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Asan 醫學中心的AIDDS 2019 演講*
有許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到韓國
第一次全英文演講
第一次講給外國人聽
第一次講全英分享STRETTA 的專題
心裡是很開心 但也是萬分的緊張
韓國的 #STRETTA 手術 在今年進入健保
在這幾年中,韓國政府認知到STRETTA手術的必要性
終於在部分補助給付下 進入健保
另外在 #胃食道逆流 診斷儀器中,韓國也多了一個 #endoflip,
這個台灣可能還要等幾年才有
台灣雖然晚韓國有4~5年, 但也總算開始了
我很努力在學習追趕
韓國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Asan 醫學中心( #首爾峨山病院) 相當頂尖
這次一趟下來 收穫滿滿
有空, 我再在這一篇文章補充我在各專家演講中獲得的重要資訊
希望不久之後, 能夠再度造訪韓國醫學中心
關於首爾峨山病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san_Medical_Center
胃食道逆流wiki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中國科技圈前陣子熱烈討論「996」,也就是每天上午九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每週工作六天,或泛指資方要求勞方延長工時但不給加班費的不成文制度。
請參考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996%E5%B7%A5%E4%BD%9C%E5%88%B6
看到這些討論,其實感慨良多。
你大概也看過許多台灣的廣告,裏頭常常出現這樣的訊息:「加班工作累了嗎?來罐提神飲料!」「中午又沒吃飯造成胃食道逆流了嗎?來喝包胃乳!」「擔心小孩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嗎?交給XX保全,全天候全方位監控!」...看到這類訊息,我就覺得納悶:怎麼都是一些延續錯誤的補償性做法?真正該被解決的問題難道不是不要一直加班、不要中午忙到不吃飯、不要把小孩單獨放在家裡嗎?然而,我這帶點憤怒的納悶,是心虛的。
因為身為創業者,我過去九年,週一到週五,每天工作時數起碼 12 個小時,通常是更長。週末假日常常也都在8小時以上,這還是指真的放假在家,別提我許多假日是有活動要辦、要參加的。我分配給家庭生活的時間非常少,不管是我的原生家庭,還是我自己組的新家庭。
身為一個苦哈哈的創業者,過著跟我類似生活的人,我認識好多。我,就是那個沒辦法去接小孩,得靠安親班幫忙顧小孩的家長。我就是那個中午會忙到沒時間吃飯,甚至可能整天都沒吃飯的那種工作者。
有一段時間,大概三年前,因為工作項目實在有點多(自找的),那時候接受一些媒體跟學生的訪談,對方客氣地問我:「是怎樣能夠做那麼多事情呢?」彷彿期待我能說出一些很厲害的訣竅,但我能回答的只有:「就不睡覺」。
真的,那時候我總覺得沒什麼方法,我不知道有什麼更快的方法,就算有,也不是我這種沒資源沒地位的人能夠使用的,我跟夥伴只能拼命做,做許多人看不上眼的事情,試圖找出一條路。我得承認,因為想做的太多,事情結果做得不夠細緻,甚至慌張失措,最後還是沒把事做好。
常態性超時工作,絕不是美德或是義務,甚至是一種病態,但我過去幾年的確沒有以身作則,甚至也連累我的同事。網友分享的慣老闆台詞,許多句都從我口中出現過,只不過我講那些話的時候,沒有自覺。
我曾經很擔心,要是我不那樣工作,那麼好不容易締造的小小成績,跟因此而出現的小小希望,都會不復存在,甚至,可能早就鳥獸散。
我曾經堅信:活在不合理的國家,我無法突然做合理的事情。所以如果要創造改變,唯一能做的就是比不合理更不合理,看看能否矯枉過正,讓下一代能活得稍微合理一點。
不過去年底遭遇到的幾件事情,促使我做了很多改變。我認為我過去的作法,可能、或許在過去某一段時間內是對的(吧),但,隨著主客觀條件都改變,就不再是對的了。
(延伸閱讀:關於那些失敗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76304222864948 )
過去半年來,我從日常運營工作淡出,公司與網站的表現反而是越來越好,我完全不用像以前好幾年一樣「忙」,我想這大概多多少少證明了一些事。
往更深處想,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自己被過去一小段的成功給困在了某種運作的慣性裡,接著認為自己就是得繼續繞著圈子轉,好的事情才會持續下去,而如果壞的事情發生,那肯定是因為我繞圈子繞得不夠認真。我讀過非常多商管書警告我這個陷阱--因為世界越來越斷裂、改變已經非線性--但我終究還是掉進去了,跟史金納的鴿子沒兩樣。
關於史金納的鴿子,可以讀這篇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的文章:
連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1921
摘錄:「行為主義大師史金納(B. F. Skinner)曾經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給籠子裡的鴿子餵食,不管鴿子做了什麼,每隔15秒固定落下食物。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鴿子開始出現了各式各項的「迷信」行為:有一隻鴿子形成了在箱子中逆時針轉圈的條件反射;另一隻反覆將頭撞向箱子上方的一個角落;另外有一隻只顯現出一種上舉反應,似乎把頭放在一根看不見的桿下面並反覆抬起它;其他鴿子也都有著不同的怪異行為。
接下來,史金納找出一隻鴿子,慢慢把餵食的間隔時間拉長到一分鐘。結果那隻鴿子表現得更為精力充沛,在這一分鐘內,像是在表演一種舞蹈(有如「鴿子乞食舞」)。最後史金納要消除這種行為,便不再餵食,使迷信的行為慢慢消退,到最後完全消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隻跳舞的鴿子在完全消退之前反應超過了一萬次。」
( 延伸閱讀:「操作制約」訓練鴿子送炸彈?史金納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3/20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7081 )
簡單來說,落下食物的規律是固定的,跟鴿子幹啥完全無關,但鴿子就是會以為這獎勵跟自己有關,於是自己把自己給模式化、定型化了。
而近幾個月我也連帶發現,很多政治人物,特別是總統參選人的行為,也像是隻鴿子。他們認為自己過往那些說得出嘴拿得出手的成績(就是掉下來的食物),都是自己當鴿子拍翅膀繞圈子繞出來的,那些對手鴿子們的成績糟糕,則都是因為他們繞圈子繞得不夠努力,自己肯定比他們更懂得如何繞圈子,讓食物掉下來---他們或許其實沒有我那麼蠢,但講出來的話大多就是這個調。
而我們這些選民,好似被各自喜愛的鴿子催眠了,相信食物掉下來或不掉下來,真是因為鴿子的舞蹈動作,而不是其他許多更實質的因由。
發現自己是隻鴿子,而且覺得很多人其實也是鴿子的我,並不打算就此整天在廣場散步、點頭、等食物。我還是相信曾子的那句話,不過現在的我知道,任重道遠沒錯,但道不只一條,而且不用都得用同樣的方式走;死而後已沒錯,但也別以為事成了就得多虧自己做到累死,更別再以為做到累死就肯定能成事。
#如同蒼井優林志玲結婚我再怎樣繞圈圈拍翅膀也無涉
#鄭龜嗑什麼暫停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