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
-
我愛上把經典名句放在開頭而不做任何表示,這樣一來,許多附和它的留言就會顯得很荒謬,因為接下來我會展開一段無聊又喃喃自語的過程去挑戰它。
-
此外,每當我看到有人在文章前標示“文長慎入”,我心中都有個想法:
「不要那麼容易把短文定義成長文吧,這樣真正的長文該怎麼辦呢?真是困擾啊!」(拍額頭)
-
要檢視「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這個想法,首先必須思考「自己」是指什麼?如果我根本不清楚當我在說「自己」的時候,是在說什麼?那這整句話,基本上就崩了。
-
為了了解「自己」這個概念如何在心中生成,我們又必須再更退一步去檢視內心意識的運作。粗糙的說,意識就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而意識有一個特性,就是當它出現時,一定有個明確的目標。
-
例如,我意識到桌上有杯咖啡,咖啡是意識的對象。意識活動會同時與它的目標一起出現。除了各種感官刺激之外,意識活動也可以是內在的。例如,我意識到我在思考一頭綠色的大象,那腦海中的綠色大象就是意識的目標。
-
意識不可能在毫無目標的狀況下出現,我試過了,就算我現在努力的想,我現在沒意識到任何東西,那麼「我要努力不去意識到任何東西」的這個概念,就是我意識的目標。
-
接下來,如果今天我因為一個外在事件,在心中有了一個感受,例如悲傷。當我意識到這個悲傷時,「意識性的思考」會去詮釋這份情感並且賦予它一個形式。
-
但困難的是,當我開始在心中想要描述這份悲傷時,一定要「先回想」剛剛發生在身上的悲傷,再去對這段悲傷進行「反思」。這就代表,意識性的思考已經和身體保持了一段距離,並且有一段時間差。
-
於是「身體真正感受到的悲傷」和「我對於這段悲傷的詮釋」永遠不一樣。
-
也就是說,當我們談到任何內在經驗時,所呈現出來的並非經驗本身,而是「我們對於這項經驗的反思」。
-
現在拉回「自我」這個主題。
-
也許你會說,當我往心裡探索,確實可以有一個「我」的感覺不是嗎?但是,當我們開始去思考自己是誰,試著描述「自我」這個內在感受時,其實都只是我們「對於這項經驗的反思」而不是「內在經驗本身」。
-
也就是說,是意識活動決定了「我是誰」、「我是如何像我自己所詮釋的那個人」。人類對於「自我」的看法都只是一種自我反思的發明。
-
所謂「自我」,不是意識的主人,而是意識的對象。(也就是我粗糙的圖示)
-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心中感覺「我是怎麼怎麼的人」,並不是有一個獨立存在的「自我」掌控了意識,並且描述出來。
-
相反的,這個「我是怎麼怎麼的人」的念頭,反倒才是意識活動的目標,就像我先前說的,在心中想著綠色大象一樣。
-
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想,意識有目標,但總有主人來發射意識,例如,是「我」意識到「咖啡杯」、「我」意識到「綠色大象」。如果你說「自我」這個概念只是意識的目標,那是誰意識到自我呢?
-
假設意識像開燈一樣,那總會有一個人,先進到昏暗的房間,然後再開燈吧?總是會有個主人,在意識還沒出現前就存在了,接著再來啟動意識活動吧?
-
很遺憾,那個意識尚未出現前的「意識前的我」,無法掌握。不只西方哲學、近代腦神經科學、甚至在東方傳統的智慧中,佛學,也認為它是不存在的。
-
沙特下了一個結論:
人類會不斷發明新的自我,「我」就像是「自我詮釋」(名為自我詮釋的意識活動)握在手中把玩的一顆球。對意識來說,「我」甚至不比他人眼中的「我」還要明確。
-
再回到主題,「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在釐清了「自我」原來是被意識活動發明出來的幻覺之後,在這個層次上,一個被發明出來的、隨時在變動的概念,它該如何「了解」它自身呢?這是一件值得重新衡量的一件事。
-
那我們在生活中談論的「自我」,又是怎麼被建立起來的呢?
-
答案是,「比較來的」,和他人比較來的。當我發現自己有某樣天份,那是因為我發現別人沒有、或者做的不太好,同樣的,我的缺點與人格特質也是這樣比較出來的。
-
為了在心中建立起能夠參與社會生活的自我形象,沒有人能置身於比較之外,我觀察別人的同時,也在觀察「別人怎麼觀察我」。
-
整個複雜的過程,胡塞爾稱之為「返回式共感」。世界上也只有人類能透過返回式共感來建立起「自我」,也只有人類能做到「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理解你,而我也理解你理解我理解你。」
-
我們永遠必須藉由「他人眼中的我」來勾勒出自己的輪廓。而且,在各種自我形象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些人」對我的看法。至於那些人則是,那些我愛的人。
-
以上,你依然對於「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深信不疑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自我形象 定義 在 哈佛商業評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兩名國際級高階主管互不相讓,企圖在一場緊繃又具破壞性的談判中勝出。這時一位名叫威廉的顧問介入,最後讓兩人在「保有面子」的狀況下,得以在其他高階主管及員工面前表示他們已達成協議,並祝福對方。
談判專家提醒,許多攸關重大的談判都有一個共同點:#面子問題。
#談判 #棘手談話
—
❚ 想看更多管理文章?優惠方案倒數一週:https://hbrtw.cc/BycWf
❚ 每日接收,加入LINE好友:https://hbrtw.cc/LINE
❚ 文章速讀,追蹤IG:https://hbrtw.cc/Instagram
自我形象 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太太的深夜談心時間 👋🏻好久不見啦~
⚠️文長慎入⚠️ 來聊聊 #名牌 😎 (各位哈粉們請自己搬椅子找位子坐)
·
前不久,在網路社群,看見有網友發文,問大家關於要不要買個「與自己年齡相符」的包包來背。還設了一個朋友給的門檻:20-25歲應該背XX牌/ 25-30歲應該拿XX牌/ 30-35歲應該拿XX牌才能顯氣勢⋯⋯
·
於是我重新思考了一下關於「名牌」的這件事,我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
常常跟我見面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我時常拿著一個黑色帆布防水媽媽包🤣 然後常常地上亂丟🤣 雖然包包常常跟服裝不搭,但我真心覺得超方便,出門隨手一抓,還很能塞東西。(畢竟我的包包總是跟哆啦A夢口袋一樣,胃藥、精油、消毒液⋯什麼都有😆)
·
聽起來,我好像不怎麼愛名牌,但其實我也是曾經嚮往過名牌包的少女。
·
剛來美國時,曾經因為無法打入聊名牌包的女孩話題圈,自己顯得格格不入,而心中有些自卑。
·
我記得有一次,某次話題圈的聚會,突然有個女孩問我:「妳的包好好看是什麼牌子的呀?」我有點尷尬的回答:「我也不知道什麼牌子?之前在Marshalls看到$14覺得好可愛就買了。」問問題的人徹底傻眼,旁邊其他女孩們也都尷尬了,大家趕緊默默地轉移話題聊其他人的包包去了😅
·
當下,我其實開始動搖了!當時的我就在想,我是否應該跟「她們」一樣?應該拿個「像樣一點」的包出門?
·
就像文章一開頭提到的那個網友一樣,我也迷惘了!
·
我記得,我大學時候修了一門老教授的課,雖然我實在很不喜歡他的教法跟那門課,但因為是必修,只能硬著頭皮上完整整一學年。
其實老教授說的話,我現在什麼都不記得了!但是有一句話,我當時記下,並且深深影響了我的思維。
老教授說:名牌是一種「代理思考」。意思就是「讓牌子來告訴你『你是誰』」。
雖然,我不喜歡那門課,但是我很感謝那門課給了我受用一輩子的一句話。
我記得大學的時候來美國打工旅遊,也買了一個Coach的大包包回台灣,想當然迎來了一些女同學的「哇~」。畢竟當時年輕嘛!女孩子們總是會羨慕同學拿著所謂「名牌包」的行徑。現在想起來這段回憶覺得也太好笑了!哈哈哈哈哈😂
我還曾經看過同學因為買不起LV就在大紙袋上自己畫滿LV的商標,拎著滿校園走,看了覺得好滑稽,但也不得不佩服那位同學的創意。
有些大學同學更誇張,經濟不許可但還是很想也來個「名牌」。所以同學之間就開始謠傳,誰誰誰其實手上拿的是A貨、假包、腳上穿假球鞋、身上是盜版Polo衫⋯⋯等等。
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太太太荒謬了!大家到底在瘋什麼?
長大了,終於能夠體會老教授的那句話了!
而現在,我會因為某個品牌好用、實用、耐用、用的順手,因而傾向於在購買時,選購某些品牌的產品或設計,因為品牌有時候是一種品質的保障跟信賴。所以確實會因為某些使用經驗而選購特定品牌的商品。但不是變成盲從或迷戀,更不可以讓品牌來定義我這個人的價值。
我不反對買「名牌」,買自己喜歡的名牌商品當然可以,只要自身經濟能力許可,不會造成經濟上沈重負擔,當然可以擁有。
只是,購買前可以多想想,自己為什麼會想要「擁有」這個物品?
追求某些特定品牌的目的,是希望擁有這些物品後,它們能夠讓你的自我形象提升?還是這些物品的存在可以象徵一種「身分」或「能力」或「社會階級」?
或許,大部分人就是真的覺得商品長太可愛了自己也能負擔,所以就手滑了?(我好像常常也會這樣😂)
答案沒有對與錯,這只是人生中需要面對的眾多選擇之一罷了!
而我自己對待「名牌」的看法則是:「我們要當物品的主人,它們是為我效力,而不是我去為物品效力。」
我可以擁有它,但我不被它奴役。
還是老話一句,要做自己!不要讓品牌(他人)去定義你!
#好奇大家是怎麼看待名牌的呢?
(圖文不符之冰淇淋好好吃😆)
啊!夜深了!散會😬~撤椅子咧~~ 下個深夜再見👋🏻👋🏻
自我形象 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現代人很依賴FB、IG這些社群平台,來經營自己的朋友圈,然而你聽過「社群中毒」嗎?
如果你想要透過一天聽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在吸收新知識之前,請先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打開小鈴鐺,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為你製作的內容了!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原本你一早醒來,心情還蠻好的,但沒想到一打開臉書,就看到有人在你的版上留言,而且內容是一些負面的訊息,讓你的好心情瞬間飛走。
或者是一打開IG發現啊,你前一天PO上去的照片,竟然連一個讚、一個喜歡都沒有,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朋友。
再不然就是喔,看了很多別人吃大餐啊、出國旅行啊、住高級飯店啊那些照片喔,雖然你的心情不一定會受到影響,但事實上,這些照片也沒有讓你比較開心啊!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只有發生在你的身上,還有很多人也都跟你有一樣的困擾,都覺得喔把時間、精神花在臉書、IG,對自己的生活其實並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
除了浪費時間以外,你可能不知道,每天花太多時間在這些社群軟體上面,還會有一些後遺症呢。
【社群後遺症】
到底是什麼樣的後遺症呢?在2010年的春天啊,有一個心理學的研究人員,叫做梅迪.沙德。
她調查了一百個大學生的臉書帳號,去記錄他們使用的狀況;比如說照片的分享啊、塗鴉牆張貼的訊息啊、動態的更新啊!
並且去研究這些使用者登入的頻率,以及每次登入所停留的時間,來做一些分析。
她就發現喔,自我信心不足或者是過度膨脹的人,有相對比較高的機率,每天會花超過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在使用臉書。
而且這些自我認同比較不穩定的人,有更高的可能性,會張貼去提升自己美好形象的照片。
比如說,擺一些模仿明星的姿勢啊,或者是上傳經過修圖的美照,來求讚、來引起朋友之間的關注,並且營造讓人感覺到羨慕的生活。
而臉書之所以能滿足這些人的原因,是因為社群軟體能夠讓他們用很少的力氣,很輕易的就在網路上,去展現「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那些他們希望自己符合的樣子,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樣子啊!當你聽到這裡,你會不會好奇,這些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個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沒有辦法只靠自己的力量,去看清楚自己的個性、樣貌、能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透過外界的反應,來建立我們的「自我認知」。
也就是說喔,當你在什麼樣的環境底下,跟什麼樣的人相處,那些環境跟人帶給你什麼樣的回應,就會影響你怎麼認定你自己!
打個比方來說吧,在你的成長階段裡,特別是在人格形塑的過程中,要是你經常處在不受肯定的環境,而你的家人、朋友老是給你負面的回饋,讓你經常活在挫折感裡,那麼你就很容易養成自卑的性格。
而越是在這種資源不足、環境辛苦的人身上,就越難擁有穩定的自信心;因此呢,他們需要常常透過很多方式、各種管道來確認自己是美的啊、是好的啊、是受歡迎的,這樣子才能夠得到認同感,也才能夠感覺到安全或安心!
然而社群平台,就是網路時代最快能夠展現自己,最快被更多人看見,也最快能夠獲得回應的地方。
得到好的回應就會歡天喜地,而得到壞的回應就天崩地裂,這也是社群網路讓人又愛又恨的主要原因啊!
【自信的關鍵】
不過說到這裡喔,我正本清源一下,這麼說不代表這些自我認同較不穩定的人,是有問題的。
事實上呢,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的「性格形塑」這個部份,它其實是沒有終點,而是個不斷「修正和調整」的過程。
但如果一個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些社群平台上,只能讓社群網路來定義他的價值,卻沒有一個自己的標準。
那麼這個人的結局,很有可能就是永遠活在追逐「別人的標準」裡,越追越困惑、越追越不認識自己。
甚至於會掉入「完美主義」的陷阱,一輩子都覺得自己有缺陷,永遠對自己沒有辦法真正的滿意。
陷入一種凡事都需要外界的認同,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好壞、或對錯的「認同中毒」狀態,這反而會讓人越活越辛苦。
那麼回到你身上,無論你有沒有「社群上癮」、或者是「認同中毒」的現象,我想邀請你想一想,當你花了時間、精力在FB或者是IG的使用之後,會對你產生什麼樣的實質幫助嗎?
如果你想要擁有真正的自信,你不想要在網路上繼續的自卑或者是自戀、忽然很開心,或者是忽然很憂慮,讓自己的情緒,一直受到虛無的網路控制。
那麼我很建議你,要把你寶貴的精力和時間,花在真實生活的裡面,好好的跟人實際的互動、相處,你才能夠建立真實的影響力,同時獲得自信心!
因為「自信」是認同自己, 擁有足夠被喜歡這樣的價值感!說到這裡喔,你可能會好奇,這個價值感是怎麼來的呢?
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你所做的事情,受到自己跟其他人的肯定。但這部分的建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要慢慢的累積,才能夠有穩定的表現;甚至於會被視為那是你的專業。
而第二個就比較簡單,就是你所說的話,被你所在乎的人認同,他們能夠理解你的想法,並且認同你的相信。
也就是說,當你能夠恰如其分的,把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想法表達出來,並且被身旁的人接受,那你就會感覺到有信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建立自信的入口】
講得更白話一點,如果你想要建立穩定的自信,那麼「表達」會是幫助你完成心願的最好工具!
但是「好表達」不等於只是去練嘴皮子啊、舌燦蓮花這樣就好了,它更是一種思考的訓練。
只有你清楚自己到底怎麼想?為什麼這麼想?邏輯能夠自洽,那麼你才會有真正的自信心。
這也是我在最新的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裡,一直強調的部分。你要把表達做好,「說」其實是最後一步,而在說之前,你怎麼「想」才是核心的關鍵。
如果你希望自己思考的邏輯鏈條能夠長一點,不被表面的訊息給誤導,那麼這門課就會是你最好的表達教練。
我會分享「怎麼樣進入現場?」、「怎麼樣還原典型時段」、透過「5個So」、跟「5個Why」這些邏輯的技巧,幫助你想得更完整,而說得更動人。
此外呢,在我的課程裡,我也會透過「內在對話」和「心像練習」,陪伴你把負面的經驗,去改寫成正向的表述,讓你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自己調整過份自卑的「心態和姿態」。
並且呢透過「換位思考」的練習,幫助你體會身旁的人,他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養成你「在乎、體貼」這樣的習慣,讓人喜歡靠近你。
如此一來喔,你就不需要透過網路上的按讚啊、按喜歡啊,也能夠讓人喜歡跟你相處;從實際互動裡面,發現你是一個很「讚」的人!
更重要的是,當你把珍貴的注意力,轉移到對自己真正有幫助的「表達情境」跟「關係」,你就能在體貼人、靠近人的同時,一步一步的釐清你內在的真實,整理出你真正想要的,最後說出你真正的相信,讓真實的世界聽見你!
如此一來,你就能夠開啟良性的人際循環,循序漸進的擺脫對於FB、IG,這些的過份依賴,讓你的心情保持平靜而穩定,從而找到更有價值的生活重心,並且長出堅實的自信。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YouTube的朋友,除了訂閱我們之外,也記得打開小鈴鐺;並且給我們更多的支持跟鼓勵。
而Podcast的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以外,也希望你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在我們今天提到的【自信表達力】的課程。
從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反應,這一門課從根本的幫助他們去靠近、去解決關於表達上,從心態到實務上面的這些問題。
你加入了嗎?如果你還沒加入,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歡迎你,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進前,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自我形象 定義 在 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劉鴻徽醫師|主日第一堂| 2021-06-27 的推薦與評價
建立健康的 自我形象 !| 劉鴻徽醫師|主日第一堂| 2021-06-27 |. 474 views · 2 years ago ...more. 天母豐盛靈糧堂FBLLC. 888. Subscribe. ... <看更多>
自我形象 定義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 ...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何者為避免自我抄襲之有效方法?(甲)將自己於某出版論文中製作的圖表,原封不動 ... 在不當作者定義和不當掛名的樣態中有「榮譽作者」(honorary authors)以及「幽靈 ... ... <看更多>
自我形象 定義 在 以親密度、自我形象和社會效用探討Facebook持續使用行為 的推薦與評價
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模型關於影響使用者持續使用的因素包含:自我形. 象、親密度及社會效用。其變項操作型定義如表1,親密度是用以維持人際關. 係以及網路社群裡的適應能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