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錯纖維不足血糖飆升
12個人中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
早餐太澎湃,血糖飆高,當心中午餓得快、吃更多,營養學者說,麵包、米飯類的早餐,若將其中一半換成奇異果、芭樂等低升糖指數又多膳食纖維的水果,少了熱量,還能穩定血糖。
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劉珍芳指出,國外研究發現人吃完早餐後,飯後血糖上升最顯著,國內糖尿病醫學界也見到類似情況,因為早上醒來後,內分泌活躍,早餐吃下肚的食物,也會影響血糖升高的幅度。
劉珍芳說,台灣人早餐常見的白土司、飯糰、饅頭、蘿蔔糕、稀飯、粽子、燒餅、油條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少,膳食纖維含量更低,即使餐前空腹血糖未明顯升高,吃完卻血糖很快升高。
「台灣飲食文化與歐美不同,早餐太澎湃,」劉珍芳說,血糖忽高忽低不穩定,長期下來,代謝症候群很容易上身,又不利於控制糖尿病及肥胖。
根據紐西蘭植物與食品研究所研究人員孟羅(JohnMonro)日前發表體外與人體研究的結果,用含有等量碳水化合物的奇異果,取代正餐中的澱粉主食,便可有效降低醣類攝取,讓餐點營養加分;另外還能降低葡萄糖的擴散率,減少腸道發炎,不易形成胰島素抗性。
聰明早餐怎麼吃?劉珍芳建議,將早餐主食的一半換成低升糖指數(低GI)、膳食纖維含量高的新鮮水果,例如奇異果、芭樂、蘋果等,可避免飯後血糖飆高,同時提高營養素攝取量,如維生素C、鉀、膳食纖維。
這類水果在餐前30分鐘前先吃下肚,可降低饑餓感、維持較為平穩的飯後血糖。萬一趕著上班上學只能早餐囫圇吞棗,水果來不及當餐吃,她說,一天之中,「記得吃最重要」,消化蛋白質以及改善便祕等好處多。
她說,目前台灣人20歲以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19.7%,且隨年齡上升而呈增加趨勢,每12個台灣成年人就有一個是糖尿病病友,但90%可透過健康飲食與養成運動習慣,避免惡化至疾病的階段。
蔬菜、水果膳食纖維
有助飯後血糖不飆升
國內糖尿病患超過200萬人,不少糖尿病患者每天測空腹血糖,但糖化血色素卻超標,原因是忽略「飯後血糖」的重要,主要是高GI(升糖指數)的飲食方式會造成飯後高血糖,且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食物是影響飯後血糖的重要因素,但根據糖尿病衛教門診發現,年輕人和老年人飲食習慣各有不同迷思,且對低GI飲食不了解,造成控糖障礙。
他舉例,年輕人愛吃的甜食、珍奶、蛋糕、甜度高的水果,都屬於高GI食物,吃完後會使血糖升高。
此外,老人家常因牙齒不好或吞嚥困難,偏好流質或軟質食物,但糖尿病衛教學會營養發展委員會副主委許碧惠表示,像是鹹粥、濃湯等,就算加了全榖類,煮過頭、過度糊化的食物更容易導致血糖飆升,或是勾芡後的食物,油脂、鹽分及糖分都較高,GI值也較高。
而年輕人外食多,早餐經常買三明治配紅茶等,建議可以改吃水果或蔬菜沙拉,但沙拉醬不要加太多;很多人午餐吃麵打發,提醒要多點一份燙青菜,但避免加肉燥。
老人家吃粥或早餐吃饅頭、銀絲卷等,建議可以加蔬菜、肉、蛋,將食材切碎方便食用,但許碧惠提醒,煮粥不要煮過頭導致過度糊化,以免讓血糖急遽上升。
蔬菜、水果膳食纖維有助飯後血糖不會飆升,且蔬果含有多元營養素,對健康有益處,這本低GI食譜對想要體重控制或有代謝症候群的患者也有幫助。
Search
老人 流質食物食譜 在 衛生福利部- 【重要】老人營養餐食手冊,超實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P07:老年人的營養需求、食材選擇&烹調原則 - P09:細碎飲食&半流質飲食定義、注意事項 - P11:吞嚥困難者飲食的原則 - P13:用餐輔具、周邊附件 - P15:普通飲食食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