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夏的一個下午,金色日光直通通地照進屋裏,我靜坐在滿室燦然中,刻意讓後背迎向艷陽,因為那陣子身體突然虛弱,體內常有濃重寒氣出不來,背部像是被鋼瓜緊緊扣住一般僵硬。
此時我並不知道自己居然被做了法,當然,我的成長與教育背景也不可能提供這一部份資訊、即使是些微暗示都是付之闕如的。
這個親涉險境的經驗為當時逐漸任性傲慢的我上了很嚴峻的一課,不過這段故事不是本文重點,暫且略過。
靜坐須臾,一位頂上綁著髻,布衣蒼髪的老者出現在視屏中,他告訴我必須使用「附子」這味藥材,並且搭配伏苓等其他幾樣配方。
我請問老者何人,答以「張仲景」。
起身後上網做了些功課,才第一次明白「君臣佐使」的概念,當然也是第一次認識到附子這樣有威力的藥材。
直到在資料中發現醫聖張仲景正是大量使用附子的第一人之時,我才完全信服方才的際遇並非雜訊。
往後,張仲景多次指導藥材的調整,並以我能夠理解的方式…也就是「作戰雙方攻守」的概念…教導我什麼是「營衛之氣」。
.
時序來到2020年晚春,那一天我的胃犯了急症,並且不斷瀉肚子,疼痛蔓延到頭部,還四肢癱軟無力,我倒臥沙發上漸入昏沈,此時出現一位身著明代紅色官服丶黑色官帽,方頭大耳的長者靠近過來,告訴我得使用「仙楂、茉莉丶烏梅」。
他是孫思邈。經歷之前受教的經驗,此時我已不多懷疑,立馬振作起身使用家裡剩下半罐的烏梅汁,便即刻止了瀉。再以茉莉精油按摩頭頸腹部,頭痛竟也散去。
而仙楂,後來成了我的家庭長備良藥。
每當胃部被寒氣或食物卡住,便用它來溫一下丶轉動一下胃的氣,於是廢氣排出,非常有效。
.
這次硏發的坤寧甘露茶包以普洱的茶氣為藥引,與三種中藥材做成配方,各別有不同助益,但都以調理脾胃為主:
普洱陳皮 對應 #寒濕 #食慾不振
普洱薑 對應 #胃食道逆流 #風寒
普洱仙楂 #腹脹 #胃寒 #積食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因為被這幾樣配方救了很多次,所以很希望大家也能夠裨益其中。
研發與製作坤寧甘露的過程曠日費時,但我的本職是教課,所以這一批售鑿之後鐵門就拉下了。
只能團購,每團12盒。 #可在留言處湊團。
(一盒6包/三種配方/560元)
【開團者】有贈品 !! (以匯款順序為準) 詳見留言
限量供應,希望大家珍惜。🙏🙏
訂購單: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wLRvD9GBqbWmp01msVBMdvUHlu0iI6WjH3oAqUbn9zjWgkA/formResponse
背部寒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伏天去裏寒的好日子】
最近天氣真熱,正是所謂 #三伏天,也是去裡寒好季節。
自己DIY的方法:喝薑茶、#天灸、艾灸。
天灸就是曬背,7/11初伏沒有曬到的人,明天7/15潤伏是很好補曬背的日子。天灸類似於艾灸的作用。可以補陽氣、驅寒氣 ,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關節痛,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磷的吸收,強壯骨骼。
俗話說十女九寒,尤其我從小就怕冷,體質偏寒,在電視台工作的30年間,日日待在超低溫的辦公室、攝影棚裏,所以寒氣真的很重。我要好好把握明天早上九點到11點的時間天灸一下。
📅入伏天宜天灸的日子:
初伏第一天7/11、7/15
中伏第一天7/21
潤中伏第一天7/31
末伏第一天8/10
⏰天灸最好的時間段:
9:00-11:00 / 11:00-13:00 / 13:00-15:00
☀️要曬什麼部位:
✔曬後背—因為背部的督脈就是我們的陽氣庫。盡量露出多一點的皮膚,能夠去除陳年痼疾,尤其是肺部的氣喘、咳嗽、呼吸系統的毛病、過敏,這就是所謂的冬病夏治,也可以醫新病,甚至痊癒斷根。
✔曬頭—頭為諸陽之首,是陽氣聚集的地方,特別是頭頂的百會穴,更能匯聚陽氣,進而通暢經脈,所以曬背的時候千萬別戴帽子。
✔也能針對經常感到寒涼、酸痛的部位加強曬一曬。
常常覺得膝蓋寒涼、容易抽筋或有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可以穿條短褲,趁機 #曬曬雙腿,不僅能驅除腿部寒氣,減少抽筋,還能活化血脈,加強腿部鈣質吸收,讓雙腿骨骼更健壯。
☀️曬多久:其實要根據個人年齡、體質調整。
一次曬太久容易頭暈,體弱的人可以分階段曬。以不曬傷為原則,曬到受不了,就休息一下,想要再曬,就再去曬一下可從15鐘起算,如果身體狀況可以承受,再加長時間,最長不要超過90分鐘。
☀️要穿衣服嗎?
如果環境允許,其實不穿是最好的,陽光可以直接曬到背上效果較好。穿著衣服曬時,熱邪較容易被衣服捂住不能外散。
如果曬的時間不長,陽光也不是太強,穿著衣服還是可以的。
☀️還要注意什麼呢?
🤏曬前不要空腹、也不要吃太飽,八分飽最剛好。
🥛曬前曬後都要補充溫的好水
⚠請不要擦防曬喔!那就白曬了
⚠有個人特殊狀況請諮詢中醫師
😋促進血液循環【生薑可可】↘https://lihi1.com/xilon
🦶【站椿曬背補腎氣】↘https://lihi1.com/bf90b
💪陳月卿的經絡操↘ http://bit.ly/2TvV6dH
👀陳月卿私房護眼操 ↘ http://bit.ly/2TVwYBA
背部寒氣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怎麼這麼容易中暑?原來是肩頸張力問題!】
有句俗話說:「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台灣的氣候來說,基本上過了端午,就是夏天的開始了。
沒想到才剛過端午節,門診就有幾位患者因為中暑的問題來求診。
一般來說,中暑問題主要與「氣溫劇烈變化、身體無法適應調節」有關係。
▎中暑又分「陽暑」與「陰暑」?
一般來說,廣義的中暑可以分為「陽暑」跟「陰暑」。
像是在乾熱的環境中,出汗速度過快、容易脫水、導致體溫調節能力下降,於是產生中暑現象。
在濕熱的環境中,因為環境溼度大,導致出汗困難,體溫也不易藉由排汗來降溫,也會產生中暑現象。
上面兩種所提到的,都偏向「調節溫度能力下降」所導致的「陽暑」。
而如果是在「室外熱、室內冷」的劇烈環境氣溫變化之下,則容易形成另外一種症狀,俗稱「冷氣病」的「陰暑」。
古代中醫經典-景岳全書中記載:「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凡人之畏暑貪涼,不避寒氣,則或於深堂大廈,或於風地樹陰,或以乍熱乍寒之時,不謹衣被,以致寒邪襲於肌表,而病為發熱頭痛,無汗惡寒,身形拘急,肢體痠痛等證。此以暑月受寒,故名陰暑,即傷寒也。」
從文字可以知道,陰暑是因為在冷熱溫差大的環境中出入,身體一下子對外在溫度適應調節不來而產生的類似感冒症狀。
雖然「陰暑」在廣義定義上也是中暑的一種,但是實際上,它的症狀會比較接近感冒。
▎容易中暑原來與肩頸張力有關?
同樣面臨天氣炎熱、氣溫變化,有些人即便已經補充大量的水分,也注意不要讓自己處在溫差過大、過度曝曬的環境,卻還是容易發生中暑的現象,而且兩三天就發生一次,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中暑當下除了補充水分、避免巨大溫差之外,刮痧,是一個很好的緩解方法。
刮痧最常被用來緩解中暑之後所產生的「頭痛、肩頸僵硬、頭暈脹」,這些典型肩頸循環不良現象。
能夠改善症狀,是因為在肩頸刮痧,能夠增加體表血流循環、改變筋膜張力、放鬆肌肉。
而之所以會有這些症狀的出現,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在於「在高溫環境下,頭部供血需求增加」所導致。就像劇烈運動當下頭部會覺得熱烘烘的,也是類似的生理現象。
這時候頭部需要更多的血液與氧氣供應,然而並不是每個人的頭部供血能力都十分良好,平常就有「長期肩頸僵硬痠痛」問題的人,頭頸以上的循環表現可能比較差。
因為筋膜肌肉的張力過大,導致血液循環不順暢,當頭部供血需求增加的時候,便會容易出現頭暈、頭脹痛、肩頸疼痛加重等等症狀。
也因此,這些平時就有肩頸僵硬痛問題的人,有更高的機率在中暑之後發生嚴重的頭肩頸不適症狀。
反之,平常頭肩頸循環良好的人,即便發生中暑,中暑後的不適症狀通常也較輕微。
而治療上除了刮痧之外,筋膜圓針治療也是很好的方式。
筋膜圓針的長處,就是在於肌肉筋膜組織的鬆解效果。
從頸椎到上肩背部,廣範圍的鬆解淺中深層筋膜肌肉組織,可以做到比刮痧更深層的放鬆與循環改善。
更重要的是,能夠根本上解決長期肩頸張力異常的問題,如此便能夠減少反覆中暑之後頭頸肩不適的問題。
#中暑如果合併有筋膜張力問題
#建議可以先下針後用藥
#中暑問題有時並不只是內科問題
#夏天就是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
-
#一樣是疫情前庫存照
#清庫存啦沒圖片用了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