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輕訴訟案原告兼訴訟代理人林氏兄弟在收到法院駁回其判決書後,寫了一份聲明,請大家協助轉發。
在聲明稿中,林氏兄弟認為法官未允許原告傳喚專家作為鑑定證人的要求,還在新聞稿宣稱「法院已窮盡調查之力,仍難以認定因果關係存在,依法僅能駁回。」令人難以服氣。林氏兄弟也指出本案攸關公害事件中「環境權、健康權、生命權受到侵害後,如何要求政府正視這些嚴重問題」,因而希望邀請大家一起關注,「共同守護臺灣這片美麗土地」。
-----
六輕空污針對雲林地方法院109年10月30日判決六輕公害第二案(107年公字1號)原告兼訴訟代理人(林氏兄弟)聲明稿全文如下:
一、請蔡英文總統看見、聽見雲林人的血淚,政府能夠做的真的是少之又少,請求司法能夠真正公平公正的審判。依據雲林縣政府自民國98年起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逐年進行「沿海地區空氣汚染物及環境健康世代研究計劃」、「雲林縣沿海地區環境流行病學研究計劃」,其101年度研究計劃指出:距離六輕10公里內(包括麥寮、台西鄉) 之流病世代居民,其2008至2010年間的全癌症粗發生率是1999~2001 年間的「4.07倍」;在雲林地院被告已承認排放確認有36~38種致癌物質;雲林縣87年~107與全國 87年~107年兩者對比,可算出雲林縣比全國大幅增加197%惡性腫瘤(癌症);六輕一年曾排放6700萬噸的二氧化碳20多年來已排放高達逾數億~10多億噸的二氧化碳,連帶影響全球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遷地球暖化致海平面上升的可怕問題致人類生存的危機貢獻者之一。政府犧牲雲林人健康、生命及國土被汚染嚴重破壞(將來國土復育必須花數倍稅收,更多金錢來處理),換來六輕數佰億元的稅收,破壞國家環境到底值不值得?
二、首先,本案法官非毒理學、環工系或是公衛專家學者並無專業知識及職權如何可認定本件為非公害之受害人,而駁斥被害人無疫學或流行病學之適用對象(例如:依法一般的刑事殺人案件加害者的精神需要鑑定精神狀況,仍須由醫院專業醫師做專業精神鑑定)。同理可證,本件同需要具備毒理學、環工系或是公衛專家學者依專業知識及職權才可認定本件是否為公害之受害人,才有無被害人是否為疫學或流行病學之適用對象,而非審理法官(並無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職權所可認定本件為非公害之受害人,而駁斥被害人無疫學或流行病學之適用對象。
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第三項「法院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不得違背論理及經驗法則」,其中的「專門知識」所得之特別經驗為「經驗法則」所明示。是以,本案件「專門知識」所得之特別經驗為當然是指具備毒理學、環工系或是公衛專家學者依專業知識及職權才可認定本件受害人是否為公害適用之對象。依上所述,顯然,本件判決已違反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第三項「法院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不得違背論理及經驗法則」,其中所示的「專門知識」所得之特別經驗,首揭述明。
三、本案原告已提出相當足夠重要的相關證據資料證明及律師團請求傳喚「專家」出庭為鑑定證人(法官未准許),而雲林地院新聞稿卻強調「法院已窮盡調查之力,仍難以認定因果關係存在,依法僅能駁回。」,實在令原告感到相當不服氣,難以置信!
(一) 原告審理期間已向雲林地院提出前述台大公衛學院研究團隊研究計畫,該研究計畫已公開經過同儕檢視過,同時已投到專業期刊公開發表,本案屬「公害」案件,受汚染有毒致癌物質之數量、種類,更是全國最多且最嚴重之「公害」案件。
(二) 依據RCA案以及中石化案最高法院民事判決,再依民法第191條之3規定之「一般危險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22條依「論理法則」、「經驗法則」規定暨同法第277條「但書」規定,皆應由被告負舉證責任,證明因果關係不存在;但本案法官認為這份研究報告並非針對林女士罹患肺癌之事實所做成之研究計畫報告,不予採納。既然法官不採,更應該接受邀請「專家」蒞庭辯論,或參酌國內外判決結果,而非僅以「推理」作判決,令人難以信服。
(三) 原告所有聲請調查證據及傳訊證人到庭作證,除了第一次行政院環保署建議函詢雲林縣環保局外,其他全部都不同意調查證據,連行政院環保署函覆有資料不實,原告聲請再度函詢環保署、環保局及傳訊環保署相關證人,承審法官全部不同意。律師團接下本案也一再多次為原告請求聲請法院傳喚「專家」出庭為鑑定證人,但法官均未能准予傳喚「專家」為鑑定證人。
本案原告已提出相當足夠重要的相關證據資料證明及律師團請求傳喚「專家」出庭為鑑定證人(法官未准許),而雲林地院新聞稿卻強調「法院已窮盡調查之力,仍難以認定因果關係存在,依法僅能駁回。」令人感到無比難過、失望與無奈,實在令原告感到相當不服氣,難以置信!
四、雲林麥寮六輕工業園區,5被告(燃煤電廠、石化工業)有毒致癌物公害污染雲林、彰化、嘉義全部都是農業大縣,是台灣主要的糧食生產地區,台灣人民都是受害人。
五、最後,本件聲明希望能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主人多關心自己的環境權、健康權、生命權受到侵害後,如何要求政府正視這些嚴重問題,請「政府應該有所作為針對司法、公害作改革」,請大家共同一起來守護台灣這片美麗土地。
愛「母親」台灣這片土地的雲林之子麥寮人 原告兼訴訟代理人(林氏兄弟)
-----
延伸閱讀:
受夠六輕「合法污染」奪命 雲林居民聯合提告
https://e-info.org.tw/node/109513
台大研究證實,六輕旁台西麥寮居民罹癌率比他處高1.29倍,女人老人比例更高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12371/
「六輕是不是公害」還沒共識 集體訴訟月底可能一審完結
https://e-info.org.tw/node/213667
台塑六輕監測有鬼?2萬5千筆「超標排放」全變「無效數字」 全年僅收一張罰單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91256/
【透明足跡9月報】控告台塑污染的艱難
https://thaubing.gcaa.org.tw/blog/post/187
「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戴晨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水瓶鯨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老人與海》有聲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英文版开篇(海明威 ... 的評價
- 關於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阿鷹愛聽書- 英文有聲書的世界| dannes, patton, whispersynch ... 的評價
- 關於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老人與海意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長照輔具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老人與海意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長照輔具資訊站 的評價
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戴晨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多包容孩子的不完美,別把孩子的信心全罵光〉 文/戴晨志
一天下午,我帶孩子全家到新北市鶯歌區去爬山,鶯歌是以出產陶瓷聞名。我們順著路標,找到「鶯歌石步道」,我和兒子、女兒即開心地沿著步道往上爬。
「德德,你看,我們爬過那麼多山,今天這個步道最漂亮,階梯都用粗陶片做成的……」我對唸國三的兒子說。
兒子點點頭說:「對啊!」
此時,唸國二的女兒柔柔,手拿著小拐杖撐著,當玩具,也氣喘喘地往上爬。
柔柔和哥哥一路上一直聊著美國NBA職籃的球員——哪些人又被賣到哪個球隊?哪些明星球員是MVP?命中率多少?球衣號碼幾號……
爬呀爬,粗陶片鋪成的階梯沒有了,變成是要拉繩索、踏著斜坡岩石往上爬的崎嶇道路;可是,這也是兩個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因為有挑戰、很刺激,雙手拉著繩子,小心地搖晃前進,而不是走平順的階梯而已。
平常,我在全台各地或海外演講,周末經常不在,但我總盡可能地抽空,陪孩子出去爬山,或利用寒暑假出國旅行;把一切事情全都排開,陪孩子四處遊走,好開心!
尤其是,兒子、女兒逐漸長大,但他們都願意跟我牽著手,一起爬山、走路,或是逛街買東西、看電影……這,真是全家極快樂的一大福氣啊!
您知道嗎——「連陪孩子玩,都需要下定決心!」
多少父母答應陪孩子出去玩,但一下子臨時有事啦,一下子人不舒服啦,一下子家人吵嘴啦,一下子長輩有事情啦……以至於出遊、旅遊的計劃泡湯了,孩子生氣了,全家氣氛也低盪到谷底。
我對孩子的承諾,一向是「說到、做到」,出國旅遊也是如此,不讓孩子失望。
記得有一次我們開車在美國旅行,途經某一個小鎮時,天色已經灰暗,可是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獨自站在一斜坡的轉角,手拿著紙牌,上面用英文寫著:「我是越戰老兵,現在無業、無居所,請幫助我……」
我車開過那老人,心裡一陣心酸,也停下車。當時唸小學的兒子女兒也同意,拿一些錢,跑過去,遞給那越戰退役的老人,幫助他一些些。
我不是親子教育專家,我只是不斷在學習,盡量當個好父親,也陪伴孩子長大。
我相信,「陪伴孩子玩,一定要下決心」,因為,「機會,經常在猶豫與等待中失去!」
也因此,我常陪伴孩子旅行、觀看世界;因為在旅途中,每天都在探險,都在培養親情,這是多麼美好的事!
我相信,「讓孩子有發現力的眼睛」,那麼,他們的觀察力、學習力、判斷力、寫作力,就會大大提升!
所以,我希望孩子——「用眼看見特殊,用筆記錄情懷,也開心快樂成長。」
我的兒子、女兒,功課都不是最棒的;他們跟其他孩子一樣,有優點、有缺點!但,我期許自己——
「永遠別對孩子說:你閉嘴!」
「永遠不憤怒地打罵孩子!」
「多包容孩子的『不完美』!」
「不要把孩子的自信心全罵光!」
「孩子心靈的免疫力,來自父母滿滿的愛。」
* * *
【博客來獨家活動】
訂購《享受成功.邁向顛峰》有聲書,立即送《說故事高手》親筆簽名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79442
《享受成功.邁向顛峰》3CD珍藏版 熱賣中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89330
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水瓶鯨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MH370航班——28位中國乘客失聯前的生活印跡】
文◎新京報
他們因為一架飛機的消失而成為失聯者。
這個古怪的名詞,加在這些普通的乘客身上,讓人覺得他們的生活被撕裂了,被拋出了原來的軌跡。
他們成了被登出來的一個一個的名字。
我們尋找他們的故事,還原在上飛機之前,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情感,他們的人生。
對這些失聯者來說,我們希望他們早一點回到親人身邊,回到他們的人生裡,繼續他們的喜怒哀樂。
全中國都在等待著一架飛機的消息。
載有239人的MH370航班消失了。
韓晶的姐姐就在MH370上。
她一直守在麗都飯店,甚至連廁所都不敢去。“我就這麼守著,也許我的虔誠能感動上天,就有消息了,就有奇跡了”。
劉如生一生都相信奇跡。
他經常隨身帶著一方印。“上蒼厚我”。他說,因為上蒼厚愛,才會有幸福晚年。
他的朋友們期待他回來。再用他慣有的方式,去描述這死裡逃生的經歷,帶給他的人生更豁達和開朗。
大家都在等待,他們和MH370一起回來。
【一家人】
胡偲婠,三周歲。
她和媽媽張娜,爸爸胡效甯一起出現在MH370航班的乘客名單上。
她的一個朋友出事之後,在微博裡說,“你們答應我的,一定要回來”。
張娜的博客和微博裡幾乎所有的都和她的女兒有關。她回憶生女兒時的經歷,起的標題是“兒奔生,娘奔死”。聽起來慘烈,她的文字卻充滿著用疼痛迎接女兒降生的驕傲。
她在博客裡說,“媽媽告訴你名字的含義:”偲——多才,婠——體態美好,現在知道爸爸媽媽對你的期望了吧。”
胡偲婠小名叫盼盼,她在微博裡有時也戲謔地叫她盼妞,或者我的大寶貝。
在微博裡,她時不時地向胡效寧撒嬌。
“爸爸,盼盼有你真幸福”。“你註定一輩子在我們母女手上,那就讓我們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吧”。
微博圖片裡,他們輪流抱著盼盼,對著鏡頭微笑。
還有個更小的孩子,王墨恒。他還不到兩周歲。陪在他身邊的,有爸爸王睿,媽媽焦微微,以及外公外婆。王睿的清華同學不願多談。他們昨晚去機場接王睿的父母。
誰也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這兩個老人。
同樣是一家人的還有三名印度乘客,姓Kolekar。
近60歲的父母親和他們21歲的兒子。在機場等待的是哥哥。他在中國工作,妻子和他一起住在北京。
哥哥說,一家人來看他,前一晚還發消息說,他們安全到達馬來西亞機場。
他按照飛機著陸的時間到了機場,但沒看到家人。因為不通中文,這位印度人和他的妻子得不到最新的消息。休息室的家屬不時聚集到一起,每當人群聚集時,他們會詢問周圍懂得英語的家屬,發生了什麼,沒有聽到找到飛機的消息,他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妻子挽著丈夫的胳膊,頭靠在上面,默默等待。
【畫家們】
劉如生77歲了。
他最常用的一方印章叫“上蒼厚我”。
他曾經在文章裡寫道,曾有六次與死亡擦肩的經歷。從抗日戰爭年代他剛出生後不久的奄奄一息,到少年時代游泳江心遇險,再到後來的幾次心臟病發作。
他說,“幾次死裡逃生,使我更珍惜生命,更熱愛生活,更豁達,更超脫”。
這一次,不知道那方印是否帶在身上。
和他在一起的,是中國畫家組成的藝術代表團。幾天前,這個藝術團赴馬來西亞首都吉隆玻參加“中國夢•丹青頌”書畫交流筆會,團裡24位畫家來自北京、上海、山東、江蘇、四川、新疆等地。
昨天下午,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主席馬永安表示,目前確認有13名中書協會員在失聯飛機乘客名單上。但他表示,24人代表團中的其他人員是否在乘客名單上還不能確定,“因為沒有全部(24人)名單。”
能確認的是,劉如生和老伴鮑媛華在一起。失聯名單中也有鮑媛華的名字。
有認識夫妻倆的人說,劉如生和鮑媛華感情深厚,很多場合都在一起。
鮑媛華小劉如生14歲,曾任南京市社會與科技統計處處長。“她是我的賢內助。”劉如生在他回憶錄中說道。朋友們常戲稱:“你把處長當司機,又把太太當小秘。”
劉如生熱愛旅遊,曾多次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多出國看看,幾乎每次都會帶上這位元已退休的處長妻子。
聽到飛機失聯,他的老上司朱道平難過而震驚。劉如生在南京書法界頗得眾望,2007年,劉的墨寶曾作為官方禮物,被南京市政府帶往臺北送給連戰。
他的印象裡,出身劇團的劉如生性格開朗,身體也好。每次“老傢伙們”出國旅遊,他總會自願做服務人員,拍照錄影,買當地紀念品分發,給大家拍合照。
朱道平覺得,按劉如生的性格,在馬來西亞期間,他一定還會是最熱心拍照錄影的那個,只是這些照片可能無法和朋友們分享了。
戴喬其則用自己昨天寫的一幅字祭奠老朋友,“緣起珍惜,緣落留香”。
同樣也是這個團裡的還有一對夫妻。湖南畫家張四明和老伴蘇強國。侄女張萌(化名)在機場等伯父和伯母的消息。
她說,小時候常去伯父伯母家玩。印象中,老兩口形影不離,非常相愛,而在此次MH370乘客的名單中,張四明和老伴的名字之間,相隔了48人。
【異鄉打工者】
河北定州的薛亞蓮想著終於能見到丈夫王永輝了。
3月6日,王永輝打來越洋電話,“他說他要回來了,公司在新加坡沒活兒了。”
一年前,王永輝和老家的七八個人通過勞務公司前往新加坡打工,建築行業,每月八九千塊錢,包住不包吃。
電話裡,王永輝除了告訴妻子回來搭乘的航班和到達時間外,還詢問妻子要不要帶啥東西。薛亞蓮覺得,家裡除了他,啥也不缺。
這通電話成了薛亞蓮和丈夫最後的雙向溝通,3月7日21時45分,丈夫登機前的幾個小時,她在QQ上問他在哪,他沒回話,“可能忙著登機呢。”薛亞蓮猜測。
昨日下午3時許,在等候消息的慌亂中,薛亞蓮再次打開手機QQ,發現老公的QQ頭像依然亮著,她抖著手打字。
“你在哪?”
“有信回答!”
“我們在北京!”
連發的三個問題像投入了深海一樣沒有任何回音。她不相信,盼了這麼久的丈夫就這麼消失了。
沒有回音的還有同在一家IT公司工作的田軍偉和梁旭陽。
30歲的梁旭陽完成了在馬來西亞的出差工作,踏上歸國之旅。
“他家寶寶才4個月大。”昨天,梁旭陽的一位朋友說,儘管同事們都看了新聞,但還是不停給梁旭陽打電話,希望電話那端能有聲音。
2010年碩士畢業後,田軍偉也到了這家公司,東南亞是他的主戰場。
他不是微博活躍用戶,僅有的157條微博中,只有17條是原創的,也大多寥寥數字。
最後一條原創微博是去年11月,定位顯示在泰國。有朋友問他為何去泰國,他回答“跑來放空下腦袋,好久沒發呆了。”
昨日,他的第一條微博下,多位網友在為他祈福。
“我們聯繫了他們的家屬。”昨天,該公司一位負責人說,經核實,公司有兩位員工在這趟航班上,公司在東南亞有很多員工,“兩人不一定認識。”
張琪和岳桂菊是帶著未盡的任務,坐上MH370次航班的。
她們都是德龍控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51歲的岳桂菊是公司投資委員會副主任,負責海外業務,31歲的張琪是助理,負責日常辦公室工作。
同事們介紹,公司在馬來西亞有合作專案,岳桂菊和張琪負責投資業務,此次去是辦理公司註冊的事宜。“印象裡是週一週二飛到馬來西亞的。”
雖然登上歸國的班機,但沒人知道她們何時能回來。
【老人】
對老人來說,出國總是讓他們有更多的興奮和驚喜。
3月2號,安文蘭最後一次和丈夫通話,能從新疆去吉隆玻,讓她興奮不已。
她的手機到國外就不能用了,昨晚,安文蘭的丈夫王先生說,儘管一周沒通話。王先生說,他能想像得到安文蘭過得開心。
安文蘭是個不服輸的人。她60歲開始學畫,卻進步很快。最難畫的梅花也被她畫得惟妙惟肖,被人稱為“梅花奶奶”。
同樣不服輸的還有9名赴尼泊爾自由行的老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退休老師王東成說,這9位老人放棄了從廣州更為舒適的轉機,堅持乘坐馬航MH370航班。他在微博裡說,這9個老人是為了照顧年齡更大的老人,“這樣一想,是他們把生留給了我們”。
王東成乘坐的航班落地,才知道乘坐馬航的同伴飛機出事了。
他回憶一起在尼泊爾的行程,同伴們患難與共,還相約著今年五月再去英國和愛爾蘭。
53歲的韓靜也在飛機上。
她的妹妹韓晶(音)說,姐姐和一群朋友去馬來。對於生活節儉的韓靜來說,這是一次幾近奢侈的旅行。
為了省錢,韓靜沒有開通境外通話和網路業務。
3月4號,韓晶接到姐姐的短信。要去馬來西亞玩,一切ok,讓爸媽放心。這成了姐倆最後一次短信。
韓晶沒敢告訴父母姐姐出事的事情。中午出門,她的父親看了電視還問了一句,你姐去哪裡了。韓晶說去泰國了。
韓晶不知該怎麼面對父母。
她也想姐姐。她說,韓靜早年離異,一個人拉扯孩子長大,“真的沒享過什麼福”。
韓晶一直守在麗都飯店家屬區,甚至連廁所都不敢去,她覺得就這麼守著,也許她的虔誠能感動上天,“就有消息了,就有奇跡了”。
【80後們】
這趟飛機上的中國乘客約三分之一為80後。
他們輕鬆有趣,在網路上留下了很多痕跡。
31歲的張建武幽默,喜歡吐槽。
“準備起飛,guanguan,tuantuan,聽到這個語言我笑瘋了。”這條微博是張建武在3月4日發出的。
張建武是工信部資訊安全中心工作人員,4日到達馬來西亞後,他發了一條吐槽微博,“專家顧問多得讓我喘不過氣來。”
張建武的同學說,他這次去馬來西亞是參加一個會議。這位北郵的博士喜歡爬山、魔獸世界和哥特金屬。微博裡,他把女友的照片設成了頭像。情人節那天,他曬出女友給他做的巧克力,他說有非常濃的朗姆酒味。然後惡作劇地說,回贈了女友一桶洗衣液,希望她再接再厲。
對於26歲的岳文超來說,去馬來西亞是他的幸福之旅。在英國留學,去馬來西亞看女友。
回京前,他將與女朋友分別,在朋友圈裡拍下她笑著的照片說:“see u in beijing”。
他期待著下一次相聚。
失聯乘客最後的印跡
“去哪裡?”
“nicai(你猜)。”
3月7日淩晨,北京郵電大學2011級資訊安全博士張建武,在微博裡略帶俏皮地回復著好友的詢問,這是他最近一次在微博上留言。
“老公,我上飛機了。”
3月7日,有著栗色長髮的女孩李潔最後一次聯繫丈夫張志亮。李潔,27歲,天津人,公司職員,3月5日和4名同事一起前往吉隆玻做辦公展會。
“每次出差,總有一些東西忘了帶……”
3月4日7點49分,德龍控股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琪最近的一條微博。
“不要緊張,好好準備,一定沒問題。”
3月4日,維吾爾族畫家買買提江•阿布拉在馬來西亞打電話給表弟,表弟兩天后就要參加美術生特長考試了。他做了表弟5年的美術老師。
3月3日,奔赴馬來西亞前,南京某俱樂部邀請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劉如生題字,短短一句話,劉如生寫了6遍,最後才把最滿意的一篇留下。
3月4日 焦微微在朋友圈曬出和兒子一起玩耍的照片,兩歲的兒子穿著藍綠相間的半袖體恤,在沙灘上很開心。焦微微在圖片上寫上“gift”的英文,在她心裡,兒子是上蒼給她最好的禮物。
26歲的岳文超在英國留學,此次是去馬來西亞看女友,3月7日晚上11點,他將要與女朋友分別,在朋友圈裡拍下她笑著的照片。
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英文版开篇(海明威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这次咱们来读海明威(Hemingway)的《 老人 与 海 》 -- 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此篇功不可没. ... <看更多>
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阿鷹愛聽書- 英文有聲書的世界| dannes, patton, whispersynch ...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次聽英文有聲書,我有一種不會游泳又落水的「滅頂感」,因為故事一直在 ... 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還拍成電影,擅長描寫古怪老人和周遭親友的好笑又感動的故事。 ... <看更多>
老人 與 海 英文 有聲 書 在 《老人與海》有聲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老人與海 》(英語: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 老人與海 》是海明威還在世時出版的最後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