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苗到國際地位的支援,感謝日本、多謝日本、謝謝日本好朋友
經濟學人發布2020全球民主指數,台灣排名第十一名為東亞最高,是歐美公認的東亞民主燈塔。然而台灣卻面臨強大鄰國透過外交、經濟、軍事的長期威脅,有時難免感到挫折。面對中國的打壓,我們並不孤單,因為我們有堅實的區域夥伴——日本。日本從疫苗的支援到協助台灣提升國際地位,乃至外交互動模式悄悄轉變,總是在台灣有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確保彼此的安全,令人十分感動。
去年疫情剛爆發不久,台灣便面臨中國聯手WHO打壓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而時任首相安倍晉三便公開宣佈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直到今年,中國打壓加劇,菅義偉也公開支持台灣參與WHA;6月9日,日本首相菅義偉更在朝野黨魁會議中直接稱呼台灣為國家,顯見日本對台政策的認知,已經從完全非官方關係起了轉變。
當台灣疫情爆發,疫苗短缺時,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表示「發生困難時,有必要互相幫忙」、日本行政改革相河野太郎也說「遇到困難就是要互相幫忙」,所以日本將當時能夠取得的124萬劑疫苗全數捐贈給台灣。這批疫苗好像即時雨一般,讓台灣能夠度過疫苗短缺的空窗,使高風險族群可以得到保護。
日本捐贈疫苗的過程,完全體現了一貫的細心作風,從運輸機到冷凍貨櫃全都由日本打理,並且毫無心機的給予台灣滿滿的尊重。日本網友也紛紛在網路上留言「日本希望幫助台灣,像台灣當年對我們做的一樣」、「朋友有難的時候,隨時都想幫忙」、「能幫上台灣的忙真是太好了」,患難見真情,從政府到民間的真心交往,就是台日友好的見證。
反觀因為一帶一路利誘而掉進中國債務陷阱,並因此賠上一座深水港的斯里蘭卡,向日本請求六十萬劑AZ疫苗支援,卻引來日本網友留言「台灣是獨特的,要就自己買」,並且吸引將近十萬網友按讚,說明了台日之間獨一無二的情誼。
日前,日本參議院不分黨派,全場一致通過「要求並敦促各國同意從明年起讓台灣加入WHA」,這是日本國會史上首次無異議通過挺台決議,決議中肯定了台灣的檢疫策略,並且強調排除台灣將是世界的損失。
6月25日,日本宣布對台灣捐贈第二批一百萬劑疫苗,持續的關注台灣境內疫情的發展,視情況提供支援。當大國正在解封且疫苗全球供應仍不足的狀況下,日本仍然兼顧到區域夥伴的安危,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報恩」,更是對台灣真誠的關懷與幫助。
除了疫情的互動之外,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台灣與日本的非正式外交關係正在產生變化,2017年日本將駐台機構更名為日台交流協會,將互動關係正式納入駐台機構的名稱,並在防衛省公佈的《2017年中國安全戰略報告─不斷變化的中臺關係》以中華民國宣稱台灣。根據日經新聞,日本自民黨議員以及美國政府在今年都曾建議效仿美國制定「台灣關係法」,以國內法的方式制定兩國間的互動基礎,以達到國際法的效果。
在今年的G7峰會上,日本首相菅義偉首先提出支持台灣加入WHA,更與美國攜手,勸說友中的梅克爾以及馬克宏,創G7峰會先例將維護台海和平寫入G7公報。
對於日本來說,若台海爆發戰爭,恐導致從澳洲、中東進口液態天然氣的航運路線遭到封鎖,使得國內面臨能源的短缺。同時,因為糧食自給率低,若是爆發戰爭,恐導致日本糧食供應鏈斷鏈,使得國內糧食供應不足。而台灣也因為日本的幫忙,使得政府得以在疫情期間穩定國內情勢、國際間也有越來越多國家正視台海安全的問題。
因此,維護台海的和平的責任,是受到國家利益以及國族情感相互交織而成,並且基於同樣作為中國擴張受害者的國家處境,形成相互支援的「台日命運共同體」。從疫情到外交,日本用真心在幫助台灣,台日友好其實只是雙方秉持著做人最基本的良知與關懷,在有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在有成就的時候相互祝福,因為我們交心,所以我們友好。
再次感謝日本在疫情下,為台灣所做的一切物資支援、精神鼓勵以及國際發聲。
#台日友好 #謝謝日本
#做事的人 #鄭宏輝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 TVBS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LIVE直播不漏接【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https://pse.is/39jbvv ●{世界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4z32 ●{財經周報完整版...
能源短缺英文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年過去了,當各國如今都已透過快篩、疫苗進行技術型防疫,台灣還能停留在技術含量低的靠口罩、隔離的圍堵型防疫,比圍堵型防疫更糟的是,1450動輒出征提出不同意見者的義和團式防疫,導致防疫形成一言堂。這不是人禍,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缺水是天災,不能怪到政府頭上。但並不盡然,早從去年下半年颱風過門不入,老天爺就已提前發出警訊,一個稍有遠見的政府,就會提前開始因應,但「所有政策都以一年為限」的行政院蘇貞昌並不以為意,繼續沉迷在小編治國、做哏圖的短期特效藥政策中,否則就不會等到去年10月中水稻都已經抽穗了,農委會才宣布停灌,可見作業之倉促。
而先前投入2500億前瞻水環境治理預算,直到這次缺水,被揪出拿來做彩繪、景觀橋、自行車道、狗公園...,做了一大堆與水環境境無關的硬體建設,甚至是名為治水實則破壞環境的工程,治水卻治出了供五停二的分區限水。這就像平時的打混、作弊、翹課但總抱著僥倖心情的學生,就在這回老天爺老早就預告卻沒被當一回事的期中考一次總驗收,這能說全是天災嗎?
沒想到,限水還是現在進行式,限電就已提早到來。總統蔡英文保證不缺電的支票遭到質疑跳票,雖然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立刻在臉書消毒「並非缺電問題」,但真是如此嗎?事實上從本周一以來,用電量已屢創今年以來新高,昨天更已飆破3600萬瓦,今天下午二時許更是再攀新高,隨後就傳出興達電廠事故。
雖然尖峰備轉容量還有約10%,事實上,這幾天不僅核電、燃煤機組全速運轉,就連民營電廠燃料成本最高的輕油機組都用上,就可知電力吃緊的程度,所以一當興達電廠無法供電,電力就立刻出現短缺,造成全台大停電,必須分區限電。而是誰造成如今這種電力捉襟見肘的窘境?再生能源接不上、燃煤火力全開,三接非得落腳觀塘,不都是為了實踐那張沒有配套只有口號2025非核家園的支票,這更是不折不扣政策錯誤所造成的人禍了。
就在缺水缺電的同時,台灣正陷入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大爆發、社區感染階段,當各國都已經在拚疫苗覆蓋率的同時,台灣的疫苗覆蓋率居然還不到1%,不但只有副作用大、保護力低的AZ疫苗可打,AZ疫苗因為這次疫情打氣翻紅,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說,之前擔心打不完,現在擔心不夠打。但陳時中沒說的是,其實就算能打上第一劑,但中間需間隔8到12周,才能打第二劑,現在台灣手頭上有的AZ疫苗,最晚六月中都要過期了,也就是說四月中以後才打的人,第二劑在哪都還沒著落,由此就可以看出疫苗政策的紊亂。
【重磅快評】缺水、缺電、瘟疫四起 不是天災是人禍!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5455413
能源短缺英文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對於三接外推方案之聲明】
※以下文長
針對桃園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爭議,5月3日行政院舉行記者會,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方案」,將工業港再往外推455公尺至離岸1.2公里之處,不浚挖且取消原本的21公頃外海填區,縮短防波提,預計2025年6月供氣。
對於政府願意持續修正三接方案的態度,綠盟表示肯定,期許這將是各界開始尋找公投僵局出路的開始。本篇聲明之目的並不是簡單地表態藻礁公投「贊成」或「反對」,綠盟的立場始終都是盡可能詳盡地呈現藻礁與三接議題所牽涉的複雜能源轉型面向,希望大眾在投票日做出選擇時,都可以充分理解每一個方案背後的成本與影響。
🔸 有助減緩藻礁衝擊與能源轉型影響的方案都值得討論
綠盟在過去的聲明( https://pse.is/3eym9l )中也曾強調「能源議題不該被公投簡化、更不該變成政治對決」,雖然公投無法解決能源議題的多元與複雜性,然而這不代表公投一旦成案就注定得以零和對立的結局收場,反而雙方應該更為積極地溝通,充分地討論爭點與可能的解決方案。
因此即使公投已然成案,綠盟仍積極呼籲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專家學者之間的對話,以期可以將各種替代方案的可行性、細節都再往前推進。雖然公投日當天的選票只有「贊成」與「反對」的選項,但在直到那天之前的政策討論、社會溝通並不應該僅局限於此,任何有助於減少對藻礁生態、能源轉型與減煤減碳期程衝擊的方案,都值得包括政府、民間團體及公民社會在內的所有人好好討論,而這當然也包括了行政院所提出的外推方案。
綠盟肯定政府願意朝著對藻礁影響更小的方向修改、調整自己的政策。在第三接收站與藻礁公投的議題上,綠盟向來主張天然氣是能源過渡時期必要的選項,但觀塘藻礁生態的保存也是重要的保育價值,2018年時我們也曾在環保署外抗議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強調政府應該負起責任,妥善評估各種替代方案、落實資訊公開以及與民間團體有更多的溝通對話,這些立場與主張,綠盟從未有所改變。
🔸 三接緩建不缺電,更與核電存續無關
台灣目前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重要十字路口,除了2025年非核家園之外,更重要的是加速減少燃煤發電,尤其是台中火力發電廠、高雄興達電廠都有燃煤機組除役或是停機備用的規劃,這不只有助於改善空氣污染、重金屬危害,對於台灣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任務。在能源轉型、加速減碳的雙重挑戰下,短期內台灣需要透過提升天然氣占比來加速減煤,因此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絕對有其必要性。
許多人擔心,藻礁公投一旦通過,三接需要擇地重建,台灣恐將面臨缺電危機。但綠盟必須強調,三接緩建確實會對電力供應造成ㄧ定程度的壓力,但並不等於缺電。根據未來的電力供需預估,裝置容量224萬瓩的大潭電廠8、9號機如果因為無氣可用而無法如期供電,對於電力備用容量率的影響約為6%,會使得2025年備用容量率落在11%到8%之間,低於法定的15%,但這並不等於缺電,過去綠盟曾經強調,台灣在2014年到2018年間的備用容量率也都低於15%,其中更有三年低於11%,除了2017年因為人為操作疏失所導致的815大停電之外,過去二十年來並未出現限電危機。簡言之,雖然三接緩建確實可能造成未來供電壓力提高,但這並非缺電,也可藉由更好的尖峰用電抑制政策來調適。
因此,在昨日的記者會上,經濟部長王美花不斷談到「三接必要性是核電除役後的電力缺口」,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容易誤導,讓民眾誤以為天然氣與核電是可以互相取代的,似乎「核電不除役就可以不蓋三接」,但這絕對並非事實!過去民間團體早已不斷強調,2025年非核家園是老舊核電屆齡除役、核四未完工不發電的自然結果,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與否跟核電存續議題完全無關,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加速減煤,而非彌補核電缺口。
🔸 三接緩建恐影響減煤進度,中火、興達首當其衝
我們認為「缺電」其實是整個三接爭議中相對沒有疑慮的議題,三接緩建最大的衝擊在於對於減煤期程的影響。換句話說,重點不在於「缺電」,而是「缺少用來減煤的電」。
根據評估2025年需要2620萬公噸的天然氣供應,而第三接收站的預計供應量為300萬公噸天然氣,假如第三接收站未能如預期在2023年至2025年供氣,估計在該年將會有140萬噸的天然氣缺口,約等於100億度的電力。根據經濟部的說法,則是直接扣掉大潭電廠8號機9號機的137億度電,不過也有專家認為8號機9號機既然建好,應仍可利用有限的氣源進行調度發電,不至於完全無發電貢獻。
不論是100億度電或是137億度電缺口,最大的影響都不是「缺電」,而是短缺了原本要用來取代燃煤發電的電力。2025年的能源轉型目標是將燃煤發電占比從現在的45%降至27%,假設到2025年的年用電成長都如去年ㄧ般為2%,則2025年時燃煤發電需較2020年減少440億度。主要的減煤貢獻將來自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四座燃煤機組轉為備用,以及高雄興達電廠的兩座機組除役、兩座轉備用,2020年時興達1-4號機毛發電量約114億度,中火1-4號機毛發電量約83億度電,這總共約197億度的燃煤發電量,將近是2025年減煤任務的一半。倘若2025年前三接無法順利供氣,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台中、高雄的煤轉氣時程。
🔸 台灣社會對展綠、節能的決心有多少?怎麼做?
很多人會問:三接緩建對減煤期程的影響是無法克服的嗎?是否能用綠能、節能取代?專家學者指出,因大潭8、9號機組無法發電或發電貢獻降低而帶來的100億度燃氣電力缺口,可以藉由例如提高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以及加強節電來作為彌補。若臺灣2025年時太陽光電可由原定20GW目標,更全力衝刺至25GW,則可補上約50億度的缺口,此外,2017年至2020年間的「新節電運動」的節電成效達到46億度,若可將社會大眾對藻礁保育的關注,進一步引導到對電力消費外部成本的意識上,再輔以充足的節能預算資源時,進一步壓低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則有機會藉由節能面補上另外50億度的缺口。
蔡英文總統日前因應國際情勢以及國內各界期待,終於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也是台灣的目標」,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那麼面對未來幾年內可預期的電子業用電需求增加,不能僅強調「供電穩定」,而更需要思考如何進一步抑制尖峰用電、強化需量反應措施、加強高耗能產業的能效規範與氣候責任,以提高產業能源使用效率。
因此,除了本文提到的2025年光電目標、尖峰用電抑制、節電政策、產業低碳轉型等,包括「電價正常化」、「碳費」等管制工具也應該被整體性地納入台灣的能源轉型、淨零路徑的政策討論中。這些是不論三接爭議如何發展,原本就需要更大幅度地向上提升、用最大的力道去落實的無悔能源政策。假如表態支持藻礁公投的各方—包括國民黨與支持核電派—都能對此有所認識與決心,不分朝野全民一起致力於落實這些作為,除了有利於台灣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才可以讓我們較有餘裕可以去彌補、調度因為藻礁公投而帶來的各種影響。
🔸 直面能源轉型實際困境,召喚更強的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
當然我們也需要誠實面對當下的眾多挑戰,以及瞭解這些無悔政策本身所需要的巨大社會共識與政策力道,並非一蹴可及,甚至並非當前社會大眾理解與支持的方向。
例如2020年所預計達成的6.5GW光電裝置容量最終並未達標,僅完成約5.8GW的光電容量,這意味著要在2025年時將光電目標再往上提升5GW將是個更為艱鉅—但絕對必要—的挑戰。在地面型光電案場屢屢發生爭議與反對聲浪的情況下,2025年20GW的光電目標中的屋頂光電先由原本的3GW提高至6GW,再於2020年提高至8GW,地面型光電目標則由17GW調降至12GW。換句話說,要追求更為積極的光電目標,包括政府與社會在內都必須願意支持光電發展,且在屋頂型光電目標已三度提升、但地面型光電進度目前仍停滯在2GW的情況下,政府也應盡速建立地面型光電完善而有效的開發機制,才可能有機會在2025年達到甚至超過20GW的目標。
在抑制電力消費成長上,過去三年間中央挹注了高達70億經費來推動縣市共推節電計畫,然而今年之後這筆經費將暫時沒有著落,倘若沒有足夠且穩定的資源,地方的節能節電動能恐怕會遭遇巨大斷層,要延續、強化過去幾年的46億度節電成效也將十分困難。
另外,佔整體用電50%以上的製造部門用電在這幾年絲毫沒有減緩的趨勢,過去十年間的電力消費成長更是有75%來自製造業部門,在現在政府與整體社會氛圍皆高度期待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情況下,藉由節電50億度來彌補三接緩建衝擊的任務也同樣需要高度的共識與政策力道。
在這此情況下,大家必須瞭解讓台灣邁向永續的能源轉型原本就荊棘滿路,在政策資源、社會動能與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三接緩建的選項確實伴隨著不可忽視的成本。例如上述「光電創能50億度、節電50億度」的政策假若能落實,原本可以讓台灣從2025年能源轉型的基礎進一步挑戰2050淨零碳排,如今則有可能僅能勉強幫助我們確保2025年的減煤目標不至於延宕。
因此,在守護藻礁的目的之下,任何能夠為台灣能源轉型盡量爭取到多一點時間的作法,我們認為都是值得嘗試、值得討論的。
🔸 外推方案是政府、社會正面溝通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在「守護藻礁」、「減煤減污」、「淨零碳排」的多重目標與多元價值之下,綠盟認為政府願意研擬與提出三接外推方案是較過去更為進步的作為,除了試圖進一步減緩工程的生態影響,也將對減煤時程的影響控制在2年半之內,這部分必須給予肯定。
當然針對外推方案,各界也還存在相當多的爭論,包括離岸1.5公里之外是否確實沒有藻礁生態、外推方案是否依然會有漂砂影響、突堤效應、觀塘風象狀況是否如何影響外推方案等,這都需要後續更為全面的資料釋出,包括政府目前掌握的鑽探資料,以及持續性的政策溝通對話。
同樣地,綠盟也呼籲政府仍需積極評估各種方案的可能性,任何「減少藻礁生態衝擊」、「減少能源轉型衝擊」的方案都應該被更細緻的討論,並且以「維持加速減煤目標」為前提,提早規劃因應假如「公投通過,三接緩建」後對能源轉型的衝擊,這些因應作為除了提高再生能源目標之外,也包括經濟部記者會上所提出的過渡時期因應對策,例如提升燃氣機組調度、強化節能與需量反應等等。
如此,不論8月底藻礁公投最終結果如何,才能確保可以將公投對於藻礁生態、能源轉型的影響降到最低。三接與藻礁爭議是「環境與環境之間的價值折衝」,雖然公投結果只有「通過」與「不通過」兩種可能,但藉由公投前的政策對話,我們依然有機會產出更好的替代方案、配套措施與因應對策,將上述兩種結果的影響都控制在最輕微的程度。
🔸 能源轉型是跨越世代的持久戰,爭執過後仍需重建共識,共同努力
最後綠盟要強調,經過這段時間的對焦與討論,我們深刻體會到政府與民間都極爲辛苦地思考各種方案,努力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將正面的環境價值向前推進,因為藻礁公投而來的壓力,推動政府研擬出減輕影響的方案不該被簡單地批為「摸頭」,這是議題推動的結果,也許不能讓所有人願意接受,但肯定政府外推方案不代表遺忘初衷,堅持不接受方案的團體也不應被標籤為頑冥不靈。今年8月底的公投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核四重啟公投更是攸關我們能否阻止台灣走上過時、危險又昂貴的核能老路,但能源轉型是放眼2025年、2050年的持久戰,這一路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資源與時間,更需要夥伴與朋友。
符合永續價值的能源轉型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台灣社會所有行動者的協力,這個過程並不簡單,不同的價值之間勢必有所摩擦與扞格,我們所必須做的就是在每一次的爭執、衝突與撕裂之後,努力重建信任與合作基礎,尋找新的共識與行動方案,再繼續一起努力。
能源短缺英文 在 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 TVBS Sisy's World New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LIVE直播不漏接【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https://pse.is/39jbvv
●{世界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4z32
●{財經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8g99
●{大國崛起:中國的世界大業}播放清單:https://pse.is/3bpmw3
●{美國政經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u5jn
●{歐洲政經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tcwh
●{新冠病毒2.0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rrk3
●{中美經貿之戰}播放清單:https://pse.is/3aat9v
●{在台灣放眼全球}播放清單:https://pse.is/3ayj2v
本節目感謝《富蘭克林 國民的基金》贊助
● 海外資產佈局趨勢潮來臨 預約理財顧問為您獨家解析:https://lihi1.com/yTMjq
● 1分鐘解讀2021美股4大趨勢圖文版:https://lihi1.com/yx742
● 四大『美國註冊基金』掌握拜登政策利多:https://lihi1.com/9Zg3i
不放棄通往世界的窗口
全新4小時的"陳文茜"國際新聞與專家觀點,就在《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TVBS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每周六、日晚間21:00-23:00 敬請鎖定TVBS 56頻道&YouTube頻道。
#TVBS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陳文茜
●按讚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VBSSisysWorldNews/
●TVBS官網:http://www.tvbs.com.tw/
●TVBS新聞網:http://news.tvbs.com.tw/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部分影片因版權限制以致海外地區無法觀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歡迎海外觀眾鎖定網路獨家影片。台灣以外TVBS ASIA頻道,在以下地區電視台播出,皆可收看到「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 馬來西亞Astro → 21:00
● 新加坡StarHub → 21:00
● 香港myTV SUPER/ Now TV → 21:00
● 澳門 Macau Cable TV → 21:00
● 菲律賓Sky Cable → 21:00
● 印尼 First Media → 20:00
●澳洲 TVB Australia → 24:00(雪梨時間)
●美國Dish Network → 8:00(美東時間)
能源短缺英文 在 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 TVBS Sisy's World New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LIVE直播不漏接【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https://pse.is/39jbvv
●{世界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4z32
●{財經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8g99
●{大國崛起:中國的世界大業}播放清單:https://pse.is/3bpmw3
●{美國政經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u5jn
●{歐洲政經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tcwh
●{新冠病毒2.0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rrk3
●{中美經貿之戰}播放清單:https://pse.is/3aat9v
●{在台灣放眼全球}播放清單:https://pse.is/3ayj2v
本節目感謝《富蘭克林 國民的基金》贊助
● {海外資產佈局}掌握國際局勢,專屬講座五人成行:https://lihi1.com/Obyat
● 1分鐘解讀2021美股4大趨勢圖文版:https://lihi1.com/fJ1vJ
●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 你也能靠投資救地球:https://lihi1.com/AuRyu
不放棄通往世界的窗口
全新4小時的"陳文茜"國際新聞與專家觀點,就在《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TVBS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每周六、日晚間21:00-23:00 敬請鎖定TVBS 56頻道&YouTube頻道。
#TVBS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陳文茜
●按讚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VBSSisysWorldNews/
●TVBS官網:http://www.tvbs.com.tw/
●TVBS新聞網:http://news.tvbs.com.tw/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部分影片因版權限制以致海外地區無法觀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歡迎海外觀眾鎖定網路獨家影片。台灣以外TVBS ASIA頻道,在以下地區電視台播出,皆可收看到「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 馬來西亞Astro → 21:00
● 新加坡StarHub → 21:00
● 香港myTV SUPER/ Now TV → 21:00
● 澳門 Macau Cable TV → 21:00
● 菲律賓Sky Cable → 21:00
● 印尼 First Media → 20:00
●澳洲 TVB Australia → 24:00(雪梨時間)
●美國Dish Network → 8:00(美東時間)
能源短缺英文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現在限電跳電,要公務員不能吹冷氣,只是核四停建效應的「冰山一角」而已。
高達2838億以上的鉅額負債,以及電力短缺衍生的相關虧損,才真的是一筆爛帳!
蔡英文政府遲遲不說明如何處理,最後恐怕又要全民分攤!我們必須透過公投,堅定地向政府說不!核四爛帳,我不買單!
我們都知道,因為林義雄「林聖人」以死相逼,馬政府只好妥協封存核四;現在蔡政府又高舉反核神主牌,宣示2025全面廢核電。如此下去,沒有核電,只能加大火力發電,但因此碳排放增加,刺激氣溫愈來愈熱,大家只能更加開冷氣,電量很快就供不應求,全民只有陷入能源貧窮的惡性循環!
新黨發起公投的訴求,正是要找出該負責的人負責,請這些人出來面對!別總是說完幹話就不理,最後永遠是人民遭殃,支出變多還沒電可用!憑什麼要大家替你們擦屁股啊!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