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的藥就是沒這麼好嗎?
#生物相似藥物 #biosimilars
上週末有幸可以分享我對生物相似藥物的看法。
其實注意這樣的藥物好多年了, 這是對社會的一大福音。
生物相似藥在世界各國都已經有很多核准的品項,歐洲已有76項、美國已有29項、而台灣是17項。在歐美已有相當高的轉換率,也為病人及當地的醫療保險節省許多費用,讓更多的病人受惠。而台灣目前轉換率只有不到1%。其實就算有健保,有些情況的用藥也是會建議病人加強用藥提高療效,這時候就可能需要自費。就算是健保的用藥,也可以減低日益拮据的健保支出。
#肥迪醫師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回流鄉港人│鴨洲村民乘28日船移民英國開餐廳日做16小時 90年代移民中產回流再出走 美籍港人移民二代舉家離開美國移居香港 "鴨洲有首歌謠:「鴨洲人,有教堂就有學堂,有學堂就有水塘。有學堂有水塘,(村民)都去了英國開車房。」鴨洲及鹽田梓與其他新界島嶼一樣,村民自五六十年代起紛紛移民英國。有村民在那...
「美國 當地 保險」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PassionTimes 熱血時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Fw: [心得] 美國旅遊醫療保險推薦/看病費用實錄- 看板Ind-travel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分享購買美國旅遊的旅行醫療保險經驗(Overseas Insurance) 的評價
- 關於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美國保險 - Dcard 的評價
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PassionTimes 熱血時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紐約州強制醫護打疫苗限期將至 未打第一針會被解僱兼無失業保險】
美國紐約州強制醫護以及在醫療機構工作的人員在當地時間星期一(9月27日)前,接種至少一劑疫苗,否則會被解僱。
州長霍赫爾(Kathy Hochul)強調這是為了保障病人的健康,又呼籲未接種的醫護作出正確決定。
早前州政府公布數據,約84%醫護人員打齊針。她指未打第一針的醫護將會被裁,除非有醫生紙證明不宜打疫苗,否則他們不能申領由聯邦基金撥款予各州份發放的失業保險金(UI)。
全文:http://passiontimes.hk/article/09-28-2021/76760
#紐約州
請支持PassionPrime:
http://passiontimes.hk/prime/
請支持熱血時報印刷版︰
http://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請支持熱血文青課金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2
請支持熱血主持育成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
《熱血時報》 iOS,Android App 歡迎下載:
iPhone
https://apple.co/2IfgPoP
Android
https://bit.ly/2HqB4Q4
--------------------
成功之前,我們絕對不要放棄夢想!
Till our dreams come true, we'll fight on.
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龔成問答信箱】(Q22701-Q22720)
Q22701:
龔sir,見你1211多年,究竟係咩令你咁相信自己嘅眼光 就算佢當年由$88跌到$12,你都渣住唔放呢,點解你有咁強大嘅自信,我唔明?
龔成老師:
睇長遠價值,不是睇短期股價。
十幾年前,我已大量睇電動車行業資料,分析行業及技術發展,我見到電動車的最大問題,就是電池技術與配套。
如果這兩大因素解決,電動車一定能普及,因為佢比用油平好多,同時更環保。
然後,我分析電池技術與配套,這兩大因素,中國的配套在近10年間,不斷建設,例如充電設施等,在全球行得較多,多年前已相信,中國這方面的配套成熟,是遲早的事。
之後就是分析電池。
比亞迪(1211)本身就是造電池起家,之後再造車,是全球擁有較高電池技術的車企,其實佢的電動車,2007年已出產,當時已見到唔算差(雖然與市場化有距離),但佢過往的電池研發好強,因此可以推論,只要比時間佢,電池技術一定會提高,因此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我地分析,一定要著重大方向,多年前,當其他人仍停留在「比亞迪的車會爆炸」,我就是分析,這個爆炸的原因是甚麼,是否核心因素,還是能解決的問題,我以「長遠的角度分析」,而不是這刻,我見到佢受短期不利消息,令股價大跌,就會增持,我從不擔心佢股價跌,因為我集中睇企業。
投資潛力企業,就是「這刻未成熟時買入,耐心持有,等企業成長」,所以,我地的分析點一定是長期。
------------------------------------------------
Q22702:
老師,有件事情想請教你。我每天工作8小時,所以有時候回家再看書就會因為太累而拖慢速度,所以我把書本都帶回公司看,但你知道很多人都冷眼看待,
但我不會理會別人的價值觀,因為我知道我在進一步走在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他們只是在正常的範圍內生存著,甘願做個普通人,但我不想只做個普通人。
不過有時候真心覺得自己很孤獨寂寞,仿佛被孤立無援,覺得沒有人會明白,所以我才要更加證明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確的方向。
我相信你也有這個時候,請問你是如何走出陰霾的呢?請賜教,謝謝你!
龔成老師︰
其實有時候,這個世界只有自己,才會最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地人生,最重要並不是要向別人交代,而是要向自己負責。
而且,你要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成就,你就一定會做一些一般人不會做的事。
我建議你唔好介懷太多別人眼光,做正確的事,永遠都是正確的。
當然,我都唔建議過份極端,有時間中午也要跟同事聯誼一下,維持一個正常社交,都係同樣重要。
------------------------------------------------
Q22703:
老師,雖然未有機會親身上你的課(等港澳開關),但你在財務自由路上的確啟發了我許多,除了拜讀你的作品,也聽你的建議讀了窮爸爸富爸爸、巴菲特給股東的信等不同財務概念書本,
我做政府工,而且花費不大,本覺得生活不會太差,但發現即使努力工作,家庭成員和其他突發事件還是會有機會令自己陷入財務胡同,所以希望趁年輕(29歲)檢視我現時狀況,作出根本改變,
由於身邊長輩和朋友都沒有這種概念,實在不知道可以和誰討論,希望老師可以給點意見。
1. 去年買的澳門物業正在放租,但租金($13000)不能抵按揭和管理費($23000),而且因而鎖住了首期和每月現金流,除著橫琴發展,我覺得澳門的物業未必會再大升,
我是否該在禁售期(3年)後賣出,套現作更進取的投資?自住方面預計2年後有需要,但可以租較便宜的唐樓($7000)
2. 老師一直強調企業的質素不變可不理升跌,一直持有,我在8年前已持有1128永利,當時永利皇宮開張在即,而且我在內工作,知道公司營運文化甚好,所以以$28.5買入,
後來一直跌,我在跌到約$14的時候放了一半,但沒想到現時可跌至$9,在我理解,這間企業的質素實在沒這麼差,但我即使繼續持有也不太可能升回$28,這種情況應如何應對?
其實和我購入匯豐的情況相若,持有10年(平均價$70) 但一直下跌,實在不明白優質企業長期持有的用意,又應在甚麼時候賣出?
3. 然後我在科技股熱炒時,以較高價購入,現在portfolio 已損失30%,家人說我不懂止蝕,但我本意為長期持有,但我以上的長期持有例子效果也不好,實在不肯定未來應如何步署。
4. 很多人羨慕作為公務員的薪高糧準,但穩定同樣扼殺了晉升,做兼職和做小生意等收入增加的機會,你會建議趁年輕闖一闖還是安穩收入配以投資呢?
最後,老師我明白你不想上網課是怕偷拍,但如果你委托可信之人在澳門租課室,用大屏幕做網課,同學照坐在課室,有助教監督,應就可避免此情況,也可不必受來往澳門之影響,
這只是一個建議,希望早日可見。
龔成老師︰
1) 你可以從2個角度去考慮,從投資方面睇,你現時物業支出,明顯比收入為多。但唔地唔會因為咁,就斷言話這個物業,無投資價值。
因為我地仲要考慮佢長線增長潛力,另外如果你係高成數按揭,都會令收入不抵支出。
不過,你現時收入和支出個落差都有點大,可能係你租金部份出問題。你要了解清楚,同區租金情況,係唔係都是這樣低。
另外,從自住角度,雖然你話2年後,可以先租較平唐樓。但你都要從長線角度去考量,講緊係你未來10-20年,你可能會組織家庭,對單位大小需求會有變化。
如果你現時放租物業,係可以滿足到你長線需要,其實你都可以考慮保留。中短期放租,長線收回己用。
2) 因為優質企業,長線佢會因為企業成長,慢慢令價值提升。但由於你買入價,其實好貴,完全偏離企業價值。所以,你預要較長時間,或者市況好熱,才有機會重回這個價位。
但畢竟此股有投資價值,我地係可以守。
你可能會問,咁不如放左,平D再入翻唔會更好咩。但問題係,我地投資唔會去"估走勢",因為無人知你沽左後,係唔係一定跌,佢係可以之後一直升,那你就要用更高成本,才可以買回股票。
但好似匯控(0005)情況都類似,但匯控(0005)是收息股,增長力不高,本身就不適合你這個年紀,建議換碼至其他有增長力的優質股,會較好。
3) 由於你本身買入價高,所以現在有較大帳面虧損係正常。只要有質素,長線持有會係較好策略。
除非企業質素變差,或者大市又去到好狂熱,否則我地唔會沽出手上優質股。
你現時問題,唔係組合虧損無止蝕,因為你這些持股係有質素的話,真的不用沽,等佢長線升值就可以。但你要學好估值,以避免將來再買貴貨,否則長線回報會大打折扣。
在有能力估值前,最好投資方法,就係做月供,不理當時價值,定期定額地供款儲股票,就可以減低買貴貨風險。
4) 這個睇你個人志向,因為要做到富人,係有好多方法(可以睇我千萬富翁本書,會有較詳細解釋)。做生意,會係其中一個渠道。如果你係想向這個目標推進,把握年青去闖一闖,不是壞事。
但有些人會選擇利用投資,那你初期必先有一個基本收入,再用額外資金去投資,累積財富。到你有一定資金和經驗,可以考慮慢慢轉成一個全職投資者。
若你想行這條路,公務員工作,會係一個好好的平台,去支援你的目標。
所以,你要先定好目標,才決定下一步應該如何走上去。
另外,多謝你課堂營運上的建議,我會認真考慮,謝謝。但暫時,我都係較希望可以真人見面,因為可以更易跟學員互動溝通。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可以早點和澳門朋友見面。
------------------------------------------------
Q22704:
老師 1117股價下跌了很多 我2.18入手的,共有40000股 需要斷捨離嗎,其實我對他們公司也有信心的
龔成老師:
現代牧業(1117)不是劣質,但政策及行業產品價格波動,都對佢有不利影響。
佢係中國採用大規模工業化散欄式乳牛畜牧業務模式的公司之一,所有標準化畜牧場乃以各個畜牧場。
按畜群大小計算,集團是中國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及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
整體都有質素的,不過行業變化大,原奶的價格令佢盈利較為波動,長線投資價值都有,但唔建議太大注,現時要睇你持貨%多唔多。如太多,減3分1至一半。如不多,暫時守住先。
------------------------------------------------
Q22705:
龔sir, 我在掙扎應否轉行從事保險業,如AIA. 我現從事酒店業,行業經驗達15年,現是部門經理(部門中最高級的職位),自覺好難會有更大的突破
掙扎點如下:
-我即將39歲
-沒保險業經驗,要由低做起
-怕收入不穩
還有,不確定保險業是否適合自己
龔成老師︰
其實你明白自己已經無突破位時,做改變係正確做法。
如果你無乜家庭負擔,要試!
保險業從業員,其實對年齡唔係睇咁重,反而人脈和溝通技巧,會係更重要。
雖然一開始要從低做起,但只要你係有能力,可以晉升得好快。
但當然,收入跟你銷售成績成正比,因此開始1,2年,可能收入會較不穏定,你要有心理準備。最好你儲有一定資金,作為背後後盾。
如果你怕不適合,你可以找一些保險業朋友,去了解多D。同時間,你睇下可唔可以,用兼職模式試下先。
------------------------------------------------
Q22706:
想問一下,我想幫小朋友的財富增值,月供盈富基金是否一個比較安全嘅選擇?除了盈富之外仲有冇其他選擇?
謝謝!
龔成老師︰
小朋友由於可投資時間長,策略上十分簡單。你可以儲盈富(2800),佢係包括58間質素不錯上市公司股票的組合,有一定增長力。如果有投資美股,可考慮月供VOO。
若你想增長力較高,可以儲安碩恒生科技(3067)。但此股波動性會較大,要睇翻你自已風險承受能力。
基本上,以你小朋友年紀計,持有以上股票都係可以,但你明白當中風險。
------------------------------------------------
Q22707:
老師,您好!我有一個鄰居,大約10年前搬家了(估計賣掉自置物業)。
一直留在這屋苑租住,也搬4次了。我們的屋苑10年間升幅只5成,大約10年前值1千萬,現價1500萬。所以,我推斷就算大市繼續升,再住10年也是2千2百萬。但到時樓齡三十幾年。
買樓也是投資,我覺得繼續投資這個物業不太值得。
假如我仿效鄰居,過多幾年賣樓,用1500萬全買收息股,一年進帳75萬,一個月6萬。每月租樓3萬2,已經包括目前個個月要交的管理費,差餉,地租。
然後,有足夠的生活費。想到這個方案,我覺得更安心退休。當然,租其他地方可以更平宜,留在這裏感覺無降低生活質素,而且我們算平的。
老師,你認為這個方案可行嗎?
這是製造現金流的方法,如果,我適當投資,回報更不止75萬一年呢!
龔成老師︰
你所講的方法,係可行。但你要明白,香港樓市供求失衡,我預期樓價長線都會係升。你物業雖然到時係3X年樓齡,但唔算話好舊,只要其他條件係合理,依然有一定投資價值。
你可以睇翻自己情況,若不沽出物業,單靠現時資金所創造現金流,是否跟你未來退休生活所需,有好大落差。
如果較大,你沽出物業,買收息資產,去提升退休生活本錢,係可以。但你就要承受租金波動的風險,你要明白這點。
而這筆資金,你可以將佢分成5部分。
第一部分投資收息股,你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組合,你可考慮港燈(2638)、香港電訊(6823)、恆生(0011)、工行(1398)、置富(0778)、陽光(0435)、深高速(0548)等,大多有5%股息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富豪產業(1881)、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你可睇下《50穩健收息股》當中仲有好多)。
你平衡的投資這些股,除了可以得到穩健的收息收,同時可有效的分散風險。
第二,投資債券,你可以選擇A評級的債券,年期較長都可以,但利息卻不高。你可以到銀行問問。
第三,投資年金,你可以睇睇,這是適合你們的產品,零風險,可以有穩定回報。
第四,你亦可投資銀行低風險類的產品,你可自行到銀行了解下,總之是「低風險,持續現金流」的。
第五,持有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若投資市場大跌,你也可以考慮買到更多的收息股,因股息率會進一步上升。
但如果你現有資金創造的現金流,其實同你退休生活所需接近,或者只係差少少。
你可以考慮係退休時,用現有物業去做逆按揭,創造額外現金流,去補足你落差部份。一來不用沽出物業(不用為市場租金變化擔心),二來可以加大每月現金流。
但大前題係,你這個物業係無傳承給家人的需要。
------------------------------------------------
Q22708:
龔sir你好,之前問過992聯想,我發現琴日10號派左息。
每股派0.306 但我1萬股得2370,同埋點解派左息,股價冇跌反而上升7%,係因為上半年業積好,所以派完息,多左人入市?
龔成老師︰
今期聯想(0992)派息每股$0.24,以你10000股計,會獲得10000 X 0.24 = HKD2400。但銀行會收入手續費,所以會比HKD2400為少。
至於派息,係"除淨日"(而非派息日)會除下相關權益,故單純派息除淨這個動作,係會令股價下跌。
但每日股價,會受不同因素影響,故除淨日未必一定跌。而且,你所講係派息日,對股價更加無任何影響,因為派息日係唔會對股價進行調整。
你要明白中短期股價,可以因為好多原因而出現變動,但我地著眼點,都係要放翻係企業長線質素上。
佢大升,相信係因為集團預期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部份,未來增長理想,故令股價受到刺激。
現價算係合理區中上部,這股係平穩增長型,你唔好預佢高增長。主要係有平穏增長力,再加收下息。
------------------------------------------------
Q22709:
你好 龔sir。自從上次收到你回覆 已隨即改了月供組合。過了大半年時間,蝕既金額已收窄了很多,謝謝你。
原先我組合內有$2000騰信及$2000 阿里。但想剔除呢兩隻,把資金加大落1810,1211及0175,分佈如下:
2800-$5000
66-$3000
0823-$2000
2-$3000
3-$1000
2388-$1000
1810-$3000
0175-$3000
1211-$3000
0388-$2000
1177-$2000
3067 每月100股 ~2000
欲望日後能從股票收息獲被動收入每月至少一萬元。是否可行?
謝謝你。
龔成老師︰
現時比亞迪(1211)偏貴,不宜月供。或回翻D先小注月供。
如果你想月供新能車股票,你可以供住考慮GX中國電車(2845)先,這基金的目標是追蹤Solactive中國電動車指數NTR「相關指數」表現緊密相關的投資回報。
另外,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每月儲蓄要留有部份,用來等大跌市出現,去入平貨。
如果你希望每月有1萬蚊現金流,以股息率6%計,你需要本金200萬。
你現時組合,係一個增長型配置。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30000,5年後大就可以達成200萬目標。
但你現時只係40歲,依然有一定時間增值。建議你唔好咁快換成收息資產,比D有增長力股票,用更多時間升值,去爭取最佳升值效果。
------------------------------------------------
Q22710:
龔sir你好, 認識您太遲,我在投資路上浪費了許多時間,希望您可以給我現在的投資一些意見:
本人已28歲,目標: 10年內可以先買到細價樓投資或自住(600萬物業) ,同時不用賣出所有股票。因人工不高,保守估計未來八年都是2萬~3萬左右,
所以計劃要預多首期(可能要超過350萬)才可以過銀行審批及供得起。
現持有: 20萬股票, 20萬現金
[email protected] (17%)
[email protected] (19%)
[email protected] (15%)
[email protected] (8%)
[email protected] (24%)
[email protected] (5%)
[email protected] (4%)
1448@7 (7%)
今個月開始月供1810, 66, 1177 (各$2000), 3067就打算每兩三個月買入
同時每月另儲$3000等機會加注1810,1448,3319
1) 請問以上組合有沒有改善的地方? 計劃是長期持有。選擇2822而不是2800長遠有沒有問題?
2) 請問我可以達成以上目標嗎?
感謝您。
龔成老師︰
1) 南方A50(2822)目標為追蹤富時中國A50指數之表現,此股都係一個有質素的組合。但波動性會比盈富(2800)為高。
你現時組合,都有質素,但有3點想你留意翻。
首先﹐郵儲銀行(1658)只係收息股,增長力不高,用來增值不太適合。建議你沽出部份,換至其他有增長力股票。
第二,要注意個別企業和行業,不要佔組合15%和30%以上,銀行業更加不要高於組合20%,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在創建組合初期,組合金額較少,出現超標都係可以接受。但長線你要參照這指標,去維持組合的平衡性,才算理想。
第三,你月供太偏重左係潛力股(1177,1810,3067),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以你年紀,我一般建議潛力股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但如果你想加大組合增長潛力,維持現有比例都可以,但你要明白會有一定風險。
2) 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6000 + 現有40萬*(股票+現金),10年後大約會增值至220萬。
如果要達至你350萬要求,月供要提升到$13000﹕其實以你收入,你每月儲蓄比例唔算多。你要努力去開源節流,找出不必要開支同時,睇下有無增加額外收入空間,例如兼職、網上小生意等,去助你達成目標。
------------------------------------------------
Q22711:
龔成你好,有關投資問題想請教你。最近有聽過一d複利息既做法,有以下問題
1.想問點樣分辨該股票是複利息定單利息
2.如真係想作為定時定額長期投資,VOO 盈富基金外,有冇其他建議。thanks
龔成老師︰
1) 其實股票本身,無分單利定複利。
複利息的意思,係你要將收到股息,再作投資,以達至將股息再增值的效果。
但有時股息金額唔多,我地好難即時再買一手股票去再投資。這時候,我地就會將佢儲起,等累積到一定金額時,才出手。
另外,複息效益唔一定係派息企業才有。有些企業不派息,但將賺到的盈利,重新投放在企業發展,都係有複利效應。
2) 以你不足30歲的年紀計,可以利用「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作長期月供目標。
你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如果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若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餘下的另一半現金,我地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較大回調,就加大力度掃貨,然後作長線投資。
緊記月供係一個長線計劃,月供最少維持3年,並持有這些股票5年以上,才會有較理想效果。
當然,可以的話,最好一直持有。因為,優質股持有時間越長,財富增值效果就會越理想。
------------------------------------------------
Q22712:
老師,請問美股有邊幾隻有潛力?
龔成老師︰
Apple(AAPL)、TESLA、Facebook等都係有潛力,但現價唔平,最好用月供儲貨。
如果你想投資美股,但對美股又唔係好認識,你可以先投資係佢的相關ETF。以下2隻股ETF,都係不錯的選擇。
當中,QQQ波動性會較高,要注要風險。
Vanguard標普500指數ETF〈VOO〉,是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
Invesco QQQ Trust(QQQ) 是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
------------------------------------------------
Q22713:
老師,而家危疾最新產品有多次賠償,同單次賠償,請問成哥有無研究過多次賠償是否好過單次賠償呢
謝謝意見
龔成老師︰
我無特別研究,因為不同公司產品可以好唔同。就算同一公司,不同危疾計劃,都可以好不一樣,其實好難去每間研究。
整單咁講,過往大部份危疾產品,都係賠完整個保障額,就會將保單完結。
但現時市場不少產品,係原來保障額全數賠清後,當你再遇到某些特定疾病,依然會作出一定程度賠償。(當然受有關條款限制)
只從次數計,永遠都係愈多愈好。
但保單保障其實係好複雜,每隻產品都可以好唔同。除了賠償次數外,其保障疾病範圍、不保事項、等候期、多次賠償的規定等,你都要注意。
買一份保險,有很多細節你係要知。我建議你找可靠的保險顧問,等佢比地意見你,會更理想。
------------------------------------------------
Q22714:
如果要現金用 ?
放270 得12-13元才放?
2638 放
11 小注等收息才放?
其他持有收息?
仲有人仔對美元 新高,投資人仔對港幣定期可取。
龔成老師︰
由於貨幣係可以無限量發行,所以唔係一個理想增值工具。除非你有實際用途,否則不宜持有太多外幣。而定期本身,純粹係收息產品,無增值能力。
你上述股票,都有長線投資價值。但若你急需套現,其實3隻都可以,現價平貴水平都差不多,放邊隻先都無所謂。
至於保留邊D股票,你睇自己投資取態和人生階段。2638和0011係收息股,無乜增長力,主要收下息,較適合近/已退休人士,或者好保守的投資者。
0270、0066、2800、0003則是平穏增長股,除了已退休人士,其他人都適合。
至於恆生(0011),如果你想放,係無必要等派息後,因為派息前會除淨,扣除派息部份的權益,令股價下跌。故你派息前後沽貨,唔會有分別。
------------------------------------------------
Q22715:
我有買你書架,我知道草錢係第一步。
大師點睇558 力勁科技
點睇cfd
龔成老師︰
無錯,再精確D係要每月有一定儲蓄,才可以用這部份資金,去做財富增值。
力勁科技(0558)我無特別研究。
如果從過往業務情況分析,這企業投資價值,質素只是中等,唔算好值得投資。
另外,我地分析一間公司,唔好單從佢一年成績,就去下定論。睇翻佢過往多年,盈利都好波動。
再加上2020/03年度,個盈利得好少,只有320萬。若果用再早一年,即2019/03的1.9億作比較。假設佢2021/03年度真係有3億盈利,按年增長只係57%。
由於2020/03盈利個基數好細,所以才會出現升100倍咁誇張架升幅。
除非你明確了解這企業,知道企業出現左一些新的長期利好因素,否則,不宜投資。就算投資,都只宜小小注。
基礎產品的差價合約(CFD)是一種衍生工具,主要係估走勢去圖利。純粹賺蝕係基於市價走勢,合約唔會持有相關資產。
投資者只要交小量保證金﹐就可以進行交易。通過杠杆來倍大利潤,當你估中走勢,你可以倍大你獲利,若估錯,虧損都會力口倍,風險唔細,不建議投資。
同埋,我地投資唔應該用"估走勢"架方法去投資,正確方法應該係去理解企業長線質素和前景,再了解佢處於平定貴,之後去進行資金配置。
------------------------------------------------
Q22716:
941中移動和6電能,若以收息和股價穩定來講,邊只值得長期投資,謝謝你
龔成老師︰
中移動(0941)有質素的,5G雖然對佢有正面影響,不過,中國政府希望相關費用不會太貴,令資訊流通更好便利,所以,對佢的賺錢能力方面,未必能帶來突破性的增長。
電能實業(0006)佢主要從事投資能源及公用事業相關業務,範圍包括火力及可再生能源發電,輸電和輸油,配電及配氣。
佢除左持有港燈(2638)外,亦有國際業務,如英國、澳洲、新西蘭、中國內地、泰國、荷蘭、葡萄牙、加拿大和美國等能源及公用事業相關業務。
2隻同是有質素的收息股,質素計差不多,以現價值博率計,中移動(0941)會較高。
但我地唔好成個組合,只集中係1,2隻股票身上。
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高於組合30%,同一股不能高於組合15%。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另外,收息股本身增長力不高,主要係提供穏定現金流。若你係偏年青,應先重點做好增值部份,這類收息股,不適持有太多。
------------------------------------------------
Q22717:
龔老師你好 我是一名90後 收入大概每月3萬(未計租金)現有一層樓收租 現金大約有150萬 請問好唔好將層樓按揭再買多一層收租?
龔成老師︰
將層樓按揭再買多一層收租,係一個增值方法,但會令你負責水平增值。你現時算年青,負債水平較高,都係可以接受。但一定要明白當中的風險。
但較大問題是,你現時資產上,只有一個收租物業。若再加一個物業,你成個財富組合,就會嚴重偏向晒物業類。當地產市道出問題,你成個組合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而且,以租金回報率計,投資物業值博率,比買優質股為低。從投資角度,買優質股值博率會較好。
因此,無論你最終是否增購一個收租物業,你都應先利用現有資金,去累積優質股。
策略上,你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你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由於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到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當時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現有150萬資金可以先投入一半,用"分注"形式,慢慢買貨。餘下一半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2718:
好的,謝謝老師你的意見!!我打算沽出部份股票。
我本身買樓想自住,但考慮到移民,將來都想有被動收入,所以與家人商量,我決定買入細價單位,用收租,一來我唔會用盡所有錢,繼續有現金。二來我還可以保持部份股票。
但我唯一阻礙我行動力的是我本身住公屋,就算將來樓價跌,爆破,發生什麼事,我都有公屋可住。這一個心裏關口真的得難過。
但我知道若想脫貧,但繼續以這種方式來想,我只會永遠都擺脫不了,什麼事也做唔到~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我地人生目標,唔應該只係停留係一個公屋之內,要開闊些。
雖然,公屋基本上解決左好多香港人,一直最困擾的問題,就係住屋部份。但我地人生,應該不只如此。
你應該有更多東西想嘗試,更多願望相達成。所以,我地要努力為自己財富增值,去創造條件,令自己可以盡早為自己而活。
所以,你唔好安於現狀,要為自己財富增值定下目標,最少做到財務自由水平。
------------------------------------------------
Q22719:
龔成,你好! 你話財務自由多重要,可惜我這一刻仲未做到。老細突然間話移民,公司即將解散,我應該會面對失業了。
這一刻好徬徨無助,心頭壓住好流淚的衝動。我知道人是無情,但老細撇棄我們已成事實。
這一刻,徬徨無助都無用,好好想下自己前路如何,謝謝你
龔成老師︰
發生這樣突然的事,任何人都會手足無措。而且,因為工作表現以外原因而失業,難免會有點不甘。
但人生就是這樣,特別係現時咁不穏定環境,難免會出現這些預計之外的問題。
不過,我地唔好因為咁,就氣餒認輸。比少少時間,去平復自己心情,再想想如何重新上路。
改變會令人不安,但你要明白改變係相向,唔一定係向壞的一方面。如果在一般的環境,我地不會想突破,但面對這些環境,有可能是上天給你一個突破的機會。
只要你保持正面的心境去面對,相信很多事情都可以闖得過,加油!!!
------------------------------------------------
Q22720:
你好,老師,我follow你的fb已有1年,在這一年裡,我由完全唔識股票,之後開始買你的書,之後上你的股票班(現在上緊進階班),從而對投資的知識不斷累積。
我起初有跟老師推介買入港股,但自己收入本身低,投入的錢不算很多,只是投入左十萬左右。另外從身邊朋友開始認識美股,感覺投資美股增長力都不錯,又投資了8萬,
想問下我平時課堂學習的財務比率和估值方法適用於美股嗎?另外你有冇其他途徑/書本推介給我學習美股投資?
另外,我覺得投資組合只有股票,增長力比較慢,想加一些高風險的東西,例如期指和期權,但我又對這些不了解,想老師提供一些途徑/書本名稱,
讓我可以建立知識基礎和技巧,再投資。聽朋友說,這些都是只能用技術分析,對嗎?(但我記得老師講過不要用技術分析,那應該怎樣辦?
希望老師早日賜覆,感激不盡
龔成老師︰
其實我係課堂教授知識,係識用於不同地域的股票。當然,不同地方的市場、消費者文化、稅務等都會有分別,但大方向都係一樣,所以你可以照應用。
書本上,巴菲特、彼德林區等知名投資者的書,都係以美股為藍本,都有一定參考價值。
期指和期權,我就唔建議你加,這些工具基本上就係玩估走勢。所以,投資這類工具的人,都只會跟一般短炒投資者一樣,用技術分析。
而技術分析,是好錯的投資方法!巴菲特已經講到明,技術分析沒有作用的。我地只會分析企業的質素,以及企業的價值。
而且,我地投資最不應該做,就係估走勢。我地只會用平貴水平作考量,去決定投資策略。
所以,你唔好貪快,去用這些短炒工具。你要記住,財不入急門,你睇全球投資最賺錢架人,都唔會用短炒,只會做長線,你就應該明白邊個才是好方法。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回流鄉港人│鴨洲村民乘28日船移民英國開餐廳日做16小時 90年代移民中產回流再出走 美籍港人移民二代舉家離開美國移居香港
"鴨洲有首歌謠:「鴨洲人,有教堂就有學堂,有學堂就有水塘。有學堂有水塘,(村民)都去了英國開車房。」鴨洲及鹽田梓與其他新界島嶼一樣,村民自五六十年代起紛紛移民英國。有村民在那裏落地生根,有人回流香港,也有人從沒離開香港。在香港出現第四波移民潮前,讓我們先聽聽第一代移民的人究竟在想甚麼?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07/AOP5BVBZLRCJRC5CPNTVB6QBYA/
在互聯網未發達的年代,Frances的媽媽走遍加拿大10個省3個特區,實地考察尋找安樂窩。90年代Frances就這樣全家移民到加拿大,但Frances自覺念書不行,所以與爸爸一同留在香港工作。當時的Frances從事保險行業,更是全球保險業中排第二的頂尖保險員,所以認為留在香港更有發展事業的空間。「我爸爸不喜歡外國生活,所以只住了一個月就回港;但我媽媽非常喜歡,即使不諳英語都喜歡結交外國人,非常融入到當地生活。」到90年代中期,Frances到加拿大探親時,妹妹好隨意地幫她申請移民加拿大,誰不知一舉成功了。「猶記得我妹妹就在廚房問我今日有甚麼忙,我答她沒事忙,她就說『不如你試試移民,單獨移民』。之後,有日突然收到我妹妹的電話,問我記不記得曾申請移民,已經成功了。」當時Frances已經由保險業轉職為投資地皮的加拿大公司,剛好加拿大總公司有職位予她內部調職,她於2003年亦移民至加拿大。2014年的時候,Frances認為她在加拿大生活了好長時間,認為自己尚算年輕,亦想嘗試更多事物,於是決定回流香港。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08/IJMKWLAZ3NB4PIEMGRC5OLEMKI/
香港又再捲起移居外地的風潮,卻偏偏有人從外地來港定居,情況彷彿呼應諺語:「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1979年在紐約出生的香港移民二代溫敬豪(Albert),在美國成長、讀書、工作、結婚、組織家庭,2016年卻決定跟太太和子女移居到香港,展開新生活,「不是我們選了香港,是香港選擇了我們。」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09/CFBXCWE2A5HRJKXIH3BRQOXCBA/
"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回流 #移民英國 #鹽田梓 #美國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The World TOD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本 和 #南韓 的疫情從11月開始反彈,南韓上週連續5天單日新增300人以上確診,日本從18號起連續5天單日確診超過2千人,日、韓到底是做了什麼?還是哪裡做得不夠?導致國內病例激增,這次的#疫情 和前兩波比起來又有什麼不同?
-
▌2020.12.16 補充更新
關於本集影片最後一段「移民」的部分,補充以下幾點
引述出處:https://changyuchieh.com/2020/11/27/line-today-1125/
1. 日本外國人健保的部分,只要是持有中長期居留資格的外國人,都必須保醫療保險。
2. 日本的拉美國家移工及東南亞國家移工是透過不同類型的簽證來到日本,時間也不同。
👉 拉美移工是1990年通過《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入境的「日裔南美人」,也就是住在南美國家的日本人後代。
👉 東南亞移工多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來到日本的底層勞動力,和台灣移工一樣,年限到期就必須回國。入境日本的方式很多,許多人是透過「特定技能實習制度」。也就是針對開發中國家的人,提供到日本學習技術、再將從日本學到的技術帶回母國的簽證。
這邊要大力感謝「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的指教,長了好多知識!我們的寫手在處理各國新聞時,通常是閱讀英文的報導內容,日、韓或其他非英語系國家的議題,往往參考的英文報導已經是第三手資料,非常需要熟悉當地的專家幫我們校稿並指正啊!現在日本新聞也會麻煩石川カオリ協助審稿,也歡迎各地的朋友幫我們把關,有任何疏漏或補充,請大家不吝指教!
我們的報導依據來自《The Japan Times》的報導
出處:https://reurl.cc/MdajE4
-
《TODAY 看世界》每日精選國際話題,帶你秒懂世界大事!
↳ 看所有報導 https://lin.ee/7MAbPS0
馬上訂閱 LINE TODAY 官方帳號,全球脈動隨時掌握!
↳ 訂閱起來 https://lin.ee/19eXmdD
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加州野火燒」vs.「奧斯卡新規」。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加州野火燒」獲得66.8%的票數。
加州野火這條新聞真的是最近美國各大媒體的頭版頭,美國加州從8月中雷擊引發火災後,就提前拉開了今年野火季的序幕,現在各個城市都被煙霧籠罩,整個很像沙塵暴一樣,非常誇張。這場大火真的超嚴重,不只加州發生森林大火,加州北部的奧勒岡州、更北的華盛頓州,也都有很慘烈的火勢,地圖上看起來可能覺得小小的沒什麼,但其實每塊區域都是幾千公頃在燒,現在整個美國西岸的沿海城市都變成橘紅色,有民眾說一覺醒來還以為自己在火星,真的跟電影裡的世界末日很像,我們也有網友留言說,煙霧甚至已經飄過國界跑去加拿大溫哥華,當地pm2.5已經紫爆了。根據外媒報導,這場延燒一個月的大火已經奪走至少26條人命,還有數十人下落不明,數千個民宅被毀,至少180萬公頃土地化為焦土,相當半個台灣的面積。奧勒岡州州長還說,當局正在為「大規模死亡事件」做準備。現在因為很多地方剛燒完或是還在燒,大家還不能進去,所以無法評估火災破壞程度,也還沒辦法確定傷亡數據。
很多人就問說其實美國西岸應該每年都在燒,但今年怎麼會那麼嚴重呢?原因就是氣候變遷!其實加州夏季本來就非常乾燥炎熱,8月16日當天加州南部沙漠地帶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一度測得攝氏54.4度的高溫,創下1913年以來全球最熱紀錄。這種乾熱天氣就會導致密集的雷暴現象,就是瘋狂閃電沒有下雨,加州8月中的時候,一週就發生上萬次閃電,是1980年代以來最密集的紀錄,那閃電就非常容易引發森林大火,另外氣候乾燥也導致森林裡的枯樹越來越多,就是非常棒的助燃物,因此高溫乾燥、閃電打下來再加上風一吹,很容易就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這次的大火除了天災還有人禍。像是南加州一場大火,起因竟然是一場「寶寶性別揭曉派對」,「寶寶性別揭曉派對」是近年在歐美非常流行的活動,通常懷孕第20週就可以透過產檢知道寶寶性別,那準爸媽會要求超音波掃描師不要當面告知是男是女,而是寫在紙上放入信封封好,再由準爸媽交給一兩個值得信賴的人,這個人開信封得知「謎底」後,在全程保密情況下,根據寶寶性別來籌辦派對。通常透過切蛋糕,展示蛋糕切面是粉紅色或藍色,來象徵懷了女兒或兒子,或者是拉開氣球,看看噴出來的是粉紅色或藍色碎紙花。然後這種派對就越玩越大,大家都想要跟別人不一樣,什麼煙火、煙霧手榴彈、爆破裝置樣樣來,先前也有鬧出人命過。然後這場發生在「聖伯納地諾」(San Bernardino)的火災,就是因為當地有一對夫婦5日舉辦這種派對,為了耍噱頭,使用一個煙火裝置,結果射出去之後,附近的野草迅速著火,這對夫婦狂奔到車上拿水瓶想滅火,結果當然沒用啊,只好趕緊報案,附近居民也被迫撤離。
不過這次山火其實也燒出了外界很多疑問,明明樹林裡這麼容易發生火災,到底為什麼大家還要跑去這種野火好發區蓋房子呢?其實最主要原因就是大城市房價真的太貴了,我們先前都住過加州嘛,像舊金山、洛杉磯這種地方,賣腎都住不起,州政府為了解決住的問題,就會施壓地方政府多蓋一些房子應付住房需求,否則拿不到州政府的補助,那未被開墾的山林野地就理所當然成了目標。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加州的「索諾馬郡」(Sonoma county),1964年的森林大火只燒毀了幾百間民宅,但2017年又發生了一場差不多面積的大火,就摧毀超過5000間房屋,顯示當地人口成長了很多。那在三年前的大火之後,當地官員受訪的時候就說,這種事情一定還會重演,因為站在政府立場,他們沒有權力去叫人民不要重建家園,主要有兩個考量,第一是財政:你不重建就會讓人口外移,沒有人就沒有稅收,對地方財政會是重大打擊,沒錢去支付義務教育、垃圾清運、警消部門的薪水,站在經濟的考量下,重建是復甦的唯一辦法。
很多人會說重建可以蓋好一點的房子!像是提升標準、用防火建材之類的啊!不過這就遇到第二點「情感上無法」。這些一夕間一無所有的屋主,勉強住在車上或半燒毀的房屋裡,只希望政府用「最快最便宜」的方式,幫他們重建家園,讓他們的生活盡快回到軌道上,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沒有地方官員會忍心說不,或是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另外還有一個是,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靠雙手重建家園這樣的觀念似乎變成一種「美國精神」,每次天災後官方就會喊話說:「我們的第一要務就是重建家園!」就好像不重建就等於「投降」,放棄了你的老百姓,放棄了你的選民。結果現在就是燒掉重建、重建又被燒掉這樣一直惡性循環下去。最後恐怕要靠保險公司拒保、讓房市崩潰,才能終結掉這個循環,但就是非常殘忍啦!
雖然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沒辦法馬上就解決,但至少可以把災害的損失降低,例如根本就不要把房子蓋在野火區,而已經存在的社區,也要靠政府幫忙遷出危險區域,才是目前最能夠治本的方法。大家也不要覺得加州大火跟我們沒關係喔,在台灣也是有很多人把房子蓋在順向坡、土壤液化區,這件事情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爭地的代價,我們扛得起嗎?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分享購買美國旅遊的旅行醫療保險經驗(Overseas Insurance) 的推薦與評價
經過搜尋相關資料了解到所投保的保單最好是有美國當地的醫療網合作,這樣萬一當下有醫療需求時可以直接由保險公司理賠,頂多只需要少許的自負額, ... ... <看更多>
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美國保險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海外生活大小事紀錄Blog >>,繼之前在美國因為流感看診費共3萬多台幣後,現在出國都一定會購買海外醫療險(怕到了),這次在韓國也因為當地流感發燒去 ... ... <看更多>
美國 當地 保險 在 Fw: [心得] 美國旅遊醫療保險推薦/看病費用實錄- 看板Ind-travel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studyabroad 看板 #1XmqV-tL ]
作者: kogikogi (Kogi) 看板: studyabroad
標題: [心得] 美國留遊學醫療保險推薦/看病費用實錄
時間: Wed Dec 22 23:44:58 2021
在台灣還在半鎖國的時候,已經預計前往美國遊學
所以對保險這塊找了超級多資料
這篇主要寫
一、買美國當地or台灣保險?
二、小心踩雷!美國當地保險注意事項
三、自己美國看病實錄(共花2萬4台幣看咳嗽!!)
四、我美國保險一個月花多少
五、當地美國保險資訊(留遊學,旅遊適用)
▲ 美國看診隨便初診或藥品可能都要$400美金以上
// WHY我沒有買台灣保險 //
紅色警戒旅平險無法購買
問了平常在台灣保的旅平險公司
才發現疫情期間美國因為是紅色警戒國家
旅平險是無法做購買的!
但美國入學需要看保險證明
加上美國看醫生費用真的貴
(後面會提到我真的在美國感冒看了兩次小診所,就花了快900美金)
▲ 美國全部紅色區域
▲ 澳洲、歐洲等都紅色區域
>> 就算有醫療險&旅平險,COVID-19醫療費遠不夠
有詢問過富邦跟台灣保險經紀人
雖然還是可以購買醫療險
最高保額其實就是台幣100萬
但,本身最最最最最最最擔心的就是
如果真的感染到COVID-19還又不小心重症需要住院的話
查了美國新聞那醫療費用都是800-1200萬起跳的.......
如果真的不幸得COVID-19到需要住院
查網路資訊大約都需要台幣1000萬起跳
為了避免出國遊學旅遊一趟得病後就破產
所以我還是希望找當地保險保高一點
至少讓自己也比較安心
>> 台灣保險需先自費
像是看小病大約200-500美金(都有可能破萬)
台灣保險:都需要在美國先自費,回台申請理賠
美國保險:美國保險則不需要出任何一毛,保險公司直接直付
// 美國當地保險優點&缺點 //
優點
1. 遊客不需要先墊付:在美國當地看病,醫生會先打電話問你保險公司確認是否可以理賠,可以的話就直接醫院先出,我們就不出任何一毛錢。
2. 查詢附近有配合保險的醫院:可以和保險業務詢問,也可以自己到保險官網查附近有配合的診所線上預約。
3. 理賠金額選擇較多:我自己是選至少醫療能理賠台幣1000萬以上的,以免真的中標。台灣理賠最多80萬-100萬
缺點
1. 聯繫的代理商有很多,要慎選,我第一次聯繫窗口是中國人就回覆非常慢,隔天要看醫生問他要去哪間診所,大概三天後才回我...
2. 語言隔閡,有些完全只有英文對接,有些有中文,建議還是找有中文回覆專員不然在國外一個頭兩個大。
美國當地保險要慎選
美國當地保險有許多代理,建議你找的保險要
1. 可以用中文溝通的保險專員
2. 身邊有朋友或網路有人使用過
3. 回覆速度要快速!! 不然在國外看醫生當下很多問題沒人幫忙!!
以我自己經驗找過兩次當地美國保險
第一次經驗差點沒吐血... 我都已經不舒服隔天要看醫生了
詢問保險專員結果過三天才回
後來是問美國其他台灣學生買的當地保險怎麼樣
他們直接給我看他們生病詢問的對話紀錄
也差太多了吧!!! 馬上回覆還給很多醫院資訊
而且比較好的是會直接幫你找附近有保險合作的診所
所以就可以直接walk-in或是上網預約
這點我覺得非常非常方便
尤其對英文不好的人來說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一間間打電話問是否接受保險
** 這間當地保險相關資訊我會在整理在下方 **
// 美國保險後美國看病實錄 //
步驟一、找保險配合之診所
如果你的保險專員夠好會幫你整理你附近可理賠的診所清單
▲ 上面就是專員列出來可以就近看的診所
若沒有專員協助就得一個個診所打電話詢問是否接受保險卡
(因此保險專員很重要)
步驟二、掛號時確認再次保險卡
先填寫初診單相關資訊後
記得把保險卡資訊給掛號人員
他會直接聯繫你的保險公司
聯繫你的狀況跟你買的保險內容是否可以支付
全部OK後看診前他就會跟你說是否要收看診費
我的話是完全不用繳交任何費用的!!!
▲ 美國醫生蠻酷的像朋友跟你聊天聽到要錄影他也很說很樂意
看診費用$400美金+$40新冠狀肺炎快篩
如果沒保險看一次就噴台幣快$13,000!
然後我總共看了兩次(感冒咳嗽吃兩輪藥才好)
等於說我如果沒保險
光看咳嗽就要花$26,000兩萬多!
美國看病真的貴...
步驟三、領藥
跟台灣很像拿處方籤後去拿藥
聽保險員說領藥的費用要看診所
有些會幫你直付,病患不用付任何費用
有些因為要到別的藥局領藥
病患則需要先支付該費用
記得跟診所護士拿以下證明!!
a. Medical Record 醫生看診證明
b. Receipt 藥品繳費收據
繳交給保險公司後會退還費用
>> 美國保險費用多少?
可以請當地保險專員是算,他們承保範圍很多
我自己是選50萬美金的保額
大約等於1400萬台幣(很怕真的得COVID重症)
一個月的費用是$89美金
大概台幣$2400左右
或許不是到特別便宜,但我覺得出國在外還是多少買個保險
我也沒想過我這次來竟然會看醫生(在台灣幾乎沒看過醫生)
但也是因為這次經驗能分享給大家
>> 美國當地保險資訊(留遊學旅遊適用)
Overseas Insurance
美國當地United Healthcare保險(算美國前三大)
LINE官方(可中文溝通):https://lin.ee/jJFwx8K
LINE ID: @overseasins
希望大家在疫情後時代出過
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1.213.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640187902.A.DD5.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kogikogi (220.141.213.89 臺灣), 12/22/2021 23:47: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