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一) 預告
🎧主題1 : 她因為「家有自閉兒」的事實,開辦了「肯納園」,不但讓自己兒子獲得完善的照顧與訓練,也讓其他家庭有了重見藍天的喜悅與希望。分享「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的故事
連線來賓: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董事長 彭玉燕
🎧主題2 : 二級警戒後人潮回流,但房產景氣也回溫嗎 ? 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雙北法拍案量較去年增加逾4成,但指標商圈店面租金仍呈現出量下跌,看屋人變多,現在是買方還是賣方市場 ? 今天直播分享
現場來賓: 房地產專家 張欣民老師
😀14:00請中廣流行網 i like radio 觀看直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的推薦目錄:
- 關於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夏韻芬的理財生活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肯納自閉症基金會- 臺中市- 感謝台中正聲廣播專訪我們董事長及 ... 的評價
- 關於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肯納基金會董事長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肯納基金會董事長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他們為什麼要「為幸福而戰」?💪💪💪 】
這是「尋找人子枕頭的地方」系列報導的第三集。在前兩集中,我們從 #自閉症 家庭的夾縫求生,談到 #去機構化 的議題,然而,這種種困難,並沒有打倒這些家庭,因為他們深信,幸福💓💓💓是要自己爭取。👊👊👊
採訪過程中,我能深刻感受自閉症家庭的兩難,他們可能面臨的是社區的鄰避,鄰居的不諒解,但基於人權,政策上,又希望他們能融入社區,避免機構效應,但實際在第一線究竟可不可行?這大概只有自閉症家庭的父母點滴在心頭!😞😞😞
#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 董事長 #彭玉燕 談到自己兒子吉爾,在親戚間面臨一種看不見的疏離感時,就有很深的感慨。
施媽反問我,在社區裡,其他小孩誰要跟你家小孩玩時?我慒了🙄🙄🙄
儘管他們沒有怪鄰居或親戚,甚至認為這很自然,但他們心裡比誰都清楚,自閉兒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絕非長久之計!於是他們決定要走自己的路!
從彭玉燕到 #中華民國自閉症權益促進會 理事長 #鄭文正,這些年來,他們走過失敗,做計畫的修正,隨著年紀增長,他們在人生最後的時間,終於把「雙老家園」的模子捏了出來!
不論是林口社宅的雙老家園,或是龍潭的肯納莊園,儘管運作的方式不盡相同,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選擇,但最後的目的卻都是一樣,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家長能和孩子共老,即使有一天走了,孩子也能長久安置在一個能放心到終老的地方。但 #雙老家園 能不能為他們實現這個願望呢?
看到這些家長,願意在人生暮年,為孩子賭上所有,人生且戰且走,且讓我們和這群願意為幸福而戰的勇敢家長同行,在未來不久,完成別人眼中不可能的絕地任務!😘😘😘
延伸閱讀👉👉👉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86216
【尋找人子枕頭的地方/去機構化?家庭的苦 誰能分擔?】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86215
【尋找人子枕頭的地方/夾縫求生 障礙者安置障礙重重】
#雙老家園
#肯納
#施兆
#肯納莊園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0457
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迎接逆光勇敢向陽 法鼓山人基會頒關懷生命獎
「2020年法鼓山關懷生命獎暨論壇」於9/20下午1點30分,在臺北中油大樓國光廳舉行,近千位民眾親臨現場觀禮,本屆還有許多民眾是透過法鼓山網路電視台直播參與,共同為得獎者感恩與祝福。
今年典禮共分為「關懷生命論壇」與「關懷生命獎頒獎」兩大主軸。主辦單位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首先邀請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大提琴家張正傑及舞蹈家許芳宜,以「逆光,遇見自己」為座談主題,共同為活動譜出暖心序曲。
在主持人循序漸進的提問中,與談三人以幽默、誠摯的表達方式,就各自生命的經歷,向與會民眾分享出家、練舞與習琴的心路歷程與人生轉折。論壇圓滿前,張正傑、許芳宜也分別以「真誠、熱情」、「誠實面對自己,相信自己與世界的不同」鼓勵年輕人勇敢開啟生命的陽光。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在論壇中也以「省電模式」及「火箭理論」與民眾共勉,提醒大眾在忙碌生活中,時時記得將自己的身心回到安定清靜的「省電」狀態;在追尋生命陽光的旅程中,也不忘要如同升空的火箭,放下負面的情緒包袱,才能保有更多直上雲霄的能量。中場則由張正傑為與會大眾帶來「天鵝」、「白鷺鷥」、「抗議莫札特」及「我的寶貝」等大提琴樂曲演奏,以悠揚沁心的樂音,分享感動。
關懷生命獎頒獎儀式,則邀請到前副總統陳建仁、評審委員會召集人錢復及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擔任頒獎嘉賓,頒贈獎座、獎狀給個人慈悲獎-王嘉納、個人智慧獎-謝智謀、團體大願獎-財團法人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表彰得獎者作為關懷生命的典範,讓社會見證他們堅毅不撓、奉獻利他的慈悲智慧與大願。
慈悲獎得主王嘉納老師說,自小由於家境清苦,總覺得讓家庭富裕才是幸福,直到在故鄉看見與自己遭遇相同的孩子,讓他改變原先出國打拼的人生規劃;儘管24年來的努力,並無法靠著「木工」改變孩子們的命運,但這些年來看到孩子對未來充滿自信希望的眼神,他才明白自己得到的幸福有多麼珍貴。
[影片: https://pse.is/w3wfe ]
「生命有了裂縫,光才能夠透進來。」走過生命中的苦難淬鍊,獲得智慧獎的謝智謀博士表示,這些年來,不論是到少年監獄、社福機構鼓勵正在生命中掙扎與放棄自我的孩子;或是協助尼泊爾、印度、泰北金三角等東南亞弱勢偏鄉,成立社會企業改善當地住民生活,他始終深信「施比受更有福」,期許自己繼續陪伴撫慰即將陷落的生命,走向光明人生。
[影片: https://pse.is/srr7h ]
接受前副總統陳建仁的溫暖擁抱,財團法人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彥翰含淚感謝法鼓山「大願獎」的肯定,感激法鼓山對於書屋全體工作人員的支持與鼓勵。陳彥翰表示,若要問他們做對了什麼?他覺得是20年來不曾改變的初心;與為「大願」無畏前行的堅定步伐;儘管創辦人陳爸(陳俊朗)已然離世,書屋仍然會持續衛護孩子應有的權益。
[影片: https://pse.is/vuvg9 ]
法鼓山人基會表示,不論個人或團體獎項,都能看見他們從自己的生命故事中淬鍊出的堅韌信念;希望能藉著關懷生命獎拋磚引玉,讓更多人認識這群默默為社會付出的團體與個人。期望以民間更多的愛心與關懷力量,為新世代樹立良好的典範,期許播灑善的種子,共創社會美好。
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q7os6BLa6g/hqdefault.jpg)
肯 納 基金會董事長 在 肯納自閉症基金會- 臺中市- 感謝台中正聲廣播專訪我們董事長及 ... 的推薦與評價
感謝台中正聲廣播專訪我們董事長及執行長,藉由空中播送我們的理念,以期減少家庭負擔,讓生命有尊嚴,家長能安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