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的遊民收容所~
今天閒閒沒有事再來講古
今天講的是有關台東的遊民收容所的故事
在我國小3年級的時侯(大約是民國65-68年),現在的台東警察分局並不是在該處(博愛路373號,與新生路交乂口),正確的位址應該是在信義路戶政所那個地方。而現在還沒有搬到新址(台東市桂林北路縣体育場旁)的台東分局,正是以前的遊民收容所。
記得每次我從鐵花村那走到附小的路上就會經過這裡,而當時的門有一個洞(現在回憶起來應該是信件投遞的孔),我可以墊著腳往裡頭看,而建築物裡頭有人蓬頭垢面的樣子很恐怖,我們小朋友當時戲稱那裡是關囂人(台語瘋子)的,大人也告誡小孩子不要靠近那裡,所以後來我們上學時都會繞過去那裡。
後來在民國81年進入社會時在警局外事課工作,因為就業服務法開始施行,各地警局急須收容外國人的處所,原來在大武分局的外國人臨時收容所也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關閉(在公開版面就不方便再詳述),在因緣際會的情況下,奉命去整修當時的遊民收容所,改成臺東縣警察局外國人臨時收容所,因此我又再度接觸到台東的遊民收容所,當然而後來因為該處也發生了一連串的問題,加上移民署的成立,所以也就順勢關閉了該處至今。
關於這個收容所的存在與遷移,我曾請教了二個警局資深的工友,有一個已退休很久了,他並沒有在收容所當工友,但是有印象是這樣子沒有錯。而台東分局現址上的建物誌也是這麼描述的,在台東分局興建同時,也蓋了這個新的遊民收容所。
我訪問另一名是曾在現在照片中的這個被裁撤的遊民收容所中工作過的人,據描述:當時二個保安隊警察,一個工友顧長期的三個人,最多大概只有六個,後來兩個固定的長期老人死了,剩一個固定長期遊民,局長說三人顧一個人不像話,認為用三個公務員去顧2人遊民這樣實在是不太符合經濟效益,最後決定將這個當時只剩二人的遊民收容所給裁撤了!而當時該處收容兩個老人因為有人養,所以連出來走都不願意,所以最後是老死的,但不是死在收容所,是送到醫院,死在醫院。而最後一個收容的遊民叫阿貴,有兄弟姐妹,卻没人願意照顧他,收容收裁撤後他最後送到仁愛之家,有曾看見過他出來散步,很來已經很多年没看到他,可能走了。
這個台東遊民收容所最後在民國77年裁撤。
我曾聽老學長說過一個笑話,當時為了要應付上級來檢查遊民的業務,就有人想到一個花最少錢的方式解決,就是幫遊民買火車票到下一站,讓遊民消失在台東街頭,提高業務績效。不過更妙的是那個縣市的承辦人也不傻,比照辦理他又坐火車回來了~XD
對比現今雖然沒有收容所,由縣政府接手辦理遊民業務,並發交給非營利組織去設點經營關懷遊民,如此一來遊民變的更多了,在文化中心、舊火車站及美術館等處,到處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蹤影,人數反而備增許多,到底是社會資源給的太多了反而造成遊民數量的增加,還是社會長期不景氣而造成遊民數量的增加呢,這點也是見仁見智說法眾說紛紜。若有能力自給自足,我想沒有人要去當遊民,但遊民數量的增加,對環境與觀感及衛生等都會帶給當地居民的困擾,這點我想民族里的年輕里長就一定很有心得,我看他就時常里民陳情後到處去趕那些遊民回據點休息,也就又同情又好氣的~實在是很累
我曾在大廣場上看到遊民拿著新的棉被在光天化日下睡覺,雖然看起來並沒有妨礙到誰,但看起來也令人心酸,另外在選舉時也看到附近的便當店到晚上8點半還在營業,好奇問店家才知道,他們都會多做一些留給那些街上的遊民,看起來現在的社會資源比較多,並不會讓他們餓肚子也不會讓他們冷到凍著了,只不過這些遊民們並不喜歡被管,雖然有給我們地方及床位,但他們許多人就不願意去就住。
目前疫情嚴峻,在街上已少見到他們了,偶爾在美術館還有看到二個人,大都應該都回去關懷據點了吧!
遊民的問題,就如同性工作者一樣,平時大家看不到他們,但他們一直存在~只是物換星移,用不同的方式存在而已!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落實分級醫療、減少大醫院門診量?區域聯盟是關鍵 ⭐台灣在2018年4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由於老年人口多有多重共病,醫療需求高,加上無法自行判斷正確就醫科別,可能衍生出就醫安全與無效醫療等問題,且大型醫院就診人數過多,長時間候診亦會造成老人就醫的困境,也相對排擠其他...
老人 不願意去 醫院 在 胡嘎的馬德里鬧城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生活【西班牙防疫😷(有這種東西嗎🤔)】
大家收假了是吧?我在西班牙反正是沒放假,本週生活照樣過、工作照樣做,不過看到摯友傳來家人在上海的緊繃生活狀況、老友群組裡有的過完年得回深圳有的要回上海北京工作,就覺得自己目前在西班牙還是幸福安穩。
有追蹤其他西班牙專頁的人應該都知道,西班牙是沒有人在戴口罩的🙆🏻♀️沒有!一個都沒有!他們的觀念是:有感染的人才需要戴,避免傳染給他人🤷🏻♀️(潛伏期是什麼?世上有這種東西嗎?🤦🏻♀️)
目前西班牙還沒出現感染案例,但是有人說接下來這一兩週許多回國過年的中國移民都會陸續回到西班牙,到時才會是關鍵期🥴
你說西班牙人神經都很大條、不怕死嗎?老實說,他們沒有活過SARS那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末日景況,根本就不會理解那有多恐怖!
老人憶當年的分隔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遙想2003年SARS發生時我在唸大三,和平醫院封院前一晚,胡阿嬤感冒發燒陷入昏迷,我跟當時的男友整晚都待在和平醫院急診室陪我阿嬤... 當時一直聽到恐怖不已的對話,譬如護士狂催不願意去看病人的醫生說該你了不要再拖了、醫師好不容易去看病人後一出來護士就叫他脫掉長袍她全部要拿去燒掉...
當下我嚇個半死,立馬去買了更多口罩,N95那時還沒出現在江湖上,我就給我們和阿嬤都戴上了雙層!大概熬到清晨5點,阿嬤一退燒,我趕快摳我乾爸請他載我們回家。
回到家後咱們狂補眠,早上的課自然翹了,但過午一醒來就聽到和平醫院已經封院的消息!我們要是沒有自行出院,不出幾個小時就要被隔離了!
那時真的驚魂未定,加上很擔心自己在急診室時被感染,緊張到隔天上吐下瀉,又到台大醫院看醫生。等候時護士問了我旅遊就醫史後,立馬被安排插隊第一個進入診療室看醫生!
好在真的只是自己太緊張的生理反應,但是當時真的是好怕好怕啊😲大家也都還記得當時搭捷運公車火車時,只要有人咳嗽,心跳就會加速那種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班牙人除了沒生過孩子不知道那種痛外,他們的醫療品質的確也是很高,所以自覺有準備沒在怕。話說前幾年連中了非洲伊波拉病毒的都被醫好了,真的是不得不稱讚一下,他們雖然散漫隨性,但還是有厲害之處啦😏
總之,我跟阿卡說這兩週還是別去密閉式公共場所、不上館子吃中菜、別去中國雜貨店買東西... 真的是不知道中國鄰居們是否有親戚這幾天來訪、他們的親戚朋友又是去過哪裡啊~
那我出門戴口罩嗎?我目前不戴,因為戴了可能馬上被當成感染者、被婆婆媽媽逼上醫院🙄 如果馬德里真的出現感染者(祈禱不要敲木頭三下),那就要另立對策了...
但老實說,西班牙人即使感冒也不戴口罩,而且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我個人認為以下才是:
- 咳嗽都不遮口的大嬸阿伯乃至年輕男女
- 隨地吐痰的爺兒(我還看過青少年在捷運車廂內吐痰😱)
最後圖文不符,大家沒事就多待在家或去接近大自然吧🐶 希望這場世紀疫情趕快被控制下來🙏🏻
#自然的反撲越來越頻繁和兇猛了
#開始認真考慮不要生孩子比較好
老人 不願意去 醫院 在 胡嘎的馬德里鬧城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活【西班牙防疫😷(有這種東西嗎🤔)】
大家收假了是吧?我在西班牙反正是沒放假,本週生活照樣過、工作照樣做,不過看到摯友傳來家人在上海的緊繃生活狀況、老友群組裡有的過完年得回深圳有的要回上海北京工作,就覺得自己目前在西班牙還是幸福安穩。
有追蹤其他西班牙專頁的人應該都知道,西班牙是沒有人在戴口罩的🙆🏻♀️沒有!一個都沒有!他們的觀念是:有感染的人才需要戴,避免傳染給他人🤷🏻♀️(潛伏期是什麼?世上有這種東西嗎?🤦🏻♀️)
目前西班牙還沒出現感染案例,但是有人說接下來這一兩週許多回國過年的中國移民都會陸續回到西班牙,到時才會是關鍵期🥴
你說西班牙人神經都很大條、不怕死嗎?老實說,他們沒有活過SARS那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末日景況,根本就不會理解那有多恐怖!
老人憶當年的分隔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遙想2003年SARS發生時我在唸大三,和平醫院封院前一晚,胡阿嬤感冒發燒陷入昏迷,我跟當時的男友整晚都待在和平醫院急診室陪我阿嬤... 當時一直聽到恐怖不已的對話,譬如護士狂催不願意去看病人的醫生說該你了不要再拖了、醫師好不容易去看病人後一出來護士就叫他脫掉長袍她全部要拿去燒掉...
當下我嚇個半死,立馬去買了更多口罩,N95那時還沒出現在江湖上,我就給我們和阿嬤都戴上了雙層!大概熬到清晨5點,阿嬤一退燒,我趕快摳我乾爸請他載我們回家。
回到家後咱們狂補眠,早上的課自然翹了,但過午一醒來就聽到和平醫院已經封院的消息!我們要是沒有自行出院,不出幾個小時就要被隔離了!
那時真的驚魂未定,加上很擔心自己在急診室時被感染,緊張到隔天上吐下瀉,又到台大醫院看醫生。等候時護士問了我旅遊就醫史後,立馬被安排插隊第一個進入診療室看醫生!
好在真的只是自己太緊張的生理反應,但是當時真的是好怕好怕啊😲大家也都還記得當時搭捷運公車火車時,只要有人咳嗽,心跳就會加速那種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班牙人除了沒生過孩子不知道那種痛外,他們的醫療品質的確也是很高,所以自覺有準備沒在怕。話說前幾年連中了非洲伊波拉病毒的都被醫好了,真的是不得不稱讚一下,他們雖然散漫隨性,但還是有厲害之處啦😏
總之,我跟阿卡說這兩週還是別去密閉式公共場所、不上館子吃中菜、別去中國雜貨店買東西... 真的是不知道中國鄰居們是否有親戚這幾天來訪、他們的親戚朋友又是去過哪裡啊~
那我出門戴口罩嗎?我目前不戴,因為戴了可能馬上被當成感染者、被婆婆媽媽逼上醫院🙄 如果馬德里真的出現感染者(祈禱不要敲木頭三下),那就要另立對策了...
但老實說,西班牙人即使感冒也不戴口罩,而且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我個人認為以下才是:
- 咳嗽都不遮口的大嬸阿伯乃至年輕男女
- 隨地吐痰的爺兒(我還看過青少年在捷運車廂內吐痰😱)
最後圖文不符,大家沒事就多待在家或去接近大自然吧🐶 希望這場世紀疫情趕快被控制下來🙏🏻
#自然的反撲越來越頻繁和兇猛了
#開始認真考慮不要生孩子比較好
老人 不願意去 醫院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何落實分級醫療、減少大醫院門診量?區域聯盟是關鍵
⭐台灣在2018年4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由於老年人口多有多重共病,醫療需求高,加上無法自行判斷正確就醫科別,可能衍生出就醫安全與無效醫療等問題,且大型醫院就診人數過多,長時間候診亦會造成老人就醫的困境,也相對排擠其他重症病患的就醫權益,故健保署提出分級醫療等相關策略,使區域級以上醫院自107年起每年門診量減量2%、5年減量10%,希望可以透過醫療體系院所間的分工與合作,維護全民健康。
⭐ 107年90家區域級以上醫院,符合減量範圍件數計2197萬件,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51.5萬件,整體下降約2.3%,略高於原設定目標,但門診減量措施大多是透過整合門診和延長開藥日數的方式,#減少的只是本來就會來大醫院就診的那批人來的次數,並沒有達成大病到大醫院、小病到小醫院就醫的初衷。
⭐107年第3季未達標的醫學中心有6家,區域醫院有14家,共計20家,第4季未達標的醫學中心有8家,區域醫院有27家,共計35家,相比上一季多出了15家,新法規才剛上路,執行效果馬上變差,到底健保署的區域級以上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健保署真的有信心可以在5年減少10%門診量嗎?
⭐此外,在雙向轉診下轉上的部份,民眾端雖然有部分的負擔優惠,經轉診至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就醫者,醫學中心的門診費由210元降至170元,區域醫院的門診費則由140元降至100元,#但診所端卻沒有相關的鼓勵措施。在誘因不足的情況下,健保署要如何結合不同層級的醫療院所,提供病患連續性、整合性的照護?
⭐在醫療體系的垂直整合計畫中,#區域聯盟無非為最重要的策略,只有落實雙向轉診及慢性病共同照護,才能有效減少門診量,讓民眾就近就醫。
⭐以台南為例,台南的垂直整合醫療體系,由上往下分別為醫學中心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區域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地區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以及社區基層的診所與長照機構。無論是由上轉下,或者是由下轉上,成大附醫花錢花人力,甚至還有免費救護車接送和跨院雙主治醫師服務。即使如此,成大醫院卻還是未能達成健保署減少2%門診量的目標。
⭐其實不只成大附醫未達標,台大醫院在去年實施的星月計畫,也僅提供2個轉診名額,與健保署提出的5年減少10%門診量目標相差甚遠。難道公立醫療體系在分級醫療上沒有更好的做法了嗎?
⭐其實台北榮民總醫院在接辦宜蘭醫院後,門診量就有達到減少2%的目標,署立新竹醫院、竹東醫院還有署立雲林醫院改制後,門診量也都減少了2%,若是衛福部願意讓成大附醫承接或委託經營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及其新化分院,讓醫學中心更好下轉輕症病患,不僅可以將資源優先用於急重症患者照護,還能幫助建立民眾對於家庭醫師或經常就診醫師的觀念與習慣。
#質詢
#分級醫療
#門診量
#區域聯盟
老人 不願意去 醫院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國正式起訴孟晚舟。什麼是泥金金水兩用福。政府找明星名人為前線醫護打氣,用花巧取悅手法,真正面對香港醫療危機誠意和決心欠奉,激怒全港市民。兌卦的本義為悅,開心。是無心之悅,無言之說,無金之銳。人開心,便會多話,言多必失,最終引致毀折。大陸人用二十年前的觀念手法,來處理今日的世局,感覺良好的自我欺騙。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有不同的角色,時位都做對了,便日日是好日。
#公立醫院淪陷 #道德勒索 #中共政權 #三權合作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下午5:00pm
政府有自己的盤算,放棄了公立醫院前線醫生護士,這支孤兵,終於忍耐不住,走上街頭怒吼。
政府的處理方法,找明星名人拍段宣傳片,為醫護打氣,引得全城震怒!
林鄭班子,茫然不知自己錯在那裡?
我們用玄空風水的角度,發覺政府一直用七運七赤兌卦,取悅的方法,處理八運八白艮卦,專業的醫療問題。
我們的政府,落後了二十年。
玄空風水,有三元九運的計算,每個元運二十年。
1984年到2003年,屬於下元七運,風水用的名稱叫“七赤”,源於《周易》的兌卦。
兌卦是什麼?
兌卦的本義為悅,開心。
兌是無心之悅,無言之說,無金之銳。
在我們的身體,它象徵了嘴巴,也引伸為毀折。基本邏輯是,人一旦開心,便會多話,言多必失,最終引致毀折。
在家庭的結構中,它代表了少女,開心,花能解語的女孩。以別於代表巽卦的長女,柔順;及代表離卦的中女,艷麗,依附。
《說卦傳》說: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為剛鹵,為羊,為妾。
這是孔子對兌卦象徵的引伸,其實,並不複雜,我們看看這二十年的香港,便明白孔子的引伸例子。
1984年開始,香港行二十年兌卦。
別了以前的六運乾卦,乾為天為健,努力工作,埋頭苦幹便有出頭天。兌卦是兌,是開心,是娛樂。所以娛樂事業大盛。
那二十年,是歌影視紅星的黃金期,紅館演唱會一開二、三十場,港產片票房等閒三千萬。
只要是娛樂的,(基本卦義為悅),尖東的大富豪、富城、中國城,客似雲來,的士穿梭尖東九龍塘別墅……
二奶蓬勃,大陸改革開放,香港工廠北移,廠佬在大陸包個二奶一千幾百,人人做大爺,一包三五七個。這就是孔子說的,「為妾」。
神棍滿天飛,張寶勝、嚴新、特異功能的國寶,一個接一個來香港。本地的風水師,紫微八字大師,什麼派什麼宗的,密宗活佛法王滿街都是,人人玩雙修……古靈精怪。騙子搵到食,這二十年,孔子說的,「為巫」。
這時期,用嘴巴便搵到食,討好,開心,港上北上,一個call機,皮包公司,便走遍大江南北做生意。
紙醉金迷的二十年,但到2003癸未羊年完,便結束了。
甲申猴年開始,便走入了下元八運的八白艮卦了。
艮卦又是什麼?
艮卦的本義為止,為專。
艮是土,尊貴的土,所以,2004年開始,是豪宅的天下。尊貴的土,也包括了古董瓷器,字畫等珍貴的東西。神棍不流行了,做騙子都要專業,雷曼債券那種。
在我們的身體,它象徵了手,阻止別人,在大自然是山,古人遇山便止。在家庭的結構中,它代表了少男,是少年出英雄的元運。
《說卦傳》說: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2004年到今日,我們都在八運八白艮卦中,至2023年底止,2024甲辰龍年便走入九運九紫離卦中。
艮,止也。一陽在上,二支陰爻在下,象為山。上小下大,呈向下發展的趨勢,引伸直接發展有阻礙、困難,因為上實下虛,一個事物發展到了頂點,必須謹慎。所以艮卦的本義為阻止,上到山頂再往前走就要下坡,所以必須停住腳步,謹慎思考下一步。
門闕即門檻;閽寺為守門人,古為太監,今叫保鏢。為指為狗,都是為了阻人前行。
一個專業,謹慎,不能急的年代。走在徑路,即彎曲的小路,小石中,每一步都要小心,思考。
政府找明星名人,為前線醫護打氣,用七運七赤兌卦的花巧取悅手法,處理八運八白艮卦的實質專業的醫療危機,背後代表沒有真正面對香港醫療危機的誠意和決心。所以不單惹怒了醫生護士,輕佻草率的做法,激怒了全港市民。
《周易》說的,就是時和位兩個字,時位都對了,便成功。時機未到,位置不對,都無法成事。用過氣的手法,處理今日的問題,便失時失位。
用玄空風水的角度看,中共的問題,也是如此。
香港的起飛時間,是六運六白乾金。時間是1964年到1983年。乾為天,本義為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那二十年,香港人埋頭苦幹,工廠妹工廠少爺的年代。人人日間打工晚上進修,全家都是勞動力,男人做兩份工,老人剪線頭,主婦車衣,小孩穿膠花。無水無電木屋區,搬上公屋,再轉私樓。
大陸呢?仍停留在五運五黃的災難二十年,大躍進,飢荒,餓死,文化大革命,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鬥父母,鬥師長,鬥夫妻。
1984年至2003年,七運七赤兌卦了,香港走向了開心娛樂,靠把口搵食,紙醉金迷的明月照尖東歲月;大陸呢?才行過氣的六運六白乾金運,做世界工廠,全國農民走出農村做工人。
2004年八運開始走八白艮卦的運了,大家都走專業的年代,大陸便開始行七運七赤兌卦,靠把口搵食,娛樂事業,為巫為妾,偷呃拐騙。
永遠和世界相差了二十年。
他們行事,用二十年前的觀念手法,來處理今日的世局,今日的問題,大陸人令全球觸目的時候,他們感覺良好的自我欺騙:大家在阻我強國崛起!
八運快行完了,到2024年開始,便行二十年九運九紫離卦的元運了。
離卦又是什麼?
離卦的本義為附麗,文明。
離為火,為日,為明。上下兩支陽爻,中間一支陰爻,像火。表示由中心向外發展,外剛健而內柔順。外動內靜,如火般向外釋放能量,有離散之意,如太陽日照,便萬物茁壯生長。
在我們身體,它象徵了眼睛,在家庭,代表了中女,在大自然象徵太陽,取象為火。是人類文明的象徵。
《周易》用“麗”字來解釋離卦。“麗”字是兩頭鹿依偎在一起,你需要我,我需要你,誰都不能離開誰。
我們稱夫妻為「伉儷」,麗字加一個人字旁就是這個意思。
《周易》的離卦用「附麗」作本義,因為火不能單獨存在,要依附;離火代表溫暖,所以生物願意依附;人類文明也是一樣,全世界都嚮往先進文明之地,大陸人都愛去美國生活。
所以,2024年開始的下元九運,九紫離火運,是文明的二十年,文明為主潮流。
當國際標榜文明,共存,愛惜地球,用單車代步的時候,中國大陸便開始行八運八白艮卦的專了。
他們會強調高鐵、5G、監控,然後大陸人民便歡呼,終於船堅砲利了。
佛教行人,追求活在當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有不同的角色,時位都做對了,便日日是好日。
2019年1月29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老人 不願意去 醫院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年容易又新年,2018年來到尾聲,我們《港。故》亦邁向第117集。過去一年,我們一共為大家報道了51個不同香港人的故事,當中有沒有哪一個感動過你?我們回訪了部分《港。故》主角,聽聽他們2019年的新年願望。
贏波一時,做人一世
「聖誕節唔可以走、新年假唔可以走、復活節假唔可以走,佢哋唔係入醫院,都要返嚟練波。」——協恩中學籃球教練任明敏(Dora)
或許就是這樣刻苦的訓練,造就了協恩籃球隊成為學界精英賽的「神之隊」,滿頭白髮的Dora,今年身兼訓導的工作,希望幫助更多學生在生命上有正面的態度,而在新一年她有這樣的盼望:「希望佢哋喺未來幾大賽事,都有一個好表現,能夠衛冕冠軍。」
告別天虹.教育夢
「對於天虹,簡直唔捨得到不得了,但係我決定去闖,有啲嘢就要放底。」——時任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
朱校長在今年9月,轉換到新的跑道上,繼續為教育界作出貢獻:「希望政府新嘅資源,配合家長嘅想法,同埋我哋教育工作者應有嘅熱誠,希望我哋嘅孩子可以學得更好。」
長髮「爛仔」設計師
「我由細到大都係長頭髮,打扮吓、化吓妝,呢個係我個人獨特特色、形象。」——時裝設計師陳敏航(Akira)
在群育學校畢業的Akira,憑着個人大膽的創意、努力,成為別樹一幟的設計師和化妝師:「2019年希望喺街頭做一個完美嘅表演,畀各藝術家睇到,香港仲有少少位置可以容納我哋。」
無咗對腳的史泰龍
「我都係靠對手去完成賽事,好似電影中嘅史泰龍一樣,做不完、打不死。」——香港復康力量董事仇健明
因為感染食肉菌而截除雙腳的仇健明,從鬼門關逃出生天後,並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更積極面對人生,在11月更成功挑戰斯巴達障礙賽:「2019年我嘅心願係希望做健身,操好自己嘅體能,着上一對刀片腳,去運動場跑我嘅人生馬拉松。」
我的「真空」老公
「愛唔係最重要,犧牲同責任先係最重要。」——植物人照顧者劉倩萍(Cindy)
為了照顧因中風而變成植物人的丈夫,Cindy賠上了自己寶貴的健康,患上癌症,她因為經濟原因,現時己停止做化療:「我希望唔好再有下一個我,因為我呢個故事,絕對唔係一個好聽嘅故事。」
緊抱我的小天使
「天使綜合症完全未聽過,呢一世都唔會好返。」——香港天使綜合症基金會創辦人Joson
愛女患上了罕見病,Joson兩夫婦由一開始逃避到接受,再慢慢成立病人組織,更推己及人,在12月1日,成功舉辦以「罕見病」為主題的博覽會,希望令更多同路人堅強地面對充滿挑戰的每一天:「我想勉勵傷健家庭,其實我哋唔一定係受施予嘅一群,只要我哋願意分享、付出,都可以對社會有好大貢獻。」
遲來56年的婚照
「能夠執子之手,無論佢健康與否,我哋都要照顧到老。」——年長護老者余國健
85歲的余伯伯和86歲的蕭婆婆跨越半世紀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很多觀眾,亦令大家反思婚姻的意義。經過接近五年的等待,患上老人痴呆症的蕭婆婆,終於獲安排入住院舍,但余伯伯卻十分不捨這個老伴,幾乎每天都到院舍陪伴蕭婆婆,每個月總會接她回家住幾天:「希望政府真真正正做到關懷長者,做到老有所養,居家安老。」
今集《港。故》用7分鐘,跟大家一起細味過去一年部分精彩內容,希望為大家的2019年,注入滿滿的正能量。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Follow埋《港。故》IG,睇更多精彩靚相:http://bit.ly/oncckonggu_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