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頭痛、眼睛紅腫痛!鼻竇炎拖久未治療,小心眼、腦出現併發症❗❗❗
前陣子一位病人來診,主訴自己最近兩個月總是喉嚨發癢、咳嗽、喉嚨一直卡痰,以為是過敏引起。雖然有到幾間診所就醫,但這些診所因考量疫情而未提供檢查,醫師憑靠初步問診後,有的說是慢性咽喉炎,有的說是胃食道逆流,吃了藥卻仍不見改善。
待他描述完畢,在完整防護下我還是按照以往的程序一一做耳鼻喉的理學檢查,且肺部聽起來並無異狀,但是在做喉嚨與鼻腔內視鏡檢查時,發現患者的右側上頷竇開口處有一條非常明顯的黃鼻涕往鼻子後方倒流。
「原來是鼻竇炎!害我白白吃了兩個月胃藥。」經開立
抗生素並指導他在家搭配正確沖洗鼻腔,約莫一週時間便解除了困擾病人已久的問題。
⭕鼻竇炎常見症狀是哪些?
所謂鼻竇炎,是指鼻竇黏膜發炎的一種疾病,依症狀持續的時間可分成急性與慢性兩種,目前門診以急性鼻竇炎病患為大宗。而急性鼻竇炎的發生,最常見的原因便是感冒,因此打噴嚏、流鼻水都可能是鼻竇炎症狀之一。
臨床上針對成人鼻竇炎的診斷,須符合以下4項主觀症狀至少兩種:1.鼻塞、2.濃黃鼻涕、3.臉部脹痛、4.嗅覺減退或喪失,同時需再搭配醫師以鼻內視鏡或電腦斷層檢查
來幫助確診。
上述病人說原以為症狀一直沒好是過敏,事實上過敏者流出的鼻水通常較為清稀,與前列之濃黃鼻涕的典型鼻竇炎表現並不相同,且過敏通常也不會有臉部腫脹或嗅覺等問題。另外,經醫師檢查後若發現鼻道內有鼻息肉或中鼻道黏膜有水腫現象,診斷為鼻竇炎的機率較高。
⭕治療急性鼻竇炎一定要用抗生素嗎?
「#急性鼻竇炎」是指病程少於12週,和感冒一樣,病原也可分為細菌性或病毒性兩種,因此治療方式也不相同。
1. #病毒感染:是急性鼻竇炎最普遍的發生原因,一般若感冒症狀持續超過兩週、甚至一個月,就必須留意可能已轉變為急性鼻竇炎。病毒性鼻竇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臨床上會開立抗組織胺、去充血劑、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等藥物治療,或者使用鼻內類固醇噴劑、搭配鼻腔鹽水沖洗等,皆有助減輕症狀;補充適量的維他命C或鋅也會有幫助。
2. #細菌感染:通常是病毒性鼻竇炎持續5天以上且症狀惡
化演變而來,所以醫師會視症狀認為有細菌感染的跡象,這時才會開立抗生素。要注意的是,一旦服用抗生素必須吃完10~14天的完整療程,若未按醫囑回診或任意停藥,可能會很快復發且讓細菌對原本使用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導致下次醫師必須得開立更強的抗生素。假使這樣反反覆覆,最後生存下來的細菌就會變得十分頑強,可能產生有抗藥性,大大增加治療難度。
⭕感冒、鼻竇炎勿輕忽!變成慢性恐難根治
持續有鼻竇炎症狀者,若是拖延或未經妥善醫治,就可能變成「#慢性鼻竇炎」了,這是指病人發炎症狀超過12週。當無法控制或改善病情時會考慮動手術處理過度阻塞的鼻竇開口,與移除病變的黏膜。
有別於傳統需翻開兩邊嘴唇,於牙齒上方橫切一刀再將上頷骨敲開刮除黏膜的Caldwell-Luc手術,「鼻竇內視鏡手術」則是直接從鼻孔進入,外觀不會留下傷口,也不容易產生併發症,是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流手術。假使是鼻中膈彎曲導致鼻竇開口阻塞的病患,不僅需使用內視鏡治療鼻竇炎,同時也應接受
鼻中膈成型術同步處理鼻中膈問題。
「為什麼我的鼻竇炎不會好?」臨床上碰到不少病人說自己幾年前得到急性鼻竇炎後,至今仍經常被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所苦。事實上,有一部分鼻竇炎的確是很難根治。慢性鼻竇炎又可分為合併有鼻息肉及無合併鼻息肉兩種
長有息肉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通常只要將鼻息肉取出,使鼻竇內鼻液的引流順暢,原則上便可痊癒。而沒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竇炎,則多因感染造成,代表病人本身鼻黏膜發生病變,清除能力不佳,本身體質容易有發炎反應,致使細菌容易附著於鼻竇,此時單純透過手術治療較難以根治,術後還需搭配抗生素治療,生物製劑,鼻腔沖洗,局部類固醇等藥物降低復發機率。
沒治好不只造成鼻竇感染,嚴重時可能引發失明、腦膜炎
有些病人錯將鼻竇炎誤認為感冒或過敏,或因症狀時好時壞而忽略了鼻竇炎的診治;還有少數患者經藥物治療無效後,出自某些原因不考慮手術,要注意病情惡化將容易造成腦部與眼睛的併發症,例如眼窩蜂窩性組織炎、失明、腦膿瘍、腦膜炎、海綿靜脈竇栓塞等。其中,當慢性鼻竇炎病患同時又有較嚴重的感冒,相對出現併發症的機率較大。
因此,要是感覺眼睛腫脹帶有疼痛感,或有複視、視力下降、劇烈頭痛、發燒等情況,可能都不是單純鼻竇炎引起,必須盡快就醫檢查。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感冒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就是鼻竇炎,因此要預防鼻竇炎,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個人防護、加強免疫力,盡量避免感冒上身。即使感冒,若症狀未改善或有新變化時,都應提高警覺。另外,由於臨床上每個月總會碰到一兩位齒源性鼻竇炎的病人,所以特別叮嚀要是拔牙後突然出現黃鼻涕,尤其是拔除上方牙齒,因牙根十分接近鼻竇,當牙齒細菌入侵鼻竇時也會感染導致鼻竇炎喔!
#鼻竇炎 #鼻塞 #鼻過敏
#台中耳鼻喉科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腦膜炎一定會發燒嗎」的推薦目錄:
腦膜炎一定會發燒嗎 在 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孩子發燒,掌握照顧原則免緊張!🚩
最近天氣轉涼,發燒的小朋友也變多了。孩子發燒總是讓照顧者最感到焦慮,甚至有家長每天跑診所,就為了「孩子怎麼還燒個不停啊?」到底小朋友發燒是不是很嚴重呢?發燒期間要注意什麼?退燒藥該不該用呢?園丁醫師整理了門診常見關於發燒的問題,讓大家遇到孩子發燒也不再手忙腳亂囉!
-------------------------------------------
Q1:小朋友燒到幾度需要到大醫院就醫?
A1:發燒是否需至大醫院就醫?這個問題和燒到幾度沒有絕對關係。發燒的溫度主要和當次生病感染的病原有關,有些病毒特別容易高燒,例如腺病毒、嬰兒玫瑰疹等,雖然燒的溫度高,仍然是自限性的疾病,病程過了自然就會退燒。
🔺需至醫院就醫的情況大約是以下幾種:
1. 精神活力不好:無論燒到幾度,只要孩子在退燒期間精神活力差、甚至意識不清楚,就要去醫院檢查
2. 年齡太小:滿月前的新生兒一旦發燒,就需住院檢查及治療;滿月後至三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也建議需至醫院進行血液、尿液檢查
3. 發燒時間太久:一般感冒發燒較少超過五天,若不明原因發燒超過五天,建議進一步檢查發燒的原因
----------------------------------------------
Q2:小朋友一直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A2:一般生病發燒幾乎不太會超過攝氏41度,這種溫度的發燒本身不會影響腦子的功能。某些「燒壞腦袋」的狀況,是因為腦炎或腦膜炎疾病所引起,不是單純發燒造成神經損傷。不過若是中暑或是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的體溫過高就有可能傷害神經系統,需要積極降溫。
-----------------------------------------
Q3:孩子手腳冰冷發紫、身體顫抖,體溫卻很高,到底要穿衣還是脫衣?
A3:發燒是因為腦中體溫控制中樞的設定值改變了,所以身體會做出一串反應讓體溫上升,包含週邊血管收縮(所以手腳會冰冷發紫)、身體冷顫產生熱能,當體溫到達設定值,就會感覺熱和出汗。所以要加衣還是脫衣就看是發燒的哪個階段,簡單來就孩子覺得冷就加衣、覺得熱就脫衣吧!
-----------------------------------------
Q4:退燒藥到底該不該吃?
A4:我在門診遇到的一些家長,對退燒藥的態度十分兩極化,有的希望積極退燒,有些則希望儘量不要給退燒藥。到底退燒藥怎麼用比較好?首先澄清一下,在一般感冒的狀況下,退燒藥只是「暫時緩解」發燒症狀,並沒有治療發燒的原因,所以不管有沒有給退燒藥,整個病程不太會被改變。退燒藥有一定的時效性,時間到了就會失效,所以如果疾病還在持續進行,就會有反覆發燒的狀況。
🔺建議使用退燒藥的情況
發燒時心跳加快、呼吸加速,整體代謝加快,所以心肺功能和代謝系統的負擔會增加。如果本身有心肺系統疾病或先天性代謝異常的孩子,就不適合放任他發燒。另外,有熱性痙攣體質、或是本身有癲癎可能因為發燒加重疾病的孩童,也應該較積極控制體溫。發燒溫度較高(>39度)時,孩子如果有明顯不適、精神活力胃口不好,也可以適時給予退燒藥,幫助孩子休息。
🔺不應過度使用退燒藥的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其實不需要太頻繁給予退燒藥來控制體溫。因為發燒本身有刺激免疫系統的效果,適度的發燒可以加速疾病的復原。而某些種類的退燒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例如兒科常用的Ibuprofen、Volren栓劑)除了退燒以外也有抗發炎的效果,所以也會抑制發炎反應、減慢身體清除病原的速度。孩子若處於低燒、精神活力尚良好的狀況下,其實不需要頻繁給予退燒藥的。
--------------------------------------
Q5:如果還不到吃退燒藥的時間又燒起來,可以用溫水擦澡降溫嗎?
A5:從發燒的原理我們可以知道,生病時體溫升高的原因是因為中樞神經對正常體溫的設定改變了。所以假設身體認為體溫39度C才是正常,那麼我們就算用物理方法降低體表溫度,身體還是會想辦法再把體溫升到39度,所以物理性降溫只能暫時降低體溫,讓溫度計的數字好看一些。如果孩子本身有心肺功能的異常,更是不適合太激烈的物理降溫,因為體表血管突然收縮對心肺功能的負擔會增加。體溫正在上升時孩子可能會覺得冷、打寒顫,這時不適合做物理降溫;如果已達到體溫頂點、覺得燥熱發汗,則可以適度用溫水拭浴幫忙降溫。
-------------------------------------
我常常跟家長說,發燒本身不是我們要治療的目標,造成發燒的原因才是。如果造成發燒的原因並不嚴重,就算高燒也不用太擔心;但若是疾病本身需要積極治療,就算是低燒也不能輕忽。
腦膜炎一定會發燒嗎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幾多度算發燒?低燒代表病情不嚴重?邊種探熱方法最準確?- Yoko Cheung
平時發燒,很多人習慣隨便食些退燒藥、貼退熱貼,或者瞓一覺出一身汗,讓身體自動退燒;但近期一發燒,所有人都緊張不已,皆因擔心患上新型肺炎!雖然發燒是很多疾病常見的病徵,但家庭醫生劉浩濂表示,不是每種發燒我們都能靠自己的方法紓緩,有時即使是輕微發燒,也有機會導致嚴重後果!
何謂發燒?
人體正常溫度是一個範圍,受時間、運動、體質等因素影響,每人都會有些微偏差,但大約都是圍繞37°C(98.6℉);而當體溫超出正常標準,一般達37.5°C(99.5℉)或以上,便屬發燒。發燒常見於受細菌或病毒感染的疾病、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接種疫苗後等情況,但因為成因廣泛,醫生不會單憑發燒去判斷是否患病,診症時還需觀察其他病徵,了解發燒的原因。
低燒=病情不嚴重?
發燒分為高燒與低燒,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會以為低燒代表病情不嚴重,毋須看醫生,但劉醫生強調這是錯誤的概念!尤其當嬰兒或小童發燒,即使是低燒都可能是嚴重病症的訊號!
低燒一般指體溫達38°C至39.3°C,成人若發低燒毋須過分擔心,一般多休息與補充水份已能紓緩,但嬰兒一旦有輕微的發燒,家長就須馬上求醫,尤其是小於3個月的嬰兒。劉醫生解釋因嬰兒不懂表達自己的不適,他們的病情亦惡化得很快;再者按身高體重比例計算,兒童的身體表面面積比成人大,他們發燒時散熱會較快,同時失去水份的比例亦較高,容易出現脫水,因而需要急切的治療。而當他們成長至3-6個月,家長未必需要過分擔憂或急於求醫,可先觀察子女有沒有出現如疲累、心情煩躁等病徵,若體溫達38度就需求診。至於6個月至2歲的兒童,若發燒至38.9°C,並有呼吸道病徵或肚瀉亦須馬上看醫生。
當體溫升至39.4°C或以上,就屬高燒,有一定危險性,無論成人或兒童都必須求醫。
邊種探熱方法最準確?
無論發燒是甚麼成因所致,當察覺到身體有異樣,都應用體溫計確認體溫,並盡早求醫。近日出入食肆、大廈都要停一停步,量體溫後才能進入;很多機構都使用紅外綫額頭溫度計,「掃一掃」額頭就能探測到溫度,但原來醫生診症時並不會使用,到底額探方式有多準確?
量體溫方法眾多,劉醫生指真正能反映實際體內溫度的只有口探、耳探與肛探。至於香港常用的額探與內地所用的腕探,都只能探測到皮膚的溫度,容易受環境、出汗等因素影響,未必與人體溫度相同。劉醫生指因額探結果不夠精準,醫生在診斷時不會採用,較常用於篩查方面,因其毋須接觸人體,在傳染病肆虐期間能減低傳染風險,使用時亦方便快捷。
一般而言體溫高於37.5°C就屬發燒,但不同的探熱方式的發燒標準都會有所差異。傳統上會以口探的37.5°C為標準,耳探與肛探的參考度數比口探標準高0.3-0.6°C,即平均38°C;而額探與腋探就比口探標準低0.3-0.6°C,即大約37°C就算發燒。劉醫生指雖然額探的發燒參考度數大約為37°C,但不同機器的標準會有些微差異,建議使用時參考說明書內的標準。
額探方式的準確度雖比不上其他量度方式,劉醫生認為都有一定的指向作用,他提醒使用者當採用額探方式量度出異常溫度時,應再用較準確的方法(如耳探)確認實際體溫,增加準確度。此外,應避免在運動後馬上量度體溫,量體溫時亦應除帽,避免增加體溫誤差。
退燒藥、退熱貼有用嗎?
發燒時身體會感到不適,或會感到疲累、失去胃口、肌肉痛、頭痛等,很多人都會食退燒藥或者用退熱貼令身體盡快退燒。劉醫生指這些方法都只能紓緩發燒帶來的不適,未能真正根治疾病,即使退燒亦不代表痊癒,例如患上流感後體溫回落至正常溫度,但仍覺疲倦的話,即未完全康復,仍需接受治療。
醫生診斷病因後,未必所有發燒患者都需服用退燒藥;若需服用,必須依據醫護人員的指示,因為有些退燒藥成分若攝取過量,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切勿以為服用得愈多退燒藥就能康復得愈快!
撲熱息痛(Paracetamol)是退燒藥其中一個常見的成分,劉醫生提醒無論成人或兒童,都不應該服用過量,有機會影響肝功能。成人建議分量每日不多於8粒500微克的藥丸(大約4克);而兒童就需按體重與年齡服用不同分量,因此劉醫生不建議家長為子女自行購買退燒藥。若半夜發燒而又不能求診怎麼辦?劉醫生指如果不是高燒而又沒有其他嚴重病徵,家裏有之前醫生處方的退燒藥,在諮詢過醫生意見後,都可讓子女服用。
至於每家每戶必備的退熱貼,劉醫生就認為成效有限,因退熱貼只能吸去皮膚表面的熱力,令人感覺涼快,卻未能針對疾病作出治療。使用退熱貼後,再用額探方法量體溫時,會因額頭表面溫度降低而出現退燒的假象;當用在嬰兒身上更有機會出現危險,因嬰兒睡覺時多郁動,退熱貼有機會移位,遮到口鼻,導致嬰兒窒息,劉醫生不建議家長讓嬰兒使用退熱貼。
關於發燒的三個迷思
關於發燒,老一輩常言:發燒燒壞腦、焗一身汗能退燒、發燒可增高……劉醫生指這些講法都沒有根據,有些更是錯誤的!
1. 發燒會燒壞腦?
劉醫生指其實並不會「燒壞腦」,只是以前的人將腦膜炎的後遺症,誤當成發燒的後果,因為腦膜炎會導致高燒,患者在康復後有機會出現智力問題,所以「燒壞腦」其實是疾病導致的結果,而非病徵所致。
2. 焗一身汗能退燒?
劉醫生並不建議這樣做,若讓發燒患者穿過多的衣服或蓋多張被子,有機會阻礙身體散熱,令患者愈燒愈高;反而應該穿著鬆身且較單薄的衣服,讓皮膚經汗水帶走熱力,達到降溫效果。
3. 發燒可增高嗎?
劉醫生指這純屬誤會,兒童與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時容易生病和發燒,剛巧這段時期身體增高較為明顯,所以才會產生「發燒可增高」的誤解。
原文:經濟通
#衛生 #健康
腦膜炎一定會發燒嗎 在 發燒會燒壞腦袋? 醫師打破迷思:真的不會! - 蘋果日報 的推薦與評價
老一輩的人常會說「發燒會燒壞腦袋」,但這種說法正確嗎? ... 他解釋會讓腦袋損傷的都是疾病本身,最常見的是腦炎或腦膜炎,發燒只是它的症狀之一。 ... <看更多>
腦膜炎一定會發燒嗎 在 一旦發病易猝死!你聽過超兇的「腦膜炎雙球菌」嗎?該如何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腦膜炎 雙球菌感染」這個疾病,或許大家都很陌生,但它的#死亡率達50%, #重症率也相當高,而且就算治癒了,也可能面臨#截肢、 #聽損等嚴重的#後遺症。 ... <看更多>
腦膜炎一定會發燒嗎 在 發燒會燒到腦子壞嗎? 藥博士今天來跟大家說退燒藥的合理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小兒急診室裡許多藥爸藥媽帶著小孩來看病,十之八九是小孩都有發燒的 ... 而過去在大病高燒後會有出現腦部損傷的狀況,大多是因為腦炎或腦膜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