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體重在媽媽肚子裡是如何推算的
來函照登
=====================
蘇醫師想請問35週產檢寶寶2844g、37週產檢寶寶2651g寶寶有可能會縮水嗎?還是超音波誤差值?
=====================
好啦
這應該是測量的誤差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我們怎麼樣估寶寶體重好了
很多人很好奇我們是怎麼樣來推算寶寶體重的
其實
我們主要是用三個數字來估算的
頭圍
腹圍
股骨長(就是大腿骨啦)
所以你說寶寶兩個星期後會縮水?
不可能啦
一般就是我們在測量時候產生的誤差所造成的
這個我們必須承認一定有可能
常常譬如說寶寶的胎位跟姿勢都有可能造成測量的誤差
此外
如果有的寶寶頭特別大或肚子特別小
也就是某一個數值的偏差比較大的時候也會造成估計上的誤差會比較大
譬如說生長遲滯的寶寶跟胎位不正的寶寶都很常有這種狀況
再來
也有人會說為什麼估計的體重有時候跟實際出生的體重差很多呢?
除了剛剛測量的誤差之外
不要忘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
那就是
你仔細想一下
用三圍估體重一定很準嗎?
用大人的三圍去估計體重都不一定準了更何況是寶寶你說是不是
畢竟每個人密度不一定一樣啊
懂?
就參考一下啦
就醬子
延伸閱讀👇👇👇
關於胎兒生長評估
https://drsu.blog/2017/08/08/super-170811/#more-419
關於懷孕日期推算
https://drsu.blog/2018/03/18/super180318/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737494576543429/posts/1807370666222486?s=1727931221&sfns=mo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胎兒體重縮水 在 謝元杰醫師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超音波迷思之一:
「恭喜囉!寶寶出生體重3300公克,壯壯的...」
「蛤!前幾天量不是已經3400了嗎?怎麼縮水了?😱」
這大概是最常發生在產房的對話,如果大家細心點應該會發現寡人的無限白眼🙄️!
到底超音波產檢預估胎兒體重的目的是什麼?方法是什麼?準確度如何?是不是預測越準醫師就越厲害?
超音波測定胎兒體重有各國不同的計算方式可選擇,台灣則大多是採用1987年國內制定的測量公式來估算,這個公式是根據收集一大群孕媽媽在生產前後對照實際出生體重及產前所測出的頭圍、腹圍大小等,依照比例計算而得到。換句話說就是大數據的觀念!
懷孕前3個月,主要是透過測量胎兒頭部至臀部的距離,來估算胎兒的身長;到了懷孕中後期,由於懷孕週數的增加,便會針對胎兒的兩側頂骨俓、腹圍及大腿骨長度三種參數來綜合推估。
胎兒預估體重的誤差在 7~10% 內是可以接受也非常常見的。但是有約一成到一成五的胎兒並不完全適用這方程式,所以就會出現出生體重與預估體重誤差有 15~20% 的情況發生!
所以我常說,同一時間,不同的醫師、不同的儀器測出來的同一胎兒體重可能都不一樣,所以這種預估只是僅供參考!預估胎兒體重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開賭盤」,更不是為了展現醫師有多厲害,而是藉由評估胎兒體重有無過重或過輕,來檢視孕期母體的營養狀況,或有無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更進一步的找出母體或子宮有無危害胎兒發育的不利因素,這才是主要的目的!
胎兒體重縮水 在 謝元杰醫師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超音波迷思之一:
「恭喜囉!寶寶出生體重3300公克,壯壯的...」
「蛤!前幾天量不是已經3400了嗎?怎麼縮水了?😱」
這大概是最常發生在產房的對話,如果大家細心點應該會發現寡人的無限白眼🙄️!
到底超音波產檢預估胎兒體重的目的是什麼?方法是什麼?準確度如何?是不是預測越準醫師就越厲害?
超音波測定胎兒體重有各國不同的計算方式可選擇,台灣則大多是採用1987年國內制定的測量公式來估算,這個公式是根據收集一大群孕媽媽在生產前後對照實際出生體重及產前所測出的頭圍、腹圍大小等,依照比例計算而得到。換句話說就是大數據的觀念!
懷孕前3個月,主要是透過測量胎兒頭部至臀部的距離,來估算胎兒的身長;到了懷孕中後期,由於懷孕週數的增加,便會針對胎兒的兩側頂骨俓、腹圍及大腿骨長度三種參數來綜合推估。
胎兒預估體重的誤差在 7~10% 內是可以接受也非常常見的。但是有約一成到一成五的胎兒並不完全適用這方程式,所以就會出現出生體重與預估體重誤差有 15~20% 的情況發生!
所以我常說,同一時間,不同的醫師、不同的儀器測出來的同一胎兒體重可能都不一樣,所以這種預估只是僅供參考!預估胎兒體重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開賭盤」,更不是為了展現醫師有多厲害,而是藉由評估胎兒體重有無過重或過輕,來檢視孕期母體的營養狀況,或有無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更進一步的找出母體或子宮有無危害胎兒發育的不利因素,這才是主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