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醫學】~ 醫師臨場服務在做什麼?
有版友問我,常常寫到的臨場服務是什麼?阿賢醫師你不是在診所嗎?為什麼又會跑去其他公司裡面?
這是依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規定,勞工人數300人以上及從事特別危害健康作業之勞工總人數在100人以上事業單位,應僱用或特約醫護人員辦理健康管理、職業病預防等勞工健康保護事項。
而從107年7月1日開始,擴大適用至勞工人數在200至299人的事業單位,並採特約醫護人員之方式辦理(100人至199人者,自109年1月1日施行;50人至99人者,自111年1月1日施行)。
好啦,法條看起來很生硬,基本上呢,就是你公司只要夠大,就要有醫師去公司巡一巡。
丫醫師來公司是要做什麼?這是很多人會問到的問題,也是最多人有錯誤聯想的問題...
大家總覺得,醫師來公司應該就是看診吧?來看看我們的健檢資料有沒有問題,做做健康諮詢囉?
這種刻板的印象,不只是員工,很多公司的管理階層也都是這樣想的。
其實需要做的事遠比這些來得多,我喜歡把臨場服務要做的事情,用現場管理的4M1E來解釋,對於管理人員來說,他們比較能理解為什麼這個醫師怪怪的,都不好好待在醫務室做諮詢。
※ 4M1E:人、機、料、法、環
Man (人):
人是變數最大的,既然說是職業醫學,就要把人員的健康顧好,所以前面提到的一些:健檢後的異常報告解釋、健康諮詢等,就是基本中的基本。
更進一步,就會去分析健檢資料,配合壓力量表和加班資料,把一些過勞高風險的員工拉出來面談,增加自我健康照護的意識。
另外,對於懷孕及產後的員工,會啟動「母性保護」的計畫,評估作業環境會不會對母親造成健康的危害。
甚至是傷病過後的復工評估,或是相關的配工計畫,其實也建議醫師可以協助處理。真的遇到困難復工的案子,再轉介到各大傷病防治中心。
人只要一多,就會有小圈圈,亦有可能發生職場霸凌的情況,所以醫護人員就會介入這一塊,甚至對於後續人員的心理輔導或轉介,也會一併協助。
所以,既然要了解人員在工作中的風險,就要做到危害的「辨識」、「評估」、「控制」。這就一定要走到現場去。
Machine (機台):
看到使用的機台,就可以推測出可能的危害,例如:大型沖壓機 (噪音、捲夾),振動性手工具 (白指症),X光測距儀 (游離輻射) 等。
Material (材料):
工廠使用的材料,都應該了解其成份及危害,而不是用感覺的...
像環保去漬油,聽起來很環保,其實裡面有一定濃度的正己烷。底片清潔劑,聽起來也很OK呀,結果一樣有正己烷。更別提一些什麼都不願意寫的產品。
Method (方法)
員工作業的方法,也會影響到之後可能產生怎麼樣的健康問題;例如:焊接 (強光性角膜炎、金屬燻煙熱),搬運/理貨 (肌肉骨骼疼痛),辦公室作業 (下背痛),高架作業 (墜落風險) 等等。
Environments (環境)
廠區的照明、通風、動線的設計等,都應該要做評估,有個健康的環境,才能有批健康的勞工。
另外,我也會延伸到員工間的支持系統,這也算是心理環境的一部分,也會鼓勵公司設置「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簡稱EAPs)
所以,大家應該比較能理解醫師去巡作業環境的必要性。
※ 結語:
所以,要做的事很多,往往臨場服務的時間都會塞得滿滿滿;大家別再以為醫師去公司,都躲在醫務室裡面,吹吹冷氣,等時間到就下班了。
最後,你想找個廠醫嗎?可以看看這篇再決定要找哪一種的醫師囉。
由此去→ https://fmomdoctorchen.blogspot.com/2016/12/blog-post.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
職場 霸 凌 量表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職業醫學】~ 醫師臨場服務在做什麼?
有版友問我,常常寫到的臨場服務是什麼?阿賢醫師你不是在診所嗎?為什麼又會跑去其他公司裡面?
這是依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規定,勞工人數300人以上及從事特別危害健康作業之勞工總人數在100人以上事業單位,應僱用或特約醫護人員辦理健康管理、職業病預防等勞工健康保護事項。
而從107年7月1日開始,擴大適用至勞工人數在200至299人的事業單位,並採特約醫護人員之方式辦理(100人至199人者,自109年1月1日施行;50人至99人者,自111年1月1日施行)。
好啦,法條看起來很生硬,基本上呢,就是你公司只要夠大,就要有醫師去公司巡一巡。
丫醫師來公司是要做什麼?這是很多人會問到的問題,也是最多人有錯誤聯想的問題...
大家總覺得,醫師來公司應該就是看診吧?來看看我們的健檢資料有沒有問題,做做健康諮詢囉?
這種刻板的印象,不只是員工,很多公司的管理階層也都是這樣想的。
其實需要做的事遠比這些來得多,我喜歡把臨場服務要做的事情,用現場管理的4M1E來解釋,對於管理人員來說,他們比較能理解為什麼這個醫師怪怪的,都不好好待在醫務室做諮詢。
※ 4M1E:人、機、料、法、環
Man (人):
人是變數最大的,既然說是職業醫學,就要把人員的健康顧好,所以前面提到的一些:健檢後的異常報告解釋、健康諮詢等,就是基本中的基本。
更進一步,就會去分析健檢資料,配合壓力量表和加班資料,把一些過勞高風險的員工拉出來面談,增加自我健康照護的意識。
另外,對於懷孕及產後的員工,會啟動「母性保護」的計畫,評估作業環境會不會對母親造成健康的危害。
甚至是傷病過後的復工評估,或是相關的配工計畫,其實也建議醫師可以協助處理。真的遇到困難復工的案子,再轉介到各大傷病防治中心。
人只要一多,就會有小圈圈,亦有可能發生職場霸凌的情況,所以醫護人員就會介入這一塊,甚至對於後續人員的心理輔導或轉介,也會一併協助。
所以,既然要了解人員在工作中的風險,就要做到危害的「辨識」、「評估」、「控制」。這就一定要走到現場去。
Machine (機台):
看到使用的機台,就可以推測出可能的危害,例如:大型沖壓機 (噪音、捲夾),振動性手工具 (白指症),X光測距儀 (游離輻射) 等。
Material (材料):
工廠使用的材料,都應該了解其成份及危害,而不是用感覺的...
像環保去漬油,聽起來很環保,其實裡面有一定濃度的正己烷。底片清潔劑,聽起來也很OK呀,結果一樣有正己烷。更別提一些什麼都不願意寫的產品。
Method (方法)
員工作業的方法,也會影響到之後可能產生怎麼樣的健康問題;例如:焊接 (強光性角膜炎、金屬燻煙熱),搬運/理貨 (肌肉骨骼疼痛),辦公室作業 (下背痛),高架作業 (墜落風險) 等等。
Environments (環境)
廠區的照明、通風、動線的設計等,都應該要做評估,有個健康的環境,才能有批健康的勞工。
另外,我也會延伸到員工間的支持系統,這也算是心理環境的一部分,也會鼓勵公司設置「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簡稱EAPs)
所以,大家應該比較能理解醫師去巡作業環境的必要性。
※ 結語:
所以,要做的事很多,往往臨場服務的時間都會塞得滿滿滿;大家別再以為醫師去公司,都躲在醫務室裡面,吹吹冷氣,等時間到就下班了。
最後,你想找個廠醫嗎?可以看看這篇再決定要找哪一種的醫師囉。
由此去→ https://fmomdoctorchen.blogspot.com/2016/12/blog-post.html
職場 霸 凌 量表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4-25影音檔
作者粉絲頁: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
3種慣老闆:
‧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
‧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
‧強迫型人格老闆:「哪個員工比我早下班,他就絕對大有問題。」
3種豬隊友同事:
‧戲劇型人格同事: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收割、掠奪。
‧依賴型人格同事:「你才剛來公司,為什麼不做以前大家都在做的事?」
‧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茶毒
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
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
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
作者簡介:林煜軒 博士/醫師
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系助理教授。
林煜軒博士為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林醫師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在四年住院醫師任期內,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十九篇學術論文,不但創下科內空前紀錄,也遠超過助理教授的平均學術產值,之後僅花兩年時間,即取得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創下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紀錄。
曾經擔任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輝瑞藥廠產品醫師(醫藥學術顧問)、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譯作《網路成癮──評估及治療指引手冊》獲國健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編製的「智慧型手機成癮量表」,目前已翻譯為德、法、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芬蘭、葡萄牙、土耳其、印度等多國語言。
研發三款雲端服務的手機程式(App),且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編寫國際知名網路成癮教科書中「智慧型手機成癮」章節。目前已發表三十餘篇學術論文於國際期刊。
曾獲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保羅楊森博士研究論文獎」(二○一八年、二○一六年、二○一三年)、第十一屆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佳學術海報」、「青年學者旅行獎(Travel Award)」(日本京都,二○一三年)、財團法人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論文獎「優等獎」(二○○七年)、台灣睡眠醫學會大會論文獎「口頭論文優選獎」(二○○七年)。
平日熱愛古典音樂與棋藝,曾任長庚大學弦樂團小提琴首席,且為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六段棋士。
職場 霸 凌 量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
3種慣老闆:
‧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
‧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
‧強迫型人格老闆:「哪個員工比我早下班,他就絕對大有問題。」
3種豬隊友同事:
‧戲劇型人格同事: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收割、掠奪。
‧依賴型人格同事:「你才剛來公司,為什麼不做以前大家都在做的事?」
‧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茶毒
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
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
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
作者簡介:林煜軒 博士/醫師
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系助理教授。
林煜軒博士為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林醫師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在四年住院醫師任期內,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十九篇學術論文,不但創下科內空前紀錄,也遠超過助理教授的平均學術產值,之後僅花兩年時間,即取得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創下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紀錄。
曾經擔任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輝瑞藥廠產品醫師(醫藥學術顧問)、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譯作《網路成癮──評估及治療指引手冊》獲國健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編製的「智慧型手機成癮量表」,目前已翻譯為德、法、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芬蘭、葡萄牙、土耳其、印度等多國語言。
研發三款雲端服務的手機程式(App),且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編寫國際知名網路成癮教科書中「智慧型手機成癮」章節。目前已發表三十餘篇學術論文於國際期刊。
曾獲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保羅楊森博士研究論文獎」(二○一八年、二○一六年、二○一三年)、第十一屆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佳學術海報」、「青年學者旅行獎(Travel Award)」(日本京都,二○一三年)、財團法人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論文獎「優等獎」(二○○七年)、台灣睡眠醫學會大會論文獎「口頭論文優選獎」(二○○七年)。
平日熱愛古典音樂與棋藝,曾任長庚大學弦樂團小提琴首席,且為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六段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