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老夫老妻反而最不容易做到換位思考或同理心。
換位思考有助於你合理看待對方的感情和反應,不至於一開始就認定對方很蠢。它也能助你認清自己對某個情況的偏差認知。
當你站在伴侶的立場仔細設想,即使你仍試圖影響對方,還是可以自然而然地選擇更有用的行為模式,和/或更接納並理解對方的行為。
取自《與焦慮和解2》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講到最後,因為回應某位朋友的留言,眼淚差一點留下來。我事後去感受內在的變化,除了有悲傷、不捨,但也有因為感謝而出現的感動,我真心感謝曾經出現的美好,即使相對短暫。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76939742936971/
換位思考,或者說是同理心,是高我智慧的一種展現。這是提升了觀照,在小我之外,準備好了一個更廣泛的連結,這常能通往慈悲。
高我能作用,愛與關懷的態度比較容易傳遞,因為我們脫離了小我的自我中心。相處在一起久了,常常會誤以為自己足夠了解對方了,因此疏於進行連結。
在一起久了,習慣了,小我便開始透過念頭活在過去。高我幫助我們活在當下,以現在對方的樣子來進行此刻的連結,而非完全透過過去的濾鏡去看待對方。
如此,我們的互動便能更真誠,連結也能更深刻。
高我可以帶著我們,先回到自己的核心,也就是愛的存在,去進行連結。我們得先體驗過被愛,然後透過這本書提醒的「微行動」,學著去愛。
去愛比被愛要難一點,因為曾被愛過,會比較知道怎麼去愛。去愛,是冒險,是時時感受自己,也對對方開放。在挫敗後,依然願意去愛,即便對方不接受,我們依然可能活在愛裡,跟自己在一起。
祝願您,能不放棄去愛,這等同於不放棄自己的存在!
*********************************
【文/ 愛麗絲.博耶斯】
透過你們的關係進而成為健全成熟的個體
不管是你們之間的感情正穩定發展,或者因正面連結愈來愈少而漸行漸遠,善用本節的建議都將獲得助益。若希望感情圓滿,你必須持續感到自己透過伴侶逐漸成長為健全成熟的個體。但感情路上難免有低潮和缺憾,這種感覺不會無時無刻存在,但應該要多數時候都感受得到。
一段關係剛萌芽時,在感情的滋潤中成長可以說輕而易舉。剛開始和一個人在一起時,我們會接觸到新的興趣和嗜好,彼此的喜好、想法和做事方法融為一體時,自我也會進一步擴展。這方面的成長可能來自於伴侶引介的美食或電視劇、新的朋友圈、對政治議題的不同觀點,或者更輕鬆/更好的處事方法。新交往的伴侶也會幫助我們發掘以前忽略的長處。例如,你或許不曾發現自己的幽默感這麼有用又討人喜歡,多虧伴侶讓你重新認識自己。這正是感情協助我們提升自尊的方式。
當你已經非常了解伴侶,這種成長的感覺可能會停頓。如果你們的感情陷入停滯,或許需要大力刺激一下,以便再次觸發雙方透過感情成長的感覺。以下是幾點建議。
I. 透過深刻而有意義的談心增進彼此的親密
【試試看】
如果你們是老夫老妻,你或許會認為自己對伴侶已經徹底了解。請試著探索伴侶的思考領域,找出你不曾發掘的想法。進行這個實驗時,不妨試試阿圖‧ 艾隆(Arthur Aron)教授的三十六個問題。艾隆教授是關係心理學之父,根據他的實驗,雙方共同擁有的脆弱可以使彼此快速產生愛意,因此他設計了三十六個問題。問題從最淺的開始,愈往後愈牽涉到私人層面。你可以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找到這些問題,只要在谷歌搜尋「讓陌生人迅速相愛的三十六個問題」即可。或者你也可以嘗試更簡單的方法:
1. 你不太了解伴侶對某個主題的看法,或許是政治議題,這時不妨直接提問。挑一個你真的感興趣的主題,並容許自己因伴侶的意見而改變看法。
2. 詢問伴侶兒時情景,比如「跟我說說你小時候放暑假喜歡做什麼。」提問時拿出你最好的判斷力,不要問你覺得可能會引發爭執的問題。
II. 將緊張關係化為一同成長的契機
健康關係包括容許對方影響自己的想法和行動,這是一種信任和尊重。對關係緊張的伴侶來說,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你可以試試下列方法。
【試試看】
伴侶有哪個特質或行為表面上激怒你,其實你暗地裡有些欣賞?比方說,伴侶一向逍遙自在、無拘無束,明明快要遲到,但他/她根本不擔心。如果你總是要焦慮不安地催促伴侶,當你提醒到某個程度時(不要口出惡言),不妨對他/她的無所謂心態表示欣賞。你不需要在各方面力挺伴侶的悠閒態度,還是能夠認可這種特質的正面意義。
針對彼此之間某種緊張的相處模式,詢問伴侶的意見,至少可以先從表面問題開始。舉例說明,如果伴侶總是要你整理環境,乾脆請對方提供一些整理的建議,挑一個伴侶可能會訝異並樂於聽到的問題。這個建議和上個建議對改進關係中比較緊張的層面特別有幫助,好比和姻親的相處。
對於伴侶想要討論但你一直迴避或拒絕的話題,不妨由你主動提起。比方說,伴侶最近不斷提到要不要再生一個寶寶,你可以說:「你說得對,這件事需要商量,要不要今晚散步時談一談?」不需要非達到共識不可,至少要讓伴侶覺得你願意傾聽,這場談話將會拉近彼此的距離,或許將來更有可能達成共識。
***
換位思考:良好關係的全方位工具
我無意將重點擺在減少爭執,而是要介紹一個特別技巧,用它來解決緊張關係,效果幾乎像是魔法一樣神奇。換位思考是非常有效(而且簡單)的技巧,適用範圍大得出奇。我們通常認為自己已將伴侶的觀點納入考量,事實上,我們根本沒有做到。部分原因是錯誤共識效應造成的,我們誤以為別人對事物的看法和我們一樣。(事實上,老夫老妻反而最不容易做到換位思考或同理心。)
換位思考有助於你合理看待對方的感情和反應,不至於一開始就認定對方很蠢。它也能助你認清自己對某個情況的偏差認知。舉例說明,你用所謂的「應該」檢視伴侶的行為,或者以偏差認知看待對方,像是「伴侶應該吃完晚餐立刻去洗碗,因為我覺得本來就應該這樣。」
當你發現感情出現摩擦,不妨進行短暫的換位思考。比方說,你對伴侶的逃避行為感到挫敗,於是你天天朝對方嘮叨。然而,你從沒想過對方被你嘮叨的感受。或者,你對伴侶和其父母相處的方式感到挫敗,對方始終不樂意告知父母自己做的所有決定,因為父母總是對伴侶的決定出現過度負面反應。你不曾認真設想過,伴侶一直遭到父母否決,要和這樣的人溝通有多麼難。
當你站在伴侶的立場仔細設想,即使你仍試圖影響對方,還是可以自然而然地選擇更有用的行為模式,和/或更接納並理解對方的行為。
【試試看】
挑一個對方令你挫敗、失望或生氣的行為,以三個步驟進行換位思考。首先,以你的觀點描述整件事。接下來,以伴侶的觀點描述整件事。最後,以中立的旁觀者立場描述整件事。理想的做法是寫下三個段落,而不只是思考。
以下是換位思考的其他祕訣:
• 檢驗你的換位思考是否正確往往會有幫助。不妨對伴侶說:「這是我站在你的立場設想的情形,我想得對不對?有沒有遺漏?」
• 有些人發現,拉開視覺上的距離有助於保持心理上的距離,因而更容易做到換位思考。不妨想像你正在房間的高處(通常是安裝監視器的牆角)俯瞰令你困擾的整個情況,運用換位思考檢驗你的行動。問問自己:「我也會這樣對待他人嗎?」比如說,也許你下班或出門辦事後回到家,進門時不會對伴侶打招呼,但你對別人不會這樣。
• 換位思考可以立刻解除感情中的緊張或挫敗局面,即使負面情況已經持續一陣子,而且令你非常懊惱,還是能夠立即解決。運用你的情緒(懊惱、挫敗等等)做為提示,嘗試進行換位思考。
.
以上文字取自
與焦慮和解2: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6265
高寶書版
https://www.facebook.com/gobooks3/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脫離姻親關係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年夜分享書]
姵瑩的這本「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
/
過年期間常是家人相處歡聚的時刻,卻也是許多人壓力的來源,因為當許久未見的姻親、長輩、晚輩和家人一起聚在一起,就想找話題,也因為平日沒有相處,關係就像臉友一樣只有看貼文和照片,沒有真正生活在一起follow到近況,話題的重疊性也變得較少,可能就拿過去對你的印象、目前你可以努力的目標、或者從聊天中變成一種對2019年年末評鑑的概念,包括家庭收入、結婚、生子、是否升遷等外在條件加以品頭論足一番,當你感到舒服or不舒服的感受,正視自己在關係上感受到『越界一步(多問一句)則太多、少一步(少問一句)則失聯』的狀況。這正是這本書的主軸『關係界線』,對華人來說,對界線的詞有時候會有負面的連結,這之中隱含著1.權力的高低和2.關係的遠近,例如如果A先跟B畫界線,那A是不是要讓B難堪,是不是高B一等,有了這些連結,讓關係界線連談的空間都被壓縮了,因為不好說!
/
書中舉了許多家庭中的互動例子,並且指出當界線模糊的時候,人就容易彼此干涉太多,在「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當我處理的時候超出你的期望,之後變成我也很有事」這樣的互相攪和之下,在關係中可以親近也可以衝突,如果不衝突就變成隱忍,然後維持了這樣的關係互動。
姵瑩在書中指出許多”我和你好,就不能和他好”的三角關係變化,以及在家庭中做牛做馬卻永遠孤單的家人、在家中作威作福卻永遠得不到尊重的家人、永遠置身事外天真的永恆少年、以及不安於室的彼得潘心態,將關係的互動,藉由淺白的文字,深刻的描繪著日常,犀利的指出關係的失衡,例如:掌控的母親VS邊緣的父親、可憐的母親VS惹事的父親、委屈的母親VS旁觀的父親等關係狀態(當然腳色可以置換亦同),在這些關係的互動中,可以看見蹺蹺板般的不平衡,而我們就在這樣的不平衡中長出”對自己的認同’、對父母的認同,以及對家庭的刻板印象,在年節的時期,正好是家庭觀察的最好時機呢!
.
如果你對這本書也有興趣,歡迎自行參閱喔~~新年快樂~~
#吳姵瑩
#愛心理
脫離姻親關係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年夜分享書]
姵瑩的這本「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
/
過年期間常是家人相處歡聚的時刻,卻也是許多人壓力的來源,因為當許久未見的姻親、長輩、晚輩和家人一起聚在一起,就想找話題,也因為平日沒有相處,關係就像臉友一樣只有看貼文和照片,沒有真正生活在一起follow到近況,話題的重疊性也變得較少,可能就拿過去對你的印象、目前你可以努力的目標、或者從聊天中變成一種對2019年年末評鑑的概念,包括家庭收入、結婚、生子、是否升遷等外在條件加以品頭論足一番,當你感到舒服or不舒服的感受,正視自己在關係上感受到『越界一步(多問一句)則太多、少一步(少問一句)則失聯』的狀況。這正是這本書的主軸『關係界線』,對華人來說,對界線的詞有時候會有負面的連結,這之中隱含著1.權力的高低和2.關係的遠近,例如如果A先跟B畫界線,那A是不是要讓B難堪,是不是高B一等,有了這些連結,讓關係界線連談的空間都被壓縮了,因為不好說!
/
書中舉了許多家庭中的互動例子,並且指出當界線模糊的時候,人就容易彼此干涉太多,在「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當我處理的時候超出你的期望,之後變成我也很有事」這樣的互相攪和之下,在關係中可以親近也可以衝突,如果不衝突就變成隱忍,然後維持了這樣的關係互動。
姵瑩在書中指出許多”我和你好,就不能和他好”的三角關係變化,以及在家庭中做牛做馬卻永遠孤單的家人、在家中作威作福卻永遠得不到尊重的家人、永遠置身事外天真的永恆少年、以及不安於室的彼得潘心態,將關係的互動,藉由淺白的文字,深刻的描繪著日常,犀利的指出關係的失衡,例如:掌控的母親VS邊緣的父親、可憐的母親VS惹事的父親、委屈的母親VS旁觀的父親等關係狀態(當然腳色可以置換亦同),在這些關係的互動中,可以看見蹺蹺板般的不平衡,而我們就在這樣的不平衡中長出”對自己的認同’、對父母的認同,以及對家庭的刻板印象,在年節的時期,正好是家庭觀察的最好時機呢!
.
如果你對這本書也有興趣,歡迎自行參閱喔~~新年快樂~~
#吳姵瑩
#愛心理
脫離姻親關係 在 在面臨將來死後被「分居」 另一半離開了姻親關係就結束了嗎 ... 的推薦與評價
未亡人#被分居# 姻親關係 在家事法庭的調解室內,淑芬(化名)淚漣漣低頭不語,那些因丈夫和自己締結親屬關係,喚作「公婆、小叔、小姑」的人, ... ... <看更多>
脫離姻親關係 在 兄弟姊妹間之血親關係消滅(B)脫離父子關係之協議 的推薦與評價
(A)父母俱亡,兄弟姊妹間之血親關係消滅 (B)脫離父子關係之協議,有效 (C)姻親關係,因離婚而消滅 (D)養親子對收養關係協議終止,養親子關係暫不消滅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