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公車開放免費試乘,預約方式、路線一次看!究竟「幽靈巴士」是怎麼開的?
2020.09.30 by 高敬原 • 採訪中心
深夜經過台北市街頭,可別被這特別的公車嚇到。每天凌晨12點至2點30分,在信義路的公車專用道上,自駕巴士上乘載著測試人員,沿途驗證可能遇到的各狀況。
9月28日更新:
信義路5G自駕巴士開放預約試乘了!這輛行駛路線全國最長的自駕巴士貫串台北市中正、大安、信義區,由遠傳全線覆蓋5G訊號,導入V2X應用、車內影像分析。
預約須知
試營運期間,民眾可在揪巴士JOBUS預約專網上面進行預約,選擇所要搭乘區段頁面,點選人數(一次預約最多可5人)及日期即可預定,進入資料頁面並填寫姓名、所在地區、電話及信箱即可完成預定。信箱將會收到含qrcode之試乘體驗券,當日持試乘體驗券及電子票證至現場搭乘即可。
另外,必須在前1日24:00前完成預約。
Ex.預計搭乘9/29(二) 00:30班次,可在9/28(一) 23:59前完成預約訂購
### 試乘體驗路線分為6區段,車輛會在前5分鐘到達站點並準時發車。(路線見下圖)
- 第一段:台北101→信義敦化
- 第二段:信義敦化→信義新生
- 第三段:信義新生→信義杭州
- 第四段:信義杭州→信義新生
- 第五段:信義新生→信義敦化
- 第六段:信義敦化→信義光復
### 搭乘是否需要付費?(如何收費?如何付款?)
試乘體驗為0元體驗,歡迎民眾試乘後填寫問券回饋,讓自駕車服務更貼近民眾需求。民眾可在揪巴士自駕車試乘體驗網站進行預約,完成預約即可收到試乘體驗qrcode券,當日持試乘體驗券及電子票卡(ex.悠遊卡等)至現場搭乘即可。
持試乘體驗券至公車站候車,上車時將體驗券出示給工作人員看即可,上下車刷電子票證(ex.悠遊卡),0元付款紀錄上下車站點。
正式上路時的時速為多少?
現階段測試時速為15公里/小時,計劃期間也將進行20及30公里/小時的測試。
正式上路時的頭、末班車時間?
信義路自駕巴士試乘體驗階段頭班車為00:30由台北101(信義路)發車至信義敦化站,末班車為02:00由信義敦化發車至信義光復站。
試乘消費者是否有保險?
試乘體驗的乘客皆有保險,所保之項目與汽車客運業的項目一致,包含強制汽車責任險、第三責任險附加自動駕駛車輛測試保險及乘客體傷責任險。
自駕車結合5G,打造新商模
今年5月開始,台北市政府啟動「台北市信義路公車專用道自駕巴士創新實驗計畫」,與成立兩年的新創公司台灣智慧駕駛(以下簡稱台智駕)合作,展開為期一年的夜間自駕巴士測試。
基於安全考量,測試初期時速約10~20公里,會視情況調整測試速度與時間。如果測試結果良好,最快將於9月提供一般民眾體驗、試乘自駕巴士。
一台無人小巴,結合了多家企業的技術與資源。首先,小巴的車體由創奕能源提供,這家車輛製造商已包辦全台超過半數的電動巴士;車輛線傳控制,由奕兆綠能負責;圖資,出自興創知能;感知器,是汽車電子大廠輝創的產品;自駕車上路前的測試和驗證,則是採用NVIDIA DRIVE自駕車開發平台。
自駕公車
負責軟體開發的台智駕,負責將這些來自各方的軟硬體系統整合在一起。團隊專長是能將運算系統、鏡頭、雷達、光達等設備,快速整合到一輛現有的電動車上,讓它活起來。
台智駕是國內少數100%系統自主研發,硬體國產自製率近70%的自駕車團隊 。
2018年10月,遠傳電信加入5G汽車通訊技術聯盟(5GAA),成為台灣首家加入的電信業者,積極尋找車聯網應用,做為5G的實驗場景;過去曾有過4G訊號合作經驗的台智駕,便是合作夥伴首選。
台智駕執行長沈大維表示,對自駕車產業來說,5G帶來最大的變革,除了安全效率的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創新服務模式的產生。
他舉例說,由於自駕巴士的實驗路線會經過台北景福門,曾有文創業者提案,希望能在車內天花板與窗戶上安裝顯示器,當車子行經景福門時,可以將老台北的街景投射在螢幕上,5G可提供即時串流與高畫質,在車內打造沉浸式體驗,平時也能投放資訊與廣告。這就是未來5G與自駕車結合的應用場景之一。
現階段自駕車會用到網路之處,主要在於車子與道路設備的資訊交換,像是透過路口的攝影機,偵測是否有人、車經過,並將資訊即時回傳給自駕車判斷。
「從路端到車端,走4G的架構也行,只是會有些小延遲。」使用5G訊號以後,傳輸速度更快、效率更提升,但實際上差異不大,「車子只要在接近路口時,可以減低速度就好。」
透過人、車、物體發出訊號,掌握相對位置
那麼5G對自駕車產業更實質的助益何在?沈大維指出,關鍵在於車聯網(V2X)。
V2X是Vehicle-to-Everything的縮寫,可以再細分為車對車(V2V)、車對基礎設施(V2I)、車對人(V2P)、車對摩托車(V2M )這幾大類別,指車子和物體都能發出訊號,透過通訊技術掌握相對位置,不至於因為視線死角,釀成車禍意外。
假設A車輛正以時速90公里前行,B車突然出現在前方路口,雙方透過V2V(車對車)交流,讓A、B車輛同時減速,避免事故。
「V2X有助於自駕車更快實現。」沈大維解釋,目前自駕車仍需仰賴路上安裝的感測器,協助偵測前方路口是否有人車,一旦V2X技術趨於成熟,就能與行人手上的穿戴裝置、腳踏車等進行P2P(端到端)溝通,就算沒有感測器,還是能做到資訊交換。
未來每個裝置都可以互相溝通,這才是5G的優勢。
台灣智駕公司執行長沈大維
而當裝置都能接上5G訊號,就能加快資訊共享,沈大維希望,接下來可以有機會在信義路上展開車聯網(V2X)局部測試,為創造更多新商業模式與服務暖身,展現5G真正價值。
附圖:5G自駕巴士路線圖
JoBUS揪巴士網站截圖
北市府與台智駕合作,展開夜間自駕巴士測試,測試初期時速約10~20公里,最快將於9月提供一般民眾體驗、試乘自駕巴士。
台智駕
台灣智駕公司執行長沈大維指出,自駕車產業因為5G產生創新服務模式,透過V2X技術,讓車輛之間可以彼此溝通,並結合串流多媒體,在車內提供沉浸式廣告。
侯俊偉攝影
由於自駕車已具備一套安全檢測感測器、影像辨識系統和演算法,純粹以車輛本身的運行來看,即使沒有連結網路,車輛還是具有辨識周遭環境的能力。
台智駕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156/5g--autodrive?fbclid=IwAR2tbpy08FNx54uptInnhLpNNrm2hTgOlhOpNimJTvSnx5dpt-gN11DrQF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休士頓附近的伍德蘭,在當地時間17日晚間發生死亡車禍,一輛特斯拉電動車以高速行經彎道,卻失控撞到路樹,造成車上兩人死亡。警方也申請搜索票,要前往特斯拉調查伺服器資料,並了解車禍當時,車輛有沒有開啟自動駕駛功能,釐清各方責任。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
自動駕駛車禍責任台灣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行車降速減傷亡
交通應推「零死亡願景」
趙家麟/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教授(新竹市)
台北市仰德大道半年前發生一起機車死亡車禍,日前又出現一起死亡車禍,兩事故撞擊痕跡、地點相同。記者蔡翼謙/翻攝
日前新聞報導,台北和屏東各有道路一再發生死亡車禍,一是陽明山的仰德大道,二是屏東長治鄉省道繁華村路段,後者在十五天內七起死亡車禍,媒體標題和社會的應對竟是「恐怖巧合」和「路祭祈安」!
對於車禍,除宣導「十次車禍九次快」觀念和取締超速外,如何讓車輛有效減速才是重點。台灣社會面對車禍的觀念太落伍,政府作為太消極,才是導致車禍不斷發生的關鍵。
每當道路事故,有人當場死亡,媒體和民眾常會訴諸非理性的怪力解釋,只覺得是恐怖和倒楣,卻沒有深入思考這些死傷其實是可避免的。
台灣卅年來每年道路事故死亡人數,沒有一年低於九二一大地震的死亡人數,如換算成死亡率(每十萬人口),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東亞第一,是英國、日本、荷蘭、瑞典、挪威、丹麥等國的四至六倍。台灣車禍傷亡如此嚴重,政府應立即推動「零死亡願景」。
一九九七年,瑞典議會率先通過「零死亡願景」,核心精神是「任何人因為道路交通喪生或重傷,在道德上是完全無法被接受的」。挪威於一九九九年跟進,之後世界各國如英國愛丁堡、加拿大、紐約、澳洲、日本…也陸續採行,全球許多城市都將「盡最大努力降低交通傷亡邁向零死」納為共同目標。瑞典從二○○○至二○一四年道路死亡人數減半,成為從交通死亡來看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二○一九年紐約市長白思豪表示,紐約二○一八年交通死亡人數創下百年新低,實行「零死亡願景」四年,紐約市車禍身亡人數已比二○一三年減少三分之一。
台灣政府應以三點新觀念和作為,推動「零死亡願景」:
一、車禍死亡可以預防和避免,不是現代生活的必然:
人們總認為車禍死亡和重傷,是現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因此稱車禍為「意外」。「零死亡願景」的理念是車禍死亡是可以避免的,我們應該有能力預測與預防這樣的悲劇,透過前瞻性、預防性的作法提升安全的優先等級。
二、道路設計者和政策制定者應負更多責任確保安全,而不全是駕駛:
傳統道路安全觀念是駕駛背負最大的責任,事故發生都是駕駛或路人的錯。「零死亡願景」體認到人們總會在某些時候犯錯,因此道路設計者和政策制定者,應承擔更多改造道路環境設計與政策的責任。
設計不良,道路會殺人。很多時候是道路設計不好,直接間接引發事故造成悲劇。前述台北、屏東兩條路會在相同地點以相同模式重複發生事故,不該迷信怪力,而該積極修改道路設計,讓駕駛行為改變,使車速自動降低,讓事故大幅降低。
三、不是單一專業和部門,而是跨專業跨部門的整合性任務:
「零死亡願景」將各種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拉在一起,共同處理這個複雜的問題。各國以往這種結合交通、工程、政策與公衛等跨專業的合作也非常少見,「零死亡願景」注意到許多因素都與安全有關,包括道路設計、車速、行為、科技與政策,因此,許多國外城市已陸續訂出共同目標朝向零死亡目標邁進。
政府存在的目的,應該是給予人民幸福感和安全感;若幸福感是高標,安全感就是低標,當前台灣的城市恐怕連低標都達不到。當許多國家城市陸續對道路傷亡採取更積極的作為,「零死亡願景」應該成為台灣當前城鎮前瞻計畫推動的重點。
自動駕駛車禍責任台灣 在 林瑩蓉 Lin Ying Ju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未來在大數據應用下,資安與法律是人類需要面對的問題。以無人車舉例,如果發生車禍,責任要歸屬在車商、還是寫程式的工程師?另外,無人車的設計是以「極度安全」為標準,因此系統偵測到黃燈就會煞車,可是人類卻可能闖黃燈。
醫療、自動駕駛+AI發展潛力大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3892215?utm_source=linemobile&utm_medium=share
自動駕駛車禍責任台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休士頓附近的伍德蘭,在當地時間17日晚間發生死亡車禍,一輛特斯拉電動車以高速行經彎道,卻失控撞到路樹,造成車上兩人死亡。警方也申請搜索票,要前往特斯拉調查伺服器資料,並了解車禍當時,車輛有沒有開啟自動駕駛功能,釐清各方責任。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253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WRT4o16q8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