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各國新興市場經濟,尤其今年3月底,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又將南非債信評級打入垃圾級,使得今年以來,手中持有南非幣的投資人恐怕要哭出來了...。
根據統計,今年初以來南非幣兌1美元匯價從14元一路狂跌,甚至4月初一度貶破19兌1美元,再次刷新歷史新低,跌幅超過3成。
台灣成為持有南非幣的最大海外持有國
▶️高佣金結構,造成台人資金往海外投資
事實上,台灣長期以來就有個嚴重的制度問題,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習慣性地喜歡誇大在台灣投資的風險,反而刻意誇張放大海外投資效益,但明明台灣人不熟悉海外市場,卻拼命把錢往海外放。
金融業人士直指,這主要跟佣金結構有關,當台灣人投資海外債券商品,理專、保險業務員就能賺取高佣金,但這些產品不見得是對客戶最好的商品。
以台灣人持有規模前十大熱門境外基金來看,光是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基金、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債、鋒裕匯理基金新興市場債券等四檔在台灣熱銷的海外債券型基金,合計國人持有金額已突破1兆元新台幣。
其中,名列第一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國人就持有4154億新台幣,占整體基金規模達63%,已接近法定上限70%不遠;
第三名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國人持有金額占比基金規模比重也同樣高達64%。
「為什麼台灣投資人持有單一基金比重特別高?因為佣金下得最重。」
金融業人士觀察,過去因為境外投信公司發現,當佣金給得越高,台灣理專越喜歡賣,台灣投資人也買得越多,從2008年的結構債、2009年台灣人大買南非幣、2015年TRF事件,一直到現在的垃圾債風暴,歷史不斷重演,但台灣人始終賠不怕。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0730
「聯 博 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一直 跌」的推薦目錄:
聯 博 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一直 跌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重要的就是,他們說,基金是不可以買了就”呆呆”放著的。一定要積極的在看好的地區或產業間轉換,同一支基金,也需要”操作”,才能有不錯的獲利。
主動型基金業者藉由這種說詞,很成功的打擊指數化投資所倡導的買進並持有概念。
他們還藉此擺脫了主動型經理人表現落後指數的責任。
因為將投資人的注意力轉到如何操作基金上面,他們不會再注意到基金長期報酬大多落後指數的事實。投資人甚至會以為,基金沒賺,是自己不會操作,不是經理人不行。
有時我看到有些理財作家或是投資人,分享如何”操作”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世界礦業基金等,這類績效落後對應指數或是單純被追高炒熱的基金,達到高報酬。心中覺得相當可悲。
這根本是落入陷阱還不自知。自以為抓到了基金投資的良策,卻沒發現這根本正是業者希望你走偏的路。
這種基金操作策略,也為單一產業,單一地區這些基金的銷售鋪下康莊大道。日後基金公司就不斷藉著看好之名,發行各種基金,然後希望投資人,”適時”轉進。
結果果然適時無比。業者在2008前推銷新興市場與原物料相關基金,在2011歐洲危機前,拿歐洲基金當長期投資累積財富的範例,在2008股市大跌後,則努力推銷債券基金。
在這些變來換去中,投資人毫無所得,甚至是虧得亂七八糟。
這就是基金業盛行的風氣。
而這風氣,藉由金錢潤滑的行銷通路,更加猖獗。
你以為專員一直請你停損,停利,是為你好嗎?
他們最終目的,是要”攪動”你的資金。客戶假如採用買進並持有的方法,對於他們的營收是最不利的(雖然對客戶是最有利)。
書中舉了一個投資朋友的例子。在歐債危機中,理專一直叫他贖回,最後甚至打了一通極具說服力的電話,”我最大的客戶90萬美金都贖回了,你還不贖回嗎?”
天啊。這種叫客戶剛好賣在低點,而不是跟客戶解說市場本來就有起伏,要撐過去的”理財專業人員”,還可以為他的”專業建議”,領取薪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