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0幾歲的先生,因為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來復健,經過詢問之下才發現,他的十字韌帶已經斷了十幾年了,這期間完全沒有疼痛或者關節角度受限的症狀,日常生活也都沒問題,但是他因為害怕以後會比較容易得到退化性膝關節炎,所以就去開刀了。" 我想這是現在台灣因為開刀非常方便的情形之下,十分普遍出現的狀況。
但其實根據上一篇文指出蠻多比例的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是不必要的,因為其實即使不重建,也不會在過了十幾年之後得到退化性膝關節炎。但更長時間,例如二十年之後呢?這個就還等待之前那個研究的後續追蹤了。
再者,另一個證據是,前十字韌帶重建主要是為了膝關節的穩定,也就是避免股骨與脛骨之間過多的相對移動,但卻有篇研究發現前十字韌帶重建後比重建前還位移更多,這篇研究的作者覺得可能是重建手術意外減少了本身腿後肌群保護膝蓋的作用(Beard. 2001)。那是不是就表示,很多刀真的是白開的,開完之後膝關節更不穩定是怎麼回事!
那接下來,最大的問題是,到底什麼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即使有前十字韌帶的損傷,也不需要開刀重建呢? 以下是一些有實證醫學的判斷準則:
符合以下幾點者:
1.沒有膝關節積水
2.被動膝關節活動角度正常(與好腳相比角度相同)
3.主動膝關節伸直角度正常
4.股四頭肌最大自主收縮力量達到好腳的75%以上
5.壞腳單腳跳(hopping)不會產生疼痛
6.沒有同時併發韌帶或者半月板損傷
並且通過以下測試:
1.Single, crossover, triple and timed hop tests=> 80% or more of uninvolved limb
2.Reported number of giving-way episodes from the time of injury to the time of testing=> no more than one episode
3.The Knee Outcome Survey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ne=> 80% or more
4.Subjective global rating of knee function (self-assessed 0%-100%)=> 60% or more
以上十點。
當然運動員有專項運動的特殊考量,需要另外的評估。
Reference:
1.Clinical 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3rd Ed
2.Beard: Reconstrucntion does not reduce tibial translation in the cruciate-deficient knee. 2001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veronicarehab/ Instagram : @veronicarehab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Rd0eQ6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Qp9ENq 物理治...
「膝關節活動角度」的推薦目錄:
- 關於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Sports Dr. Tu 運動醫學-凃俐雯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Sports Dr. Tu 運動醫學-凃俐雯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膝關節活動角度訓練-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FOR跑者] 踝關節活動度檢測示範動作說明 - Facebook 的評價
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Sports Dr. Tu 運動醫學-凃俐雯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位40幾歲的先生,因為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來復健,經過詢問之下才發現,他的十字韌帶已經斷了十幾年了,這期間完全沒有疼痛或者關節角度受限的症狀,日常生活也都沒問題,但是他因為害怕以後會比較容易得到退化性膝關節炎,所以就去開刀了。" 我想這是現在台灣因為開刀非常方便的情形之下,十分普遍出現的狀況。
但其實根據上一篇文指出蠻多比例的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是不必要的,因為其實即使不重建,也不會在過了十幾年之後得到退化性膝關節炎。但更長時間,例如二十年之後呢?這個就還等待之前那個研究的後續追蹤了。
再者,另一個證據是,前十字韌帶重建主要是為了膝關節的穩定,也就是避免股骨與脛骨之間過多的相對移動,但卻有篇研究發現前十字韌帶重建後比重建前還位移更多,這篇研究的作者覺得可能是重建手術意外減少了本身腿後肌群保護膝蓋的作用(Beard. 2001)。那是不是就表示,很多刀真的是白開的,開完之後膝關節更不穩定是怎麼回事!
那接下來,最大的問題是,到底什麼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即使有前十字韌帶的損傷,也不需要開刀重建呢? 以下是一些有實證醫學的判斷準則:
符合以下幾點者:
1.沒有膝關節積水
2.被動膝關節活動角度正常(與好腳相比角度相同)
3.主動膝關節伸直角度正常
4.股四頭肌最大自主收縮力量達到好腳的75%以上
5.壞腳單腳跳(hopping)不會產生疼痛
6.沒有同時併發韌帶或者半月板損傷
並且通過以下測試:
1.Single, crossover, triple and timed hop tests=> 80% or more of uninvolved limb
2.Reported number of giving-way episodes from the time of injury to the time of testing=> no more than one episode
3.The Knee Outcome Survey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ne=> 80% or more
4.Subjective global rating of knee function (self-assessed 0%-100%)=> 60% or more
以上十點。
當然運動員有專項運動的特殊考量,需要另外的評估。
Reference:
1.Clinical 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3rd Ed
2.Beard: Reconstrucntion does not reduce tibial translation in the cruciate-deficient knee. 2001
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veronicarehab/
Instagram : @veronicarehab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Rd0eQ6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Qp9ENq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4gadv3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NarlEQ
膝蓋退化就會一直痛下去嗎?
膝蓋退化是怎麼開始的?
有膝蓋退化的人年齡約在60-80歲之間,膝蓋退化是指膝蓋之間的軟骨產生了一連串””不可逆“”的病變現象,持續性的軟骨病變是長時間的退化,在軟骨病變初期不會有任何疼痛,所以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有膝蓋退化的時候軟骨已經磨掉了大半!軟骨是膝蓋關節的一部分,他是膝蓋很重要的緩衝氣囊,同時他也給予膝蓋關節潤滑,讓我們可以自由的彎曲膝蓋,膝蓋一旦進入退化的進程,就不會再回復,聽起來很令人沮喪,但是我們可以減緩退化的速度,也可以降低退化造成的僵硬以及疼痛,甚至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或是運動!
膝蓋退化會有什麼症狀?
走太多路或跑步的時候膝蓋會疼痛,但休息之後就會好
僵硬感,通常發生在九坐或是剛睡醒的時候
膝蓋下緣水腫
嚴重時,膝蓋彎取角度受限,上下車或爬樓梯有困難
在活動膝蓋的時候會有喀拉喀拉聲
何時是開刀最好的時機?
當發現有膝關節退化的時候,開刀絕對是最後的選擇,早期治療有藥物治療.避免高強度激烈運動.戴護膝.減重.波尿酸注射.物理治療等等,以上這些保守治療都沒有辦法減緩膝蓋疼痛,並且膝蓋彎曲角度越來越差的時候,就是選擇開刀的好時機了!
開完刀後,就一勞永逸嗎?
錯!一顆人工關節是有它的壽命的!完全端看手術後保養的情況決定人工膝蓋的壽命,開完人工關節後80%的人都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仍然會有持續性的疼痛以及僵硬感
要如何保養它?
要膝蓋停止磨損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降低膝蓋的內部壓力,原本的軟骨其實就是天然分散壓力的緩衝墊,換完人工關節後除了靠護膝這類的外力,最強大能夠保護膝關節的就是大腿的肌肉!很不幸的是,研究顯示,在膝蓋的退化過程中,大腿肌肉也會跟著一起慢慢萎縮,更別提開完刀之後,大腿萎縮的速度只有更快而已,所以要真正保護膝關節,要在手術之前就要開始介入大腿肌力訓練,如果來不及,也要儘快在手術後加入大腿肌力的復健!
還有機會再繼續爬山或打球嗎?
絕對有!!
但是光是簡單的大腿肌力訓練絕對不夠回到球場上,各類的球類或運動運用不只是力氣,還有控制跟協調,如果只是單純在床上練抬腿訓練,或只是單純貼牆壁半蹲,那麼是完全無法回到原本的運動的!因為這類的肌力訓練強度只夠拿來走路使用!!在手術後初期,直抬腿訓練和半蹲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若以經手術後3個月,一直做一樣強度的訓練,膝蓋的狀況當然不足以恢復到可以運動的狀態,膝蓋術後保養最需要””漸進式訓練””,由簡單到複雜的肌力訓練,包含耐力.爆發力.控制力.協調力等等都必須考量進去,才能真正應付運動或生活中所需要的強度!!
物理治療訓練/強化
手術後初期(2週內)
直抬腿訓練
扶牆半蹲
手術後中期(2週~2個月內)
深蹲訓練
單腳弓箭步訓練
平衡訓練
手術後後期(2個月~6個月內)
單腳蹲訓練
協調訓練
膝蓋控制訓練
參考文獻
REHABILITATION OF THE POSTSURGURGICAL ORTHOPEDIC PATIENT
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Rd0eQ6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Qp9ENq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NarlEQ
膝蓋退化就會一直痛下去嗎?
膝蓋退化是怎麼開始的?
有膝蓋退化的人年齡約在60-80歲之間,膝蓋退化是指膝蓋之間的軟骨產生了一連串””不可逆“”的病變現象,持續性的軟骨病變是長時間的退化,在軟骨病變初期不會有任何疼痛,所以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有膝蓋退化的時候軟骨已經磨掉了大半!軟骨是膝蓋關節的一部分,他是膝蓋很重要的緩衝氣囊,同時他也給予膝蓋關節潤滑,讓我們可以自由的彎曲膝蓋,膝蓋一旦進入退化的進程,就不會再回復,聽起來很令人沮喪,但是我們可以減緩退化的速度,也可以降低退化造成的僵硬以及疼痛,甚至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或是運動!
膝蓋退化會有什麼症狀?
走太多路或跑步的時候膝蓋會疼痛,但休息之後就會好
僵硬感,通常發生在九坐或是剛睡醒的時候
膝蓋下緣水腫
嚴重時,膝蓋彎取角度受限,上下車或爬樓梯有困難
在活動膝蓋的時候會有喀拉喀拉聲
何時是開刀最好的時機?
當發現有膝關節退化的時候,開刀絕對是最後的選擇,早期治療有藥物治療.避免高強度激烈運動.戴護膝.減重.波尿酸注射.物理治療等等,以上這些保守治療都沒有辦法減緩膝蓋疼痛,並且膝蓋彎曲角度越來越差的時候,就是選擇開刀的好時機了!
開完刀後,就一勞永逸嗎?
錯!一顆人工關節是有它的壽命的!完全端看手術後保養的情況決定人工膝蓋的壽命,開完人工關節後80%的人都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仍然會有持續性的疼痛以及僵硬感
要如何保養它?
要膝蓋停止磨損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降低膝蓋的內部壓力,原本的軟骨其實就是天然分散壓力的緩衝墊,換完人工關節後除了靠護膝這類的外力,最強大能夠保護膝關節的就是大腿的肌肉!很不幸的是,研究顯示,在膝蓋的退化過程中,大腿肌肉也會跟著一起慢慢萎縮,更別提開完刀之後,大腿萎縮的速度只有更快而已,所以要真正保護膝關節,要在手術之前就要開始介入大腿肌力訓練,如果來不及,也要儘快在手術後加入大腿肌力的復健!
還有機會再繼續爬山或打球嗎?
絕對有!!
但是光是簡單的大腿肌力訓練絕對不夠回到球場上,各類的球類或運動運用不只是力氣,還有控制跟協調,如果只是單純在床上練抬腿訓練,或只是單純貼牆壁半蹲,那麼是完全無法回到原本的運動的!因為這類的肌力訓練強度只夠拿來走路使用!!在手術後初期,直抬腿訓練和半蹲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若以經手術後3個月,一直做一樣強度的訓練,膝蓋的狀況當然不足以恢復到可以運動的狀態,膝蓋術後保養最需要””漸進式訓練””,由簡單到複雜的肌力訓練,包含耐力.爆發力.控制力.協調力等等都必須考量進去,才能真正應付運動或生活中所需要的強度!!
物理治療訓練/強化
手術後初期(2週內)
直抬腿訓練
扶牆半蹲
手術後中期(2週~2個月內)
深蹲訓練
單腳弓箭步訓練
平衡訓練
手術後後期(2個月~6個月內)
單腳蹲訓練
協調訓練
膝蓋控制訓練
參考文獻
REHABILITATION OF THE POSTSURGURGICAL ORTHOPEDIC PATIENT
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Qp9ENq
物理治療 膝蓋退化 https://reurl.cc/xDGvX1
膝蓋退化就會一直痛下去嗎?
膝蓋退化是怎麼開始的?
有膝蓋退化的人年齡約在60-80歲之間,膝蓋退化是指膝蓋之間的軟骨產生了一連串””不可逆“”的病變現象,持續性的軟骨病變是長時間的退化,在軟骨病變初期不會有任何疼痛,所以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有膝蓋退化的時候軟骨已經磨掉了大半!軟骨是膝蓋關節的一部分,他是膝蓋很重要的緩衝氣囊,同時他也給予膝蓋關節潤滑,讓我們可以自由的彎曲膝蓋,膝蓋一旦進入退化的進程,就不會再回復,聽起來很令人沮喪,但是我們可以減緩退化的速度,也可以降低退化造成的僵硬以及疼痛,甚至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或是運動!
膝蓋退化會有什麼症狀?
走太多路或跑步的時候膝蓋會疼痛,但休息之後就會好
僵硬感,通常發生在九坐或是剛睡醒的時候
膝蓋下緣水腫
嚴重時,膝蓋彎取角度受限,上下車或爬樓梯有困難
在活動膝蓋的時候會有喀拉喀拉聲
何時是開刀最好的時機?
當發現有膝關節退化的時候,開刀絕對是最後的選擇,早期治療有藥物治療.避免高強度激烈運動.戴護膝.減重.波尿酸注射.物理治療等等,以上這些保守治療都沒有辦法減緩膝蓋疼痛,並且膝蓋彎曲角度越來越差的時候,就是選擇開刀的好時機了!
開完刀後,就一勞永逸嗎?
錯!一顆人工關節是有它的壽命的!完全端看手術後保養的情況決定人工膝蓋的壽命,開完人工關節後80%的人都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但是仍然會有持續性的疼痛以及僵硬感
要如何保養它?
要膝蓋停止磨損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降低膝蓋的內部壓力,原本的軟骨其實就是天然分散壓力的緩衝墊,換完人工關節後除了靠護膝這類的外力,最強大能夠保護膝關節的就是大腿的肌肉!很不幸的是,研究顯示,在膝蓋的退化過程中,大腿肌肉也會跟著一起慢慢萎縮,更別提開完刀之後,大腿萎縮的速度只有更快而已,所以要真正保護膝關節,要在手術之前就要開始介入大腿肌力訓練,如果來不及,也要儘快在手術後加入大腿肌力的復健!
還有機會再繼續爬山或打球嗎?
絕對有!!
但是光是簡單的大腿肌力訓練絕對不夠回到球場上,各類的球類或運動運用不只是力氣,還有控制跟協調,如果只是單純在床上練抬腿訓練,或只是單純貼牆壁半蹲,那麼是完全無法回到原本的運動的!因為這類的肌力訓練強度只夠拿來走路使用!!在手術後初期,直抬腿訓練和半蹲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若以經手術後3個月,一直做一樣強度的訓練,膝蓋的狀況當然不足以恢復到可以運動的狀態,膝蓋術後保養最需要””漸進式訓練””,由簡單到複雜的肌力訓練,包含耐力.爆發力.控制力.協調力等等都必須考量進去,才能真正應付運動或生活中所需要的強度!!
物理治療訓練/強化
手術後初期(2週內)
直抬腿訓練
扶牆半蹲
手術後中期(2週~2個月內)
深蹲訓練
單腳弓箭步訓練
平衡訓練
手術後後期(2個月~6個月內)
單腳蹲訓練
協調訓練
膝蓋控制訓練
參考文獻
REHABILITATION OF THE POSTSURGURGICAL ORTHOPEDIC PATIENT
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FOR跑者] 踝關節活動度檢測示範動作說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踝 關節 的 活動度 自測說明影片】 最近在整理之前拍攝的教學影片。剛整理到 活動度 與穩定度的檢測動作。因為過去發現不少跑者的跟腱或小腿緊繃、膝窩不適 ... ... <看更多>
膝關節活動角度 在 膝關節活動角度訓練-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膝關節 伸直訓練第三階段 · 吳博貴│Dr. PQ Wu.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