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議會第十九屆第五次定期會
市長施政總質詢
因受此次新冠疫情三級警戒所影響,深怕群聚會議影響疫情擴散,經大會決議確認此次市長施政總質詢,改由書面質詢。其有關市民最關心的疫情問題面對病毒的人侵因應作為、政府紓困4.0的補助市府的相關作為為何?耿輝此次共提五大項,另外,對民生市政賡續追蹤案件,共提十五項,建請市長及各局處長,針對貿詢議題,具體可行回覆,其書面資料全文如下:
【疫情部份】
1.請問市長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全台第三級警戒再度延長至7月 12日,許多行業都因此大受影響,新北政府將補貼新北市企業停業之業者,每位全職員工各一萬元,另外補貼員工一次性薪資三萬元、就業安定基金加發一萬元,針對本市紓困補貼措施,請基隆市林市長提出,除了中央補助外,針對各種娛樂行業及其他具防疫風險營業場所(KTV、夾娃娃機店、桌遊棋藝店、小說漫畫店等),有何具體補貼的方式? 請市長具體答覆。
2.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防疫補償金申請恐暴增 社會處有何因應措施?據本席所知基隆市民申請防疫補償金-去年到現在共申請3738件發放4371萬元,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基隆也出現確診案例,需要隔離或是檢疫的民眾人數恐怕也將跟著增加,因此,本席擔心萬一疫情擴大,我們基隆市的防疫補償金有因應措施嗎?防疫補償金不夠用時,市政府需要自籌經費嗎?請市長具體的答覆。
3.自2/21本土第1例COVID-19確診後,明顯凸顯中央所說的超前部署有問題,全國都面臨疫苗嚴重不足,大家都在搶疫苗,請問林市長目前基隆分配到的疫苗數量是多少?明顯不足對吧!我們北北基桃是共同生活圈,基隆很多確診個案都和雙北有關,不能分開來對待。請林市長務必向中央呼籲,未來疫苗的分配要北北基桃一起來考量分配,區域聯防的觀念來分配才公平,請市長具體的答覆。
4.最近收到喪家擔憂與陳情,近期Covid-19 Delta 變種病毒入侵,而猛烈傳染力更是令人擔憂,每天殯葬業接送大體,人員進出各地方接送大體遍及醫院、喪家、殯儀館,聚集在密閉空間,第一線接觸大體提高染疫風險,而公文下來回覆疫苗不足? 這讓第一線人員情何以堪 , 官員不用接觸大體且自己已經打好打滿沒顧及每天第一線接觸大體人員,難不成你們要去接觸第一時間的大體? 萬一第一線接觸大體人員染疫,返家過程是否成為防疫破口?
因此,本席深切希望,既然先前指揮中心認為高風險工作者納入公費疫苗接種優先順序,那麼對於殯葬業接大體人員,是否也比照辦理 ?
此外,更應提供免費的PCR檢測,杜絕因接大體而衍生染疫風險。最後,我也要感謝立陶宛贈與我國兩萬劑AZ疫苗,對於當前疫苗仍極其短缺的台灣人民來說,確實是雪中送炭。立陶宛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約1.96萬美元,都尚有餘力贈與我國疫苗,甚至都已經採購目前最新、最強的美國Novavax疫苗。反觀我國在民進黨內再三強調的經濟創新高,去年人均GDP接近2.84萬美元,主計處更預估今年超過3.22萬美元,至今都還未能籌足國際認可的Covid-19疫苗。進一步了解,立陶宛能夠自救救人的前提是,他們採購了超過人口數倍的疫苗,並且不單壓特定單一廠商,世界銀行統計立陶宛在2019年人口為279萬4137人,根據相關新聞報導,於今年6月中旬,立陶宛已經批准採購總計達1620萬的疫苗劑量,等於是人口數將近6倍。此外,直到近日已經收到超過254萬劑疫苗,成效就是超過122.6萬人至少接種過1劑疫苗,佔總人口近44%,97.4萬人已經完整接種疫苗,佔比為34.8%。相較他們落實真正的超前部屬,令人恐慌的是,近期新聞指出全球瘋搶美國Novavax疫苗之際,美國Novavax疫苗公司卻證實「目前沒有跟台灣政府有任何聯繫」,如果涉及中國大陸代理的BNT還有藉口可以推拖,但連美國研發生產的疫苗,都尚未接洽,顯然蔡政府不是沒錢,不是外國阻擋,而是出現了某些不能說問題。請市長具體的答覆。
5. 本席最近接獲部分選民的詢問想詢問市長:
有關「紓困4.0」, 這次新增個人現金紓困330萬人次(上次個人紓困400萬人次,這次730萬人次)。去年無雇主的自營業者,勞保額度24000以下領三萬元,這次新增超過24000以上一萬元。農漁民排富後都可領一萬元。加入勞保的漁民(甲類漁民),投保額度24000以下領三萬元,這次新增超過24000者也可領一萬元。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每位孩童1萬元。無勞保農漁保的自營業者,攤商、臨時工、接案工作等,年收入低於基本生活費者,領1-3萬元。
藝文工作者領一到三萬元。
中低收入戶領4500元。
三級警戒後被政府命令停業的大部分業種(健身中心、電影院、補習班)分兩種類型:
停業期間,如果他有給員工至少基本薪資,我們一個員工補給他四萬元(雇主領)。如果他沒有給員工基本薪資以上的薪水,我們一個員工補給他一萬元(雇主領),而員工可領四萬元(員工領)。那對於部分有些沒辦法領紓困金的人,市長是否可以向中央建議,站在公正、轉行正義立場上再做詳加補助發放的對象,以昭公信!希望市長可以給予具體的答覆!
【市政部分】
1. 市長任內2屆,再過1年多的時間將屆滿2屆8年,對於七堵區過去與未來,有何具體落實的地方與展望?
2. 本席在第四次定期會市長施政總質詢,曾建議:林市長邀請蔡立委能夠積極爭取中央有關財劃法分配對商港建設補助,因廢除受損港口所在地縣市能予以立法保障。請問市長現爭取狀況有無具體成效?
3. 社區闔家歡增加篩檢名額,請問市長您上任至今一直沒有增加過,是否為市民健康保健著想,在明年預算編列,是否考慮增加,以利市民保健?請市長答覆(第四次定期會市長市政總質詢答覆本席會與衛生局長研討對策是否增加編列預算、增加篩檢名額)?
4. 基隆河沿岸步道串聯與優質化及整治親水休閒遊憩區,工程總經費5.2億,現尚缺3.4億,市長、蔡立委有無繼續向中央賡續爭取(何時行文或書面有無紀錄佐證,並何時經費全數到位?
5. 有關市民家中患有重大疾病雇請外勞看護或送安養專業機構治療者,予以酌請補助經費或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現市府向中央爭取狀況如何? 還有市府的作法為何?
6. 全民增加幼兒公托班次,以減輕市民經濟負擔,現市府執行狀況如何?預定何年可以免抽籤全部可以就讀公托班了?
7. 有關「北五堵新市鎮」計畫,現執行狀況及進度為何?
8. 七堵區崇智橋之崇義街至富民里河濱公園一帶綠地提供市民休憩的大空間,市長上任近7年,本席認為市長魄力不夠,到現在均無進展?對不起市民
9. 七堵區百福公園重新規劃設計,打造大型戶外親子共遊基地,有關本案也拖延太久了吧!本席18屆提了案到現在19屆也將屆滿了,到底現在執行狀況為何?
10. 七堵區泰安公園重新改造提供市民健康活動場域,本席認為經費不多也是本會第18屆的提案三讀通過在案且讓我們七堵區市民等待多年,尚未見曙光,市長團隊要深入檢討,何時能完成!還是要等到下任市長來完成?!
11. 有關老舊社區改建,提高容積獎勵加速都市更新,現執行狀況如何?尤其七個區市容30、40年均沒有什麼改變老舊房屋依然存在,請問市長上任至今七個區市容觀瞻改變了多少?
12. 有關本市各弱勢團體身心障礙者福利爭取:如青少年將畢業後步入社會有關就業問題,還有以工代賑之場所,在市長任內有無增加?
13. 市府全面再次檢討山坡地管制措施,以利本市觀光休閒,產業之發展,林市長上任至今推動多少,具體成效如何?
14. 有關七堵區七期重劃區國產署土地聯合開發暨儘速興建客運轉運站,以利地方發展,在前張市長任內以做可行性報告結果也向本會說明,要建設實施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結果林市長上任後暫緩實施,請問市長,全台哪一縣市鐵路大站,附近沒有客運轉運站?又何時能夠賡續推動七堵區興建客運轉運站,以利地方發展。
15. 打造優質人行空間,提升生活品質,現今全市各區執行狀況,請市府相關單位答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臨時工 確診 補助 在 吳禹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602新冠肺炎本土+372例、境外+0例、校正回歸177例
#台南市增加2名確診者
案9158、9159 與昨日0601新增的案8617一樣為白河家庭群聚有關,相關足跡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
#沒事常在家在外別逗留
民眾如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者請勿前往篩檢站。請聯繫 #1922 或06-288-0180協助就醫。
🎈台南版安心上工計畫🎈
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5578&s=7774979
提供民眾相關簡章及報名表列印,或可到各區公所領取報名表 #提醒民眾寄發報名表前務必謹慎檢查
資格:設籍台南市的市民就可報名
幫助實際上短時間失去工作或暫時休無薪假的市民,可以得到臨時工作,並不影響領取中央補助的權益。
✏第1批50名將於6月3日起收件,6月7日上工。
✏第2批150名則將於6月11日公布錄取名單,6月15日上工
共200個名額,時薪160元,每個月80個小時,為期3個月
🎈中央安心上工計畫預計7/1開始,每月#最高補助12800元
目前有許多局處因為防疫工作而吃緊,安心上工的人力將支援相關紓困與宣導業務。相關問題請撥打06-6330820。
臨時工 確診 補助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美國發了很多錢,人們比較沒有急著去工作的心態,但是我認為,這還是會有助於民間消費,消費越多,景氣復甦會越有幫助。」
美國勞工部4月份非農業就業人口僅增加26.6萬,與預期相去甚遠,這也凸顯了美國勞動力供需不平衡的窘境,美國Joe Biden總統力圖振興美國經濟之路,顯得崎嶇,這個數據讓經濟學家先前樂觀的預期落空。他們原本認為,隨著大規模疫苗施打,以及政府紓困措施,將使企業回歸正常,4月應該可以增加近百萬個就業,Biden總統已對新的數據感到失望,但也宣稱,在復甦的過程中,這種挫敗並非罕見,美國經濟要從中國武漢肺炎疫情谷底復甦,仍有一段長路要走。他因此再度呼籲華府必須做更多來幫助美國人民。
Biden表示,最新就業報告凸顯出美國政府正在做的事有多重要,Biden要求國會批准兩項總額將超過4兆美元的支出計畫。其中2.3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將用來增加就業、對抗氣候變遷,以及翻修道路、橋樑等基礎建設。另外一項1.8兆美元支出方案,則將用在擴大教育、兒童照顧以及社會計畫,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經濟學教授Justin Wolfers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失誤,將改變我們對經濟復甦的看法」,對於不如預期的就業報告,道瓊和S&P500卻以創新高來回應,因為華爾街的投資者認為,這將使Biden的支出計畫更容易獲得通過,而且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也將因此維持更長一段時間的低利率。
Biden大規模支出的經費,必須依賴對企業和富人增稅。對此,共和黨持反對立場,認為將傷害美國的競爭力。而最新的就業報告成為他們有力的佐證。共和黨聯邦眾議員Lee Zeldin表示:「必須把這份可怕的就業報告,當成一個重要的提醒,對創造工作機會的人增稅,只會使情況更惡化。」
共和黨和企業團體砲轟,紓困方案中對失業救濟過於慷慨,使得較低薪勞工沒有回到工作職場的意願。批評者也認為Biden的計畫花費太高,警告將導致通貨膨脹,Biden不認為政府的救濟會阻礙勞工回歸工作。他的經濟學家也認同這種看法,財政部長Janet Yellen指出:「很明顯的,仍有一些人尚未準備好,或無法回到工作。」
Biden的中國武漢肺炎紓困和刺激方案,正式名稱為「美國救援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Jared Bernstein說,儘管出現4月的狀況,這項計畫平均每個月已創造逾50萬個工作機會。他說:「這是非常大的數字,而美國救援計畫都與這些增加有關。」
Bernstein和其它政府官員都認為,白宮不需要修正目前的路線。但企業遊說團體「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呼籲,政府必須結束每週300美元的額外失業救濟,以化解勞工短缺的困境,包括阿肯色、蒙大拿以及南卡羅萊納等州,已經決定自行停止對居民的聯邦失業額外福利,拒絕使用聯邦經費,以幫助企業能更快找到需要的勞工。
共和黨籍的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Marco Rubio表示:「為什麼大家對就業報告遠低於預期會感到驚訝?我數星期前就曾告訴你們,我每天都聽到小型企業抱怨,因為政府付錢讓勞工不必回去工作,他們根本雇不到人。」
但Biden淡化這種憂慮,表示無法衡量對失業勞工提供每週300美元額外補助究竟有多大影響,Bernstein則表示,上個月開始恢復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人已經增加,而因為中國武漢肺炎而未求職的人已經減少了90萬。他說:「我們看到許多人仍猶豫是否回去工作職場,是因為安全顧慮、照顧問題、學校問題。我們將會繼續密切觀察。」專家認為,大部份數據都顯示美國經濟活動正在反彈,單憑一份就業報告或許很難判斷經濟復甦之路是否遭遇逆風。但無論如何,這份報告的確凸顯出美國勞力短缺的窘境,企業抱怨員工難尋,在未來幾個月,恐成為美國經濟成長的絆腳石,拖累經濟復甦的因素之一。
總統Biden大力敦促企業提高工人的薪酬,並對待業工人發出警告說,如果工人在沒有染疫風險(如:需照顧確診親屬)的情況下,拒絕了合適的工作邀請,將喪失領取失業救濟金的資格,隨著大量企業在經濟重啟之際僱用人手,他的政府將分發更多的疫情救濟資金幫助企業提高工資,以吸引工作者上門。同時,允許州和地方政府申請疫情救濟撥款,以推動簡化兒童保育中心的援助分配,並向1.6萬家陷入困境的餐館和酒吧發送補助金,Biden表示,目前沒有「看到多少證據」可以表明,聯邦失業救濟金在9月到期前、每週發放300美元會阻止人們去工作,反駁了批評者有關失業金增加將阻礙美國人找工作的說法。Biden補充說,「美國人想要工作」,最新的就業數據恰恰反映了經濟刺激計劃的重要性。
Biden說:「我的期望是,隨著經濟的恢復,這些公司將提供公平的工資和安全的工作環境。如果他們這樣做,他們會找到大量的工人。」
根據白宮發布的聲明,「工人不能因為對中國武漢肺炎的一般性、非具體的擔憂而拒絕工作,並繼續領取福利。」但如果家裡有一個因病毒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或者如果雇主不遵守聯邦或州的衛生標準,以及其它原因,他們可以拒絕工作並繼續領取失業金。
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針對此事表示,4月的非農就業表現不如預期,半導體晶片短缺為因素之一,美國4月休閒及餐旅相關行業新增33.1萬個就業機會;臨時工就業人數銳減11.1萬;零售業減少1.5萬;醫療健保減少4000個工作職場;製造業減少1.8萬,其中由於受到晶片嚴重短缺的影響,因此大部分都集中於汽車業,由於晶片短缺問題無解,車廠被迫減少生產線的運作,因此汽車行業4月一共有2.7萬人被裁員,「供應鏈問題為目前首要之急,美國需要有更多自產的晶片,我們也正極力的推動振興美國半導體產業的計畫,爭取早日在國會通過」。
美國財政部長Janet Yellen認為,不應該將單月的就業數據視為未來的可能就業趨勢,就業報告也將在之後逐步被修正,部分父母因育兒等問題而無法回到工作職場,另外加上晶片短缺等全球性供應鏈問題、原物料木材價格的飆高,同樣也對美國就業產生影響。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509003120-260410?chdtv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5/10/n12937582.htm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