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好日誌 Day 1
“Delicacy is the genuine tint of virtue.” - Margaret of Valois
-------
三十三歲女性,五年不孕。
經過許許多多的檢查,包含超音波及骨盆腔核磁共振,發現根本的癥結,在一個單純,但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的問題-- 完全子宮中隔併雙子宮頸。
子宮中隔是什麼?
胚胎的發育,基本上是左右對稱的。許多身上單一個且置中的器官,都是由雙側發展,往中間靠攏融合而成。子宮亦然,由雙側穆勒管(Müllerian ducts)融合後,中間的組織退化後形成。
然而,當中間的組織退化不完全,就形成了一道牆,把子宮分成兩個空間。甚至,在這一位三十三歲小姐身上,連雙側子宮頸都沒有成功合而為一。
所以說單純嘛,這只是個器官結構上的問題,手術即可。但卻一點也不簡單。
直觀來說,這個手術,就是將子宮從正中剖開,將中隔切除,再把子宮縫合回去。困難的是,絕不能傷及給未來胎兒長大最重要的地方-- 子宮內膜,而子宮的肌肉也要準確的縫合。好比把兩戶人家之間的牆打通,但走在牆裡的電線水管打斷的要一一接上,週圍的粉刷一片也不能剝落。
吹毛求疵是行醫必要的美德。在治療不孕症時,更是如此。
-------
手術完成了。五個月後,這位三十三歲的小姐自然懷孕了。
又過了約莫十個月,我有幸為她剖腹產接生。剖腹產時發現,她的子宮-- 當初被我剖半,又接合的子宮-- 一點術後沾黏也沒有。
⋯⋯⋯⋯⋯⋯⋯⋯⋯⋯⋯⋯⋯⋯⋯
https://www.facebook.com/SuccessIVF
林時羽醫師の合好之旅 – 向不孕告別
http://www.xn--kjvo3a634c.com/
⋯⋯⋯⋯⋯⋯⋯⋯⋯⋯⋯⋯⋯⋯⋯
#完全 #子宮中隔 #雙子宮頸 #吹毛求疵 #剖腹產 #沾黏 #不孕症 #子宮腔鏡 #子宮重建手術 #林時羽 #醫師 #SuccessIVF #自然懷孕 #美德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
「胎兒器官發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胎兒器官發展 在 林時羽醫師 試管嬰兒 不孕症 生殖醫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胎兒器官發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胎兒器官發展 在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胎兒器官發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胎兒器官發展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胎兒器官發展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胎兒器官發展 在 [考題] 王立杰P1-24(第54題) - 看板garden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胎兒器官發展 在 幹細胞培養胚胎成功有助胎兒器官發育研究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胎兒器官發展 在 部分抗生素、抗凝血藥等。 藥物對胎兒的影響,與 ... 的評價
胎兒器官發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機智醫生生活2 #슬기로운의사생활2
剛2刷完第3集,每集都要看2次,然後2次都又哭又笑、都好感動😭
⛔⛔⛔以下有雷⛔⛔⛔
一開始堅持一定要自然產的老公跟婆婆,不顧產婦跟胎兒的生命安全,很討厭!還好被碩亨帥氣果斷的解決了!
再來隨便應付病患、對一般病患很冷漠,卻巴結議員的千明泰醫生的嘴臉,也很讓人討厭,看了會火大!
而等待器官捐贈的恩芝媽媽,一直安慰民燦媽媽的這一段,很感人,但結果卻是民燦先等到適合的心臟,恩芝媽媽替民燦高興之餘,也為女兒的遙遙無期而大哭,這裡真的很😭,哀...沒有一定的順序、不按牌理出牌,這就是人生
在聊天過程中,翊晙才知道學生時代考試期間,送他夜店入場券的,是亨道本人,而不是亨道口中的新開夜店的大伯父,因為大伯父其實是出家人,亨道的目的是為了要讓翊晙盡情玩樂、考最後一名,笑死我了!🤣🤣🤣(但偏偏翊晙就是那種不用看書都考第一的天才,學生時代真的很討厭這種同學😂)
然後,對於政源對冬天的所有舉動,大家通通歸根於政源是紳士、是刻在骨子裡的教養。而翊晙居然在大家開會時,把他們是男女朋友的事開玩笑的講出來,空氣頓時結冰,然後政源想掐死翊晙🤣
另外,這集的特別來賓是飾演『機智牢房生活的小迷糊 #李奎炯』,他的角色安排得真好,剛好可以解開頌和推開翊晙的心結!此時,翊晙又出來"吸管插鼻孔"搞笑,說真的,生活周遭有一個這樣樂觀的知己多好,期待他們後續的發展~
最後是雋婠跟翊純這對,先是車禍令人擔心,再來原來跟翊純住在同一棟宿舍、是翊純最好的朋友的"高世景"是"男的",我當時聽完,驚嚇程度就像被雷劈到一樣,背都涼了,天啊!好刺激的結尾,只能希望翊純的身體跟感情都沒事才好啊~
默默地只剩9集了,好好看哦,不夠看啊😭😭😭
-----------------------------------------
❤玄彬代言洗髮精(限量版禮盒):https://bit.ly/3qeWl34
🍲大廚精選牛雞豬料理包(輕鬆上桌):https://bit.ly/361N1qd
❤紫外線加臭氧除菌消毒盒(即將結團):http://bit.ly/2OuOnmH
🔥殺菌99.9%空氣清淨器:https://bit.ly/3wTpIKU
💧節水除氯除雜質蓮蓬頭::https://bit.ly/3xR49KO
👉防疫面罩:http://bit.ly/2OuOnmH
❤充電式折疊夾子涼風扇:http://bit.ly/2OuOnmH
-----------------------------------------
😁我的韓國首爾、釜山、大邱慢慢玩福利社: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udyer1010/
胎兒器官發展 在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久沒看和原文書一樣大的書了!
#好久沒有的贈書抽獎活動又來了!
阿包醫生的門診不時都在為不少分憂解惑,空閒時也會更新粉絲團和部落格文章來提供大家正確的育兒資訊,不過大家想要多了解懷孕的相關知識,當然就要找我家老闆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嘍!
話說老闆最近他審定了一本《懷孕百科》,是由全球知名的英國DK出版社所製作的科普鉅作,該書為亞馬遜讀者近五星推薦,是一本受孕、懷孕與分娩的權威性視覺指南。
阿包醫生已經搶先看完,內容實在完整,圖片又清晰漂亮,整體看起來非常舒服,而它的尺寸就是百科全書的大小,大家可從照片中看出它跟一般書的差異唷~所以唯一的困擾就是太大本只能放在桌上看,不然手會斷掉...😜
========
🎯本書特色:
◎由知名出版社DK製作,結合人類醫療科技高度結晶,詳述分娩生育的重要過程。
◎最新科技製成的3D全彩圖清晰,呈現胎兒自細胞發育至成形的驚人變化。
◎運用【受孕】、【產前準備】、【分娩和生產】、【恢復及哺乳】、【出生後發育】全方位地說明出生中和出生後可能出現的問題。
🎯本書簡介:
本書以數百幅高精密3D圖像,呈現嬰兒自單一細胞發育至完全成形的人體的驚人變化,精確地描繪出胎兒在孕期中如何變化和成長,以及詳述母體的適應過程。全書運用生殖器的解剖結構、遺傳學、孕期變化、分娩生產以及新生兒出生後發育發展,循序漸進地說明胎兒出生前後可能出現的議題與注意之處。
《懷孕百科》全書以人類歷史發展起點出發,詳細解釋男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結構,並從受孕開始逐一介紹第一週到懷孕40週母體變化與胎兒發展,以及後續分娩及新生兒後續照料,是一本全方位的懷孕與育兒百科。
========
最後阿包醫生要來辦抽獎送出 #兩本《懷孕百科》!
🎉 贈書活動辦法🎉
1️⃣ 動態按讚並分享及@兩位好友
2️⃣ 寫下: #懷孕百科我需要
3⃣ 活動於 2021.07.04 23:59 截止,為期五天。最後將會抽出#兩位粉絲,抽獎對象限台灣含離島喔!中獎者請麻煩私訊 Dj琦琦-醫師娘陪你當媽媽提供聯絡資訊
胎兒器官發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時候我們在前進之前,要先後退,要成長前,要先學會放棄。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啊要透過一些人類發展的研究,跟你做分享。
先從我們的手指頭說起喔,我們人類的手指頭非常的靈巧,他們精確到任何先進的機器,甚至於都沒辦法代替的地步。
但是呢,最近的科研人員利用醫學儀器,很驚訝的發現一件事喔,人類的胚胎在子宮裡面,還只有幾週大的時候,我們的手啊,有像蜥蜴一樣那種多餘的肌肉。
然而,隨著胎兒的發展,這些肌肉會慢慢的消失,一直到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全部不存在了。
這個發現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生物學家認為喔,這是人類在演變的過程當中,最古老的進化痕跡之一;儘管呢,它在人類的胎兒發展的過程當中,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生物學家還把這一個發現,發表在醫學雜誌上。科學家認為喔,這種進化的過程距離現在,已經有兩億五千萬年。
他們說這是我們從爬行動物,向哺乳動物過渡的時候,所遺留的產物。但是沒有人知道,人類為什麼在出生之前,會把這些多餘的肌肉「刪除」。
然而生物學家說,這一個發現的過程,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的拇指,比其他手指頭更靈巧。
大家可以試試看喔,我們拇指可以做這種動作;因為呢,拇指比其他的手指頭多了一條肌肉。
美國的霍華德大學的迪奧戈博士(Dr.Rui Diogo)他表示喔,在人類進化的過程裡面,由於不再需要這麼多餘的手指頭的肌肉,因此就退化了。
既然不需要了,那為什麼還會出現在我們的胚胎裡面呢?對於這個部分迪奧戈他解釋,他說喔,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它可能不會一下子就徹底的刪除。
因此呢,在人類進化的過程裡,有一些器官雖然是可有可無的,但它仍然可以看得見,比如說闌尾啊、智齒啊,和尾骨這些部位。
但是呢,這些胚胎的手部肌肉結構,之所以更引人注意,是因為在其他的哺乳動物,包括像老鼠啊、狗啊這些動物身上,都找不到這些肌肉。
然而在某些爬行動物裡面,比如說蜥蜴群體裡面,就可以發現這些多餘的肢體肌肉。
迪奧戈博士表示,這些肌肉是在兩億五千萬年前消失的。正是這樣的一個發現,讓人類對於我們自己的進化,有了更詳細的了解。
長期研究人類和猿猴進化的學者,美國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人類學家,阿爾.梅西哈(Dr Sergio Almécija)他就說喔。
這個研究的新奇之處在於,它讓我們能夠精確的判斷,在人類發展的過程裡面,哪些結構的出現和它消失的時間點。
同時呢,他表示這也提出一個很重要問題,那就是我們在進化的過程當中,還丟失了哪些東西?如果我們能夠更詳盡的,觀察到更多人體的結構,那我們還能夠再發現什麼呢?
生物學家已經針對人體的其他部位,進行更詳盡的研究,包含對於我們腳部的肌肉的研究。
他們發現喔,在子宮裡面的胎兒的腳,也有額外的肌肉,但是隨著胎兒發育的時間點,往後遞延之後它又消失了。
但人類的近親~猿猴和猴子,牠就保留了這些肌肉,因為牠們在攀爬的時候、在爬樹的時候,是很有用的。
迪奧戈博士就認為,人類在進化的過程當中,所放棄的、所丟失的某些東西,正是讓我們能夠現在成為「超人」的這些東西。
就在人類演化的過程裡面,我們放棄了強大的咬合能力,因為咬合能力的釋放,這才讓我們的大腦,有額外可以發展的空間。
另外一個大腦發展的例子它更有趣,就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會有的「共同經驗」。
新生兒的大腦,他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這也是腦部細胞最多的時候。但是他的數目,還不足以說明大腦的複雜性。
很驚人的是喔,腦部神經元的連結:所謂的「軸突」跟「樹突」,它會讓神經元進行足以令任何人都很驚訝的連結程度。
這也就是說,每個神經元通常可以跟數千、乃至數十萬個神經元相連結。
根據估計喔,在出生的時候,每個神經元平均形成2,500個突觸,到兩、三歲的時候,達到15,000個突觸的巔峰。
然後開始進行所謂的「神經元修減」的過程。所謂「修剪」喔,是把單獨的神經元,或神經元之間沒有用處的那些突觸,把它們刪除掉。
修剪的原則,就是用進廢退;如果這個神經元,沒有辦法成為持續作用的神經迴路當中的一員,它就很容易被修剪掉了。
過去認為突觸的大量形成,跟刪減的過程,它是發生在嬰兒期到學步期這中間;這幾年之內就已經完成了這個動作。
但是到了九○年代,科學家有了更驚人的發現:在青春期之前啊,會發生第二波突觸的增生!
他們發現喔,負責自我控制啊、判斷啊、情緒調節啊、組織啊、計畫啊…一直到執行;這些功能的我們的額葉,在十歲到十二歲的過程當中,竟然又像我們在胚胎期的時候,一樣開始成長。
通常女生會比男生要來得早一點。所以呢,就像是我們在故事裡面常常聽到的,尤其在青少年的時候,同年紀的女生,都會比男生來的更成熟,大概是這個道理喔。
在青春期的後期,額葉會出現顯著的改變,一直到二十幾歲的時候,也會像嬰兒期一樣開始萎縮;向外伸出的部分,透過經過神經元的修剪,被刪減成為更精簡、更有效率的神經網路。
因為這樣子不斷的擴增、再刪減,擴增、再刪減的這個循環裡面,我們發展出適應環境的能力。
讓我們有限的體力,能夠集中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也讓人類的文明,得以有效的發展跟前進。
那麼今天談了這麼多,現在終於要回到你身上了喔,在我們有限的人生裡,你是不是有著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得到這樣的幻想呢?
然而,你卻不是把有限的精力跟時間,投注在對你真正有價值的事情裡。
你要能夠聚焦,就要能夠主動的「刪減」啊!跟我們演化過程、跟神經發展過程是一樣的。
你要有意識的拒絕那些讓你分心的事,或者是那些一時吸引你,卻沒有辦法為你帶來長期價值的東西。
然而至於要怎麼做到這件事?這裡給你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就是請你問自己:「如果往後的人生只能做一件事,那會是哪一件事呢?」
如果你一時半刻,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你可以參考第二個方法,那就是加入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的學習。
我在「過好人生學」裡面喔,會陪伴你找出人生真正「要的」是什麼?
透過人生羅盤的確立,讓你在時間的汪洋裡面,知道什麼事情該聚焦跟堅持,而什麼事情可以刪減跟放棄,期待你的加入。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加入我的線上課程的學習,我都希望你能夠長出「放棄的勇氣」!
因為這樣子,你才能夠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裡,成為一個在演化長河中,能夠被留下來的「超人」。
而不是為了堅持擁有強大的咬合能力,可是到最後卻被滅絕、或者是只能生活在動物園裡面的猿猴~祝福你!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過好人生學】。
在我們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透過學習,能夠讓你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胎兒器官發展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胎兒器官發展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胎兒器官發展 在 幹細胞培養胚胎成功有助胎兒器官發育研究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器官 的 發展 缺陷,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胚胎學教授漢納:「運用這些類似人類胚胎的模型,我們從幹細胞開始標記基因,並了解哪些荷爾蒙和基因對 器官發展 ... ... <看更多>
胎兒器官發展 在 部分抗生素、抗凝血藥等。 藥物對胎兒的影響,與 ... 的推薦與評價
當受精卵著床後便進入胚胎期,是胎兒器官發育的主要時期,是胎兒對藥物影響最敏感的時刻。受精滿8週以後,進入胎兒期,此時期胚胎的器官構造發展已定型, 藥物的影響變 ... ... <看更多>
胎兒器官發展 在 [考題] 王立杰P1-24(第54題) - 看板garden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題目:下列對胎兒發展的說明,何者正確?
A、身體主要器官在胎兒其發展完成(X,因為是在胚胎期發展完成,
在胎兒期幾乎完全成熟)
B、胎兒期對個體發展的重要性遠不及卵子期、胚胎期為大(??)
C、細胞發展最迅速,變化最大的時期是卵子期 (X,因為是胚胎期)
D、胚胎期的的發育,是由身體做低部位開始,其次四肢最後是頭部
(X ,因為胚胎期的發展是外胚層、中胚層、內胚層分化)
答案是B
可是為什麼胎兒期對個體的發展重要性遠不及卵子期、胚胎期呢?這段時間要是發展不好
也會有很嚴重的缺陷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51.2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