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都那麼久了,憑什麼情緒勒索我,不讓我回家過端午節?】
下週一的端午節是特別的一個端午節,不是普通的端午節。
我也覺得很奇怪,幹嘛連總統都直接公開呼籲:【端午節盡量減少家庭聚會】呢?
三級都那麼久了,回家一下會怎樣嗎?
擋得了這一次,難道家人永遠都不要見面團聚了是嗎?
所以我拿出日曆來看了看,算了算。
再看看上週的新聞:日本送疫苗來,美國參議員搭著軍機降落,公開承諾送更多疫苗過來。
再搭配目前一到三類的疫苗接種期程,我推算出一些猜測(只是推測喔!):
——
【6月28日星期一,也就是這次端午節的兩週後,可能是台灣開始大規模施打疫苗的起點】。
為了這個起點,軍隊已經整備好:醫療相關人員的疫苗已經打好,而且體內也已經生成抗體。(醫護藥等執業登記人員在桃園市於上周日大部分施打完畢,等待兩週生成抗體是合理的。本週及下週已安排開打醫療院所沒能執照登記的醫事人員如行政掛號清潔等。)
跟各國協調的疫苗也已經到貨,檢驗完畢。
國產疫苗也準備上線。因為製程研發都在台灣,一邊做一邊檢驗,也許可以節省更多時間,相較於進口疫苗來說。
——
所有一切都準備好,然後開始依順序讓大家打疫苗。
你各位啊,打疫苗會多混亂你知道嗎?
【要排隊、要填表、核對身份、醫師問診、打疫苗、打完疫苗後觀察20分鐘後才離開】。
每個環節都會出狀況,讓醫療人員疲於奔命,甚至讓整個疫苗施打流水線停擺!!!
——
【排隊】:
台灣暑氣高溫,優點是讓病毒活性下降,但也讓民眾悶熱中暑。
最理想的狀況是搭棚子讓你遮蔭,就不要想可以坐板凳、吹冷氣排隊了。
為了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排隊間隔拉長,再大的場地都不夠用,會排到外面去。
光排隊就要好幾個小時,這幾天前幾類施打的民眾可以開始練練體力,準備熬過排隊。
【填表】:
你各位啊!要填表格寫住址電話注意事項說明書簽名等。
重要的來了!!!
【要帶筆!!】
你寫字填表很快是吧?你沒筆怎麼寫?
等別人寫好傳筆給你,要花時間。
別人借你的筆,你敢用?
衛生所準備的筆,幾百個人共用,不適合吧?
你要記得帶自己的筆,這是填表最重要的事。
慢慢寫,不要寫錯。
不知道怎麼寫,記得要問。
很多人問,就要排隊等。
寫錯塗改,小心被打槍,一切從頭。
是啊,離開排隊隊伍,去便利商店買飲料上廁所,能不能回來排?
誰維持秩序,誰負責仲裁?
不要搞亂好嗎。
一切按部就班,心平氣和。
寫錯單子,要拿新單子,人家沒空,你要插隊,說:「我只是拿表單子而已。」
難道可以嗎?
你後面整排人都是要拿單子而已啊!
好,你說:「單子怎麼會寫錯?」
如果規定「這間衛生所就是給桃園市中壢區打疫苗的地方。」我填寫到戶籍地「桃園市平鎮區」「桃園市桃園區」的地址,人家說不行打怎麼辦?
還是說:
我家人寫到戶籍地在「台北」,結果中壢區衛生所說不能打,怎麼辦?(我明明就住中壢啊!)
寫聯絡地址啊笨蛋,只是要「重寫」。
重寫就要重領表,重排隊,你就慢慢等。
其他人寫錯也是等啊,誰叫你寫錯。
你又要說美國便利商店就可以打疫苗了是吧?
人家是一路來死了60萬人,逼不得已出此下策。
台灣真的真的靠大家,疫情還維持住。
在這狀況下,照醫療常規,依規定填表,讓過程維持嚴謹有序,這樣有錯嗎?
【核對身份】:
若依分類表施打疫苗,你是第幾類,需要帶什麼證件,記得帶好。
別人沒有義務知道你是誰,也沒有義務主動幫你查詢身份。
你是監獄工作人員,工作證記得帶。
你是長照機構人員,在職證明記得帶。
你是什麼身份,被告知要帶什麼資料證明,就要記得帶,不要卡住了就大聲。
【醫師問診】:
一個診幾百人,醫師問診也很難詳細。
問什麼答什麼,不要隱瞞。
不要把這個當作門診閒聊,拿出一疊病歷跟一桶藥丸給醫師,然後【要求醫師向你保證打完疫苗沒問題】。
是啊,都排隊那麼久了,我就是要來打疫苗的呀!
既然要來打疫苗,帶那麼多病歷跟藥丸來幹嘛呢?
難道是希望醫師告訴你:「你不適合打疫苗」嗎?
還不就是希望醫師幫你仔細看過,然後安心安慰地說:「你就放心打針,有事我負責。」
是這樣嗎?不能這樣想嗎?我就是怕打針,怎麼辦?
是啊,就是那麼麻煩的事。
「最近有沒有發燒?」醫師問。
「沒有。但是有點咳嗽,流鼻涕。」急著回答,又想改答案。不想隱瞞,但又想順利打到針。
「有沒有吃什麼藥?」
「我有吃XXX藥,可不可以打?」
醫師也很想回答你,也很希望讓你安全打到針。
但這個,真的沒人知道百分之百的答案。
【打疫苗】:我要指定廠牌!
不要巨嬰好嗎?輪到你,打什麼就什麼。
「剛剛那個為什麼可以!」
「我看到那邊箱子還有貨!」
「我不管你就要聽我的!」
一百個民眾裡面出一個,流水線就會停擺。
要你悶著頭打,心不甘情不願,誰也不願意。
你不想,醫師不想,護理也不想。
行政院長總統通通不想!!
要怪誰?
怪那個傳出病毒的壞蛋吧!
【打完疫苗】:
終於鬆懈下來,想吹冷氣喝水乘涼的,
等家人會合的,手機上網分享心得的,
通通坐在休息區,
等待看看是否有任何立即顯著的不良反應。
絕大部份不會有問題,但一有問題就要處理。
不會有一組急救人員在那邊等你出事。
一出事,就是全線停擺,優先幫你用。
——
好啦!打完針啦!
端午節回家,若發生大型群聚,兩週後顯現在每天下午兩點的報告中。
早已安排好的施打計畫,若因為【民眾恐慌讓上述流程更混亂】,對誰都不好。
不該你打的,硬要去擠去鬧,還要有人穿全套防護衣安慰你勸退你。
你不是鬧的人,要眼睜睜看著流水線因為恐慌的民眾阻塞,你只會更不爽。
「我怕啊!疫情變得更嚴重,有疫苗來,我為什麼不能打?」
「我符合啊!只是寫錯資料、沒帶證件。」
「我只是小感冒,沒發燒應該不會怎樣吧?」(然後健保卡顯示有去拿退燒藥)
再忍忍,只是個端午節。
讓大家盡量撐過這兩週。
讓疫情持平或下降,
然後依序冷靜順利地:
開始打疫苗。
——
這是我假設的劇本,沒任何根據,也不替政策背書喔!
這是我所想像的:【為什麼這個端午節那麼重要】。
——
文後補充:
種種跡象跟宣導,都彷彿在替大規模施打準備
(當然越早越好,但我猜月底),
結果現在有間【好心X診所】在亂。
不按順序,走後門,亂打!
這只會造成其他施打地點的秩序混亂。
「不是有自費的嗎?新聞上的好心診所不是有門路可以替民眾打針嗎?」
「台北那間不是一天可以打一千多人嗎?為什麼你們一個下午只能預約200號?」
「別人都可以,不要騙我沒有啦!」
「台北市長說的啊!他說好心診所是在做善事,你們怎麼不做善事?」
麥來亂好嗎?
好嗎!!!!
#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 #AZ疫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
「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問題] 美國專科醫師回台灣的過程? -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看起來我是第一個美國執業的醫生來回文... - 非典型醫路MD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美國醫師M.D. vs. D.O. 回台灣考執照- 留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問卦] 台灣出國當醫生的比出國當工程師的少?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台灣醫生在美國就業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考美國醫生執照? 的評價
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odcast傳送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h8x8ts05ju0976odiioaek/platforms
很開心收到 林雅恩營養師。吃飽飽好幸福的邀約,王醫師的podcast處女秀就獻給她了😆
雅恩姊在營養師界算是 #大老級人物,具有超過20年的美國跟台灣臨床及社區營養經驗,除了有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營養醫學及行為教育雙碩士,並擁有美國與台灣營養師執照、美國營養學會體重控制管理師認證,跟美國ASPEN重症營養治療專科CNSC認證。 (也幫美國的美式足球員調整過營養)
以 #撥亂反正 為宗旨的兩個人,見面自是惺惺相惜情不自禁,我們除了在podcast大聊腸道菌跟減重的研究發展,也聊到現在醫師或營養師賣直銷或代言的亂象。(甚至有那種專門培育營養師變成ig或臉書網紅的行銷公司存在,聽起來很像天王嫂培訓班😨)
期待營養師跟醫師都能愛惜羽毛,我們的宗旨還是希望 #國人建立健康的飲食跟生活型態, 保健食品並不是我們的主場,擁有臨床營養師經驗的雅恩姊跟我一樣,都是認為 #保健食品是在有特定需求的人身上,經過 #專業人士評估過這個人是否需要才建議,一般人健康飲食即可。
#任何的誇大不實、 #噱頭式行銷,都是一種 #降低自己專業的做法。我們應該做的,還是如何藉由 #正確的教育跟行為改善模式,來促進全體民眾的健康。
她從美國紐約執業近10年後回來台灣,希望能將新式的營養文化介紹給台灣各階層族群,所以成立一個「台灣健康營養教育學會」,包括國小學童從遊戲中學習健康飲食的教案設立、學習健康飲食的桌遊設計等等,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我們想做的,是 #回歸專業跟實證醫學,全面改造台灣的營養醫學的生態環境 。就像改造我們人類被不良飲食跟環境破壞的菌相一樣💪
這一集podcast 重點節錄:
📎王醫師為何會想要走減肥這條路(王醫師的減肥黑歷史)
📎腸道菌在肥胖治療的研究發展跟未來展望
📎減肥的行為治療跟生活型態建立
歡迎有志之士,加入撥亂反正好夥伴😄😄😄
#感謝雅恩姊送UP的桌遊
#營養醫學跟醫學營養
#有實證的營養醫學
#專業人士要愛惜羽毛
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年底,知名YouTuber #愛莉莎莎 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 #蒼藍鴿 批評是誤導民眾。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底下我彙整了《#專業之死》這本書的重點資訊,交叉比對這起事件可能的起因和過程,整理出我們能從書中學到的五件事情。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ath-of-expertise/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專業之死》的作者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 ),他主要研究蘇聯政局,也曾經在美國參議院擔任過會助理。他感嘆道:「以前的問題是在於資訊不流通、不發達,人民缺少學習知識的機會;現在則是資訊太爆炸,大家充滿了擁有知識的假象,反而開始對知識和專家體系抱持著敵意。」
這本書會說明這種現象的成因,以及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和影響。作者除了談「專業」兩個字之外,書中也圍繞著「專家」與「公民」在民主社會中的關係來談。作者試圖回答兩個問題:(1) 專家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可以崩解? (2)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專家或者公民,又應該如何應對來將此危機化解?
作者從定義什麼是專家、什麼是公民開始,然後說明為什麼這兩個族群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難,現在甚至還演變成彼此抱有敵意。然後談到了教育有時候不一定會開啟我們的視野,如果做的不恰當,反而會讓我們變成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
接著,作者談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單純依靠搜尋引擎,並沒有辦法讓我們擁有跟專家一樣的能力,有時候「以為自己弄懂了」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也同時抨擊新聞媒體和政客官僚,他們為了博取眼球、總是操作意識形態的手法,反而會讓專家和公民漸行漸遠。
最後,作者提醒要如何成為一個恰如其分的公民,也提醒了身為專家應該保持謙虛和溝通的意願。這不是兩邊的拉扯,而是彼此的互相合作,因為專家和公民的良好合作,才能讓民主體制健康地發展,而不會淪為意識形態操弄下的極權統治。
無知在美國是一門邪教,而且源遠流長。反智像一條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我之所以會拿起這本書來讀,是因為在去年的疫情肆虐之下,美國前總統川普總統特立獨行的防疫作為,還有他的支持者對於防疫不屑一顧的態度,都讓我十分納悶。為什麼在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還是有這麼多的人,對於這種明明有科學證據的公衛政策,抱有這麼大的敵意呢?
加上有讀者推薦我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我找來讀完之後的確大呼過癮。通常來說,這種書名加上教授身分的作者,會給人一種「艱澀」和「生硬」的先入為主印象。但是作者的敘事手法,搭配譯者非常「接地氣」的翻譯口吻,簡直讓這本書讀來輕鬆流暢,偶爾詼諧戲謔,偶爾嚴肅正經。
例如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開宗明義就說:「萬一你覺得自己從來不需要任何人的意見,那就恭喜你,就是你這種人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寫不可。」以及平民是怎麼看待讀書人的:「只要你還讀過兩天書,然後又不願意棄明投暗去跟大眾抱團的,那你就是精英份子,你全家都是精英份子。」
當我讀完這本書,正在整理心得的時候,恰逢最近網路上吵得火熱的「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的肝膽排石法事件」,這段你來我往的過程,被媒體塑造成了「文組vs.理組」之爭或「網紅vs.醫生」之爭,以這本書來解讀的話,這恰好是一場「公民vs.專家」之爭。
【1.無知的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無知】
許多網路留言抨擊愛莉莎莎的這支影片充滿誤導民眾的惡意,甚至在後來還拍了支反擊的影片,更是罪不可赦。我認為,起初的影片應該不至於是惡意,她很可能只是落入了「鄧寧——克魯格效應」而不自覺。
作者提到,所謂的「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是由兩位心理學者鄧寧和克魯格發表的論述,這個現象是在說「愈是笨蛋,就愈有信心自己不是笨蛋」。說話愈是草包的傢伙,就愈不可能知道自己錯、別人對。愈是沒料的人,就愈是會去無中生有、穿鑿附會。
在沒有充足的醫學知識和化學知識之下,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任何不妥,恐怕對這種療法會帶來的副作用也毫無所知。我可以想像,當她看到蒼藍鴿的糾正影片時有多麼氣憤,如同作者說的:「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因此,她找了相關書籍和網路資訊,磨刀霍霍準備回擊對方的指點。
【2.搜尋引擎已經不管用了嗎?】
書中提到現代人有一種通病:上網搜尋的過程會讓人自認學識變淵博了,包括跟他們所查知識無關的主題,網友都會覺得自己所知變多了。這也算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也就是程度「愈差」的人,「愈難」在上網的時候察覺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吸收進去。
一心想反擊的愛莉莎莎,做了一個在這種處境下,可能很多人都會犯的事情:「他們會先決定好自己要相信什麼,然後再去網路上找證據,也就是一個先射箭再畫靶的概念。」作者也提到,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當她急著找資料佐證自己的立場的同時,似乎忘了對方是有醫師執照的執業醫師。
雖然我們不是當事人,但仍然能從作者對「搜尋引擎學習法」的批評學到寶貴一課:「我們希望別人可以幫我們把骨頭都先挑掉,整理成懶人包,呈現方式還得顧及視覺上的舒適。那些字體又小、本身就很容易破損的教科書,我們敬謝不敏。所以與其說很多人在做研究,不如說他們是在:搜尋漂亮的網頁來提供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花最少力氣吸收的解答。」搜尋引擎只能幫我們找到線索,閱讀和解析的苦工才是我們該練就的真本領。
【3.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許多媒體報導愛莉莎莎雖然擁有高學歷背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行銷碩士),卻在醫療這件事上面「不尊重專業」。為什麼會犯下這麼明顯的錯誤?這可以用心理學家鄧寧的說法來解釋:「我們傳統上認為無知就是缺少知識,所以教育就是無知的解藥。但教育即便是辦得好,也還是可能會製造出虛幻的自信。」
如今高等教育已經非常普遍,有時候反而帶給我們一種「我再多學一些就能跟專家平起平坐」的過度自信。我很喜歡《知識的假象》書中提過的一個觀念:「我們自以為擁有的知識,不過是延伸自全人類的知識共同體罷了;許多我們自己為懂的事情,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懂。」
所以愛莉莎莎在反擊影片中,引用《神奇的肝膽排石法》這本書,還把所有替這本書推薦和背書的「專家」也拉了進來,試著讓自己的立場增添一分可信度。只是她沒料想到的是,她引用的這位作者和推薦者們,本身就充滿了爭議,在科學上也站不住腳。受過高等教育的平民要挑戰另一個領域的專家,過度的自信反而成為了最大的絆腳石。
【4.專家難道就不會錯嗎?】
當我在閱讀相關報導網友們的評論時,看到許多留言寫道「很多專家也會誤人子弟」,以及「專家也不能全信」。之所以會有這種觀感,大多來自於某些專家曾經「撈過界」或「犯過錯」,如同作者批評某些自以為是的專家:「他們當自己的專業知識是萬用鑰匙,動輒對天下的事情大放厥辭,他們漂亮的博士帽就像佛光普照,一戴上去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
這次的事件,很明顯的是蒼藍鴿以醫學專業獲得壓倒性勝利,導正了視聽,但身為普通公民的我們,仍然要保持清醒的意識,察覺以後遭遇的其他爭議事件。注意專家發表意見的場合,是針對他們自己真正的專業領域,抑或是他們不小心撈過界了。
雖然作者並不鼓勵我們對專家抱持百分百的盲信,但是在我們保持懷疑的同時,也不要急著對非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妄下判斷。他建議平民對專家抱持懷疑之心時,必須符合以下三點:
1. 當專家看法一致時,反面的意見就不能推定為真。
2. 當專家看法有分歧時,非專家的人不能認定任何一個看法為真。
3. 當專家都認為資料不足以做出結論時,一般人也理應不要妄下斷言。
專家不能保證所有的事情都是喜劇收場。他們無法承諾自己永遠不會犯錯,或在思考時不掉進凡人都很容易掉進的陷阱。他們能保證的,只有遵循科學原則和方法,進而把犯錯跟掉進陷阱的機率降到比大多數人低很多。想要享受某種專業帶來的好處,我們就得同時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就得接受他們還是有一定犯錯的風險。
【5.新聞媒體的標題亂象】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現代人會蜻蜓點水掃一下報紙頭條或文章,就分享到社群媒體上,但他們根本沒閱讀報導的內容。儘管如此,人們都希望在別人眼裡既聰明,消息又靈通,所以他們總是會一路裝蒜下去。」不可否認的是,以前的我也曾經這麼做過,看到標題就急著轉發。這個動作最後只為了表達自己立場和意識形態,還很容易造成假新聞的傳遞(用標題引誘轉發、塞假資訊在內容裡)。
你或許會問,那我們該如何對抗假新聞的傳播呢?雖然作者在這本書裡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引,但是我想起了另一位英國科學作家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在《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書中給出的兩個建議:
1. 首先,不要推波助瀾。盡量避免轉發誘餌式標題,例如「肝膽排石法到底有沒有效?」這種標題,就無助於資訊的釐清,卻會讓不知詳情的民眾被誤導,只看標題還以為這是某種有效果的療法,很容易越描越黑。反而是「研究已經證明肝膽排石法是無效的民俗療法」這種平淡的論定式標題,才有助於導正視聽。
2. 其次,只轉發有憑有據的正確資訊。例如看到某則醫療資訊,就要很謹慎查證來源是否有公信力,像是衛服部、醫療院所和機構、有名有姓的具名醫師,這些查得到來源出處的資訊才經得起驗證,避免那些連作者和來源都查不到的坊間謠言。
【民主制度仰賴專家與公民的溝通】
除了上面的討論之外,作者認為一個良好的民主制度,得仰賴專家與公民保持良好的溝通,才不至於讓不尊重專業的民粹主義崛起,進一步惡化成極權主義。這個觀點讓我重視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作者在書中這麼說道:「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就跟絕大多數民主制度下的互動關係一樣,都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一旦這樣的基礎崩解,專家與公民就會變成交戰的兩方。一但事態朝此方向惡化,民主本身就可能陷入死亡漩渦,進而讓暴民政治或由技術官僚把持的精英統治,變成迫在眉睫的危險。這兩種終局都是威權統治的變形,也都是美國現狀所面臨的重大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專家與公民關係的崩解,就等同於民主制度的失能。」
對應到台灣的社會狀況,這段評論值得我們作為警惕。歷史上平民的資訊量不足是一碼子事,專業知識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有問題的不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無視,而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抱持敵意。專家必須更加謙遜地傳達知識,公民必須提高自己對知識的自覺。
【後記:不敵對,造橋梁】
我認為《專業之死》這本書是寫給所有現代人看的必讀之書,無論你自認為是專業領域中的專家,或者你只是一個像我一樣普通的平民百姓,這本書都會帶給你不同於以往的觀點。更進一步,讓我們認識民主制度和數位浪潮的結合之下,身為個人該如何保持冷靜和理性,扮演好自己身為公民的角色。
我透過這本書學到的事情,就是除了跟著大眾搖旗吶喊「專業已死」這個選項之外,我還能有別的選擇。回顧到我自己能做出的貢獻,就是在專家和公民之間搭建起一個「橋樑」,透過部落格和Podcast傳遞我看到且認為正確的資訊,保持謙遜聽取來自各方的意見,讓知識的傳播足夠廣泛,並且時時保持優化。
一支民族若想自治,就必須要先武裝自己,而知識的力量就是他們最好的武器。
-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氣喘吁吁,是大腦缺氧缺糖警訊!
•眼睛發癢、容易有痰、鼻塞、有慢性過敏,是大腦發炎的反應!
•消化不良、坐不住或成人背部怕癢,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
☉「功能神經學」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
在台灣,「功能神經學」對許多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生病了,只能求助傳統西醫的治療,但許多慢性病及文明病,實際上是科技進步與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電磁波、藍光、加工食品、環境荷爾蒙等,使大腦無法獲得有效率休息及深層修復,導致大腦失衡進而弱化人體的自癒能力。
其實在國外,「功能神經學」已經有一套全人理論與實際作法,是融會大腦神經科學的獨特醫學,有助於避免大腦退化,同時活化大腦。換句話說,當大腦平衡了,疾病就會遠離你。
「功能神經學」主要是透過各種外在的刺激方式或特定的功能性復健運動,活化病人的大腦神經迴路,因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因為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著重在早期預防找出問題的根源。除了刺激活化、復健運動,還須配合改善日常生活環境和各種生活習慣,例如避免飲食、污染源、電磁波、光照、日常用品中的有毒物質等等。
☉大腦第一怕缺氧、第二怕缺糖
李政家博士指出,「氧氣」和「葡萄糖」是腦細胞所需要的基本養分,但過多或過少都不行!常見的手腳冰冷、正餐前感到焦慮恐慌、飢餓時會身體發抖,甚至貧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氣喘等,都是大腦缺氧缺糖的警訊。
由於大腦和身體四肢都屬於身體的末稍,如果你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將導致血管內血糖和胰島素過高,表示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身體的末端,包括你的大腦。
一旦葡萄糖供應不足,便會分解釋放出大量蛋白質,並且堆積在附近的大腦神經元,更多的腦細胞因此相繼死亡,於是造成大腦退化。同樣的,末稍循環不良會導致細胞氧氣供應不足,直接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加速細胞退化。
☉隨時給大腦新刺激、攝取好油、排除干擾因子
身為青壯年的大腦,退化速度比起上一代情況更嚴重;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兒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造成情緒障礙、過動的孩子比率變得很高,這真可說是一種文明的代價。想要讓大腦回春、活化,務必將維持大腦系統健康的三大要素牢記在心。
●要素1:持續的外界刺激活化→例如減少依賴衞星導航和通訊軟體,練習使用地圖促進方向感,增加實際人際溝通互動的頻率,甚至要營造特定的環境,像是多去大自然走走。
●要素2:攝取好油,提供大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養分→像是夏威夷豆、胡桃等堅果,以及富含Omega-3的魚油,能抑制發炎反應,對於促進大腦的成長和修復受損的大腦具有關鍵效果。
●要素3:排除生活中干擾大腦細胞的各種因子→包括食物中的人工色素、阿斯巴甜、味精、裝潢或家具常見的甲醛,以及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的重金屬等,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影響大腦。
☉對衣服標籤敏感、怕癢,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大腦分為左右兩邊,左腦屬於邏輯、細節、理性、智商;右邊屬於藝術、創造力、感性、人際關係,雖然右腦具有控制身體兩側的能力,但左腦只具備右側身體的能力。
左右腦各自有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0~3歲是右腦發展時期,大肌肉的運動、非語言的人際互動,都是強化右腦發展的活動;3~7歲是左腦發展時期,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語言學習、邏輯的訓練等。左右腦的發展有如爬樓梯般,必須一階一階、循序漸進。當大腦出現問題時,將導致身體肌肉張力異常,並且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影響內臟正常功能的運作
「功能神經學」提供幾個簡單的原始反射,來測試身體肌肉張力變化的形態,就能得知大腦發展時程是否完整,例如:戴手環或手錶時會坐立難安、對衣服標籤敏感坐不住、背部怕癢……等,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等脊椎問題。
作者簡介:李政家
旅美行醫20年,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學位。執業期間,融會脊骨神經學、功能神經學、免疫預防醫學和量子自然醫學,以及多年臨床經驗,不間斷地探索生活中的過敏原、干擾因子和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同時並且從細胞粒線體產生能量的角度切入,探究如何透過充分的細胞能量供給達到活化細胞的目的,以期能不開刀、不吃藥,靠著一些非侵入性的復健治療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幫助提高人體自癒力,並推廣正確的健康新思維。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
• 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 脊骨神經醫學博士(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Doctor of Chiropractic)
• 運用量子醫學(Applied Kinesiology應用肌肉動力學)300小時訓練,開課單位:ICAK-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inesiology
• 臨床量子心理學(Neuro Emotional Technique-NET)80小時,開課單位:AHHA-American Holistic Health Association
• 食物酵素療法(Loomis Enzyme Therapy)150小時,授課單位:Food Enzyme Institute
• 人體反射點療法(Total Body Modification-TBM)100小時,開課單位:courses by Dr. Victor Frank
• 南氏去過敏療法(NAMBUDRIPAD’S ALLERGY ELIMINATION TECHNIQUES-NAET)300小時訓練,授課單位:NAET Training Institute
• 功能醫學課程(Functional Medicine) 2010-至今,授課單位:Funct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
執照
• 美國加州脊骨神經科醫生、加州物理治療師(Karl C. Li, DC, PT)
• 台灣物理治療師
作者粉絲頁: 李政家 醫學博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看起來我是第一個美國執業的醫生來回文... - 非典型醫路MD ... 的推薦與評價
"看起來我是第一個美國執業的醫生來回文我今年33,台灣學位在美國做完內科住院醫師,準備去當腫瘤科fellow 有老婆有小孩在美國當醫生最難的就是第一步要 ... ... <看更多>
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美國醫師M.D. vs. D.O. 回台灣考執照- 留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 的醫療相關科系都基本上是後醫制,也就是說大學畢業之後才能考~,關於醫學系方面,美國有分成M.D. (Medical Doctor), D.O. (Doctor of ... ... <看更多>
美國醫師執照台灣執業 在 [問題] 美國專科醫師回台灣的過程? - 看板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
小弟是美國公民,
目前的規劃是在台灣當完pgy後,
去美國擔任住院醫師並取得當地的專科醫師,
考量到可能往後會有回台灣的需求,
想要知道說現在回台灣的方式是如何,
現在是否還需要重新從住院醫師當起並訓練?
還是可以透過其他管道省略掉住院醫師的過程?
想知道有沒有人有類似的經驗,謝謝大家。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30.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617702945.A.1FC.html
※ 編輯: chenging (180.217.130.83 臺灣), 04/06/2021 19:56:39
Q大,昨天稍微查了一些資料發現目前多數科別的專科醫師甄試資格都有將外國OO科專科醫師執照給納入,不過後面寫說需經衛福部認可,不知道是不是很容易卡關在衛福部上
※ 編輯: chenging (125.224.138.25 臺灣), 04/07/2021 12:57:53
※ 編輯: chenging (125.224.138.25 臺灣), 04/07/2021 12:58: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