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日子我們渡過了這些事 :
這陣子會有技巧性的避開Mumu的左側身,發一些舊照滿足你們的視覺享受(放屁),到了今天我認為可以好好的分享這件事情。
一年前Mumu在身上總共發現四顆脂肪瘤,胸前/腹部/屁股/左肩,軟軟的小小一顆約拇指大經醫生診斷後認為可以再觀察,沒有必要做摘除等後續動作,因為真的沒有必要,但是這中間左肩的脂肪瘤逐漸變硬並且滿滿擴大,造成後面身體有些稍微的不協調,也因為凸起胸背也會歪一邊。
其實左肩這顆瘤我一開始並不認為它是瘤,因為Mumu曾經在和狗狗玩的時候撞擊到這邊,我以為是撞擊後的腫脹,後來沒有消掉變硬變又稍稍變大才去抽樣。
-
礙於當時在北部,沒有信任的醫生也不適合做長期的追蹤,要回台中做手術也不適合,中間當然有不斷的抽樣檢測,確保脂肪瘤沒有嚴重影響到生理和生活,確實Mumu食慾、活動力都正常,卻因氣候和潮濕等問題皮膚和腸胃狀況下滑。
在這中間最後一次的溝通,溝通師也說Mumu的左肩有緊繃感,就像一個東西壓在身上一樣,雖然沒有疼痛卻也小小的影響生活。
Mumu之後也開始有活動力下降的問題,譬如走路變更慢,也不太願意跑跳,除非像遇到松鼠或是浪浪她會比較想要玩之外,帶他去散步也是懶懶得,走沒多久不論早晚就會回到車子附近表示要回家。
-
直到因為Mumu的身體最終無法負荷環境的轉變以及家庭因素,我才又帶著她回到台中調適工作型態,這中間所有的人都警覺到Mumu的左肩已經變形到無法忽略,也帶著她去歐陽做最後一次的抽樣,以及詢問整個從開刀到恢復的整個過程,我需要準備、預防什麼,又或者說要給自己做怎麼樣的建設,對我而言我不擔心要經歷這些,而是對於摘除的術後需要做到哪些才能避免衍生出其他狀況。
腫瘤科的醫生很耐心的聽我的飼養狀態以及生活觀察,和我逐步的解說術後會可能遇到的狀況,以及詳細說明手術內容以及腫瘤形態的差異,當時抽樣醫生說最麻煩的就是浸潤型的脂肪瘤,因為和肌肉穿插在一起也會有挖除肌肉的風險,在最後的抽樣結果中,也確是看到肌肉細胞的夾雜。
但這個手術並不會影響行走,復原期減少大量的跑跳,然後注意傷口即可。
-
還記得當下醫生說「我覺得也不一定有摘除的必要,主要是看你的選擇,因為目前來說是並沒有影響到他的生活」
我當下直接說「開,我要預約開刀。」
下決定的速度很快是因為我身邊太多案例,覺得心疼、沒必要、再看看、不嚴重最後卻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又或者說花更多的時間心力去修復,也有漫漫長的恢復,以及術後延伸的影響。
對於我而言Mumu才7歲,現在開刀要恢復要麻醉要做任何事都會相較老年負擔較小,不用更提心吊膽的去面對一切以及擔心她會不會無法負荷,對我而言以後勢必要解決的問題那就現在剷除吧。
-
帶她去醫院的當天我和她早早起來散散步,和她說說話親了額頭,進了醫院遇到他飛阿母,他飛的阿母我也很感謝,真的在這過程給我許多幫助和建議。
這中間身邊的家人、二媽、朋友所有的人比我還要緊張,我記得那天開刀我一個人出來後還逛IKEA買餅乾吃,我沒有跟太多人提到這件事情,除了在包旺遇到波滋說了一下狀況。
柯柯還說「逛什麼IKEA很恐怖欸!!!!」
傑克說「妳是不是在掩飾妳的緊張」
玩媽和樂樂姐說說「也太大了吧!」
二媽說「現在怎麼樣」
老實說我真的做好了準備,也不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我沒有緊張害怕,只是對於術後的恢復期有無限的想像,但無論如何我已經做好準備,陪著她經歷這個跨入老犬前的小小轉變。
-
開刀後團塊比預期的還要大顆,往裡面長11*9*4公分屬於肌肉間的團塊,就像一顆心臟剖開後是豬油。
-
摘掉Mumu養得小寵物後,家裡的鮮食、營養品、防滑墊、輔助用的嗅聞玩具等等都準備好,回來的那一天完全在休息,因為開刀、住院的緊繃也在家中可以得到舒緩。
不過因為不願意進食尋求玩玩媽的幫助後,感受到Mumu喉嚨間的不舒適,改變了食物的型態、濕度、內容物後開始逐漸進食。
恢復期表現良好,不舔抓傷口一直以來是Mumu的有點,我不太擔心傷口癒合不良,在行走中也感受到Mumu腳步逐漸輕盈。
-
前一陣子我也去上了講座,主要針對CM的步態與疼痛觀察有興趣,開始翻看過去的影片,在開刀前Mumu確實對於左身的觸碰較為敏感,當其他狗狗往她左身移動時就會出現拒絕的態度,上廁所或轉身時也多數用力偏於右邊。
-
總而言之,因為不太喜歡接受到慰問,所以我等到狀況平穩後才來說這件事情,也不希望大家一直把焦點放在術後的生活上。
Mumu很好,謝謝這段時間給我幫助的每個人。
-
只想說多多觸摸身體是有好處的,我和Vibao姐姐就是這樣發現Mumu身上小小的瘤開始留意觀察,而不是在某一天發生問題然後擔心受怕,一直以來我都知道狀況也在追蹤著。
比起不捨和害怕選擇正確的醫療方式我想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法,很多人因為捨不得錯失更多治療時機,承受著的是牠們,不要讓自己的感情成為阻礙他們康復的因素。
有時候更害怕的是,因為捨不得而突然消失的生命,我見證太多這樣的案例,飼主多年後還是活在後悔之中,比起早知道,我想更好的是
「我知道,也願意陪你一起度過。」
-
Mu跟玩媽連線上的第一句就是
「你也要來可憐我嗎?」
玩媽說「我怎麼了我!!我都還沒開始欸!」
#真的跟我一樣 #有夠基掰
腹部脂肪瘤看哪一科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來談談甚麼是"脾濕"?!
這是患者常常自我診斷、用台語發音的名詞,然後常常興高彩烈地問我對不對?呃...答案是都對都錯!(當然我會回答對,因為要解釋下去就會解釋很久)
基本上台灣人十之八九有這個問題,但是這個詞其實非常"不精確",而且治療也是千變萬化,絕對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多數人會只想到用溫熱法解決,如吃辛辣食物,辨證錯誤反而適得其反)
先談濕,濕有很多種,你知道自己是哪一種或是有夾雜嗎?廣泛的濕,應該分為"痰、濕、水飲",然後還可以細分寒熱,濁度也會有差異。
痰跟血脂肪中的膽固醇很類似,但不完全相等。好的痰就像高密度膽固醇(HDL),是人體必需的精微物質,適量加上血液流利度好,脈象會呈現正常人的滑脈。壞的、濁的痰就像是低密度膽固醇(LDL),經常會造成血液循環變慢、血管硬化,進而產生痰瘀體質。
這樣說有些人還是覺得很模糊,我會說就像咳嗽產生一團團黏黏的痰。容易產生痰體質的原因主要是攝取過多油膩食物,例如肥肉、蛋糕、麵包、甜點。麵包要看怎麼做,有哪些額外添加物。有些人會說吐司就可以吧?我曾經有患者咳嗽咳很久的原因就是常吃吐司造成痰的體質,雖然外觀看起來不油,製造過程加了過多奶油還是一樣。
濕可分為外來的濕(外濕)及內在臟腑失調生成的濕(內濕),濕就好像是你走在"霧"裡面,身體沉重、難以前進。
霧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氣中懸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只要空氣溫度達到或相當接近露點,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凝結而生成霧。因為露點只受氣溫和濕度影響,所以霧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空氣中的水汽大量增加;二是氣溫下降至低於露點(擷取自維基百科)。
如果濕夾濁,就像是受PM2.5汙染的空氣,是"霾",偏於濕熱、濕濁,可以參考另外一篇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水飲也是有分的,經過人體氣化的水為陽水,可以被人體利用,沒有經過人體氣化的水為陰水,沒有辦法被人體利用。清澈的水如果是陰水,也會在不同部位產生症狀。混濁的水,可能原因有血中三酸甘油脂過高或是尿酸過高,糖分攝取過多也容易轉化成濁飲。可以參考部落格對水的消化不良文章。
痰、濕、水飲在身體不同部位流竄或是停滯,就會產生症狀。例如跑到頭部就可能會頭暈、頭痛、鼻塞、耳鳴、失眠,跑到腸胃就可能會噁心、嘔吐、腹脹、腹瀉,跑到筋膜就可能是脂肪瘤,跑到肌膚就可能是青春痘、濕疹,在某個器官累積久了就可能會產生腫瘤。
脾濕倒底有沒有脾虛?可能一開始沒有,久了會有,例如原本消化功能很好,但是因為濕鬱困脾,日久導致脾虛。也可能脾原本就虛(或是因為其他因素導致脾虛),無法運化水濕。當然脾虛加濕互為因果關係、並存也是有的。
再談脾,倒底是脾的甚麼虛?脾氣虛、脾陰虛、脾血虛、脾陽虛,統稱脾X虛。不同脾X虛,搭配的藥物會有差異。
脾的生理功能中最重要的就是脾主運化(水和穀),脾的其他生理功能包括脾主升(升清和散精),脾主肌,脾對血(統攝、裹藏、氣血生化之源、幫助氣血運行),脾在液為涎,脾在味為甘,脾抵禦外邪(營氣、衛氣的來源),脾藏意與志等。
哪些因素容易損傷脾胃之氣?可以參考部落格消化不良的文章。
脾主運化,就是看消化功能,所以很多吃完或喝完東西產生的症狀都與脾有關,例如食後想睡覺、食後心臟無力、食後心悸、食後腹脹、食後想解便等。
脾主升(升清和散精),例如有些人空腹時會頭暈、頭痛、眼花、鼻塞、耳鳴等頭面部症狀,進食後症狀就改善了,這就是精微物質(營養)布散至頭面,有的人會說這是低血糖引起的,但是在中醫精微物質不等於血糖。
脾主肌,其實中醫望診就知道你有沒有脾虛,任何肌肉鬆弛下垂都是脾虛的表現。肌肉的力量不足是脾氣虛,肌肉的質流失是脾陰虛。
脾統血,常見就是脾虛導致出血(出血的其中ㄧ種原因),例如生產過後、已經坐完月子,腹部肌肉仍然鬆弛,月經來超過七天,就有脾不統血的證型。
脾在液為涎,唾液消化酶、口水過多或過少也與脾有關。脾在味為甘,如果常覺得口中特別甜(口甜)或吃東西都沒有味道(口淡),就是脾出了問題。
脾抵禦外邪,參予營衛(免疫力)的生成,所以經常感冒要注意是否有脾虛。
脾藏意與志,憂思能傷脾。例如用腦過度,心脾血虛,之後開始失眠、消化出問題。
所以說了這麼多,脾濕真的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簡單,下次想要排濕之前先看看你是屬於哪種類型會比較好,更好的方法是減少累積,最好的排濕方式就是運動。
腹部脂肪瘤看哪一科 在 成大醫院- 【醫療講座】 脂肪瘤一定要切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出院回家第一個先尋有關脂肪瘤知識,看到你訊息,燃起我一線希望,不知,有其他方法不去除中指而切割乾淨巨大脂肪瘤,如果可以,請e-mail 到我信箱,[email protecte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