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完勞保年金再工作必知2件事 投保職災保險還有4大給付 】
現代人越來越長壽,「退而不休」成為許多人的新選擇,儘管已領取老年給付,仍選擇再投入職場,雖然無法參加勞保,但還有兩項「再就業」的權益不可不知......
👉 更多保險新訊:https://reurl.cc/pmylWZ 👈
#保險二三事 #勞保年金 #職災保險 #退休族
➡手機就能報稅 5月綜所稅申報亮點一次看
https://ctee.com.tw/news/policy/443370.html
➡財政部拍板 今年5月報稅期維持1個月
https://ctee.com.tw/news/tax-law/437948.html
➡報稅新制!基本生活費調高 可省1,400稅金
https://ctee.com.tw/news/tax-law/431761.html
職災月報 在 小北斗的夜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蜂湧而出的感受,感同身受的眼淚!】
要別人明白自己委實不易,因他們未必有和你相同的經歷;即使有,隨著彼此性格、價值觀、處事方法和對人感情不同,往往未必能感同身受;但我想告訴這位伯伯,我明白你!我真的明白你!因我曾和你有過共同的經歷,且我和肥媽相比你和太太所經歷的,發生得更早、經歷得更長、血淚流得更多!
老人家被送進公家醫院的可憐和可怕,最初源自我大學畢業後在護理安老院工作的時候!那時院舍正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旁邊,院友出現甚麼發燒、氣促、疼痛、昏迷統統會電召白車送到醫院!病徵輕微加上本身體能較好的,相對不用承受太大的痛苦;因他們仍能自行吃飯、自行上厠所,不用靠別人幫助;反之那些本身行動不便、身體力弱、大小便失禁、需用鼻胃喉管飼、又或嚴重認知障礙的,則完全慘不忍睹了!
先是「壓瘡」,基本上,超過一半卧床長者出院時必帶同褥瘡出院!那時每逢有院友出院,護士第一時間就是檢查其身上有多少個壓瘡需要洗傷口?副院長曾盲目地說:「出返嚟屁股多數都爛!」我看見公公婆婆們紅腫破損的傷口,有些更要定時側卧床上用燈照傷口;不只屁股,腳踭也是重災區;我的心會很酸很難過!但我除了多點往探望他們,唱歌給他們聽、畫畫氹氹他們,基本上真的愛莫能助!我,只能提醒他們的家人多點來院舍探望他們,貼些合照在床頭,和他們談談天,幫他們按按摩!
最深刻印象的是2003年SARS的時候,那時全港醫院禁止探訪,我們院舍也謝絕探訪!事緣當時我們院舍有三位職員(1位威爾斯親王醫院和院舍兩邊走的物理治療師+2位起居照顧員)中招,頓時大家人心惶惶!最慘的是院友不適依然要被送往最鄰近的急症室~威爾斯,而威爾斯又是第一間大爆發的醫院!結果,當時很多院友有入無出,他們的死因未必直接寫著SARS,但在醫院離奇離世卻是鐵一般事實!那時我負責每月報數予社署,每多一個月有8位院友離世!我亦曾收過一位沙田醫院的護士來電通知我:「蕭伯剛過身,死因不明,但我們必須盡快將他的遺體進行火化!」
進了醫院可平安回來的,其實也算不上是平安,因大多帶著褥瘡回來洗傷口!最深刻的兩個個案是:一位本身乾淨企理、注重儀容、平日穿著恤衫西褲的伯伯,留院一個月,出院時再走不動不特止,兼變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全臉鬍子之餘,身上散發著酸臭味!
另一位失禁婆婆留醫過半月,出院時腳踭手踭全損,屁股尾龍骨對下那個褥瘡深可見骨!大到可以塞入一個BB的拳頭!這個傷口足足洗了半年,又替她敷骨膠原,最後才漸漸癒合;但身心那些傷痕,卻永遠成為烙印!
2005年9月8日(四),肥媽隨老人中心外出參觀時突然中風倒下,被白車送進聯合醫院;之後十四年四個月零廿二天,曾因不同原因被院舍電召白車送進明愛醫院多次(最多是因發燒);每次肥媽被送進醫院,我除了淚流滿臉,心也會淌血不止!因我知道,肥媽除了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在病房裡連最基本的尊嚴也會被褫奪!大家如果一直有伴我和肥媽抗戰,應大致知道肥媽當時的苦況(不知道的,可看看我那篇置頂文章);簡單說,最刻骨銘心、多次經歷的痛苦如下:
1)個別員工態度很惡劣,說話用詞很難聽,動作亦十分粗魯!病人躺在床上不能說,但家屬的我是清醒的!但清醒又可做甚麼?你只能搖尾乞憐、婉轉地哀求他們善待病人一點;如不是太過份,你永遠不敢正式投訴,因你知道,投訴不但不會對病人有好處,且有機會累他更傷!「肉隨砧板上」這道理,你不是不明白吧?
2)不定時替病人轉身和換片,衣衫盡濕不會替其換衫,相反,為方便換片,雙腳冰冷亦不會幫其穿褲!只能套著那件又硬又皺的白布睡袍,上熱下涼的任人魚肉!
3)篤手指驗血糖,大大力篤不特止,未完全止血就離開,結果十隻手指頭全部瘀青,且有大大小小多點乾涸的血跡!
4)鼻胃喉則最令我心痛和擔心!更換胃喉,喉管在喉嚨打了個大圈,仍照舊幫她上了三餐奶!到我們傍晚探病時間發現,還推說沒有問題!上奶時床頭不較高、上奶期間可走進來說幫她換片、上奶後未到半小時就較平床板幫她轉身、甚至上奶前用60cc大針筒抽取胃液作測試時扯得太盡太大力,導致肥媽胃出血!!!!!
5)探病時間就更令人哀傷和無奈!有時遇著一位態度友善一點的護士,會體諒家人的擔心和親自前來協助照顧的好處,通融妳中午派餐期間前來探望一小時!但我亦遇過一位肥胖惡死姓葉的女護士,態度惡劣地對我說:「妳阿媽插胃喉,駛鬼妳餵呀?我話唔俾探就唔俾探!上次個ward同事俾妳探係佢嘅事!呢個ward係我話事!我話唔俾就唔俾!妳好同我盡快離開!」那時是凌晨兩時多,肥媽剛被推上病房!
6)肥媽的血管本身較難找,每次抽血已不易;打雙標靶十六次,令其血管傷上加傷;但醫院病房護士硬要幫她三天換一次針豆,說防感染指引這樣說!
2017年9月,肥媽半邊身突然不能動,疑第二次嚴重中風!但明愛醫院說她沒事,堅拒替她再作腦部檢查,我心急如焚唯有向私家腦外科醫生求助,約聖約翰救傷車,陪同肥媽由明愛醫院病房短暫離開數小時到仁安醫院照MRI!
明愛醫院護士最初不但不肯幫我約車不特止,還在翌日朝早我帶肥媽往仁安醫院時,把她手上的針豆拆了又打,打了又拆!MRI結果顯示,肥媽腦幹再度嚴重中風,仁安醫院ICU費用我負擔不起,唯有即時帶肥媽回明愛醫院!
回到病房,我哀求護士保留仁安醫院剛替肥媽打的新針豆(因這已是一天內已第三個針豆),她們不但不肯,且罵了我一頓!結果要我向醫生反映,她們才黑面就範!可悲的是,保留了當晚和翌日,第三天就說一定要拆了更換,我阻止不了;結果那個女抽血員弄傷了肥媽四次也不成功,害肥媽左右手多貼了四塊膠布!之後換了另一位護士來,試了兩次才能成事;但肥媽和我已經淚流滿臉,而這令我氣憤的記憶,亦永遠不會磨滅!
我常在想,醫院是救人的地方,為甚麼這麼可怕?肥媽2017年第二次急性中風,院舍幫我召白車,我陪她進醫院,在急症室可以將肥媽丢在觀察區八小時也不替她照腦素描!連第一位看她的急症室醫生也擔憂的前來看過她兩次,但也愛莫能助!不是因為我當時影了一張照片發給報館被她們發現,肥媽也不能在凌晨十二時十五分,呆躺八小時後,終被推往放射治療室照第一張腦素描!
要寫在公家醫院所經歷的血淚與辛酸,我想我可以出版兩本書!須不要忘記,我除了照顧肥媽逾十四年,也從事了安老服務社工逾二十年;雖然我只在安老院舍工作了七年零八個月,但我擔任了外展社工隊長近十一年;我陪同過無數獨居兩老長者接觸醫院、進出醫院、永別醫院!
今年,疫症重臨,我最心痛的就是住在院舍的長者;被逼和家人隔絕是第一痛、被逼送進醫院受苦是第二痛、離世時孤伶伶一個是第三痛!而第三痛,傷得更深的是長者的家人,箇中的遺憾與傷痛,不是當事人和過來人,將永遠不能體諒和明白!這種和親人隔絕永別的傷痛,將永隨家人一生,成為躺進棺材的陪葬品!
人一生的命運,無人能夠掌握;但離世前的經歷,則可事在人為;假如大家都能「將心比己、感同身受」的代入受害人身份看看,世界就會少一點委屈遺憾的眼淚、少一點抱憾終生的哀傷!
職災月報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論
一起活下來!經濟抗疫,你我也能拉一把
作家龍應台發起「挽救,才能挽留」行動,呼籲每一個還有能力的人,以「待用餐」的概念,挽救平日給我們人情、給我們方便的小店。本報資料照片
一場凶猛疫情,短短三個月已奪走全球逾十六萬條人命,全球數十億人口被迫待在家中。經濟活動戛然而止,看不見終點的疫情帶來經濟海嘯與大失業潮。經濟抗疫已是各國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務:保住人命,更要保住企業、保住工作機會,讓活下來的人不致成為疫情經濟難民,為疫後留一線生機。
《經濟學人》雜誌估計,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將影響世界GDP的五十%。國際勞工組織四月報告則指出,隨著新冠疫情持續惡化,急凍的消費與各國的封鎖措施已衝擊近廿七億勞工,約占全球勞動力八成一。
疫情的衝擊,當然輕重有別。新冠病毒讓「WFH(在家工作)」成了新潮流,不少居家工作者在網上秀出被毛小孩或人小孩騷擾工作的各式「無奈」。其實,能夠在家工作的人是幸運的階級:首先,你必須是白領知識工作者,不用站到與人接觸的風險前線;其次,你任職的企業可能受創不大或體質強健,能保住員工挺過疫情。但是,很多人就未必這麼幸運。
無論是疫情帶來的病亡,或隔離對勞動力的傷害,乃至各國基於防疫採取的各種封城、鎖國、限制聚會,加上人民對未來的恐慌,都重創經濟動能。緊接而來的,就是企業裁員、無薪假等生計問題,企業營運及勞工的就業和所得安全均受影響。然而,逃過疾疫卻落入無米之炊,是誰想要的命運呢?
對抗經濟疫情,行政院端出兆元預算,勞動部、交通部、文化部和經濟部等都提出計畫,希望透過各項補貼方案以振興經濟和工資補貼,或透過就業安全體系減緩疫情對生計的衝擊。但政府祭出的大規模紓困方案,是否接住了眾多難以發聲的小業、小店、小攤、小工受害者,不無疑問。
台灣九成五企業是中小企業,養活九成的受雇者。不若大企業的底子深厚,小型企業的勞工更容易受到裁員及營收銳減之災。更別提許多非典型就業的基層勞動者,甚至未納勞健保等就業與社會安全體系,一旦失業,就是落入深淵。
以為房地產商在馬路上促銷的舉牌人為例,房地產市場因疫情而急凍,舉牌人只能回家吃自己。但原本就無隔日糧的族群,既無組織保護,又缺紓困資訊,更不知如何完成申請救助的「作文比賽」,如何撐過這波災難?
最近傳出,有台大博士生原在游泳池打工,但因游池關閉,現在只能靠接單外送貼補家用;更有人因為收入驟減,只能積欠房租。民間團體就緊急呼籲,政府應針對因疫情遭解雇、減班、減薪的民眾,提供緊急租金補貼,以保障棲身之地。
大瘟疫、大災難,是我們的大共業及大考驗。除了督促政府周全經濟抗疫,在許多制度未及之處,人性的悲憫就是最後且最重要的救贖,你我都可以拉人一把。許多良善已引領我們在黯淡處見光。宜蘭義大利老神父為死傷慘重的家鄉募款,短短七天收到一・五億元,包括賣菜的阿嬤也捐出辛苦排隊積攢來的口罩和賣菜錢。神父說捐太多了,誠摯接受退款要求,轉助台灣其他需要的人。
其實,我們都可以是助人挺過難關的重要他人。作家龍應台發起「挽救,才能挽留」行動,呼籲每一個還有能力的人,就十倍買書、十倍買花、先付十餐的錢,「今年十二個月的花錢都先付了」,以「待用餐」的概念,挽救平日給我們人情、給我們方便的小店,才能挽留住我們想念的日常。 獨立書店也自力救濟推出付費會員制,換取未來消費的折扣。這些「我先給,他就OK」的觀念,不僅可為各式小店、每位從業者背後的一家人帶來存活生機,更是台灣社會再一次展現社會連帶、生命共同體的時機。
我們有幸免於疫,更要在疫情之後,大家一起活下去。祈願地球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