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全臺 廣澤尊王 聖誕千秋🎉
相傳廣澤尊王是由一位牧童得道升天而來,其中紅臉造型的廣澤尊王又稱「保安尊王」、「郭聖王」及「郭王公」,民眾盛傳廣澤尊王時常顯神蹟救助苦難,是泉州人的傳統守護神,隨清朝農民移墾傳到台灣。
依據史冊記載,保安廣澤尊王姓郭名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後唐莊宗同光年間﹙九二三~九二五﹚二月廿二日生於南安清溪梓里。
十六歲時得道升天,鄉人於得道升天處建廟供奉,以後屢有靈驗,曾助滅宋宮火災。 由於郭聖王保民安國的事蹟,先後受朝廷封勅有三
宋光宗:勅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
宋寧宗:晉封提伯王,加封保安王
宋寧宗:再累加忠應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十三太保,在台灣的說法是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十三個兒子,或是尊王的部將,而在大陸的說法則是保安廣澤尊王的分靈,如第一個分靈出去的,稱為大太保,以此類推至十三太保。
大太保尊稱:玉敕代天巡狩元帥府二代欽差,其職為帶父工作,監督之職行,鎮守在詩山龍山宮。
二太保尊稱:金闕順天尊王,其職為管上界及下界之事,又守聖王之祖墳,鎮守在清溪威鎮廟。
三太保尊稱:五當東方武士,其職為武將,神力強盛,專司驅邪,犯陰之事,鎮守在巨門鰲峰宮。
四太保尊稱:南北巡總指揮,其職為負責連絡,大事皆由其連絡、處理,鎮守在溪頭溪頭宮。
五太保尊稱:代天行醫,其職為精於醫術,常常行醫,鎮守在殿阪景福社。
六太保尊稱:雙忠尊王,其職為主持公道,處理民眾之控訴,鎮守在大延壽山宮。
七太保尊稱:東天王,其職與六太保大致雷同,鎮守在宮下澳頭宮。
八太保尊稱:武燕王,其職為監督,在十三太保之間察巡,負責督導諸太保,鎮守在溪東溪東宮。
九太保尊稱:五常軍元帥,其職不明,鎮守在山兜銘境宮。
十太保尊稱:察巡天下,其職為負責察巡天下,鎮守在坑柄坑柄宮。
十一太保尊稱:金封秀士,其職為文士,專辦文字之事,鎮守在羅埔駐龍宮。
十二太保尊稱:童月王,其職為天下巡狩,到處雲遊察巡,鎮守在古宅行祠宮。
十三太保尊稱:代天總代巡,其職為可以上天庭,到地獄,亦可管人間,配有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鎮守在仙境永安宮。
十三太保分別各守一宮,皆離祖廟詩山鳳山寺不遠,而且各宮皆在離詩山不遠之十三個村落中,每一村落一宮,以鳳山寺為中心,形成衣各信仰圈.
以上敘述皆出自於「說聖王‧道信仰‧透視台灣廣澤尊王」一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
「羅 東宮 廟」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羅 東宮 廟 在 臺北居敬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羅 東宮 廟 在 跟著媽祖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羅 東宮 廟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羅 東宮 廟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羅 東宮 廟 在 [宮廟] 宜蘭地區問事宮廟資訊及評價- 看板Folklore 的評價
- 關於羅 東宮 廟 在 羅東聖安宮 的評價
- 關於羅 東宮 廟 在 羅東媽祖廟震安宮恭祝天上聖母聖誕繞境前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羅 東宮 廟 在 羅東媽祖廟、茅格、宜蘭媽祖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羅 東宮 廟 在 羅東媽祖廟、茅格、宜蘭媽祖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羅 東宮 廟 在 羅東鎮安宮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羅 東宮 廟 在 跟著媽祖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8年3月28日(己亥年二月廿二日)
🎂🎂🎂恭祝 廣澤尊王 聖誕千秋🎂🎂🎂
保安廣澤尊王姓郭名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後唐莊宗同光年間﹙九二三~九二五﹚二月廿二日生於南安清溪梓里。十六歲時得道升天,鄉人於得道升天處建廟供奉,以後屢有靈驗,曾助滅宋宮火災。由於郭聖王保民安國的事蹟,先後受朝廷封勅有三 ~~~
宋光宗:勅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
宋寧宗:晉封提伯王,加封保安王
宋寧宗:再累加忠應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
🔴然而民間之傳說更富傳奇性—
﹙一﹚郭忠福幼小即失雙親,因家境貧困,從小就在地方富豪陳員外家中牧羊,陳員外雖有巨大財產,但生性苛薄吝嗇,且貪得無厭,想改葬祖先的風水員外為了占卜風水之吉地,聘請一位地理師幫他找尋吉地。但以失足跌落糞坑的羊招待地理師,所以地理師雖明知吉地是在羊舍,卻不願意告訴員外,反而因陳家的牧童對待他很好,想要把這風水授與牧童。
於是有一天,地理師便囑咐牧童,帶他雙親之遺骨葬於那座羊舍內。並且告訴他說「你的父母既葬于此塊龍脈吉地,將來你將得道成神。」地理師接著又警告他說:
「不久後這個地方就會出現許多毒蜂,毒刺人家。你應該趕快逃離躲避,只管隨心所向,往前直跑,跑到有人戴著銅笠、有牛騎著人,有魚爬上樹的地方打坐修練」
過沒多久,果然有一群毒蜂擁至,刺殺了那位狠心的員外。這時牧童一路逃跑,途中遇到一陣大雨,而看見有一位僧侶以銅鏡為笠遮雨,又看見一個村童隱身在牛腹下避雨,及一位漁夫手執剛上了魚的釣上了魚的釣竿,攀在樹上避雨,這些景象正符合先前地理師所說。
郭洪福知道這個地方便是他的歸宿,就坐在那邊的一塊磐石上打坐,不久便坐化昇天。
他叔叔看到,慌忙中只拉到他的左腳。因此,神像造形仍保持著童稚的臉,配上後代朝廷劫封的官服,流露出少年老成的威儀。由於坐化昇天時左腳遭叔叔拉扯,至今神像均以單腳打坐。
﹙二﹚據稱生於東漢永壽元年,原名郭忠福,幼時極為聰慧,七歲即熟習天文地理,十六歲時經地理師之助而尋得飛鳳山修練之處,不久成神,居民為其建祠奉祀,稱為鳳山寺。相傳清雍正年間曾顯神通為清世宗治病,而封為「廣澤尊王」,其妻亦被追封「妙應仙妃」,廣澤尊王有十三子,時人稱之為「十三太保」。
﹙三﹚後來也有傳說雍正帝為太子時,患了天花,病勢危篤,夜里有人送降痘丹藥,雍正服后問他姓名,送藥的人自稱「泉州郭乾」,說畢就不見其人,第二天,雍正果然病勢好轉,病痊以后,派人到泉州查訪,始知郭乾就是廣澤尊王,致又加封保安廣澤尊王。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但以第一種說法最具可信度﹚
十三太保,在台灣的說法是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十三個兒子,或是尊王的部將,而在大陸的說法則是保安廣澤尊王的分靈,如第一個分靈出去的,稱為大太保,以此類推至十三太保。
🔴據西羅殿的信徒抄自大陸的說法
🔸大太保尊稱:玉敕代天巡狩元帥府二代欽差,其職為帶父工作,監督之職行,鎮守在詩山龍山宮。
🔸二太保尊稱:金闕順天尊王,其職為管上界及下界之事,又守聖王之祖墳,鎮守在清溪威鎮廟。
🔸三太保尊稱:五當東方武士,其職為武將,神力強盛,專司驅邪,犯陰之事,鎮守在巨門鰲峰宮。
🔸四太保尊稱:南北巡總指揮,其職為負責連絡,大事皆由其連絡、處理,鎮守在溪頭溪頭宮。
🔸五太保尊稱:代天行醫,其職為精於醫術,常常行醫,鎮守在殿阪景福社。
🔸六太保尊稱:雙忠尊王,其職為主持公道,處理民眾之控訴,鎮守在大延壽山宮。
🔸七太保尊稱:東天王,其職與六太保大致雷同,鎮守在宮下澳頭宮。
🔸八太保尊稱:武燕王,其職為監督,在十三太保之間察巡,負責督導諸太保,鎮守在溪東溪東宮。
🔸九太保尊稱:五常軍元帥,其職不明,鎮守在山兜銘境宮。
🔸十太保尊稱:察巡天下,其職為負責察巡天下,鎮守在坑柄坑柄宮。
🔸十一太保尊稱:金封秀士,其職為文士,專辦文字之事,鎮守在羅埔駐龍宮。
🔸十二太保尊稱:童月王,其職為天下巡狩,到處雲遊察巡,鎮守在古宅行祠宮。
🔸十三太保尊稱:代天總代巡,其職為可以上天庭,到地獄,亦可管人間,配有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鎮守在仙境永安宮。
十三太保分別各守一宮,皆離祖廟詩山鳳山寺不遠,而且各宮皆在離詩山不遠之十三個村落中,每一村落一宮,以鳳山寺為中心,形成衣各信仰圈.
以上敘述皆出自於「說聖王‧道信仰‧透視台灣廣澤尊王」一書。
羅 東宮 廟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中國古代四大神獸|妖妖妖妖|09 >
中國古代四大神獸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
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 故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在上古時代,古人把天分為東西南北四宮,分別以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一種龜形之神)為名。
實際上是把天空分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個主要星宿連線成形,以其形狀命名。
東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狀如龍,所以稱東宮為青龍或蒼龍;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角、參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北方七星斗、女、虛、危、室、壁,其形如龜,稱玄武。
於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成為鎮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惡,調陰陽。
四神之中,青龍與白虎因為體相勇武,主要地被人們當作鎮邪的神靈,其形象多出現在宮闕、殿門、城門或墓葬建築及其器物上,在最後一種場合裡,龍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鎮懾邪魔,保衛墓主的靈魂安寧。
~青龍~
青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東方的靈獸,為青色的龍,代表的季節是春季。
青龍,亦作「蒼龍」,東方之神,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徵,而比較明確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確定為皇帝的象徵與代表。
四神獸又是由二十八星宿所變.東方七星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狀如龍,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珮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
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
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白虎~
白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西方的靈獸,形象是一隻白色的虎,代表的季節是秋季。
白虎,西方之神。
形體似虎,白色,兇猛無比,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
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 因此成為尊貴的象徵。
同時白虎也象徵著威武和軍隊, 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 例如古代軍隊裡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角、參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托世的, 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
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門神。
~朱雀~
朱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上古四大神獸之一。它是一種紅色的類似於鳥的生物,與鳳凰狀如錦雞,五彩羽毛不同,其身覆火焰,終日不熄。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南方的神獸,代表的顏色是紅色,代表的季節是夏季。
朱雀,亦稱「朱鳥」,形體似鳳凰,南方之神。
因其形似鳥狀,位在南方,火屬性,所以在遊戲中經常以鳳凰的形狀出現。
但其實朱雀和鳳凰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鳳凰是百鳥之王, 而朱雀卻是天之靈獸,比鳳凰更稀有尊貴,破壞力也更強。
南方七星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
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
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玄武~
玄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北方的靈獸,形象是黑色的龜與蛇,或龜蛇,代表的季節是冬季,道教中後將玄武人格化為真武大帝加以崇拜。
玄武,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
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
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擴大。
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
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它和其他三神獸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
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他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
《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
《楚辭.遠遊》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羅 東宮 廟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Dv-ZkKi1e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aJcW8H44pa1IDTqRK7wIXrz9_IQ)
羅 東宮 廟 在 羅東聖安宮 的推薦與評價
聖安宮,羅東人俗稱(嘉義仔廟)主祀天上聖母早年由雲嘉移民到羅東從事林業相關工作,感念原鄉媽祖庇佑。信徒於1962年從嘉義笨港口港口宮恭請三媽至羅東奉祀! ... <看更多>
相關內容
羅 東宮 廟 在 羅東媽祖廟震安宮恭祝天上聖母聖誕繞境前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羅 東宮 廟 在 [宮廟] 宜蘭地區問事宮廟資訊及評價- 看板Folklore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來寫個宜蘭的
1:蘇澳 存仁定安宮
主神:五顯大帝
辦事:五顯大帝 輦轎,運氣好會遇到媽祖下來
時間:每週六晚上八點
掛號:現場掛號,不過名額限定七位
辦事組的人都跟我認識......而且熟
我真的非常信的一間廟,講得鉅細靡遺,而且都會點出如何應對的方法
整間廟氣氛都很和諧
不過因為宜蘭觀輦問事時間都要很久,不建議小事來問這間,最好是把機會留給需要的人
不過如果真的很緊的話,老師(桌頭)也會願意幫你辦的
2:蘇澳 南方澳昭安宮
主神:中壇元帥
辦事:中壇元帥
時間:農曆初二、十六晚上七點半
掛號:現場找廟婆寄金紙
南方澳最古老的廟宇,太子爺很親切又很靈驗,而且不太有小孩舉動,可信度非常高
因為是庄廟,所以比較沒有顯著的強項,什麼事都有幫人辦.....不過,南方澳的漁船都
會掛這間的滿載旗
3:蘇澳 南方澳池碧宮
主神:池府三千歲
辦事:池府三千歲 手轎
時間:每天下午三點都有
掛號:現場找廟婆寄金紙
強項:陰煞、陰事、家運
這是小琉球池隆宮的分靈,位置有點不好找
4:冬山 御展代天府
主神:鯤鯓王
辦事:李府大王或觀音佛祖
時間:每週一、五晚上八點
掛號:當天早上打電話
這是花蓮代天府的朱王北巡宜蘭才有這間廟,準度中等
5:宜蘭 靈惠廟
主神:開漳聖王
辦事:開漳聖王 扶鸞
時間:農曆逢二、五、八下午兩點
掛號:提前打電話跟廟公掛號
6:宜蘭 崁仔腳三清宮
主神:開漳聖王
辦事:開漳聖王 扶鸞
時間:農曆逢三、六、九晚上八點
掛號:現場跟廟公掛號
強項:事業、家運、醫病
這兩間準度差不多,大約七成,但靈惠廟更強
7:羅東 聖安宮
主神:嘉義東石港口宮天上三聖母
辦事:媽祖 手轎
時間:每月一次,要打電話問
掛號:提前打電話掛號,人非常多
三重宏聖宮就是這間分出來的,聖安宮媽祖真的很靈驗,只講重點也都有講到個人的點,
而且有時候會請港口媽上來幫信徒辦事
宜蘭我問過的就這幾間了
二結王公廟我沒問過,因為問事程序很麻煩.......
利澤簡廣惠宮週日下午有位師姐通靈問事,聽說很準,我也沒有問過
宜蘭問事......小心遇到「宮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4.193.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lklore/M.1569470701.A.25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