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活動邀請函暨新聞稿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
自2016-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及後續2018年全國文資會議、2019年全國博物館會議、全國社造會議)、2018文化政策白皮書的發布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成立,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啟用,到2019年《文化基本法》的三讀通過與文化內容策進院揭牌,以及國家文化預算的逐年提升,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確實取得若干階段性進展。
儘管在文化民主、平權、藝文參與及文化經濟生態體系的推動上有所進展,但諸多結構性問題依存,蔡總統還沒有打造出臺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而2020年總統大選至今,竟未見執政黨與在野黨任何建設性的文化政策辯論!不禁令人疑惑,臺灣文化治理的改革是否在碰觸這些具指標性意義的天花板後,因難以超越而從此停滯?政治人物再提不出令民間期待的文化政策與動力,而近年所累積的文化能量是否將遞減回歸,致使臺灣的文化政策改革就此終結?
作為一個臺灣文化政策的民間推動組織,當然不希望臺灣文化政策終結!但面對當前文化政策的結構性問題,我們沒有樂觀的權利,更不容未來的執政者敷衍迴避。這些問題包括:
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文化部組織再造與人力、預算資源分配的合理性欠缺共識,未進行文化影響分析;文化治理體制(中央、地方、跨部會、中介組織 [行政法人與公共捐助之財團法人]、企業、民間團體、人民) 的網絡介面連結仍然貧弱。文化民主與文化審議深化面臨瓶頸;地方文化發展會議落實狀況不佳,未能系統性地納入未來文化發展規劃。
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政府及從業人員對地方性辨認不足,未事先盤點地方資源或法規適用性,亦未提供公眾參與機制以建立地方共識,即投入文創等工作,地方創生反而加速喪失地方獨特性。地方文創商業脫離地方產業鏈及住民生活,文創產業帶來更多問題,地方創生成為地方創傷。文資保存、社造政策、地方創生、博物館、地方藝文場館與文創園區等欠缺系統性串聯。
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藝術生態體系之藝文補助與政策性投資區隔不明,且欠缺吸納國際投資之文創產業創新條例;文創產業人才失調,缺乏經理型人才;文化創意經濟生態體系欠缺活水,國發基金投資忽略有形藝術資產,且未建立明確獲利回饋機制,難以回流藝文創作端、文資保存及公廣媒體發展;文化發展基金欠缺永續的財源 (或特別稅捐),文化部、經濟部、財政部、內政部、交通部等跨部會資源難以整合,未能協助企業檢視藝文投資之社會報酬及其社會責任,以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
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藝術文化工作者生活及創作環境依舊困頓;藝術工作者的身份界定與勞動契約,公會自律,社會安全體系仍待建立。藝術行政與管理的價值及專業被嚴重低估,徒增管理成本。
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長久以來受限於各種法令制度、產權歸屬、經費來源等桎梏,忽略了成為法定文化資產後所需要建立的永續管理維護課題。文化保存價值難以突破經濟開發與都市更新結構,文化基本法的文化影響評估機制未能適用開發行為,文資公益信託制度也難以突破。
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族群與新移民的文化平權與多樣性議題仍待深耕,文化權欠缺明確的推動架構與跨部會合作機制。兩岸及國際文化交流策略不清,國際文化組織參與不積極,國際文化政策議題與趨勢的掌握及政策接軌能力貧弱;欠缺能綜整國際文化政策能力之智庫。公廣集團平權近用、多語化、國際化不足,難以促進臺灣文化對外交流與影視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文化權利的主體是人民,我們呼籲國家文化政策應回歸文化民主,公民審議,尊重多樣與平權,人民自主選擇,建立並落實人民參與文化治理的常態性機制。文化政策論述應回歸文化主體性,允許多元族群與文化史觀(包涵臺灣,中華,亞洲,世界文化並存),排除各種政治黨派/統獨意識形態/文化階級分化干預文化藝術創作自由,以及文化資源分配。
國家領導人應該提出明確的文化願景,確保民間多樣、豐富而自主的文化底蘊,與環境、經濟、社會共同永續發展;並以文化總統的高度與魄力,突破過去行政院、文化部難以突破的跨部會行政、人力、預算資源等制度性框架。引領國家邁向更週延、妥善的文化治理,使臺灣文化政策得以在種種結構性的困境中重生。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將於12/27晚上 19:00-22:00 在華山拱廳舉行【文化987、456,在華山對話! 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公共論壇,針對上述臺灣文化政策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學會具體政策訴求。邀請所有關心臺灣文化政策未來發展的朋友、機構、團體與媒體們一起參與對話!
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敬邀
聯絡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執行秘書 戴秉儒(0973131063)秘書 錢又琳(0981151141)
電子郵件:tacpsservice@gmail.com
-\-\-\-\-\-\-\-\-\-\-\-\-\-\-\-\-\-\-\-\-\-\-\-\-\-\-\-\-\-\-\-\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話說987的2020總統大選文化主軸呢?今天要決定了耶!】
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費用:150元/人(已包含酒飲、非酒精飲料及點心費用);學會會員免費入場(輸入報名代碼亦同),現場入會亦可免費進場。雙人及三人同行另有優惠。
▎時間:2019年12月27日(五) 19:00 – 22:00(當日接受現場報名,19:10最後現場報名)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二樓拱廳
▎現場供應酒飲及非酒精飲料,每人可享用2杯/瓶及點心,歡迎大家自備杯子!
▎本活動將全程錄影及拍照,確認報名即為瞭解並同意主辦單位有權將活動錄影、照片或錄音等當日進行之錄攝影等相關紀錄,於日後公開播映、刊登、標註人名及出版。
▎現正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2091704279994054980
▎文化987許願池!許下你希望聽他/她來分享哪些文化議題!我們來邀請~
填入你的願望: https://reurl.cc/E5g6g
▎主持人
劉俊裕 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繆子琳 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李珮綺 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分享人(依議題場次順序)
蔡淳任 副秘書長(表演藝術聯盟 專案研究員)
吳介祥 常務理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副教授)
廖凰玎 理事(文化法學會 秘書長)
廖世璋 理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教授)
林冠文 秘書長(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 秘書長)
魏琬容 理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執行長)
榮芳杰 理事(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合聘副教授)
王俐容 常務理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教授)
魏君穎 理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創意與文化創業研究所 博士)
錢又琳 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戴秉儒 執行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陳羿妘 副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葉奕秀 副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林育伶 副新媒體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黃馨儀 副國際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活動流程
18.30-19.00 報到進場
19.00-19.10 主持人開場
19.10-19.20 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的回顧與評述
19.20-20.20 臺灣文化政策的問題與對未來想像
* 議題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
* 議題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
* 議題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
* 議題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
* 議題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
* 議題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
20.20-21.00 與會者分組議題交流對話。
21.00-21.30 提出未來四年臺灣文化政策的訴求與聲明。
21.30-22.00 夥伴團體聲明暨自由交流時間。
*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呂浴珊專訪 ShanShan Lu 身邊的小東西都擁有記憶,隨著歲月它們慢慢變成小妖怪。 堅持開啟藝術世界的大門 呂浴珊走上藝術這條路不像其他的藝術工作者般,從小就接受正規的藝術教育。在升大學的那一年,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就是進入藝術這個多采的世界。但是,當她把...
美術系 分組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活動邀請函暨新聞稿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
自2016-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及後續2018年全國文資會議、2019年全國博物館會議、全國社造會議)、2018文化政策白皮書的發布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成立,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啟用,到2019年《文化基本法》的三讀通過與文化內容策進院揭牌,以及國家文化預算的逐年提升,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確實取得若干階段性進展。
儘管在文化民主、平權、藝文參與及文化經濟生態體系的推動上有所進展,但諸多結構性問題依存,蔡總統還沒有打造出臺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而2020年總統大選至今,竟未見執政黨與在野黨任何建設性的文化政策辯論!不禁令人疑惑,臺灣文化治理的改革是否在碰觸這些具指標性意義的天花板後,因難以超越而從此停滯?政治人物再提不出令民間期待的文化政策與動力,而近年所累積的文化能量是否將遞減回歸,致使臺灣的文化政策改革就此終結?
作為一個臺灣文化政策的民間推動組織,當然不希望臺灣文化政策終結!但面對當前文化政策的結構性問題,我們沒有樂觀的權利,更不容未來的執政者敷衍迴避。這些問題包括:
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文化部組織再造與人力、預算資源分配的合理性欠缺共識,未進行文化影響分析;文化治理體制(中央、地方、跨部會、中介組織 [行政法人與公共捐助之財團法人]、企業、民間團體、人民) 的網絡介面連結仍然貧弱。文化民主與文化審議深化面臨瓶頸;地方文化發展會議落實狀況不佳,未能系統性地納入未來文化發展規劃。
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政府及從業人員對地方性辨認不足,未事先盤點地方資源或法規適用性,亦未提供公眾參與機制以建立地方共識,即投入文創等工作,地方創生反而加速喪失地方獨特性。地方文創商業脫離地方產業鏈及住民生活,文創產業帶來更多問題,地方創生成為地方創傷。文資保存、社造政策、地方創生、博物館、地方藝文場館與文創園區等欠缺系統性串聯。
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藝術生態體系之藝文補助與政策性投資區隔不明,且欠缺吸納國際投資之文創產業創新條例;文創產業人才失調,缺乏經理型人才;文化創意經濟生態體系欠缺活水,國發基金投資忽略有形藝術資產,且未建立明確獲利回饋機制,難以回流藝文創作端、文資保存及公廣媒體發展;文化發展基金欠缺永續的財源 (或特別稅捐),文化部、經濟部、財政部、內政部、交通部等跨部會資源難以整合,未能協助企業檢視藝文投資之社會報酬及其社會責任,以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
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藝術文化工作者生活及創作環境依舊困頓;藝術工作者的身份界定與勞動契約,公會自律,社會安全體系仍待建立。藝術行政與管理的價值及專業被嚴重低估,徒增管理成本。
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長久以來受限於各種法令制度、產權歸屬、經費來源等桎梏,忽略了成為法定文化資產後所需要建立的永續管理維護課題。文化保存價值難以突破經濟開發與都市更新結構,文化基本法的文化影響評估機制未能適用開發行為,文資公益信託制度也難以突破。
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族群與新移民的文化平權與多樣性議題仍待深耕,文化權欠缺明確的推動架構與跨部會合作機制。兩岸及國際文化交流策略不清,國際文化組織參與不積極,國際文化政策議題與趨勢的掌握及政策接軌能力貧弱;欠缺能綜整國際文化政策能力之智庫。公廣集團平權近用、多語化、國際化不足,難以促進臺灣文化對外交流與影視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文化權利的主體是人民,我們呼籲國家文化政策應回歸文化民主,公民審議,尊重多樣與平權,人民自主選擇,建立並落實人民參與文化治理的常態性機制。文化政策論述應回歸文化主體性,允許多元族群與文化史觀(包涵臺灣,中華,亞洲,世界文化並存),排除各種政治黨派/統獨意識形態/文化階級分化干預文化藝術創作自由,以及文化資源分配。
國家領導人應該提出明確的文化願景,確保民間多樣、豐富而自主的文化底蘊,與環境、經濟、社會共同永續發展;並以文化總統的高度與魄力,突破過去行政院、文化部難以突破的跨部會行政、人力、預算資源等制度性框架。引領國家邁向更週延、妥善的文化治理,使臺灣文化政策得以在種種結構性的困境中重生。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將於12/27晚上 19:00-22:00 在華山拱廳舉行【文化987、456,在華山對話! 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公共論壇,針對上述臺灣文化政策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學會具體政策訴求。邀請所有關心臺灣文化政策未來發展的朋友、機構、團體與媒體們一起參與對話!
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敬邀
聯絡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執行秘書 戴秉儒(0973131063)秘書 錢又琳(0981151141)
電子郵件:tacpsservice@gmail.com
--------------------------------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話說987的2020總統大選文化主軸呢?今天要決定了耶!】
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費用:150元/人(已包含酒飲、非酒精飲料及點心費用);學會會員免費入場(輸入報名代碼亦同),現場入會亦可免費進場。雙人及三人同行另有優惠。
▎時間:2019年12月27日(五) 19:00 – 22:00(當日接受現場報名,19:10最後現場報名)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二樓拱廳
▎現場供應酒飲及非酒精飲料,每人可享用2杯/瓶及點心,歡迎大家自備杯子!
▎本活動將全程錄影及拍照,確認報名即為瞭解並同意主辦單位有權將活動錄影、照片或錄音等當日進行之錄攝影等相關紀錄,於日後公開播映、刊登、標註人名及出版。
▎現正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2091704279994054980
▎文化987許願池!許下你希望聽他/她來分享哪些文化議題!我們來邀請~
填入你的願望: https://reurl.cc/E5g6g
▎主持人
劉俊裕 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繆子琳 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李珮綺 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分享人(依議題場次順序)
蔡淳任 副秘書長(表演藝術聯盟 專案研究員)
吳介祥 常務理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副教授)
廖凰玎 理事(文化法學會 秘書長)
廖世璋 理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教授)
林冠文 秘書長(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 秘書長)
魏琬容 理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執行長)
榮芳杰 理事(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合聘副教授)
王俐容 常務理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教授)
魏君穎 理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創意與文化創業研究所 博士)
錢又琳 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戴秉儒 執行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陳羿妘 副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葉奕秀 副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林育伶 副新媒體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黃馨儀 副國際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活動流程
18.30-19.00 報到進場
19.00-19.10 主持人開場
19.10-19.20 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的回顧與評述
19.20-20.20 臺灣文化政策的問題與對未來想像
* 議題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
* 議題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
* 議題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
* 議題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
* 議題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
* 議題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
20.20-21.00 與會者分組議題交流對話。
21.00-21.30 提出未來四年臺灣文化政策的訴求與聲明。
21.30-22.00 夥伴團體聲明暨自由交流時間。
*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美術系 分組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朋友們,報名了嗎?快找鍵盤滑手機!
文化987、456,在華山對話!週五晚上年終雙主軸:
▎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
▎話說987的2020總統大選文化主軸呢?今天要決定了耶!
▎邀請函暨新聞稿全文:https://reurl.cc/GkOQoZ
▎線上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2091704279994054980
▎活動流程
18:30 - 19:00 開放進場
19:00 - 19:10 主持人開場
19:10 - 19:20 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的回顧與評述
19:20 - 20:20 臺灣文化政策的問題與對未來想像
* 議題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
* 議題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
* 議題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
* 議題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
* 議題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
* 議題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
20:20 - 21:00 與會者分組議題交流&對話
21:00 - 21:30 提出未來四年臺灣文化政策的訴求與聲明
21:30 - 22:00 夥伴團體聲明暨自由交流時間
22:00 活動結束
▎主持人
劉俊裕 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繆子琳 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李珮綺 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分享人(依議題場次順序)
蔡淳任 副秘書長(表演藝術聯盟 專案研究員)
吳介祥 常務理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副教授)
廖凰玎 理事(文化法學會 秘書長)
廖世璋 理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教授)
林冠文 秘書長(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 秘書長)
魏琬容 理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執行長)
榮芳杰 理事(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合聘副教授)
王俐容 常務理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教授)
魏君穎 理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創意與文化創業研究所 博士)
錢又琳 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戴秉儒 執行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陳羿妘 副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葉奕秀 副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黃馨儀 副國際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林育伶 副新媒體部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美術系 分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呂浴珊專訪 ShanShan Lu
身邊的小東西都擁有記憶,隨著歲月它們慢慢變成小妖怪。
堅持開啟藝術世界的大門
呂浴珊走上藝術這條路不像其他的藝術工作者般,從小就接受正規的藝術教育。在升大學的那一年,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就是進入藝術這個多采的世界。但是,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時,得到的是反對的聲音──希望她打消念頭,選擇比較有前途的科系就讀。內心卻一直有個聲音跑出來告訴她,堅持畫畫初衷。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拜託高中美術老師讓她在午休時間練習畫畫,到了報考期間,她也是偷偷的跑去報名術科考試,雖然父母不願意,還是陪著她去應試,而她也得到了進入藝術大學的這張入場券。到了選填寫志願表時,又是另一個拉鋸戰,父母仍然希望她放棄藝術相關科系,直到繳交的最後三天,終於答應讓她填美術系。當年通訊沒現今發達,她身邊也沒有相關的人可以詢問,就直覺地填了離家最近的學校 ──新竹教育大學。父母看到榜單之後也只能接受,至少未來還能當個老師,不至於找不到工作。若不是當初的堅持,呂浴珊又何嘗能徜徉藝術國度呢?
找到一生創作的熱情
大學期間,呂浴珊對於平面繪畫很不熟悉,應該說完全不會,成績不好是必然之事。直到二年級有了分組課程,有木工、玻璃……等不同創作媒材,她好開心自己可以學習到這些課程,但相較於平面繪畫,立體類媒材的使用卻多了一份危險。學習的過程中也受了很多傷,曾把指甲磨到不見,還割斷手指神經導致一年無法動彈。就算如此,受傷也無法讓阻止她對藝術的熱愛,大家的起跑點也變得更近,讓她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更一頭栽入金工的世界。參加新一代這個藝術設計的盛會裡,她看見其他學校不同驚艷的作品,讓她發現原來一山還有一山高。準備考取研究所的一年期間,她在新竹教育大學當了一年的研究助理,在這年當中,她必須幫忙準備材料,重新學習老師教過的課程,因此讓她補足了原本不熟悉的部分,基礎工也更扎實。
互相交流激盪創作的火花
研究所時期學風自由,老師不再著眼於技巧,相對的,學校給予相當多的資源,舉辦國外藝術家工作營,在短短的5至7天的時間,呂浴珊跟著藝術家一起創作,她提到當下壓力很大,但結束後回頭看,發現自己竟能如期完成,也從中得到更多的新知識與成就感。校園裡同儕們都來自不同學校,在同好的團體中,大家擁有自己的小撇步,都會互相分享,誰說一定要照本宣科呢。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她發現一件事,就是與一畢業即開始上班,或去當老師的同學最大的差異是,她一直持續走在創作這條路上。儘管當學生無法有足夠的金錢,但是她珍惜人生當中還能有這一段不需為生活煩惱的日子,可以埋頭不斷創作的機會。呂浴珊到日本交換的那段期間,總共有5位交換生,除了她是亞洲學生外,其他都是歐美的學生,在那裡她也看了許多不同的展覽,各國的創作方式都很不一樣,對歐美的學生來說,認為任何東西都能被當成飾品,他們認為日本飲料罐很美,切下來掛在身上也能成為身體配件的一部分,跳脫了大家對飾品本身的刻板印象。
時代在進步,創作的方法走向更多元,不再侷限於書本上以及以前老師所教授的方式,與同學的互相交流下,常是能以便宜又快速的方式得到等量的結果。畢業後,沒有學校的高級設備,她開始蒐集不同製作方式,光華商場則是她近來最喜歡去挖寶的地方。
創作與生活相輔相成
「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是呂浴珊最好的寫照。對於立體作品的製作,她很少事先畫好一個完整的草圖,頂多只畫一些基本型體,在多年的創作過程中,她喜歡享受創作的過程,雖然有草圖,但是她不想受草圖侷限住,因為在創作時,往往會有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這反而讓她的作品增添了不一樣的趣味與形體。時間因創作而有價值,當呂浴珊創作時間減少,她就會渾身不對勁。
這次的展覽,她把作品聯結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每個作品代表著她所遇到的角色,她把看見的現實形體轉換成她創作的素材,以擬人的方式來呈現每件不同的作品,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她,呂浴珊。在冒險的過程中,她遇見這些角色,第一個作品則是以自己家中狗狗的雛形來製作,體現「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的理念;另一作品是由大小不同的機器人所組成的,機器人的形體類似,差別在於高、矮、胖、瘦與零件的不同,機器人有著不同的顏色,不同顏色意涵不同膚色的人種。作品述說著她的經歷與想法,呈現出有趣的思考方式,讓觀者也能栽入她一手創造出來的世界,共同踏上冒險的旅程。
呂浴珊-透過雙手將冰冷的金屬,塑造出人物造型的生命力。
呂浴珊簡歷:
2014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碩士畢
2009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士畢
經歷:
2016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兼任講師
2015-16 大漢技術學院珠寶技術系專任講師
2015 行政院勞委會金銀珠寶飾品加工乙級證照
得獎:
2015 新北市金屬工藝大賽 器物組 佳作
2013 臺灣工藝競賽 創新設計組 入選
2013 新北市金屬工藝大賽 首飾組 入選
2013 台東美展 工藝類 第二名
2013 Korea Jewelry Design Association 入選
2012 客藝精神創意神龍大賽 第二名
2009 新竹美展 工藝類 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