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 2021 新定義
心衰竭是由於心臟結構,及/或功能異常,且證實利鈉肽 (Natriuretic peptide)升高,及/或肺或系統循環充血,而引起之臨床症候與症狀。
(3/1/2021 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自己翻寫譯文有些繞舌,用白話文說,就是:
心衰竭是由於
1、心臟結構異常,或
2、心臟功能異常
且有:
1、利鈉肽 (Natriuretic peptide)升高,或
2、肺/系統循環鬱血
引起的臨床症狀/症候群。
這個定義來自於以下各國心臟學會達成的共識:
1、歐洲心臟學會的心衰竭協會
2、日本心衰竭學會
3、加拿大心衰竭學會
4、澳洲紐西蘭心臟學會
5、中國心衰竭協會
哈佛醫學院的Braunwald 及Antman 在該期刊社論也加以肯定。看來,這個定義是一統江湖的新主流了。
過去30年,心衰竭被定義為,心臟無法負荷新陳代謝所需而引起之症狀。相較之下,新定義確實著重於「心臟」因素。
特別注意的是,按照新定義,因為慢性腎病(CKD)所造成的水份滯留,並不包括在心衰竭之內。
心衰竭的階段分期(staging)
有了新定義,staging也跟著修改。
# 發生心衰竭風險(At-risk for HF)(A期):
病人有發生心衰竭風險,但以前或現在心臟並無結構或功能異常的症狀,也沒有利鈉肽升高的情形。
#心衰竭前期(Pre-HF)(B期):
以前至目前無心衰竭症狀,但有心臟結構/功能異常存在,或利鈉肽升高情形。
#心衰竭(C期):以前或現在已出現因為心臟結構/功能異常的症狀。
#晚期(嚴重)心衰竭(Advanced HF)(D期):
病人在靜態休息時出現嚴重的症狀,經指引導向治療仍重覆住院,且需要進一步的治療,如換心,機械循環輔助,或緩和醫療(palliative)。
值得注意的是,心衰竭前期(Pre-HF)(B期)。這個概念就如同癌前期,仍然可以治療,可以預防的。就像糖尿病而且有心衰竭風險的病人,使用SGLT2 一樣。
面對使用左心室射出分率(LVEF)來分類心衰結治療,如低射出分率(HFrEF,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及正常射出分率(HFpE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新定義的心衰竭也有更新版的說法:
#低EF的心衰竭(HFrEF):LVEF在40%以下
#輕度低EF的心衰竭(HFmrEF):LVEF 41-49%
#正常射出分率(HFpEF): LVEF大於50%
#改善射出分率之心衰竭(HFimpEF):從基本EF小於等於40%,提升至少10點,且第二次測量之EF大於40%
最後一項的改善射出分率之心衰竭,觀念上是提醒人們,心衰竭治療後,是可以改善(improve)的,而不是恢復(recover)。
新定義是強調,心衰竭是連續演變的事情(continuum),而不是只去不回的單行道。
在治療角度觀之,過渡性的EF 改變,即使提升10-20%,如果沒有超過達到EF40%,治療策略不需要改變。如果EF升高超過40%,治療策略需要調整。
雖然論文發表時用的標題是《Universal Definition》Braunwald 認為新的定義還不能說全球共識,因為美國心臟協會(AHA)及美國心臟學院並未參與。
老美說的才算universal definition?
新定義還需時間考驗。
資料來源:
Univers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heart failure.
J Cardiac Fail 2021;00:1-27
#心衰竭
#射出分率
#HFrEF
#LVEF
#HFmrEF
#HFpEF
#HFimpEF
#利鈉肽
#Natriuretic peptide
腎病症候群分期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hf
心衰竭
心衰竭診斷的準則需要兩個主要診斷準則或是ㄧ個主要準則加上兩個次要準則,主要準則是治療五天後體重下降大於4.5公斤、急性肺水腫、心臟擴大、頸靜脈怒張、中心靜脈壓大於 16 公分水柱、肝頸靜脈反射、鎮發性夜間喘或端坐呼吸、肺囉音、第三心音(奔馬音),次要準則是兩側水腫、運動性呼吸困難、肝腫大、夜咳、肋膜積水、心搏過速(>120/分),次要準則只有在排除其他的原因(例如: 慢性肺病、肺動脈高壓、肝硬化、腎病症候群、尿毒症等)以後才能算數。但是舒張性心衰竭的診斷使用這ㄧ個準則比較不可靠,因此必需要加上心臟超音波。另外當腦利鈉胜肽(BNP)正常時就能排除心衰竭,但是 BNP增加時卻不能診斷心衰竭,因為 BNP具有高敏感性和低特異性。
心衰竭的分期是第一期常規活動「無」症狀,第二期是「常」規活動有症狀,第三期是輕「微」活動就有症狀,第四期是休「息」時就有症狀。
無常微息(只有氣息微弱的人才會看見無常)
https://medium.com/…/%E7%84%A1%E5%B8%B8%E5%BE%AE%E6%81%AF-b…
腎病症候群分期 在 認識台灣的新國病-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以下 ... 的推薦與評價
年長者(>60歲) 慢性腎臟病(CKD)的分期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 ... 肌酸酐比值* 相對於年輕成年人的水平** 包括腎病症候群(白蛋白排泄通常>2200 ... ... <看更多>
腎病症候群分期 在 科學素認識腎病症候群20200308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科學素認識 腎病症候群 20200308. 1,165 views1.1K views ... 腎臟醫療05 腎臟病併發症與 分期 照顧by 台大蔡宏斌醫師. 看健大健康影音知識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