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可立大功!讓離岸風場、棲地保護兩相全(07/01/2020 台達電低碳生活BLOG)
"離岸風場有個大爭議,就是開發時到底會不會對鯨豚及鳥類等物種造成生存上的威脅,這也是許多公民和環境團體有所顧慮的。要怎麼弭平大家的疑慮,也許可以試試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拼出風場和生態圖"
文:張瓊之
過去十年,離岸風電的發電成本大幅下滑29%,越來越便宜的裝置價格,再加上比其他再生能源都還高的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平均發電量除以裝置容量),這幾年吸引許多臨海國家積極投入。
不過,離岸風場有個大爭議,就是開發時到底會不會對鯨豚及鳥類等物種造成生存上的威脅,這也是許多公民和環境團體有所顧慮的。要怎麼弭平大家的疑慮,也許可以試試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拼出風場和生態圖。
建立環境影響評估資料庫 日本官方帶頭做
以日本來說,環境部官方就建立一張「風力發電之鳥類生態敏感地圖」(以下簡稱『敏感地圖』)」,秀出鳥類遷徙路徑及棲息活動等資訊。有了這類的調查報告,陸域及離岸風場開發商便能夠在籌備階段,包含開發區位選擇、商業計畫審查時,預先掌握風場開發與鳥類活動的空間重疊性,並設計出因應措施和監測計畫,來避免鳥擊事件或讓棲地受到影響。
這份陸域版的敏感地圖其實早在2018年時就被公布,讓內陸風場環評審查時,有一份參考依據。今年3月,環境省則釋出熱騰騰的海域版,並整合之前的陸域版,公開在環境評估資料庫(EADAS)上,使用者可以套疊圖層,一眼望透各風場計畫與鳥類活動範圍之間的關係。此外,鳥類敏感地圖還以六種「警示等級」來呈現,這些程度的劃分是根據國家指定鳥類保護區、稀有海鳥繁殖棲地、鳥類於海洋活動分布調查等資訊,警示等級越高,代表該區域的鳥類活動越頻繁。
台灣風力資訊平台 一窺白海豚棲息地
轉身來瞧瞧台灣的風場規劃和目標,現在其實已經有一座海洋風場(Formosa 1)正式商轉,今年預計也有將近10億瓦(1GW)的裝置容量,會與電網完成併聯。當然,目前政府正持續努力朝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的目標邁進,未來不意外會開發更多離岸風電案場。
只不過,台灣的風場地域跟中華白海豚的棲息環境多有重疊,離岸風機在安裝過程中,像是水下打樁和地震勘測等必要活動,有可能會造成鯨豚聽力受損,或是群體溝通受干擾。根據去年度最新監測報告,白海豚近年來目擊個體數持續下降,到了去年,可辨識目擊的個體數僅剩47隻,維護牠們的棲地可謂當務之急。
事實上,如同日本,台灣也用GIS製出風場和周圍的生態地圖,之前建立的風力資訊整合系統開放網站就是一例。其整合了行政院農委會於2014年公告的「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類別及範圍」圖資,業者一樣可以疊加圖層,了解風場開發場址及白海豚棲息範圍。
從日本和台灣本土案例來看,政府運用GIS建立公開資訊平台,無疑是個顧及離岸風場、棲地保護的解方!而且讓風場開發業者事先能掌握環保課題,也節省了重複調查的時間及成本,更能幫助消除環境團體的擔憂,這麼好的方法,是不是應該擴大推行呢?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051
♡
聽力保護計畫內容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賢碎碎念】
本粉絲頁最沒有人氣的單元又來了,這次是因為在LINE群裡看到一個讓我腦衝血的提問,所以才有這篇碎碎念。
為了讓大家可以比較進入狀況,要先解釋一下勞工健檢的分級管理:
第一級管理 → 正常
第二級管理 → 異常,但和職業「無關」
第三級管理 → 異常,但「不知道」和職業有沒有關
(需要請職醫科醫師重新分級為第二或第四級管理)
第四級管理 → 異常,和職業「有關」
提問是這樣的:
*************************************************************
想請問一下,複檢噪音4級,如果沒法調其他單位,讓他優退
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
然後我的回答如下:
------------------------------------------------------------------------------
聽力4級又不是失能,為什麼要優退?是勞工要求,還是有其他考量?
特殊作業健檢4級管理又不是癌症!為什麼大家都覺得那麼害怕?避之唯恐不及,主管不希望看到,健檢醫院很多就連3級都不敢判!
以噪音作業四級管理人員來說,若是初判(第一次出現4級),應該至職醫科做聽損原因判斷,安排現場訪視,調出之前的環測資料,視原因進行調整。
若是第二年以上判定為四級,那就比較連續兩年的報告,聽力有沒有持續變差,如果維持穩定,那表示你們的聽力防護計畫有成效。即使是4級也應該要開心。
但如果是持續惡化,應該進一步了解原因,加強聽力保護,仍沒有效果,再考慮配工及醫療移離。
通常聽力四級的都是老員工了,有強大的技術及經驗,即便是不能長時間在現場作業,也可以考慮移到教育訓練的單位,或是減少現場暴露時間。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為了治療「數字」把員工資遺或任意調工,他們的經濟可能馬上出現問題,或是要重頭學起一個新的工作內容,那無形的心理壓力對他們的負荷有多少?
我知道很多勞安衛人員都有數字潔癖,為什麼健檢有3級,4級的,你職護給我交3萬字檢討報告上來,為什麼我們會有工安意外?FIRE掉就不算我們家的了?!大家眼不見為淨,也不用解釋老半天。
希望醫護人員不要跳進去一起亂搞,有3級, 4級,那我們就去現場看,和勞工好好討論,了解背後可能的原因,進行工程改善建議,行政管理,勞工教育訓練,個人防護具等等。另外就是要教育那些看到3級4級就苦惱的主管,即便是職業造成又如何?我們就去改善呀,逃避問題只會讓後面一個接一個變成4級管理,難道每個都優退嗎?與其這樣砸錢,不如把環境改善,不是嗎?
另外還有健檢醫院,不要再為了怕公司看到3級管理,之後可能不和你們家續約就亂判為2級,這樣我們臨場醫師很難做,總不能把他們2級改判4級吧!而且通常歸到2級,我也不一定看得到每個人的報告。這樣會DELAY我們第一線去做反應及改善的時間。
-----------------------------------------------------------------------------
※ 寫在最後:
網路上有則笑話:
「解決問題最快的方法,就是解決發現問題的人。」
要讓職災不在自己的廠出現,就是讓傷病的人,不是自己的員工?!這樣合理嗎?
職業災害的發生,就和醫療疏失一樣,往往都是系統性的問題,不去全面發掘系統性的問題,就只針對人來處理,這樣問題永遠不會解決,你只是眼不見為淨而已。
久而久之,會出現台灣勞工沒有過勞死的發言,好像也沒那麼意外了。不是嗎?
另外,有沒有版友是勞檢員或是認識勞檢員的,可以幫我問問;業界有這樣的流言:只要廠區健檢出現四級管理,就會在近期內被安排勞動檢查嗎?歡迎把問到的答案私訊給我,我真的真的很想知道。
聽力保護計畫內容 在 聽力保護計畫指引勞動部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執行聽力保護計畫的目的為「控制噪音危害,避免噪音引起之聽力損失」,本文探討之聽力保護計畫即在預防感音性聽力損失的發生,保護長期暴露噪音之勞工避免遭受聽力損失 ... ... <看更多>
聽力保護計畫內容 在 聽力保護計畫指引勞動部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執行聽力保護計畫的目的為「控制噪音危害,避免噪音引起之聽力損失」,本文探討之聽力保護計畫即在預防感音性聽力損失的發生,保護長期暴露噪音之勞工避免遭受聽力損失 ... ... <看更多>
聽力保護計畫內容 在 TSHE 台灣安衛環- 聽力保護計畫 的推薦與評價
訂定『聽力保護計畫』,計畫內容至少包含下列項目: 依各噪音區之量測結果選擇與購置、發放合適的個人聽力防護具,例如耳罩、耳塞。 規定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