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想把劇情類比內在的心靈世界
成年以後,你心裡曾經有這樣的感覺嗎?
1.每次過年過節回家,都會害怕
2.面對父母,總是有很多糾結無法開口
3.待在家裡覺得焦躁,但離開家又放不下家人
4.有時候真的很想一了百了,但又怕家人難過
5.害怕面對某一個家人的情緒,但太久沒回去又會擔心
6.憎恨某一個家人,但如果他真的走了,心裡又會有捨不得與後悔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你就會明白,回家真正的困難並不在於和家裡面的人相處,而是在你內心的世界當中空出一個位置,找回你跟家人之間的認同、接起你和他們之間真實的連結。
那該怎麼辦呢,在這之前,我想先談談跟我一起追斯卡羅的朋友,Amy的故事。
「我從21歲那一年開始逃離家裡,對我來說,那裡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一個被詛咒的地方。10年以來,我靠著自己在外面賺錢生活,每天工作的時候都戴著面具,過年過節我都主動說要留下來加班,有些同事說我是貪戀那兩倍的薪水,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我真正要的不是薪水,而是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Amy在看完《斯卡羅》「福爾摩沙公主」那一集的時候跟我說,我認識的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一路從公司小職員做到主管,大小事都一手包辦,一個人可以當十個人用,我都覺得自己已經是工作狂了,沒想到有人還比我更嚴重。於是我把我的治療師跟我說過的話送給她:「會不會你透過拼命的工作,真正想要的是逃避某一些,你不想碰觸的傷口?」她點點頭,表面上這句話好像是對她說,但實際上是對我們兩個人說。
11歲那年,Amy的父親就跟媽媽口中的「外面的女人」跑了,那天以後,媽媽開始變得歇斯底里,各種情緒勒索,Amy是家裡面的大女兒,只能夠一個人承擔炮火,年幼的弟弟還不懂事,甚至在媽媽聲淚俱下的時候吵著要吃養樂多冰,她也只能夠一邊安撫媽媽的情緒,一邊到冰箱冷凍庫拿養樂多冰給弟弟,一湯匙一湯匙地餵——重點是,她自己都沒吃半口。
「後來媽跟叔叔在一起,一開始叔叔對我們很好,後來每天打我們罵我們,我從一個人的出氣筒變成兩個人的出氣筒。只是叔叔比媽媽更過分,還會罵一些很難聽的話,說我是媽媽跟別人生的賤貨、下三濫、妓女等等⋯⋯重男輕女的他,對弟弟卻是呵護有加,弟弟要什麼科學用具、湯瑪士小火車,叔叔都買給他。有一天晚上我趁大家都睡著,跑到弟弟的房間把他床鋪底下的湯瑪士小火車拿出,來想說要把它折成兩半,可是看到湯瑪士火車的臉,就覺得可怕,好像看到我自己一樣,一張想要復仇、充滿怨恨的臉,卻用微笑來掩飾。」她說,於是那天晚上,她又把貨車玩具放回床底下,這是,整個晚上她都再也有沒有睡著⋯⋯。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聽完Amy的故事,我想起上面這句話,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面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是,Amy雖然逃家逃得很遠,遠從屏東上來台北,可是是內心的某一塊還是留在家裡;她想在心裡面努力的抹掉那條回家的路,但是同時又很想想起這條回家的路。
就像《斯卡羅》的蝶妹一樣。
#心理治療就是找一條回家的路
(以下小雷)
「心理治療一定要這麼痛苦,去挖過往的傷口才能夠痊癒嗎?」我曾經問我的治療師這個問題,他沒有給我答案,而是跟我說,這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解答。我那時候想可惡沒回答我的問題還要收我錢!
一直到我和Amy在一起追斯卡羅這過程當中,才慢慢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我也才明白,這個答案真的是要靠自己慢慢摸索才會漸漸明朗的。
原來,我們不一定要去挖過往的傷口,但不論我們想要採取的自我探索和治療方式是什麼,這一輩子其實都是在找一條回家的路。就像片中的蝶妹與阿杰一樣,會歷經下面幾個過程:
—忘了回部落的那條路
—想起這條路但是不敢踏上
—踏上這條路覺得後悔了,可是進退維谷
—有幾次回了家,卻被趕出來、不被接納
—有幾次回到家,被綁架,無法離開
—有幾次終於離開了,告訴自己再也不要回去了,但心裡還是有疙瘩
—在回家的路上,和同行的人起衝突
—回家的路上,覺得不知所措,甚至自我厭惡
這裡的「回家」,有可能隱喻的是回到過往的記憶,去探索原生家庭的傷口;也可能是「踏出一段改變的路」,做和過往不一樣、不熟悉的事情;更可能是直接指涉整個心理治療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在接受治療的時候,會面臨失望、恐懼、害怕、不舒服、退縮、甚至想要放棄。
#心靈的自我防衛系統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要回到讓你曾經感到痛苦的地方(想一想那個曾經被燒掉好多次的房子),自我防衛機轉很快就會跳出來,就像是駐守在山林間的斯卡羅勇士,任何外人只要就要進入這座山,就會慘遭射殺。
「有些事情是連祖靈都不知道的。當年祖靈拿這把山刀開疆闢土的時候,瑯橋還沒有那麼複雜。現在洋人的槍炮和武器都那麼先進,我們如果只是困守在山裡,是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的。」大股頭卓杞篤曾經講過類似的話,他知道分隔的心靈是無法存活的,所以一直沒有放棄和漢人交流。
把這段話平行到我們的內在心靈、把斯卡羅的這座山頭想像是我們的內在世界,其實就是:受傷的心靈會自我保護,心靈會用過去自己「成功抵禦外敵」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例如過度警覺、解離、負面思考、人際焦慮等等⋯⋯),儘管這個方法現在已經不敷使用或者是過時,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仍然在所不惜。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改變太痛苦了,可能要面對各種未知的後果。如果維持現狀還可以苟活,為什麼要冒險去嘗試新的東西?
可是就像大股頭所說的,其實你內在有一個很清澈的聲音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只是知道跟做到時間仍然有距離,一直到兵臨城下,被漢人包圍,這個痛苦無法再忍受那一刻的時候,戰火一觸即發時,內在世界的18個部落會議才會召開。危機就是轉機,會議召開的時候可能會引起很多衝突,但你也可以藉由這個機會看見那個「自我防衛」的自己是如何保護你。
#對自己的內在慈悲為懷
舉例來說,如果你小時候曾經經歷過一些傷口,那麼你應該最常面對的就是「自我批評」的聲音。當你出現這種聲音的時候,你可以問問那個「自我批判」的自己:「你現在幾歲?」
然後憑直覺在第一時間內回答。
或許你會發現,「他」所回答的那個歲數發生了很多你生命當中關鍵的事,所以「他」被滯留在那個時刻保護你,一直到現在。可是當你再進一步的問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可能會告訴你說:「我好累了,我想要休息,可是我沒辦法,我放心不下,內憂外患,我無法讓剩下不同『部分』的自己來管理這個身體,我怕他們會把這個身體搞砸。」(有沒有聯想到卓杞篤一直不敢放手大股頭,暫時不辦五年祭的那一幕?)
上面這一段,是我前陣子我參加「內在家庭系統理論」(IFS,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初次課程印象最深的段落,當我問自己那個內在批評的聲音是幾歲的時候,第一個冒出來的聲音是: 13歲。原來, 13歲那一年是我人生第一次減肥成功、因為功課好開始嚐到甜頭、也是我因此脫離被霸凌的第一年。從那一刻起,這個自我要求的自己就不斷鞭策砥礪,所以才能夠有今天的我。
蝶妹也是一樣的。她一路在各個不同勢力當中穿針引線、輾轉斡旋,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拉攏、又被各個不同勢力的人討厭,可是到最後最終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她,就連她的主子李仙得都開始懷疑她說的話。其實她要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部落和瑯橋的各個勢力之間不要打仗,能夠開啟談判,可是努力了一大圈,最後還是發生了很多自己都不願意看到、令人傷心的事情。所以最後她累了,病倒了,身體沒有辦法承受這麼多複雜的事情,這一刻開始,她才可以真正休息。
也像是我一樣,那個不斷自我要求的自己,到現在還在一直燃燒,也難怪耳鳴會一直沒有消失,焦慮都跑到肚子的肥油和晚上的啤酒裡面。但是那個自我要求的自己,也好想要休息(所以我九月底要去台東渡假了不要攔我)。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內在世界就像是一個斯卡羅的世界,你現在的疾病、瘟疫、困境、焦慮、恐懼、憂鬱,是不是正在提醒你身上有一個「過分努力的自己」,一直以來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卻從來沒有被看見,從來沒有被愛?到嗎,她就像是蝶妹一樣,像是Amy一樣,像是那個一直不斷努力的我一樣,要的其實不多,只是希望可以被愛,可以有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我們一家人不能夠像山胡椒一樣,各自分裂四散」阿杰、蝶妹腦袋裡面都印象很深刻媽媽瑪祖卡說的這句話,可是造化弄人,一路經過各種分分合合,生離死別,大家的命運似乎在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分別。不過,我跟瑪祖卡有不太一樣的想法,我反倒是覺得,有些時候分開是為了回來,遍地開花,是為了在每個地方都滋養茁壯。如果不是這一家人跨了不同種族的血緣,如果不是阿杰、蝶妹的活躍,這場心靈的戰爭可能永遠都會被壓抑下來,永遠不會開打,內在世界看起來風平浪靜,可是卻在潛意識裡面分裂。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那該怎麼整合這個紛亂的內在世界呢?其中一個整合自我的方法,就是對自己慈悲(self-compassion)。我想用前陣子我在課堂上面到了這首詩《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的一個段落,來呼應整部斯卡羅的劇情:
「你能否愛這樣的自己?
⋯⋯
你能否愛內心的勇士
那個披荊斬棘的自己
你能否愛你的瘋狂
你能否愛你的清醒
你能否愛你的愚昧
你能否愛你的混亂
在你之內有個苦悶的自己
有個緊張焦慮的自己
你可否兩個同時都愛
還有那個不斷盡力的自己?」— Leah Pearlman
發現了嗎,你內在住著斯卡羅勇士,一路披荊斬棘,也住著一個愚昧的道台,瘋狂的必麒麟(或水仔),有時清醒有時混亂的李仙得。更重要的是,你能否看見內心有一個緊張焦慮、非常苦悶,還有不斷經歷的蝶妹,她正在找一條回家的路,而你可以給她一個家,一個真正的家。
這個家並不在山的深處,也不在統領埔,而在你的慈悲裡面。當你能夠慈悲地愛那個你所討厭的自己,像是用一雙厚實的大手把風中的花瓣掬起來一般,細膩敏感地呵護自己;當你能夠愛那個苦悶、不斷努力、瘋狂、混亂、愚昧、披荊斬棘、甚至這一路以來都已經很累,得了熱病的自己,你就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
把自己深深擁抱起來,
你可以帶自己回家。
#斯卡羅 #內在家庭系統 #IFS #蝶妹
#湯瑪士小火車真的很可怕
#全文與參考書目見此
https://reurl.cc/l5RdeY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天旋地轉頭暈暈,說話聲音變模糊,嗡嗡耳鳴好難受,以上被形容為 #耳水不平衡 三部曲 ,任何一項發生,都會令人備受困擾,痊癒後又擔心隨時復發,#耳鼻喉專科 醫生 #宋家強 表示,耳水不平衡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號,有時候改變飲食習慣,對預防有一定幫助。全文:https://bit.ly/2TavYie ...
耳鳴聲音改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你現在的身體或心理有一些疾病,先不要怪罪你自己,先停下來,想想「你對你自己做了什麼」。你對自己做「某些事」,可能在別人的眼裡是一種自我傷害,但其實你很清楚,那是你目前可以想到,唯一可以獲得解脫和呼吸的方法。
前幾天Sunny Day 推薦了我這個紀錄片,我看著看著,覺得靈魂的某一塊好像被撼動了(影片限時免費觀看到今天8/1為止,我放現實動態上滑和留言)。
成癮跟創傷,就像是一體兩面,當你越依賴性愛、食物、購物、自殘、酒精、藥物、還有那些你「明明知道使用越多會越厭惡自己」的東西,就代表你有一個更強大的東西正在逃避當中——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想要逃避的,是那個厭惡的自己。
怎麼會這麼討厭自己呢?為什麼那個自我厭惡,沒有辦法停下來呢?如果你小時候曾經受過一些創傷,而且那個創傷來自於本來應該要好好愛你的人,內心會出現兩種假設:
-是這些大人不好嗎?
-還是我不好呢?
大部分的人會選擇相信後面這種假設,相信這個假設有很多好處,因為如果是我不好、如果是我不乖,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改變」自己,只要我變乖了、變好了、把自己的情緒藏起來了,就可以被愛了。
但真正的事實往往是前者。這些大人過往他們的創傷、透過一代一代的代間傳遞,把他們童年所受的痛苦、忽視情緒的方式,傳遞給你,所以是大人的問題,而不是你的問題。
只是相信前者,會讓你對生命失去控制感。因為你不再能夠做什麼讓那個對你來講很重要的人愛你了,你會感到很恐慌,甚至你得要開始相信,那個本來應該愛你的人或許某個程度是個壞人,這種恨、這種徬徨好難承受。
搞到最後,不論相信哪一個假設都有痛苦,於是你在這兩個假設當中擺盪,漸漸的,你開始不知道該怎麼辦,到了最後你會選擇逃離你自己的感受,以為這樣會比較好過。
因為停下來看自己,那種感覺太羞愧了、太難受了,所以會用一種方式暫時逃開,投入瘋狂工作、投入各種物質的使用,讓自己可以和身體的感受暫時斷開連結,這樣就不會感覺到痛了、這樣就不會感覺到悲傷了,這樣就不會感覺到寂寞了,這樣就不會想起小時候曾經被虐待的那些痛苦,這樣就可以暫時遺忘某一些已經被記憶給抹除的創傷⋯⋯,可是當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同時也把真實的自己,關在這個巨大的身體裡面的某個牢籠。
有些人耳鳴,因為他的情緒關在耳朵裡面(對我就是在說我),有些人胸悶,因為他的情緒被困在胸口裡,有些人經常性的偏頭痛,那是因為某一個讓他很受傷的記憶,塞在他腦袋的某個地方。《The wisdom of trauma》紀錄片裡面談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很多身體的訊息,都是在告訴我們同樣一件事:你得停下來好好想想,你對你的身體,做了什麼?
可能過往在你很小的時候所受的傷,沒有人看見,甚至,他們用貶低、侮辱、責罵、忽視等等方式,讓你覺得你不重要;然後你也學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跟自己說處理事情比較重要、處理情緒不重要;跟自己說不要管那些傷口,往前走就對了,可是在這個巨大身體當中的某一塊,你還是渴望被愛,渴望簡單地被擁抱。只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你卻做不到。
怎麼會這樣呢?因為你太習慣用嚴格的方式來對待自己了,這是過往你和內心的情緒和創傷隔離的一種方法,相反地,要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感受,那會有一種巨大的恐懼,你不曉得把這個洞打開了,會不會掉到沒有底的深淵,你也不曉得,如果把這個脆弱的部分拿出來,會不會有人可以接住,與其讓自己受傷得更嚴重、承擔跌落山谷的風險,不如把自己鎖起來。
「當你願意走到地獄盡頭,就可以看見天堂。」
我老闆經常跟我說:「傷口是毒也是藥」,以前我總覺得是一個口號,但當我看完這個紀錄片(大概一個半小時,由於過度努力,所以用兩倍速看),突然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感動,不知道為什麼,到一半的時候覺得有點想哭⋯⋯然後從那一刻的時候我發現,原來這就是我對待自己的方式:用快轉的形式來進行我的人生,讓很多的訊息進入我的身體,所以我的耳朵可能在告訴我,或許,你該練習慢下來。
於是我把影片暫停了下來,想一想我的耳朵想要告訴我什麼。一開始不是很容易,但當我稍微給自己一點時間的寧靜,我發現還真的有一個聲音,它在跟我說:「你需要休息,我好累了。」
然後我聽著聽著有點心疼,原來我一直以來都是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雖然,相較於五年前我學諮商之前,我覺得這幾年我變老了,速度也慢了下來(尤其在開始錄podcast之後),可是這個慢可能還是以一個身體沒有辦法承受的速度,而我,在這麼多事件當中迷失了自己,遺失了最重要的東西。
以為荒唐到底會有捷徑*,卻不知要打開那個需要密碼的盒子,需要的只是對自己心疼。當你開始心疼自己了,允許自己哭泣了,讓一些情緒可以在特定的空間展現出來,這個盒子或許就會慢慢一點一點的開啟了(可惡寫著寫著眼眶就紅了)。
這個世界總是給那些生病的人一些更負面的標籤,好像只要吃藥、定期治療,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但這個紀錄片告訴我們,這些方法並不是不好,只是這是權宜之計,真正需要解開的是在那背後,很深很深的創傷,那個被看見的、被重視的,好想要被擁抱但是卻沒有好好被抱的,真實而脆弱的小孩。
由衷推薦這部片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留意自己心中那個被自己忽視的聲音(因為常常會忘記,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彼此提醒),像照顧剛出生的小孩一樣,細細柔柔照顧他,用擁抱代替責罵。或許過去他都沒有被看見,但現在我們都看見他了,他不會再孤單了。
你也是,你不會再孤單了。
願我們都可以在遺失的城市當中找回自己。
#traumarecovery #ACE #創傷知情 #depression #anxiety #addiction #Addiction recovery #成癮 #憂鬱症 #焦慮症 #自殘 #酒精成癮 #藥物成癮 #成癮 #創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知情 #創傷治癒
*告五人《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歌詞。
耳鳴聲音改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上去看完醫生,意外看到這篇。看這一篇你可以減少去找10個醫生,許多醫生跟我講過的話原來在這裡面都講過了!!
.
我一直以為我的病只是小眾,沒想到10個人就有一個人有耳鳴!(看看你的辦公室裡面,其實可能就有一個以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病友舉手🙋♂️)
#給病友的摘要
1.耳鳴的原因和神經系統過度活化有關,詳細原因還在研究當中。
2.目前沒有保證有效地治療,也沒有保證有效的藥物。曾經被以為有效的藥物,後來被推翻了跟安慰劑差不多。
3.就目前所知,睡個好覺是最有幫助的方法。
——
最近去嘗試物理治療,發現改變頭部的壓力的確會改變聲音的大小,顳顎關節的移動也可能會影響知覺到的聲音位置!我的物理治療師跟我說很神奇,我上網搜尋才發現原來還真的有這種狀況。
.
「一般病人難以相信的是,雖然周邊的聽覺神經系統任何一部位的問題,都可引起耳鳴,但聽覺皮質的過度敏感,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貼切的證據是,就算把聽神經切掉,也有一半以上的病人,耳鳴完全沒有改善。當左耳有耳鳴時,遮住左耳,可能會讓耳鳴在右耳出現,驗證聽覺皮質的代償與過度活躍。
有趣的是,其他神經生理系統上的刺激,例如觸摸雙手、下巴開閤、按壓額頭,改變雙眼凝視的焦點,常會改變耳鳴。這也說明,耳鳴不只是中耳、內耳的問題,還牽涉到更上層的神經節點與大腦皮質。
常被忽略的是:耳鳴跟情緒、以及自律神經系統的關連。耳鳴往往會帶來惡性循環(vicious cycle)—-聒噪擾人的耳鳴,常會讓人心情不好、心神不寧、擔心自己發生什麼重大的身體問題,同時干擾睡眠,導致失眠。而失眠、心情不好、自律神經系統不穩定、過度疲勞,又會讓聽覺皮質的過度敏感惡化。
所以改善耳鳴的第一步,反而是好好睡一陣子,以及想辦法改善心情,中斷惡性循環。」
.
難怪我覺得如果睡好的話,隔天聲音會比較小。
前提是我沒有打開Switch 的話⋯⋯
#薩爾達公主還在等我
#所以我說那個論文呢
耳鳴聲音改變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天旋地轉頭暈暈,說話聲音變模糊,嗡嗡耳鳴好難受,以上被形容為 #耳水不平衡 三部曲 ,任何一項發生,都會令人備受困擾,痊癒後又擔心隨時復發,#耳鼻喉專科 醫生 #宋家強 表示,耳水不平衡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號,有時候改變飲食習慣,對預防有一定幫助。全文:https://bit.ly/2TavYie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耳鳴聲音改變 在 超級旅行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 哪個老師好不好?課程、產品可以買嗎? 是不是真的?
2. 如果打坐、冥想到一半已經無欲無求了,還需要繼續嗎?
3. 我喜歡種花但是又要清除雜草,雜草會不會很可憐啊?
4. 有打算來加拿大旅遊嗎?
5. 睡前冥想OK嗎?
6. 聽什麼冥想音樂可以快速清理心輪,與心連接
7. 在尼泊爾停留過的那個地方?去修行的話能讓外國人長住嗎?
8. 生命之花裡面的神話故事是真的嗎?
9. 開始接觸靈性後,會有短暫性高頻耳鳴現象,為什麼會這樣?
10. 如何分辨自己夢到的是普通的夢,還是前世的夢?
11. 在前進的道路上常常有批評和不認同的聲音,這是好事嗎?每每做自己開心的事情,長輩就是很有意見,要怎麼做自己又不傷和氣?
12. 對未來感到茫然、沒有目標,目標被大部分人反對時該怎麼辦?
13. 對未知充滿恐懼該怎麼辦?
《讓世界改變你》線上購書 https://goo.gl/tmjnfk (有特別想要我們簽名或是希望我們寫一句話給你,請在訂購完後拍照私訊FB粉專)
★訂閱超旅頻道:https://goo.gl/PLjnVa (記得開鈴鐺喔!)
超旅FB:https://www.facebook.com/supertrampstar
關於超旅:https://goo.gl/xB6jAT
旅遊作家 x 影音導演 x 百場演講講師 x 自媒體經營 = 跨領域創意人
新一代旅遊作家Elaine&Vicky,兩位相識超過十年以上的摯友,一起走過澳洲二年打工度假、紐西蘭開露營車旅行、印度海拔3500m以上冒著高山症危險騎重機
著作《讓世界改變你,讓你改變世界:旅人必備的心靈雞湯》https://goo.gl/wosQEH 《開著家,去旅行 : 紐西蘭露營車旅遊聖經》https://goo.gl/yVdSDC
背景音樂:Microscope Vision (Jingle Punks)
關於著作權 [合理使用] 的法條聲明
This video is used for commentary,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44條至第65條規定了著作財產權的限制,除了第65條規定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外,第65條前各條規定需在合理範圍內得使用,而著作財產權人之權利受限制的各種狀況,是屬於廣義範圍中的合理使用概念。第52條,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AMERICAN-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