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到的是一個月亮,我見到的卻是一顆用來餵蛇的蛋。風雨大作,作法完成了。」
「這也有得說?不愧是堪輿佬。」
「論這些你比我厲害吧。堪輿不過是一門象徵的學問。」
「對呀……如果所有人覺得它象徵打甂爐的生根,那麼,你所謂的作法不就破了嗎?因為蛇不吃生根。」
「理論上是,所以有個成語叫『各施各法』。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都各有不同,故即使同一樣物件,也可產生不同的法。在現實中,這叫觀點與角度,但在法術的世界,只有道行高者為勝。」
「所以兩大高手過招便叫做『鬥法』吧。」
「正是,到頭來是比拼誰的神通比較廣大,誰對象徵的理解較為厲害。比如說瀘水風浪大作,次一等的祭司需要殺七七四十九個人頭來祭祀,但諸葛孔明道高一尺,用七七四十九個饅頭就完成了作法,成功取代了人頭。」
「這也有得說?我倒覺得這是孔明欺哄南蠻祭司的一種方法,目的是制止當地殺人的傳統。」
「你說得對,是方『法』,這些有方法的人就叫做『方士』。你固然可以說他在玩假,但真真假假只不過是一種名相,重點是投下七七四十九個饅頭之後,產生了跟人頭一樣的效果——這卻是其他方士做不來的。」
「可不可以說,因為那些人道行低,所以為了奏效就必須用上人頭?」
「你知道嗎?這就是孔子要敵視『始作俑者』的原因——為甚麼好好地有人頭用但你不用呢?從法的角度,一個人頭怎也比一個饅頭有效,祭祀本來就是一件血淋淋的事,但方士利用了象徵可以互相代換的特質,找到方法取代了這種血祭,例如用紙紮祭品,就是取其形相。可是這種『替代品』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它有可能只是徒有其形。」
「而人頭有的是靈。」
「人們說唔靈唔靈,就是這個意思。靈靈性性,靈從何來?你看電影見到道士咬破自己手指頭作法就是這個道理,靈從人而來,物件需要注靈,儀式方會有效,就算是西方魔術師都會要求觀眾從口中吹出一口氣,而愈大的法就需要愈多的靈,才會發揮力量。」
「這我知道,這就是『造像崇拜』的原理。崇拜者以為透過神像可以獲得靈力,卻不知道反過來是神像吸取他們的崇拜才得到力量。」
「像供股票吧,其實全都是殼股。愈香火鼎盛就愈靈,愈靈就愈香火鼎盛,你說到頭來是誰的作用?」
「往往是廟就盆滿缽滿,崇拜者卻一無所有。」
「中國自古就有這種生神仙的騙局,道士用有求必應作招徠,實際是自己修仙,從其他活人身上支取靈力。人們愈拜他,他就愈容光煥發,愈來愈靈了。」
「皇帝也是這樣透過萬民崇拜來自我造神。」
「你以為每家每戶都掛一張元首像只是政治表態那麼簡單嗎?元首要延年益壽就靠它了。肖像要放高於列祖列宗,甚至要置於十字架的上面,目的就是吸取崇拜。一個藉藉無名的人,只要挨家抵戶都有他肖像,日日都拿着他來拜,他能不成為一個大明星嗎?一樣道理——集體造神呀。」
「如此說來,砸毀神像這個儀式就相當重要。」
「而且要集體來砸。」
「信則有不信則無,背後其實是這個意思。意志薄弱的人受它擺佈,意念強大的人擺佈之。」
「這一點我有點懷疑。」
「怎麼說?」
「你一個人的意念強大,鬥得過一萬個意志薄弱的人的崇拜嗎?」
作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始播出時間20210601 原始影片: https://youtu.be/ypGHRgicHeY 簡單的來說,就是郭正亮相信當局人性未泯,最後會找個理由讓bnt疫苗進來,但我個人不相信利益當前有人性未泯這件事,光看今天高端漲停,光看最近各種側翼窮凶惡極就知道了,利益當前沒有人性,利益當前人命...
股票表態意思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前,專研認知戰的沈伯洋教授,發表了一份新的研究報告,成果顯示「認為『藍綠都很爛』的人最容易受假資訊影響」
看到這個論點,我的感觸很深。因為我身邊多得是這種開口閉口就是「藍綠一樣爛」的人。我這裡寫的主題倒不是關於沈教授的研究成果,而是關於「藍綠一樣爛」的這類人。
其實「藍綠一樣爛」的深層,是一種「#風險與責任規避」的心態。
這個推論好像扯得有點遠。但其實就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人性:#反對比支持簡單得多。
怎麼說呢?「支持」這件事的通常是這樣的:現實社會中的決策過程,往往是起於一團混沌,一路排除掉枝枝蔓蔓,到最後化約成一個選邊站的問題。我支持A,無可避免連帶要反對B。而且支持A是有代價的:我要投入資源去實行A、承擔過程中的風險,並且為A的成敗負起責任。即使我只是個不負管理責任的外圍群眾,也得放感情在A裡面,A不如預期時我也會灰頭土臉,這多多少少也是一種情緒和面子的成本。
但「反對」這件事卻往往是這樣:我反對A,並不代表我就會支持B。更多時候是一種棄權-我反對A,而B臨到我身上時,我會說我只是被動接受而已,我從沒表態支持過B,因此也不對B負責任。
我的感情是冷漠的、與事情的成敗隔離的;如果B傷害到我的利益,我還可以抱怨,把責任歸到那些真正支持B的人頭上-都是那些B陣營的笨蛋害慘我的。我的面子也保住了。
回到沈教授的命題:「認為『藍綠都很爛』的人最容易受假資訊影響」。我認為精確來講,這類人對於一種特定類型的假資訊特別容易照單全收,那就是爆料與陰謀論的「#負面假資訊」。
為什麼呢?其實人都是先決定立場以後,再為立場找佐證。像我就不避諱說自己是個本土保守派色彩的人,也會據此去篩選資訊。我是根本不相信世上有真正的「理性中立」的。愈是愛端出一副「理性中立」架子的人,其實立場就愈深。
那麼,這類人的立場是什麼呢?他們的立場就是我不要選邊站,我要兩邊都反對、各打五十大板;尤其是當家作主掌權的那一邊,我的板子更要打用力一點。
順著這個思路去篩選資訊,當然就會篩出一堆負面資訊了。例如說,看到「蔡英文內線炒作高端股票」這種農場假資訊,我就會心地想:「啊哈,我就知道這裡面有貓膩!蔡英文一定在做什麼偷偷摸摸見不得人的事,我找到罵她的理由了!」
這類人還真不見得就是國民黨的支持者。就在吸收這種假資訊的同時,我還可以義正辭嚴地大罵國民黨的真.AZ特攻隊。反正我就是討厭民進黨,但國民黨在我眼中也是一群笨蛋。藍綠就是一樣爛,誰來當家都是來搞砸的、來剝削我們的。
但,這種反對一切的心態,是很虛無的。這個世界,是由那些支持一個選項,並為此投入成本、承擔風險、負責後果的人來推進的。世界不會因為那些反對一切,然後又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而改變。
這種「風險與責任規避」的心態,會進一步變成「#柿子挑軟的吃」的心態。
什麼意思呢?就是我罵他,他會理我、會遷就我,或至少給我面子。那我當然天天打沙包,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他出了差錯,我罵他是應該,而且要毫不留情地罵,來顯示自己特別地正直無私。即使他做對了事,我也不肯褒美他,這樣會顯得我好像在阿諛奉承,太沒格調了。
相對來講,另一邊根本就不理我,怎麼罵他也我行我素、只照顧自己的鐵桿子粉絲。那我罵他根本是自討沒趣,何必多此一舉呢?甚至偶爾他對我釋出點善意,我還會特別給他credit,顯示我這個人超越藍綠大公無私呢!(我可沒有說某個社運團體喔)
但長久下來,就會形成一種扭曲的獎懲機制:真正在做事的、會回應民眾的批評的一方,被視為軟弱可欺的沙包、聲量提款機,誰打他都能得分。而不幹實事、不回應民眾觀感,還會發動鐵桿粉絲反洗批評者的一方,卻被視為難啃而看起來很硬。
這種風氣發展到極點,就會變成誰來當家誰沙包,動輒得咎之下造成國政的癱瘓。而失去耐性的普羅大眾就會自暴自棄,把那個「看起來很硬、很與眾不同」的極端主義小丑請上神壇,然後跟著他一邊跳舞一邊下地獄。
威瑪共和國就是這樣癱瘓的,而納粹也是這樣上台的。而中共認知戰的長遠目標,也是要透過這種虛無的不信任,來癱瘓台灣社會,讓失去耐性的台灣人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用民主原則對待百姓,連打不打疫苗、打哪牌的疫苗、領不領五倍券,都要充份尊重個人意志的執政黨,整天被罵做「綠共」;而某個低配毛澤東、「我講話就這樣,高興不高興隨便你」的高腰褲惡棍,儼然被當做民主之神拿來拜。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矛盾、更虛無、更可笑的?
如果這傢伙最後入主總統府,也必然是台灣社會的虛無主義極體作祟的緣故。
以前我會覺得「要做永遠的反對黨」是很帥的一句話,但現在我反而覺得這句話大有問題。因為會講這種看似很帥很有格調的話的人,其實多半是劉仲敬形容的:「現在的民主理論很容易鼓勵出這樣一種人,對於朋友和保護人是無比苛求,對於敵人好像是他應該就是那樣的。」
即便沒有人是完美的,不同陣營之間,仍然有路線、親疏、敵我、善惡的區別。「你一定要確保你給那些幫助你的人的待遇,要比那些不理你的人的待遇要好,同時要保證你對那些不理你的人的待遇,要比那些打擊你、反對你的人的待遇要好。如果你把這個順序弄顛倒了,那就變成永遠是對你最好的人什麼都錯、那些做你敵人的人好像是什麼都對一樣。」
這是最基本、最簡單的社會博弈原則。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種「藍綠一樣爛」的人,看似一碗水端平,實則柿子挑軟的吃的人,說穿了就是鄉愿。#鄉愿,德之賊也,是政治德性墮落之始,也是縱容投機惡徒掌控整個社會的溫床。
股票表態意思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五一期間資本市場有一件盛事,就是巴菲特的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2021年股東大會。以往每年的股東會,都是在巴菲特定居的美國小鎮奧馬哈舉辦,但今年巴菲特為了遷就摯友芒格,把會議地點定在了洛杉磯。但這對他的大多數中國信徒們來說區別不大,都是在凌晨守著電腦屏幕看直播。
《商業參考》特意等了幾天來跟你聊這一場股東大會,因為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以前關注的是能夠穿越週期,具有長期穩定價值的投資資產。比如永遠會被消費的可口可樂,永遠會被需要的能源,永遠會運行的鐵路等等。在評估這些資產的時候,去看它們的內生價值和價格匹不匹配就行了。但今年的巴菲特和芒格在聊各種資產的基本面的同時,也越來越關心稅收政策、利率環境這些中短期的變量,對資產價格的影響。也就是說,伯克希爾似乎正在從一家穿越週期的公司,變成一家也得活在週期里的公司。
所以看完股東會,我也想看一看後幾天的大市場和政策,結果還真的讓我看到了美國政府層面關於加息言論的一次緊急救場。
我們先說回正題。從1965年起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年均復合投資收益率有20%,是同期的標普500指數的2倍。但過去兩年,伯克希爾都跑輸了標普。
再疊加上2020年以來的疫情和國際形勢巨變,大家就更想聽一聽投資家裡年資最深的這兩位活化石怎麼看,怎麼說。所以現場提給巴菲特團隊的大量問題其實不僅僅是關乎伯克希爾的投資行動的,更多的是在問:「這個時代的價值投資頂級公司,怎麼理解過去一年的世界,你們還駕馭得住變化嗎?」
《商業參考》的這一講,我們也來做做筆記。
先划划重點。這場股東會,是從全世界發來的幾千個問題里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來向巴菲特和芒格發問的。也就是說,被提出來的問題本身就已經被市場和伯克希爾篩過一遍了。
現場回答問題的除了巴菲特和芒格,還有兩位選出來的繼任者,他們也是伯克希爾的現任副董事長。但我們暫時還是側重關注巴菲特和芒格。他們倆在長達4個小時的股東會上,有這麼7個觀點,值得在《商業參考》里存一份:
第一是關於航空股。巴菲特說,他短期內不想買航空股了,儘管經濟復蘇得比想象的快,但航空業尤其是國際旅行不會很快回來。
第二是關於世界頭部商業公司的變遷。巴菲特說,30年後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名單可能會面目全非,如果你喜歡挑選個股來投資,很難確保能夠挑到多年後還活著的公司,所以不如買指數基金。
第三是關於蘋果公司。巴菲特說,去年他減持蘋果可能做錯了。而且他認為現在市場給到蘋果的估值不算瘋狂。
第四是關於一種名叫「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公司實體,縮寫是SPAC。SPAC有投機屬性,是用別人的錢來賭博。芒格更直接,他說他不喜歡這種用來騙人投資割韭菜的東西。
第五是關於比特幣。芒格說,他憎恨比特幣,討厭比特幣的成功,而且還說比特幣「與我們的文明背道而馳」。
第六是關於通脹的可能性。巴菲特說,通脹已經在顯著發生了,現在的通脹比人們預期的要高得多,未來還會走高。以美國在全球金融領域的地位,美國的通脹可以約等於全世界大多數市場的通脹,所以巴菲特的這個觀點我們也收進來。
第七,芒格說,低利率環境導致股票估值大幅飆升,年輕一代會有大把的賺錢機會,來縮小貧富差距。但他在回答另外一個問題的時候又說,伯克希爾沒法在當下這個瘋狂的環境下做任何太大的投資。高估值下收購不划算。
接下來,我來給你講一講為什麼4個小時下來,這幾條我認為尤其有意思。前面我們梳理的時候是按照發言的時間順序摘出來的,但我們往下講的時候就不按它們的時間順序了,我們按照關聯性串一串。
先從伯克希爾持有的蘋果股票說起吧。
蘋果是現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第一大重倉股,它去年底在伯克希爾的投資資產里佔比達到44%,非常高。而去年一年蘋果也不負眾望,股價漲了81%。
但這個過程當中,伯克希爾流露過對蘋果投資的疑慮,它在去年四季度的時候減持了一小部分,大概5700多萬股。不過,減持完之後,巴菲特還是在今年股東信當中,把蘋果列為公司的第三大最有價值的資產。第一大是保險業務,第二大鐵路業務,都是他的舊愛。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伯克希爾的前四大持倉股票是:蘋果第一,持倉市值1109億美元;第二是美國銀行,400億美元;第三個美國運通,214億美元;第四個可口可樂,211億美元。這四家就已經佔到了伯克希爾整體持倉的69%,將近七成。
所以股東會現場就有人問了:為什麼去年伯克希爾要賣出蘋果股票?
巴菲特沒有上來就直接回應。他先是狠狠地誇了蘋果,他說,蘋果是一家非凡的公司,現任CEO庫克可能在創意上比不過喬布斯,但是是「他們見過的最棒的公司管理者」。蘋果的產品也廣受全世界的歡迎,利潤率也非常高。而且手機是年輕人的生活必需品。
緊接著,講台上就出現了很具有表演性的一幕。巴菲特扭頭問旁邊的芒格:「查理,你覺得我們去年賣出部分蘋果股票做錯了嗎?」
芒格回答說:「確實錯了。」
你看,兩位老頭關於蘋果投資的交流有必要專門留到講台上進行嗎?沒有。之所以要特意演這麼一出,其實是在表態說,我們減倉減錯了,未來我們會繼續重倉蘋果。
問完了芒格,巴菲特又扭頭對大眾說:「你看,有些時候我會在查理的眼皮底下偷偷做一些操作,但這些操作在他看來都是錯的。」我看到這裡有點唏噓,因為巴菲特是多年來不斷在公開言論里維護芒格的正確性,強調芒格對他個人的指點的。這次這個動作也同樣是這個含義:我們減倉蘋果很不明智,但那不關芒格的事,是我背著他做的決策。簡直感人。
接下來提問者追問說:蘋果股票是你們2016年買入的,你們當然可以說當時是看中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產品質量,但這兩年,高科技企業的估值都是按50%、100%甚至200%來上漲的,這麼高的估值,你們現在怎麼看呢?
這個問題里隱藏了一個我很喜歡的詞——「但是」。
你知道,巴菲特所秉持的價值投資,簡單來說是師承兩派。一派是「深度價值」,就是投資大師格雷厄姆主張的,買當下價值被低估的品種,比如說銀行股和能源股。另一派是「成長價值」,這個思路是來自芒格,指的是那些未來確定會高成長的行業龍頭公司。
所以提問者其實是在問:蘋果再有成長價值,它未來的成長性也已經反應在現在的股價里了,為什麼你們還看好?而且減了點倉還會後悔?
巴菲特再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就不從蘋果自身出發來討論了。他的回答有兩句重點:第一句是,我們並不覺得估值高,以蘋果為例,蘋果跟消費者的關係太密切了,這一點全世界的消費者比我們理解得還要透徹。這句話我們先不解釋,我們留到後面講比特幣的時候用。
再看第二句。巴菲特說,我不覺得蘋果的估值瘋狂,估值需要和利率做比較。
說完這個,他還提到了股東會前兩天,美國財政部拍賣430億美元的四周短期美債的時候,得標利率為0的事兒。巴菲特說,現在美國債券沒有什麼收益了,我們在接近零的利率環境里,如果長期來看利率都是這樣的話,那麼股票價格就顯得便宜。因為找不到什麼債券能夠有蘋果和谷歌這種公司的盈利水平。
我要敲一下黑板了,請你回頭復習一下第130講。當時在那一講裡面我們聊過,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在2021年的態度是,比起擔心通脹,更擔心市場陷入衰退,所以他們會寧可保持低利率甚至零利率來換取經濟的復蘇,哪怕代價是要忍受通脹。
所以剛才巴菲特是在說什麼?他也是在說,伯克希爾也傾向於認為,美國大概率會長期處於接近零的低利率環境。低利率對應的就是流動性的持續寬松,市場上錢又多,債券又不值得買,那蘋果和谷歌的股票自然就是更好的選擇。
這也就是我們前面拎出的第六和第七個觀點了:巴菲特認為通脹已經在顯著發生了,未來還會繼續走高。芒格說,低利率會導致整個股票市場的估值飆升。這就導致,年輕一代人會有大把的賺錢機會,所以這一代人的貧富差距會比上一代人小得多。
聽起來很振奮是不是。
這一講時間不夠了,總結一下:蘋果是伯克希爾的第一大重倉股,巴菲特和芒格非常看好它,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蘋果贏得消費者的能力是超出他們預期的;第二個,只要市場處在低利率大放水的金融環境下,錢就還會往蘋果這樣的股票里流動。
但是關於低利率這件事,五一期間,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奶奶也爭取到了兩個熱搜。這也是我要提醒你注意的。
耶倫在巴菲特股東會之後沒兩天,公開表過一次態,她說,如果拜登政府的4萬億美元刺激計劃真能實施,那麼美聯儲可能會加息來防止經濟過熱。這話一出,當天美股就暴跌,納斯達克跌幅一度接近3%。耶倫只好又趕緊出來澄清說,她這不是在建議或者預測美聯儲加息。
你看,現在的美股市場真的很病嬌。我們再敲一次黑板,請你復習一下第130講,再去理解一遍2021年美國貨幣政策的方向和邏輯,我越來越感覺到那一講是咱們今年的神作,它是今年好多關鍵變化的出發點。
股票表態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原始播出時間20210601 原始影片: https://youtu.be/ypGHRgicHeY
簡單的來說,就是郭正亮相信當局人性未泯,最後會找個理由讓bnt疫苗進來,但我個人不相信利益當前有人性未泯這件事,光看今天高端漲停,光看最近各種側翼窮凶惡極就知道了,利益當前沒有人性,利益當前人命不關天!
川普也不是沒有努力
方向不對啦
當時的故事我跟大家講一下
你知道跟台灣比起來就很感慨
因為有人一直拿來比
他說當年川普你記不記得他弄那什麼REGN-COV2
一個混合性雞尾酒
然後他說有效有效
那個是對他個人特殊治療可以用
那結果食藥署就說FDA
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局就說
等等總統你不能個人偏頗的宣布說
這個東西到底怎麼樣
不行請讓科學說話
我跟你講一個最典型的
這個2019那個時候輝瑞在做疫苗
那川普就宣布說
輝瑞什麼時候會成功
2020
2020大概2月的時候
那川普反正就立刻宣布說他就要成功了這樣 對
那美國的這個衛生單位就反對
請注意這個是官
阿亮講的這個人是當官的
他不是在野喔
他直接說我引述他的話
他說總統我們講究是實證的醫藥證明
你要做臨床你要有實驗
你要經過交叉比對然後得到結果之後
你才能說有效才能說上市
這個是FDA官員出來講這個話 是
然後後來輝瑞都出來拜託總統不要再講了 對
輝瑞講的更明白
輝瑞聯合當時世界上9家最大的公司
推出一個活動叫stand with science
跟科學站在同一邊
跟科學站在同一邊裡面就一個講話比較直接的
就是他的意思呢就是
第一個我們尊重科學
那第二個我們希望這些疫苗
能夠盡量被全世界所有人能夠獲得獲取
acceptance ability
那第三個我們一定要以施打疫苗的人福利為最優先
第四個關鍵
我們希望政府跟所有我們這些廠商
都能夠遵守科學規範
也就是我們都能夠要求要做了三期
獲得夠多穩定的數據證明確實有效之後
才能夠進行緊急授權
這個就是一種志氣
我跟你講這不只是志氣
這種是一種科學人的堅持
就是他背後其實就講
因為你記不記得
川普那時候為什麼一直逼輝瑞
就是因為兩個月之後就要投票
他如果能夠提早上市至少騙一騙大家
川普就有可能會贏
所以川普拚死命的施壓
他對聯邦施壓他對藥廠施壓
這些公司都扛住了
都說沒有我們要照規矩來
可是沒想到台灣扛不住啊
阿亮你當年有想過
現在我們的食藥署
跟我們的這些官員會變成這麼沒有骨氣嗎
不是因為總統跟(前)副總統不應該表態
真的這我很意外 他們兩個人是怎麼樣
尤其你因為事實上你如果講國產疫苗
還有另外一家叫聯亞
那你為什麼那麼屬意高端呢 對
然後你那總統更直接講出日期
七月喔 對啊
這個實在是你把那個我們食藥署的那個審議過程
那你把他放在哪裡
因為那個還是有不過的可能性
先跟大家講
第一個二期解盲很有可能沒有辦法證明它的效力
要到了三期之後才能證明那個Efficacy
就是疫苗免疫的效力如何
所以連二期都沒有解盲
那其實4千個你要測量出那個效力程度不太可能 很難
很多網友在那邊瞎講
他說人家去年一整年是不是美國德國也都在等疫苗
人家那時候是因為全世界都沒有疫苗好嗎
所有人在賭
還有人又講說以色列也是啊
疫苗沒有製造的時候他就下注了
就跟我們現在講的高端跟輝瑞一樣
以色列那時候下賭注的時候
是為什麼 是因為全世界都沒有疫苗
他要提早投資
第一個目前Pfizer或者是Moderna
有宣布一個基本的概念
就是各國呢我通常跟中央交易 對對對對
我不跟地方省會交易因為這會產生運輸的問題
就我如果從你國家機場入境
那時候被國家扣押怎麼辦
所以第一個他服從這個事情
但是第二個他沒有說不跟私人企業交易
因為私人企業沒有這個問題
我跟你講這個阿宅我也研究了這個問題
我們這個就看衛福部要不要用
我們藥事法第四十八條之二
這個大家可以回去查 是
就是說你萬一出現了某個病
然後你國內沒有適當的醫藥可用
那你就可以專案授權讓人家進口製造或輸入
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對對對對對對
所以事實上我們衛福部如果要沿用四十八之二
他就可以跳開我們剛剛講的那個
三十九條的輸入包裝檢驗封緘跟藥證 對對對
而且跳開一定要中央政府去簽約啦你懂嗎 是
因為我就等於是授權給你這個企業嘛
說你就輸入吧
那我專案核准
就化解掉了啦
BNT事實上是一個小公司
很小很小的公司 對對對
可是這兩個土耳其裔的坦白說是很堅持研究二十幾年
用那個信使RNA的技術
信使核糖核酸
然後2020年3月上海復星
就剛好是他最前面的幾個投資人
我覺得很妙
他竟然是跑到波士頓去跟他們的人談
然後1月去談3月就決定下訂
阿宅我跟你講
真的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藥在哪裡
真的不知道
那真的撒大錢到全世界去投資的
就是美國中國以色列這些國家
以色列尤其是誇張的撒
沒有錯就是他們就是用VC的方式在找
結果2020年3月上海復星他是第一個
那因為他是第一筆錢
所以他當然就跟他要那個大中華
股份是不算多啦
那後來因為陸續有錢進來
他最後股權也只有佔0.7%而已
可是因為他是最早的錢
那他就順勢跟他說我要買大中華市場的代理權
那後來他就賣給他了嘛
輝瑞是4月進來2020年4月
他晚了大概一個月左右 對
那輝瑞當然是大公司
所以他就買了德國跟那個大中華之外的所有的市場
那BNT本來雖然輝瑞進來了
可是他的技術一直沒有大突破
那林全東洋去跟他接觸的時候是十月
十月他技術還沒有大突破
就是還沒有做出來 對對對對對
所以那個時候坦白說
林全的那個談判的地位是比較好的
我們也知道他談到了第一批是28塊嘛 對
後來這兩批全部均價大概是31塊
可惜當然就沒有成功
結果BNT11月初技術大突破 對
就這麼巧
11月初那當然就變成是冷門大爆紅
那11月之後他就拿翹
所以後來我們又聽到不是有第二家
去跟他談嘛雅各臣對不對
那個價格就立刻跳到40幾塊 那當然
亮亮我們先講在這個時候
民進黨顯然已經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狀況
有沒有解決方案
我如果是小英就壯士斷腕
斷誰
我就去先讓疫苗進來
因為要解人...
我跟你講你就是要讓人民安心
那你至少要讓老百姓覺得說
我們這個大概有個七八百萬的疫苗進來在6月
因為月底本來你就有兩百萬嘛不是嘛
那你就會看到很多打疫苗的鏡頭
你知道我意思 我知道
那這個對心理的安撫我覺得是最根本的啦
但這個前提是他要進了來呀
我跟你講
郭董這個CASE最後拍板就是小英
高端跟聯亞是應該是戰備物資
我同意應該要有發展國產疫苗
那但是現在狀況是先救命嘛
今年特別例外
因為我們2009年那個H1N1
那個時候沒有全球疫苗護照
這一次就那幾個大國他們要搞一個疫苗護照 對
坦白講他就是要卡類似軍火市場你知道吧
就他要卡位嘛
那你台灣沒有卡上位
你做疫苗也沒有用你出不了國
人家不認 對嘛
所以你 好啦即使說你疫苗產業成功了啦 怎樣
人家不會來打嘛 我打了出不了國
那除非是不出國的人就打
即使它是有效的啦
所以這個就是有一個很國際的現實面在裡面
那你高端跟聯亞要回答我這個問題
你不能只回答說我這三期可能一時沒辦法做完
沒關係你告訴我你如何拿到國際認證就好
阿宅我們打個賭
郭台銘這個案子最後一定是小英拍板
那拍板是過還是不過呢
過
你賭過對不對 我賭不過
我們賭一個雞排就好了 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U0AtusGkNA/hqdefault.jpg)
股票表態意思 在 〖股市51區〗誠懇哥-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警語:此為昨日怪博士APP選股做功課的成績,請不要看到個股大漲才想要追股票!! ... 剛好女友打電話找他他那不懂日文的女朋友就問那女生叫雅美蝶是甚麼意思男同學 ... ... <看更多>
股票表態意思 在 #分享#分享支撐壓力三角形 - 股票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壓力壓力最明白的說法就是股價套牢的賣壓或放空股票人的放空成本若股價 ... 就會詳細介紹三角形的型態三角形的型態其實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是由一連串 ... ... <看更多>
股票表態意思 在 [心得] 《超級績效》融合各門派的瘋狗大師兄-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好讀版:https://reurl.cc/mGl9aG
超級績效這一系列書籍,是由美國投資競賽冠軍馬克‧米奈爾維尼Mark Minervini撰寫,
馬克‧米奈爾維尼(Mark Minervini)是美國最成功的股票交易者之一,有將近三十年的
交易經驗。他利用自創的SEPA(特殊進場點分析),取得了五年平均年化報酬率220%的怪物
成績。
個人短評:
1)雖然已經是舊書了,不過終於來拜讀米國瘋狗流大師兄的巨作,本書非常適合操作週
期較短的投資人,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策略,涵蓋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提供了具
體的方法及建議操作方向,因此書中包含大量股價走勢圖,都是源自於作者自身的操作經
驗。
2)這跟我過去讀過大部分重於投資心法的書籍,有著相當不一樣的差別,當中可以深入
探討的操作細節非常多,真的很適合反覆閱讀好幾次,本文來分享一些書中重點及加入個
人一些主觀的心得評論。
一、 最大挑戰不是市場
1) 只想賺取合理報酬,你可以選擇投資大盤指數,但想要取得超級績效,你就必須向前
一步付出努力,取得超級績效的關鍵在於自已而不是市場。
2) 檢討乃進步之母,就如同職業撲克手要不斷的研究自己的手牌決策,電競選手要回放
觀看自己無數次的操作,想要在任何領域獲得傑出的成就,回顧自己過往的表現,並從中
找出可以優化之處,不斷的從錯誤中成長,一直以來都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3) 套用在股票交易上,假如操作績效一直沒有起色,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對帳單,打開自
己的交易紀錄,一步步地檢討每一個的進出場邏輯、加減碼策略。假設看不出問題所在,
可以詢問強者朋友的意見,發覺自身操作盲點,都會對操作有很大的改善。
二、 投資策略的改變
1) 跟所有投資人一樣,作者剛開始接觸股票投資時,受到買低賣高的觀念影響,總是抱
持著【撿便宜】的心態進場買股,殊不知這些不斷創新低的弱勢股票,通常只會繼續往下
跌,便宜貨之所以是便宜貨都有其道理,因此作者大膽的做起實驗,開始變換操作風格,
只買價格最強勢的個股,投資績效卻意外地開始大爆發。
2)在王牌操盤人張智超的故事裡也有相同之處,當年在證券圈有「王牌操盤人」盛名的
張智超,人生起伏猶如坐雲霄飛車,求學重考過4次,讀研究所時幫媽媽出清套牢的弱勢
股,反手追逐強勢股,賺進人生第1個百萬元
3)數以萬計的例子告訴我們,追逐價格強勢個股的策略是可行的,強勢股之所以會貴,
就跟名牌包為什麼會貴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它的價值就是值這個價格,那些成長最快速、
真正的超級飆股,恐怕你是沒辦法在撿便宜貨的垃圾堆裡找到,就如同你不可能會在十美
元折扣商店裡找到精品一樣。
三、選股邏輯-技術面
1)作者在選股時,會先以技術面作為篩選條件,至少要技術面呈現多頭樣態,才會進入
下一關的條件篩選,理由很簡單且粗暴,不管再好的基本面、產業面,都要市場認同才算
數,如果市場真的買單這些好消息,股價自然會有所表現,反之,財務各項數據、產業前
景再怎麼好,只要股價沒有所表態,就不會納入選股清單。
2)這邊有一個迷思,當我們想要買入的股票價格正在創新高時,正常人都會怕買貴而不
敢下手,但作者分享,自己生涯賺錢的99%交易,都是買入股價正在創新高的強勢股,這
類股票上檔沒有任何解套賣壓,股價會不斷的創新高,拉回的底部也會逐漸墊高,通常這
類股票也稱為市場領導股,可以帶動整個多頭市場不斷向上。
四、選股邏輯-基本面
如果說房地產投資的口訣是【地點、地點、地點】,那股票投資的口訣就是【盈餘、盈餘
、盈餘】,盈餘是影響股價最具影響的因素,只要盈餘成長增速能維持住,股價自然會反
應,公司的獲利性?能見度?持續多久? 是身為投資人必須要關心的問題。
1) 短期獲利增速提升
這個觀念第一次是在【財報狗教你年賺20%】這本書上看到,把長短期獲利的年增率拉出
來,當短期獲利年增率向上穿越長期年增率時,說明了公司獲利增速大幅提升,這時候股
價容易走出一波行情。
作者也提出同樣的見解,並表示這種方式特別適合用來找尋轉機股,當公司前幾年因景氣
或產業變動影響陷入低潮時,公司成長性可能會不如投資人預期,因此股價表現低迷,但
若某年度EPS年增率能夠向上超越歷史區間,代表公司營運出現重大轉變,未來股價就有
機會出現上漲轉機。
下面例子雖然不是很好,但我以2330護國神山台積電為例。可以看在19年Q3時,單季EPS
+13% (YOY) 明顯的上升,突破了過去四季以來的水準-6%(YOY),而且獲利高增速的趨勢
一路保持到2020Q2,GG股價也在過程中翻了一倍,直到獲利增速再度放緩後,股價在2021
年初見頂。
取自:財報狗網站
2) 分析師估計修正(Revision)
公司繳出的獲利成績單,當然是高出華爾街預估越多越好,但當公司獲利能力大幅超過華
爾街分析師預估時,負責追蹤該個股的分析師會上調或下修盈餘預估,根據研究顯示,若
盈餘預估向上修正>5%,股價往往會有出乎意料的表現。
(這點我從來沒注意過,也是看了書才發現,這項數據可以在Seeking alpha 付費版上觀
看,目前當免費仔只能看個大概QQ。)
Source: Seeking Alpha
五、市場領導股的其他特徵
1) 估值高的離譜
強勢股的PE一定會有過度溢價的狀況,這非常的正常,顯示出市場對其期待性高,但高PE
也常使相對保守的投資人怯步,作者這裡想表達的是,股價會修正往往不是因為PE太高,
而是盈餘成長不符合預期。(最近的成長股股災好像就打臉這段話….),但只要EPS的增速
能夠>股價,PE就會被大幅收斂,因此不要懼怕高PE的個股,而是要盯著獲利成長性是否
符合預期。
例子舉的是,過去兩年最強飆股TSLA,在2021年初PE最高峰時曾達到1300倍,但因為獲利
增速跟得上股價,時至今日PE已經被收斂至150倍左右。
Source: Tradingview
2) 大盤修正時相對抗跌
這也是個人最喜歡觀察的指標,在大盤修正過程或空頭市場中,領導股通常是最抗跌、修
正幅度會最小,也會領先大盤先落底反彈,因此,在下跌過程中要仔細觀察那些基本面數
據不錯的公司,是否反彈的力道>大盤。(這邊本來想舉AAPL當成例子,但赫然發現這次蘋
果也跌滿多的,目前盤面上真的沒啥較強的個股/族群)。
六、最重要的那件事-停損
這段比較多我自己心得及內容XD,不過跟書裡作者想表達意思雷同。
1)為什麼停損是最重要?
因為,不管你賺了幾個100%,永遠只有一個100%可以賠,這就是為何停損如此重要的原因
,想要了解虧損對於投資組合破壞力到底有多大,用數學來表達最清楚
Source: https://reurl.cc/MbRvgk
上面右圖為跌幅及回本漲幅關係,可以看到當跌幅>25%時,與回本關係會大幅偏離1:1比
值線,之後兩者關係是呈現指數型增長,因此無論你上檔要抓多少停利,下檔停損最寬不
能設>25%,防止本金受到大幅傷害。
2) 為什麼停損要靠紀律培養?
職籃球員的基本功是運球,需要每天大量反覆的練習,才能在高強度的比賽中穩定發揮,
而對於專職投資人來說,停損就是他們的基本功,基本功做不扎實的人,就沒辦法在市場
上存活下來,也因停損這件事本身是違反人性,想要成為傑出的投資人才會如此困難,要
重覆一件違反人性的事直到成為習慣,需要的就是紀律。
3) 百萬分之一的交易
Podcaster投資癮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各位想要做好股票投資,那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的努力,在這數十年期間中可能會進行上百萬筆的交易,如果我們把每一筆交易都當成是
一百萬筆交易中的其中一筆,或許心態就會比較容易認賠,也比較不容易因為砍在阿呆谷
患得患失,因為你知道這筆不過就是那一百萬次中的一次交易。
4) 反思自我檢討
閱讀本書時,我檢討了自己的退場操作,發現雖然進場前已經設定好停損點,但真正停損
點被打穿時,又常常會抱持著僥倖的心態,心裡總想著再反彈一點我就出,最後經常事與
願違,承擔了更大的虧損,所以那句名言才會說,最初的虧損就是最好的虧損。
因此,為了養成良好的停損習慣,我決定結合原子
習慣一書中提到的方法,讓提示顯而易見,擬定好進退場、加減碼策略後,將計畫寫在便
條紙上,貼在電腦螢幕上方,並且要貼在顯而易見,自己無法忽略的地方,有幾項好處,
價格一到就退場,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也能訓練自己遇到突發狀況時,還是可以保持冷
靜的處理手上部位。
最後,謝謝看到最後的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98.2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43104209.A.9B6.html
※ 編輯: tin8420 (27.242.98.210 臺灣), 01/25/2022 17:53: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