「星星」,或是天上的祖先,而詞尾 -tenango 的意思則是「某某之地」。
而這名字當中,的確有一個會令人微微難過的歷史緣由:因為這地方原本不叫微微特南果。
故事要說到十六世紀初,一群稱為「征服者」(conquistador)的西班牙人,透過優勢的火器技術,加上天花病毒的威力,以懸殊的極少兵力就讓中美洲林立且鬆散的王國們俯首稱臣(讀做被殺、或成為奴隸)。
西班牙人以少馭多的關鍵手段是離間分化,利用本來就多有矛盾的中美洲諸族諸邦,與A結盟利用它的人力把A的敵邦滅了,以此反覆槓桿操作,就能一一吞併各邦。日後西方殖民者皆學會了這招,改在亞洲使用,例如英國便把這招發揮得爐火純青,順利滅了莫臥爾帝國,更一統了印度。
西班牙人在中美洲的最大盟友就是今日墨西哥的納瓦人(Nahua peoples ),這個名字可能較不熟悉,但其實他們就是阿茲特克人(Aztec),「納瓦特爾」是他們所用的語言的名稱,大本營是湖上之都「鐵諾奇蒂蘭」(Tenochtitlan),即今日的墨西哥城。
而追根究柢,十六世紀住在今日瓜地馬拉「微微特南果」地區的人,是說著中美洲瑪雅語系的民族 Mam 人。
案情就不單純啦,明明是瑪雅人住的地方,怎麼會用阿茲特克人的語言命名?
答案很簡單,就是 #Mayaman 被征服了。
那時候在當地的是由說 Mam 語言的瑪雅族群組成的王國,自稱為薩苦魯 Saqulew。Mam 語中的意思是「白色的 (saq) 土壤 (ulew)」。
薩苦魯,或是說白土國,在位在海拔高達 1900 多公尺的高山上,有寺廟與防禦工事的建築群。當西班牙征服者與北方墨西哥的納瓦(阿茲特克)人四處征戰,因而流離失所的瑪雅人難民便漸漸聚集在此避難,迎向不可避免的外族入侵的最後背水一戰。
而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被征服者的軍隊圍城長達數個月之後,最終城市被攻陷時,已經到羅掘俱窮人相食(白話:天上的飛鳥和地下的老鼠都捕捉吃完了,開始人吃人)的悲慘境地了。
西班牙人接著強迫劫後餘生的瑪雅人擔任苦役,在離薩苦魯四公里開外的地點另外蓋起了一座新城,還用征服者愉快的夥伴納瓦人的語言起了新名字「Huehuetenango」。而原本的薩苦魯城便成為廢墟,到今天仍是以瑪雅建築群聞名的觀光景點(名字後來拼成 Zaculeu)。
後來因為微微特南果適合種植咖啡,這個用阿茲特克方言取的地名便輾轉成了全世界知名的一種咖啡豆的名字(瑪雅咖啡豆?!)。
最後,和微微特南果一樣,今日的瓜地馬拉(台灣友邦!)有很多地名都是因為十六世紀的「征服者入侵」而得到的。
另一個「特南果」地名,就是瓜地馬拉第二大城克薩爾特南戈(Quetzaltenango)。道理一樣,Quetzal 是瓜地馬拉特產的一種顏色非常漂亮的熱帶鳥類。所以克薩爾特南戈的意思是「有 Quetzal 鳥的地方」,簡稱「鳥地方」(大誤,被扁)。
好的,這樣大家了解「微微特南果」是在難過什麼了嗎......簡而言之就是馬雅人難過。乾了這杯有水果香、口感微酸的咖啡吧,我們下次見!
羅掘俱窮意思 在 羅掘俱窮– 成語造句、故事 的相關結果
羅掘 :到處挖掘。窮:盡了。 形容人在困難中已經用盡了一切可以用的挽救辦法,再沒有一點法子可想了。也形容財源枯竭,竭力籌款而籌不到。 ... <看更多>
羅掘俱窮意思 在 漢典“羅掘俱窮”詞語的解釋 的相關結果
羅掘俱窮 成語解釋. 【解釋】羅雀掘鼠,而雀鼠已近;比喻無法籌到款項。 【示例】公司的財務危機已到~的地步,他卻仍不輕言放棄。 ... <看更多>
羅掘俱窮意思 在 羅掘俱窮[修訂本參考資料] - 成語典 的相關結果
羅掘俱窮 · ㄌㄨㄛ ˊ ㄐㄩㄝ ˊ ㄐㄩ ˋ ㄑㄩㄥ · luó jué jù qióng · 形容陷於財物缺乏,亦無力籌措的艱難處境。如:「由於天災人禍,使得饑民陷於羅掘俱窮的境地。」 · 修訂本參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