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117.胰臟癌概論
早安
我是顏純左醫師
台南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
本診所附有
減重門診
雷射靜脈注射
全身健康檢查
過敏性疾病治療
急慢性疾病治療
預約專線06-6892-269
住址下營和平街16號公所對面
純醫分享第235篇
胰臟第6篇
@本文
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其中有兩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胰臟癌很少早期被發現,被發現往往是晚期,死亡率是非常高。
第二個被發現到要動的手術也是在外消化道手術裡面的最高級,就複雜程度是最高的,叫做Whipple operation,牽涉到的器官非常,包括所以幾乎包括許多消化道系統,包含胃,十二指腸,膽囊,胰臟甚至有時到橫結腸部分,未來我們會跟大家提到。
許多的名人死於胰臟癌,包括資深名嘴劉駿耀,演員李麗鳳,體育主播傅達人,男高音之王帕華洛帝,香奈兒的創意總監卡爾拉格菲,甚至於蘋果的發明人賈伯斯,不過賈伯斯得到的不是胰臟腺癌,而是更少見的胰臟神經内分泌瘤。
台灣胰臟癌發生人數佔全部惡性腫瘤的1.5%,但是台灣胰臟癌死亡人數佔全部惡性腫瘤的將近3%,發生率的排名男性是第10位,女性是第14位。
但是死亡率男性是第8位,女性是第10位,在美國胰臟癌是第4位癌症死因。
胰臟癌從胰臟細胞產生出來的惡性細胞,超過90 %的胰臟癌是腺癌,另有不到10%是神經內分泌細胞癌。
胰臟癌的發生率70%在頭部,體部佔20 %,尾部佔10%。
胰臟位於隱密的位置,當有病變發生時可能沒有症狀的出現,或者以消化道的疾病症狀出現,極可能為人們所疏忽,往往在病人出現明顯症狀時候才被診斷出來,但都是晚期。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原因 在 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內分泌失調的真相 Ep.5】內分泌竟與十大死因有關?!
前面蔡醫師花了很多篇幅解釋「胰島素阻抗」,其實胰島素阻抗不是只有跟糖尿病相關而已,它根本就是「內分泌界的大魔王」,同時也是多種內分泌疾病的前身。怎麼說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胰島素阻抗跟十大死因的不解之緣,先看108年的統計資料,國人十大死因依序為:
(1) 惡性腫瘤(癌症)
(2) 心臟疾病
(3) 肺炎
(4) 腦血管疾病
(5) 糖尿病
(6) 事故傷害
(7)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8) 高血壓性疾病
(9)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10)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大家來猜猜看,其中哪一些疾病跟內分泌有關呢?答案是除了(6)以外全都有關!覺得很不可思議嗎,且聽蔡醫師分解。
這件事情還是要從源頭、也就是飲食開始講起,假如我們吃進過多高熱量的食物(比如甜食、炸物、麵包等),導致身體裡囤積過多的脂肪,這些脂肪不僅會存在你的鮪魚肚或者蝴蝶袖(皮下脂肪),還會跑進內臟變成內臟脂肪,比如在肝臟造成脂肪肝,而脂肪肝也是造成(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的原因之一。
當脂質代謝物堆積在細胞中(主要是肌肉以及肝臟細胞),會導致這些細胞變得笨笨的、接收不到胰島素的訊號,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是多種內分泌疾病的前身,比如(5)糖尿病 之中比較常見的第2型糖尿病,就是因為胰島素阻抗太嚴重,讓胰島素沒辦法順利調節血糖,於是血糖逐漸攀升、最後終於發病。根據統計,糖尿病是目前造成國人(9)腎病變/洗腎 最大的原因。
胰島素阻抗會促使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也就是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而過多的胰島素會導致鹽分滯留以及交感神經興奮,是(8)高血壓 的部分原因。而伴隨胰島素阻抗產生的游離脂肪酸和細胞激素,會刺激肝臟製造更多的三酸甘油脂、同時HDL(俗稱好膽固醇)變少、LDL(俗稱壞膽固醇)變小且緻密。雖然血脂異常這點沒有列入十大死因,不過高血壓和高血脂都是增加(2)心臟疾病 和(4)腦血管疾病 的主因。
那第一名的(1)惡性腫瘤(癌症) 跟內分泌疾病也有關係嗎?有,根據醫學研究,其實糖尿病及肥胖本身就和多種惡性腫瘤有關,包括大腸直腸癌、肝癌、胰臟癌、子宮內膜癌、乳癌等都有較高的罹病率。
最後講到(3)肺炎,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都是肺炎的高危險群(包括流感併發肺炎或鏈球菌肺炎),所以這類病友都是每年施打流感疫苗的優先族群,我大膽推測以後COVID-19疫苗問世之後,這類病友也會是優先接種疫苗的族群。
Re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台灣衛生福利部 https://reurl.cc/Y6QXQL
#差不多要進入高潮了(?)
#準備寫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原因 在 私人健身教練 Ryan Po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了解肥胖危機
減肥不只是外觀問題?減重不但是改善了外觀及對自己增加自信心外,最重要是為了健康著想,醫學界己證實肥胖危害健康將視為頭號殺手,威脅人類健康更遠勝於吸煙禍害,近年來的醫學研究已經證明,「肥胖」並且帶來許多併發的慢性疾病,肥胖是一項嚴重的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亦非常關注及重視。
根據醫學上的統計,體重愈重者,慢性疾病發生率愈高,死亡率也愈高,在醫學上統計肥胖者容易併發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關節炎、呼吸系統疾病,某些癌症。
心理和社會影響減重不但改善了外觀及自信心外,也改善了個人的健康與生活規律,因為它是一種長期對自己健康要求與慾望的控制,減重成功的人對產生較高的自律性及對健康的自覺,並帶來減少慢性疾病發生的實際好處。
現今社會對人的表現常加以外觀來評論,尤其是身材較好的女性受歡迎,因此肥胖患者常被誤為好吃懶惰的訊息,雖然體重是個人管理的,這對肥胖患者是一種成見和歧視,做成心理壓力,尤其面對群眾做成害羞和情緒低落是常見的。
肥胖不是一天造成的,肥胖成因複雜不是常理可以解釋的,並不單只是熱量攝取及消耗的平衡問題,所以治療肥胖應以均衝營養,控制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之外,應該徵詢醫生及營養師的意見,以達到窈窕+健康雙贏目的,否則,本末倒置而減重的話,只見一時成果,生活習慣未改變最後還是胖回來。
肥胖對健康做成甚麼影響?糖尿病肥胖會造成血中胰島素過度分泌,越為嚴重的肥胖者,其空腹時胰島素濃度越高,而進食後胰島素的分泌無法相對地提高,所以形成血糖升高的現象。
並且實驗發現,較胖者其細胞中胰島素受體較少,或是在接受胰島素時容易出現問題,所以肥胖者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若是體重減輕,則會改善血糖不正常的情況。
高血壓胰島素過度分泌及胰島素作用減低是促成高血壓的原因,並且高濃度的胰島素會藉著加強鈉離子的回收及交感神經頻度來促進高血壓的形成。
若是體重減輕,由於全身血流量、心搏出量及交感神經作用減少,所以血壓通常也會下降。
心血管疾病肥胖者大多合併有血脂肪濃度過高的情形,因此容易發生血管栓塞,加速了血管的粥狀變化,容易造成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臟病…等疾病。
研究中亦顯示,若能維持理想體重,則可減少心血管疾病、鬱血性心臟衰竭及腦栓塞的發生率。
癌症肥胖男性較易發生大腸、直腸及前列腺腫瘤,肥胖女性得到子宮內膜、膽囊、子宮頸、卵巢及乳房部位的腫瘤之機率較高。
胰島素抗拒胰島素抗拒會使肝臟、肌肉周邊血管接受葡萄糖的效率減低、肝葡萄糖產生量提高,且脂肪細胞開始增加三酸甘油脂的儲存,並且引發高胰島素血症,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及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等…疾病。
內分泌的變化肥胖會導致胰島素與升糖激素的變化、生長激素分泌減少、副甲狀腺激素過高及泌乳激素反應改變。
痛風肥胖會造成尿酸增高、堆積,使痛風發作次數增加。
關節疾病因為肥胖者骨頭關節所需承擔的重量較大,所以較易使關節老化、損傷而得到骨性關節炎。
血脂代謝異常血脂過高會影響身體攜帶膽固醇至肝臟的速率,是增加心臟疾病的危險因數。
膽囊與胰臟疾病肥胖者體內脂肪過剩,造成膽固醇合成增加,使膽汁中膽固醇呈過飽和狀態,有利於膽固醇性結石的形成。
呼吸功能低下肥胖造成胸壁與腹腔脂肪增厚,使肺容量下降、肺活量減少,而影響肺部正常換氣的功能。
且因為換氣不足,可能引起紅血球增多症,造成血管栓塞。
嚴重者可能發生肺性高血壓、心臟擴大及梗塞性心臟衰竭。
因為脂肪的堆積,亦可能影響氣管內纖毛的活動,使其無法發揮正常功能。
皮膚病肥胖者常患對磨疹,好發於頸部、腋窩、陰部及股間等皮膚皺摺處,造成紅色發癢的濕疹。
且常在腰部、大腿等處出現妊娠紋樣的線紋,稱為肥胖紋,是由於真皮組織迅速生長時斷裂所產生。
另外,由於心臟肥大,靜脈血液回流減緩阻滯,亦容易導致靜脈曲張其他肥胖亦可能增加高脂血症、妊娠併發症、中風、肝病等疾病的危險性。
心理變化肥胖容易引起自卑感、缺乏自信及內向等…心理上的障礙,造成人際關係不良。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原因 在 神經內分泌系統中分泌胜的細胞所發生的腫瘤 的推薦與評價
神經內分泌瘤 □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阮蘭婷主治醫師#神經內分泌瘤#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阮蘭婷醫師... ... 手機,而帶領蘋果邁向高峰的賈伯斯,就是死於胰臟神 經內分泌 ... ... <看更多>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原因 在 罕見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 7年奪走賈伯斯性命健康2.0 的推薦與評價
本集完整內容:https://youtu.be/wkI-dJ_p7Wo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下午2點、晚間7點首播主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