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老鄉背後一槍 係三國時代講到而家架啦。點解香港人仲係覺得香港人係外國會互助?唔好咁天真好唔好? 係美國,係英國,華人會團結,係因為有共同利益,係共同利益。香港係一樣架! 你同佢冇共同利益,佢地想你即刻消失,立即消失,從此消失啦?你估仲會畀你留喺度,多隻香爐多隻鬼?
唔該大家,可唔可以真係小心啲。唔好剩係聽埋啲 19 youtuber幾句就話走。人哋月入過百萬嚟販賣恐懼畀你,你又受,抵人哋印印腳笑你香港人蠢過x 啦~
~~~~~~~~~~~~~~~~
倫敦人妻先生手記:我同你講,真係唔好信嗰啲咩香港人幫返香港人,你要記住一句說話: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經濟學相信一樣野:人係自私嘅,每一個行為都會係利益最大化。我呢度寫文看似分文不收,但有人陪我傾計留言我會好開心,呢個「開心」就係我嘅報酬。同樣地,在香港會唔會有人見你無工做就突然間俾份工你?有嘅話,700萬香港人一早「互相幫助」,駛L有奴供處咩?
所以真係要清醒少少,黎到英國有「華人」請你,你都要諗一諗對方有咩目的/企圖,你一定係身上有某樣野佢睇中左,所以先會請。
如果係睇中你香港人嘅身分,你要知道嘅係:
到底佢係想在請香港人的同時獲得「助人」的快樂(大部分人屬於這種,在應徵者能力接近的前提下,不介意拉香港人一把),還是你香港人特別適合他們團隊(之前個IT公司請人就是這種),又還是... 因為你是新移民所以特別好壓榨?
某程度上,這些都反映在工資上,前兩者都會是市價招募,後者通常會低一截,而且也不會符合政府要求。
呢兩日咪好多人話要查有冇死過人嘅?我覺得呢個行為最on9嘅地方係在於,黎買樓正經野唔去查,工又唔專心搵,水電煤格價做晒未?搵左人做裝修未?幫小朋友報左學校未?了解左自己個社區未?買左家私未?格晒價啦?執好左自己CV未?有冇日日mon住邊度請人?19幾萬樣野等緊你做,而你走去做埋啲三姑六婆野查有冇死過人去嚇9自己訓得唔好,係咪on9架?不問蒼生問鬼神,自然做咩都唔順利啦,到時候係咪又賴間屋風水唔好點點點...
我唔信呢啲野,我信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信耶穌係唔會得水牛,唔專心解決生活的問題就會被生活的問題解決。人唔係你殺,個果關你L事?無端端自己查完沾了因果,這種業力四射的人不越窮越見鬼才怪。生活在英國係問題天天都多,有時間就專心找工作,就算找到工作的,也該花時間進修,你唔會想做足一世收銀吧?再說,美國也開始試驗無人超市,終有一天收銀會式微,屆時你怎麼辦?
#人無遠慮
#必有on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敬鬼神而遠之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唔好同我講傳統
#傳統傳統全部飯桶
#傳統唔係表面嘅行為而係內在思想嘅核心
#不敬何以別乎
#呀叔我十九幾年前在中學教緊中國文化科時
#你都係討論緊邊個明星隆過胸而已
#老seafood模式啟動
#利申我都有討論過邊個明星有隆過胸
老鄉見老鄉背後開一槍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勝唏噓】
是何昔日之赫赫而今日之涼涼也?
1964年6月6日傍晚,韓國漁船「心溫號」的船員,在靠忠清南道的黃海海域上行駛時,看到了一艘正在漂流的小艇。
小艇看上去彈痕累累,失去動力。艇上一共八個人,面容疲憊,似是歷劫歸來。
「心溫號」船長朴京春試著與艇上人員溝通,幾番比手畫腳,總算弄清這八人的身分。
「我們是從台灣來的中國軍人,要回台灣去!」
當年韓國與台灣尚有邦交,媒體所指的「中國」,即是台灣。根據當年韓國報紙報導:這八名軍人,「攜有4支手槍、5支卡賓槍、9枚手榴彈、1具收音機」。由裝備看來,這群軍人應該是有著特殊任務。
不久,這一消息傳來台灣,引起了全台的振奮。國防部證實:這是一股由國軍組成的「反共游擊隊」,遠征山東半島。成員皆是山東籍,登陸之後熟門熟路,根據戰士說法:登陸之處,原本駐紮一連正規共軍。這群共軍看上去都是新近參軍,年齡不過二十多歲,似乎沒有半點作戰經驗。「見游擊隊出現,都很驚慌,一經接觸後即支持不住,拿起武器完全亂打一通」,且打了就跑,很快退進戰備壕中去。躲進戰壕後,仍對國軍游擊隊喊話:「繳槍不殺!」喊得聲嘶力竭,但人就是躲著不出來。
游擊隊在擊斃傷三十名「匪兵」之後,還搶回了一箱機密資料,以一個小股突擊行動而言,可謂戰果赫赫。
游擊隊本身則有三人輕傷,一人陣亡。陣亡的李秉銘,在台沒有親人,屍首被同伴載上了船,駛到韓國後,本來要在當地火化埋葬,另一名隊員與其情同兄弟,堅持「要帶老哥走」,成了這次行動中感人的佳話。
幾名游擊戰士在當地中華民國大使館人員安排下,回到台灣,受到全台上下熱烈歡迎,靜修女中組織的樂隊早在松山機場等候,C-47空運機載著這幾名戰士,降落機場,樂聲大作,鎂光燈四起,幾名山東大漢,拙於言辭,以書面談話表達心聲:「感謝各界同胞的愛護。我們決定繼續堅持我們的行動決心,在不久的將來,贏取另一次更大的勝利,把勝利成果獻給我們偉大的總統和全國同胞。」
山東半島突擊成功之後,下一場突擊又秘密展開:廣東陸豐突擊戰。這一次的突擊行動,有美國記者柯普(Dewit Copp)隨行。
六月廿日深夜,柯普與游擊隊員一同到了廣東外海,柯普以記者的敏感,注意到一點:這一次的隊員,多半是「台灣籍」!
柯普說,「儘管中共宣稱其半年當中,擊潰了活動於三個省份中的九批中華民國政府游擊隊,擊斃二十三人,俘五十一人,擊沉船隻十一艘」,但他與游擊隊員日夜共處,確知眼前這支隊伍,士氣高昂,志在取勝,不在送死。其後的結果,也證明了他的觀察。
早在行動之前,由於台灣方面以傳單、廣播等方式,通知廣東、福建等沿海居民「國軍即將反攻」,中共方面早已風聲鶴唳。時任廣東軍區政委的趙紫陽,呼籲加強「戰備教育」,希望民兵與共軍配合,提防國軍登陸。
為此,受命在「人民公社」警戒的「民兵」,有了心理準備。廿四歲的民兵班長方火太就是其中之一。六月二十一日,凌晨二時,方火太一如往常,以僅有的武器「長矛」嚴防國軍上岸。不多久,陸豐海岸線上出現了黑壓壓鑽動的人影。
「莫非真來了?」方火太緊張了起來。正思索間,一個流暢的陸豐口音從他背後傳來:「老鄉,不要動,我們是台灣來的國軍,來解救你們,好好配合,我們不會傷害你!」
為首的卅六歲中華民國上尉,率先表明身分。這名上尉家人被共黨處決,罪名僅僅是「小資產階級」。上尉早已立誓回老家報仇。這次的突擊行動,是他主動爭取帶隊。
方火太毫無抵抗的意思,放下長茅,表示要為上岸的國軍帶路。
「我們太苦了!百姓餓得沒飯吃,都在等你們來!」
同樣臨時加入國軍的民兵,另外還有兩名。就在這三個「反正」的民兵帶路下,他們成功地擊潰了中共的小股警備部隊,並破壞了一個港口設施,還與地下工作人員會合。破壞的港口設施,面向香港,用以監視民眾逃亡。國軍此舉,等於打開鐵幕牢籠。
陸豐烏坎人民公社山門村,居民五百多人,聽聞國軍上岸,響應者眾,紛紛表示要到台灣。但因為船隻過小,最終只能載著三名已經反正的民兵離去。
由柯普的筆下,我們得知當年廣東居民處於怎樣的困境。
山門村的壯丁都得到民團去服役。民團的任務是防範國軍的攻擊,但僅配備原始的武器,包括幾枝陳舊的步槍。
以方火太本人為例,天亮到正午,去海邊捕魚,下午當農工,晚間上政治課或站崗。
所有的漁船和農田都是「公社」的財產。人民必須付錢租用農具和魚網。他們無論種植什麼,無論捕捉到什麼,都得交給「公社」。每到年底,共幹總是訓斥村民未能達標,因此人人都欠「公社」的債。
食物由共幹分發,數量極少,每餐約有二兩的劣等米、一碗地瓜湯。煮地瓜湯時,先把大米放在鍋的中央,湯煮沸時,大米沉到鍋底,留給孩子們吃。
疾病蔓延村中,幼兒的死亡率極高。村民們都患營養不良症。逃出的這三位民兵,就患砂眼和肝病。方火太頭髮快要禿光。村裡沒有醫生,沒有藥品。唯一的治病方法,是用薑湯,或者「驅邪」。
所以,方火太成了第一個響應國軍反攻的民兵,其他村民也如此。這是「以腳投票」。
連續幾次成功的突擊行動,在媒體報導之下,於國內掀起了一陣「從軍熱」,「兩天當中,就有一百九十人登記請纓報國」,似乎人人都看得到「反攻在望」。
這是半世紀前的舊聞。我如今看著這些陳年往事,不禁唏噓:那是台灣國軍部隊士氣最旺的年代。日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軍隊目標逐漸晦暗不清,「為何而戰」,幾乎是個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草莓兵」也成了揮之不去的蔑稱。不知半世紀前的戰士們,預想得到今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