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Monday] 垃圾話一下
如果國道六號延伸到花蓮....
➤天池山莊搖身一變,level up成為天池高速公路休息站(附設飯店)!!
➤聽莊主彈吉他唱歌,粉絲再也不需要花一整天時間步行13K,各種演唱會周末上演,駐唱歌手發大財!!
➤開車、公車輕鬆直達,Day 0下榻500元/床天池飯店背包房,用Booking.com預約,shopback還回饋6~12%,接駁車費用不廢話直接cost down,讚讚讚!!
➤夫妻、情侶、上班族及全家大小,扶老攜幼輕鬆走上能高主峰,宛如石門山般的百岳景點,警政署入山證都懶得審查,超溫馨~~
➤再也不需要走個3天才能看的到水鹿,開車窗就看的到;縱走路線簡化成3天來回小旅行,適合小資男女在周末連休就可以達成的願望,登山、旅遊業發大財。
➤一日能高安東軍,不是夢!!
隨便想一下國道延伸到花蓮就這麼多好處!!!
認真起來還得了?
#太多好處惹我覺得不行
#車出的去人進的來水鹿尿喝不完
#示意圖好廢但花好久時間
#慘惹PO完這篇韓粉要退讚惹QQ
能高安東軍接駁費用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假日登山客的悲歌》
不說別人,我正是貨真價實的「假日登山客」一族,如果想要嘗試更長天數的縱走行程,沒有連假是萬萬不行。雖然我知道連假時熱門路線上的惡劣情況,但「假期」比起崇山峻嶺來說,反而是個更加不可逾越的障礙 😭
誰不想平日去爬山?誰不想多排個幾天輕鬆走?然而擺在「不影響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之下,我們這群人就是只能認命。
有家室的山友可能感受會更深,因為家庭的需要擺在最前,而且家人也不見得能理解愛山如痴的情結,使得長天數行程的成行機率更低。
拿雪山西稜為例,這條封閉長達十餘年的高山經典路線,如今一查之下竟然8日到5日都有可參考的商業團或自組行程,但我和我朋友這群人也只能苦笑一聲,選擇壓縮程度不低的5日版。
我們也知道這樣不輕鬆,也沒什麼耍廢時間,但沒假的現實就是如此──而且光是能湊足我們這一團都要感恩了。
一開始考慮以自組隊形式來走,但廣泛收集意見之後,還是決定請嚮導來增加安全性,並且委辦申請、接駁車、帳篷和公糧等事項,基本上就是一個客製化的商業團。
就我的個人的考量來說,擔任自組隊嚮導一職要處理太多事情,無法放心地拖在隊伍末端拍照賞景啊~ 然後眼看每日行程都要趕天黑前到營地,索性再加碼請協作幫忙分攤重量,不然還真是有點怕怕的。
費用當然不便宜,但對於我們這種從事頻率低的人來說,為一個行程存到足夠團費並不是難事。既然是久久爬一次,自然容易擔心東擔心西,於是選擇商業團就變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簡言之,我們願意承受的風險不高啊 😂😂
放眼未來,假如像我一樣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絕對能夠期待每逢風和日麗的假日,即使是高山都能熱鬧如菜市場 … 看看合歡北峰登山口附近的停車盛況,就知道這只會越來越嚴重。
究竟是熱門路線上的基礎建設該完善化,滿足更多人的需求,還是以某些手段限縮參與的人數?環境保育和高山觀光這個議題,就需要大家來共同思考了。
.
《連假爬山有點可怕,以後還會更可怕?》
2017年,端午連假的南湖群峰線人滿為患,雖然步道上碰到的人不多,新雲稜山屋外營地的壅塞情況卻令我大吃一驚,帳篷簡直都搭到步道上了。
我們晚到的除了摸進樹林找空地之外,別無他法。但或許這也是不錯的選項,因為那塊空地的邊緣處有時候能聞到從廁所飄過來的恐怖氣味。
同年的雙十連假,縱走路線「能高安東軍」一樣處於爆滿的狀態,好在第一天入夜後的壞天氣讓不少隊伍決定打道回府。即便如此,整條路線上唯一的地形障礙「光頭山崩壁」仍然造成頗為嚴重的塞車,光是我們這隊就等了近一個半小時才再度全員到齊。
連假的旅遊品質不只平地差,就連山上也糟糕。商業團的套裝登山行程日益風行,就像聖母峰一樣,多多少少會營造出有錢就能爬大山的假象。以後這種因人數過多而造成的問題,我認為只會越來越嚴重,假如沒有好的制度和政策予以規範,再加上登山者的自律能力,很難想像以後的人會有好的體驗。
「生態乘載量」雖然行之有年,但卻聽聞過我國的計算方式不是以學理為基礎,而是以設施的容量為基礎 … 關於這點,不知能否有大德指點迷津?
另一個疑問是,曾聽嚮導說以前的登山社若預知營位不足,即會派出快馬先行佔位;但如果有人用營地附近預藏的帳篷幫客戶搭好了,這樣對後來的人公平嗎?
最令我在意的還是安全問題。假如因為過度壅塞,而迫使隊伍要在惡劣天候中排隊等候,進而導致失溫或是摸黑的狀況,相信也不是大家所樂見的結果吧。
能高安東軍接駁費用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假日登山客的悲歌》
不說別人,我正是貨真價實的「假日登山客」一族,如果想要嘗試更長天數的縱走行程,沒有連假是萬萬不行。雖然我知道連假時熱門路線上的惡劣情況,但「假期」比起崇山峻嶺來說,反而是個更加不可逾越的障礙 😭
誰不想平日去爬山?誰不想多排個幾天輕鬆走?然而擺在「不影響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之下,我們這群人就是只能認命。
有家室的山友可能感受會更深,因為家庭的需要擺在最前,而且家人也不見得能理解愛山如痴的情結,使得長天數行程的成行機率更低。
拿雪山西稜為例,這條封閉長達十餘年的高山經典路線,如今一查之下竟然8日到5日都有可參考的商業團或自組行程,但我和我朋友這群人也只能苦笑一聲,選擇壓縮程度不低的5日版。
我們也知道這樣不輕鬆,也沒什麼耍廢時間,但沒假的現實就是如此──而且光是能湊足我們這一團都要感恩了。
一開始考慮以自組隊形式來走,但廣泛收集意見之後,還是決定請嚮導來增加安全性,並且委辦申請、接駁車、帳篷和公糧等事項,基本上就是一個客製化的商業團。
就我的個人的考量來說,擔任自組隊嚮導一職要處理太多事情,無法放心地拖在隊伍末端拍照賞景啊~ 然後眼看每日行程都要趕天黑前到營地,索性再加碼請協作幫忙分攤重量,不然還真是有點怕怕的。
費用當然不便宜,但對於我們這種從事頻率低的人來說,為一個行程存到足夠團費並不是難事。既然是久久爬一次,自然容易擔心東擔心西,於是選擇商業團就變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簡言之,我們願意承受的風險不高啊 😂😂
放眼未來,假如像我一樣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絕對能夠期待每逢風和日麗的假日,即使是高山都能熱鬧如菜市場 … 看看合歡北峰登山口附近的停車盛況,就知道這只會越來越嚴重。
究竟是熱門路線上的基礎建設該完善化,滿足更多人的需求,還是以某些手段限縮參與的人數?環境保育和高山觀光這個議題,就需要大家來共同思考了。
.
《連假爬山有點可怕,以後還會更可怕?》
2017年,端午連假的南湖群峰線人滿為患,雖然步道上碰到的人不多,新雲稜山屋外營地的壅塞情況卻令我大吃一驚,帳篷簡直都搭到步道上了。
我們晚到的除了摸進樹林找空地之外,別無他法。但或許這也是不錯的選項,因為那塊空地的邊緣處有時候能聞到從廁所飄過來的恐怖氣味。
同年的雙十連假,縱走路線「能高安東軍」一樣處於爆滿的狀態,好在第一天入夜後的壞天氣讓不少隊伍決定打道回府。即便如此,整條路線上唯一的地形障礙「光頭山崩壁」仍然造成頗為嚴重的塞車,光是我們這隊就等了近一個半小時才再度全員到齊。
連假的旅遊品質不只平地差,就連山上也糟糕。商業團的套裝登山行程日益風行,就像聖母峰一樣,多多少少會營造出有錢就能爬大山的假象。以後這種因人數過多而造成的問題,我認為只會越來越嚴重,假如沒有好的制度和政策予以規範,再加上登山者的自律能力,很難想像以後的人會有好的體驗。
「生態乘載量」雖然行之有年,但卻聽聞過我國的計算方式不是以學理為基礎,而是以設施的容量為基礎 … 關於這點,不知能否有大德指點迷津?
另一個疑問是,曾聽嚮導說以前的登山社若預知營位不足,即會派出快馬先行佔位;但如果有人用營地附近預藏的帳篷幫客戶搭好了,這樣對後來的人公平嗎?
最令我在意的還是安全問題。假如因為過度壅塞,而迫使隊伍要在惡劣天候中排隊等候,進而導致失溫或是摸黑的狀況,相信也不是大家所樂見的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