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真的忙到滿滿滿~
近期工作量變得比較大
也很努力在節目上做出一些新的改變
收視率也得到不少觀眾認同
希望繼續保持成長~
#目前都播1200到1300午盤到尾盤時段唷
#播報時段有變再來公告
還有趕集最近也有很多新的活動想跟大家分享
看到自己經營的小小天地
有這麼多的好朋友給我很多回饋跟鼓勵
覺得窩心~
#折扣最狂網紅節要來了我也跟風
社團往這👉:https://bit.ly/3hxRoiC
不漏接要加我們line👉:https://line.me/R/ti/p/%40qmx7220z
最近有一起工作十幾年的好同事好主管
喊財富自由要享受退休生活了
我除了祝福也只能羨慕
當初為了生可可妹 就已經做好再晚十年退休的打算了
兩隻寶在家真的是吵吵鬧鬧忙東忙西
不過一眨眼他們也大了
我多眨眼幾下應該就換我退休了🤣🤣🤣
#btw他已經澄清八百遍他不是去三峽買彩券那位
#不管你財富自不自由退休不退休
#都要享受人生享受當下享受擁有的一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瑩真律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說話的藝術 #博恩 #言論自由 「走出瑩幕,10萬粉絲回饋見面會」 快閃報名傳送門: http://user45917.psee.io/LGAMD 2019/9/15 18:00報名截止喔~ 瑩絲卷們趕緊來吃雞排、簽書互動吧!不見不散 ---- 最近博恩的笑話風波&手搖茶飲店表態事件 會不會讓...
自不自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錯了. 這根本就是"敏不敏感, 自不自由"的問題.
謝謝這位所謂的“律師”對本案最“客觀”的分析。
影片中有幾個錯誤,我必須在這裡更正。因為這雖然是你的影片,但你談的是我的事情,然後一直錯誤引導,斷章取義,在此我必須捍衛我自己的清白。
第一點。
我們這次被控的罪是 - **任何人不能参与制作、放映或发行影片,或在第21(1)条文下所阐明的活动,除非获得执照赋权进行该些活动**
這位“律師”請看清楚,條文裡面包括了“放映”及“發行”。所以我才會在Facebook上這麼寫。並不是太忙或記錯。但問題是,這部電影由始至終沒有在馬來西亞“放映”或“發行”過。。。
第二點。
我們當初拍攝的肯定是有申請“拍攝准證”的,警察和檢察官在蒐證的時候我們也已經交上去給他們了。“拍攝准證”這種東西是白紙黑字的,我沒有必要欺騙大家,而且也騙不了。
至於我在節目和媒體上說“偷偷拍”,只是一種感覺和形式上的“偷偷拍”,因為內容很敏感,不宜太張揚。。。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偷拍”。
那為什麼他們咬定我們沒有“拍攝准證”呢?下面我會解釋。
第三點。
當初好幾個極端組織到警局報案,就是在針對電影和海報的“內容”,並不是針對拍攝准證。所以警察一開始就是用“煽動法令”和“多媒體法令”來調查“黃明志”的,從來都沒有想要調查電影監製。不然為什麼去年我在外國會無端端被下通緝令?而我的監製人明明在馬來西亞卻沒有被拘留?你是律師,難道這點你沒有看到?
所以你在影片裡面說的,這個案件不應該討論創作“自不自由?”,“迫害不迫害?”,“敏感不敏感?”。你這樣說是不對的,因為他們就是在運用“敏感”來“迫害”我們的“創作自由”。這一點有很多馬來網友早都已經發現了,而且還幫我講話... 你應該看回去去年各語言的媒體的相關報道。
你不能只看現在的“結果”,就一口否定他們之前做過的事情,然後幫他們洗地,這就是活生生的“斷章取義”。
第五點。
至於為什麼警察搞了半年,最後卻跑去控告我的電影監製而不是控告我呢?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目前還找不到任何關於我在“煽動法令”和“多媒體法令”的證據和理由,所以只能針對“上映和拍攝准證”的事情來提控。也就是說他們在調查無果之後,決定“換”另外一條罪來控告我了...
但很“不幸”的,就在他們想方設法要控告我的時候,卻發現原來電影的監製不是我。“拍攝准證”跟導演是無關的,而是監製的工作。所以他們在無奈之下只能控告我的電影監製,用一條莫須有的罪名來控告他,就是要殺雞敬猴。。。
第六點。
這部電影的名字本來就叫《Sekolah》,我們從一開始寫劇本,到拍攝,到申請,全部都是用Sekolah這個名字。最後是等到要上映的時候,大家才討論用Babi這個戲名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和發行商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覺得Babi比較適合這部電影的名字。因為這整部電影就是環繞著“Babi”這個字眼而引發整個學校的種族暴動的故事。
就好像Titanic這部電影,整部戲就是環繞著Titanic這艘遊輪,當然你也可以用其他的戲名,但Titanic就是比較好也比較符合主題... 我在上一支的澄清影片裡面也有舉出了很多中文電影,還有好萊塢電影改名的案例。這些在電影圈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第七點
電影改名字需不需要像電影發展局申請?答案是“需要”的。要在馬來西亞上映一部電影,要改什麼名都好,當然需要向電影發展局申請。
但問題是,《Babi》目前只有在多倫多open world影展,柏林環球電影節,泰國國際影展,還有台北金馬影展播放,還有在台灣的戲院上映。從頭到尾都沒有打算在馬來西亞上映。。。所以請問馬來西亞的政府可以管到外國的戲院嗎?我現在在美國賣Nasi Lemak,請問需要向馬來西亞政府申請嗎?
第八點
上面有談到為什麼“煽動法令”和“多媒體法令”,對方控告不了我們,卻用了22(1)條文起訴我們呢?他們是怎樣咬定我們沒有“拍攝准證”的呢?原因很簡單。。
因為我們從頭到尾根本就沒有《Babi》這部電影的拍攝准證,我們有的是《Sekolah》這部電影的拍攝准證。所以他們就利用這種“字眼”的遊戲來控告我們說我們“完全沒有申請拍攝准證”。。。這就是法律最“醜陋”的地方。檢察官為了把一個人定罪,刻意玩弄字眼,避重就輕。多少人就是死在這種法律的遊戲之下。
---
最後,我想對這位Youtuber說。
我覺得你作為一個律師,不應該只是片面談論一件事情,然後就來斷章取義誤導大眾,這樣是很不道德的。我們必須去了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不然這樣亂帶風向,會害人背上莫須有的罪名,你要知道人言可畏。大家知道你是律師,都會比較相信你,但事實上你們律師最喜歡玩的就是字眼遊戲,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所以我才說法律是用來保護有錢人和懂得玩法律的人的。
我已經澄清完畢,你不需要跟我道歉,也不用下架你的影片。所謂“言論自由”,就是我拍什麼電影唱什麼歌,你都可以來批評我。我不會刪除,但我絕對可以批評回你對我的批評,這就是真正言論自由的精神。
--
對於社會大眾,我想說,我拍這部電影的目的不為賺錢(也賺不了錢,因為無法上映),我就只是想把馬來西亞學校裡最黑暗的問題透過電影提出來。不要再說“敏感”!當你一次不提,兩次不提,三次不提都是因為“敏感”。別人提了你還帶頭去酸。當有一天同樣“敏感” 的事情發生在你自己身上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人敢幫你提了。。。你不能抱怨什麼,因為你就是當初把“敏感”和“不說”變得理所當然的其中一個兇手。。。
“言論自由”不是一兩個人的事情,是需要眾志成城的。。。共勉之。
自不自由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個事件很沒有營養,但它教我們兩件事》
1)反串的匪諜就在你身邊。台灣網軍盛行,這是政黨及特定政治領袖有組織的資訊和個人自由平等的不對稱。它完全違反民主精神。它操作輿論(帶風向),讓多數人喪失思考能力,讓多數性格本來懦弱趨從的人性被操控,霸凌不同意見者。這樣的現象,非常接近網路法西斯。已經近十年,台灣的輿論,皆由此形塑成千奇百怪的現象。擅長者,為各「偉大」政治人物重用,包括競選總統者,政治人物再處高位,也毫無慚愧心。加上臺灣各傳統媒體抄襲網路的惡習,某些傳統媒體也加入杜撰的行列,台灣的言論,早已不是自不自由的問題:而是既不真實,也不深刻,譁眾取寵。甚至已經集體釀成台灣駐日本大阪辦事處蘇啟誠自殺身亡的不幸事件後,也不見媒體反省檢討改變。
這次疫情當前,許多重要的事情百廢待舉,包括應該加採購國際疫苗,訓練衛生所、藥房、一般診所及軍方如何超前佈署未來疫苗抵達時負責運送、施打:讓醫院醫療人員專事治療,其他人加入篩檢工作、施打疫苗工作⋯⋯學習其他國家去年已有的經驗,不要什麼事都丟給醫院,這必然造成醫療體系崩潰。
昨天我老是看到什麼「認知」新聞,我習慣性的不閱讀,不浪費自己的眼睛和時間。因此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玩意兒。
沒有想到它是一個號稱中國網軍入侵疾管家的新聞,由某政治人物提出。「中國偽造疾管家對話,交棒給PTT、臉書等社群平台發動攻擊,並說最重可罰一億元」。
昨晚案情出現大逆轉,PTT揪出此事完全是綠營寫手林瑋豐自導自演,大批網友湧入某政治人物臉書,要求他處理林瑋豐,並說「可以處理這位中共同路人嗎?」
匪諜真的就在你身邊。而且是由執政黨網軍自己反串。這麼痛苦的醫療體系,這樣無助的人民,恐慌的老人,執政黨相關運作這個揑造的事件,是為了轉移疫情焦點?人民的命,醫療人員的辛勞、哀傷,完全不在你們的心中嗎?
2)權力是一時的,空的,疫情毒株是真的,實的,它不會跟著網軍風向走,也不會因為被網軍霸凌,造假新聞而消失。中國,中國,罵他們千百萬遍,我們還是得面臨疫苗短缺,醫護人員快癱瘓,其他疾病患者無法被有效醫治,很多家庭經濟收入失去來源陷入困境的「真實」。
真的,此時,請以蒼生為念。
這才是校正回歸。
醫療量能跟不上確診數 黃珊珊:每天都在跟病毒賽跑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73/5483094
鄉民灌爆王定宇臉書 要求處理林瑋豐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86/5483121
林瑋豐反串辦不辦?指揮中心:已交刑事局 違法就要負責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86/5483105
發文讓民進黨上上下下都關注?黃暐瀚:到底誰在亂台灣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86/5484305
自不自由 在 瑩真律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說話的藝術 #博恩 #言論自由
「走出瑩幕,10萬粉絲回饋見面會」
快閃報名傳送門: http://user45917.psee.io/LGAMD
2019/9/15 18:00報名截止喔~
瑩絲卷們趕緊來吃雞排、簽書互動吧!不見不散
----
最近博恩的笑話風波&手搖茶飲店表態事件
會不會讓你覺得還是不要發表任何言論好了!
免得惹事生非
避免「禍從口出」🤫
-
但你以為不做任何言論就沒事了嗎❓
「不回答就是默認了」
有沒有常聽到這句話
-
我的老天鵝啊~~~😱
誰可以告訴我怎麼辦😵
到底該不該說話,要怎麼說才對
-
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時☝🏻
教練保證讓我會游自由式🏊🏻♂️
這樣說是可以的嗎😅

自不自由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你的生活當中,偶爾會突然爆發的無力感,它到底是什麼原因去影響著我們?那我們面對「無力感」這個功課,又該怎麼辦呢?
關於這個主題的討論,剛好我最近讀的一本書,他是一位奧地利的哲學家,叫哈洛德.科伊瑟爾。他寫的一本書叫做《改變自己的藝術》,裡面有一個專門的篇章,在討論這個問題。
我自己讀完之後很有感,今天我就跟你做分享。其實偶爾突然爆發的「無力感」,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跟「我們的意志自不自由?」、「我們沒有受到限制?」,我們會覺得好像跟這個有關。
然而事實上,和「無力感」真正相關的不是這個部分,而是我們的「自尊心」。
所謂的「自我」是為了被實現、被讚揚而存在的;只是通常在我們的文化裡,往往不太允許我們為自己歡呼。
「自信」有時候會被冠上自傲、自私的罵名。可是啊,只有健康的自尊,才能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們必須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創作,如此呢,我們才能夠成長茁壯;而且我們應該要以自己的見解跟才能為榮。甚至於,放膽向這個世界大聲的宣傳自己,就像我錄「一天聽一點」一樣喔!
「自信」其實是心靈的免疫系統,體質越好就越能夠遠離屈辱、羞恥,和其它心理上的傳染病。
如果有人對我們說我們「太有自信」,或者是批評我們「自信過頭」,千萬不要因此而動搖。沒有人會自信過頭,這就像有人哦去責怪你,你未免也太健康了,這是很荒謬的。
自信就跟懷孕一樣,只有「有」或「沒有」的差別,自信是沒有辦法被量化、也沒有程度上的差別。
而「自尊」跟「自信」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這是保護自己的神聖權利,沒有人能夠剝奪。
如果我們毫無自信,我們就只能依賴外界的肯定,那麼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只能夠道聽途說、任人宰割。
其實有些很誇大其詞,說可以為我們解決人生難題的一些漂亮話;它聽起來很誘人,但是它只會讓我們過度依賴、沒有辦法自立。
彷彿喔,求得一個好的老師,或者是相信某個信念,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其實呢,回到生命的本質,我們的能量本來就一定會被消耗。真正我們應該要在乎的,不是避免我們的能量被消耗;而是我們要非常專心致志的,去研究我們的能量到底被什麼消耗、被誰消耗?
是被我們自己消耗的,還是被我們所推崇的目標,或者是其他人,因為他們的目的跟意圖,消耗了我們的能量?
其實這一本書的作者就說喔:「相信我你是如此珍貴,在人生中你是不可能毫髮無傷、安全下莊的。」
就像我自己在課程裡面常常講哦,人生呢如果像是一盤棋的話,你怎麼可能在一子不失的狀況底下,就贏得一整盤棋?你永遠都是「拿什麼,換什麼」。
所以呢,請不要聽信他人鼓吹,選擇被動的過活。好像有人告訴你應該如何,你就不假思索的去接受,就是那樣子。
我們應該要隨時隨地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考量的第一位。通常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要犧牲奉獻,而這樣的文化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整個社會,有越來越多不愛惜自己的人。
於是呢,每個人都任由自己,被那些沒有什麼意義的事情所剝削;最後呢,為了收支平衡,只好從另外一個人身上去榨取能量,以便自己有一種被愛、被重視的感覺。
就像人家說的「媳婦熬成婆」。但事實上來說,你過去你的婆婆用不好的方式對待你,它本質上是一個錯誤跟虐待;結果當你變成婆婆之後,你卻用同樣的方法,去對待自己的媳婦。
如同呢,你很討厭你的父母親對待你的方式,但是你卻複製了他們的模式,去對待所有的人,包含自己的孩子。
這樣子造成的結果,你說所謂的「輪迴」,還真的需要等到下輩子嗎?還是在你的此時、此生此世,它就不斷的發生啊!
所以呢,當我們是被榨取能量的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都只能默默的忍受,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太過軟弱,不敢拒絕別人。接著呢,因為老是原諒了別人的剝削,我們成了那所謂「無私的人」。
然而在這裡的「無私」,很遺憾的它就是失去自我的人。
這就是我常常感覺到的,我們常常是以愛為名,但事實上是在剝削別人。這樣的愛它在本質不是愛,它是一種「索求」。
所以呢,「自我意識」它真正的意思是,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就追問自己是誰?所以呢,這樣的事情我常常遇到很多人,他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他常常企圖想要透過神明,或宗教領袖來給他答案。然而這個歸根究底,它是要靠我們自己,才能夠回答的答案;否則你真的有把握,你不會被所謂的宗教所剝削嗎?
久而久之,甚至於你都不太認識你自己,對於很多事情你到底怎麼想、怎麼感覺?已經完全交給了那個你所謂的「神明」或「宗教」了!
其實要擺脫這些,你可能會覺得是跟「智慧」有關係。但事實上,跟智慧沒有直接的關係,它跟你有沒有「自覺」比較有關。
而「自覺」的意思,白話文就是「我知道、也完全瞭解自己在做什麼」。
對於自己的選擇、言行舉止、思維意念,你是不是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這件事,和做這件事情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因為別人告訴你,因為宗教團體告訴你,因為宗教領袖告訴你,你就這麼去做。
真正的「自信」不是指別的,其實就是相信自己擁有思考,跟感受的能力,並且相信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與真實的感受;能夠坦然告訴自己「對!這的確就是我自己的感受。」
我不會隨便的被外在的評論所遊說,我相信我自己,也相信自己的身體跟心靈上的反應。我相信自己,能夠在生命當中的各種挑戰裡不斷成長。
「自我意識」攸關的是人的意志,沒有辦不辦得到,只有你想或者是不想。
談到這裡喔,我常常會覺得「生命是選擇的結果」。如果你想要有更好的人生,那麼你應該要先專注在你的「自覺」,還有你自覺之後的「選擇」。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如同今天內容所談的,「自覺」跟「有意識的選擇」。這裡面的前提往往是在於,你對於這個世界有沒有一個基本,且重要的判斷能力。
【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可以幫助你真正的在人際裡面,有效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適當的問句,跟你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0月15號這一門課名額也在倒數了。這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3、4月之後了。
所以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詳細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