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快樂處方》
一開始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 還在想: 這是不是一本有關心理學的書? 像是”積極心理學” ,或是 “被討厭的勇氣” 一樣, 告訴大家, 要活得快樂, 最主要是自身心態的轉變, 同時會提供很多激勵人心的故事與格言… 後來翻開以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回事!
人生要真正的快樂處方就來自於: 運動!
這一本書可以說是 ”運動改造大腦” 2.0, 裡面提到了更近期的一些醫學研究, 將運動習慣與維持大腦健康緊緊連結了在一起. 而且書中的很多建議都非常的實用, 不管是一般人想要維持健康, 或是像我們健身教練給予會員的幫助, 都很有參考價值
要怎麼 ”訓練大腦”? 是做很多的益智題目嗎? 還是使用很多測試智商的app呢? 最近的結果顯示, 以上這些對於大腦的發展的改善都非常有限, 而真正有最直接貢獻的方式就是:運。動!
過去醫學家認為, 腦細胞在人類成年以後就會定型, 不可能再發生任何改變, 可是近代的科學家揭露了大腦神經可塑性是終身的, 可以持續產生新的連結. 在學習新事物或是技能時, 這個串連更加的活躍. 因此為了預防失智, 我們常常鼓勵老年人在退休以後持續學習新的事物或是技能, 而在這之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學習一項新的運動. 由於在練習不熟悉的新運動技巧時, 大腦同時要在內部進行認知與思考, 同時還需要對外控制肢體的活動, 因此可以將腦部神經元活躍度提升到最高! 既然老年人都可以如此受益了, 一般大眾當然更是如此
在 ”運動改造大腦” 一書裡面已經提過, 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使用運動療法配合藥物來治療焦慮與憂鬱症. 在我們不安時, 會觸發HPA軸 (下視丘- 腦垂體- 杏仁核) 反應來面對壓力, 特別是杏仁核, 它對於啟動人類 “戰與逃” 反射佔有主導的地位, 同時激發一連串賀爾蒙反應來讓人抵擋壓力. 而與其產生拮抗的就是海馬迴. 海馬迴除了負責記憶之外, 也會針對杏仁核過度的活躍產稱制衡的效果. 一般容易神經緊張或是有一些精神疾病的患者在此二者的功能上都會有嚴重的失衡. 而我們知道在長期的焦慮狀態之下, 體內的皮質醇水平會高居不下, 除了導致身體處於長期慢性的發炎狀態之外, 更會導致海馬迴的萎縮, 與前額葉的功能障礙
而幾個研究都一致發現, 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增加大腦血流, 甚至在幾週的慢跑訓練之後, 除血清皮質醇的水平明顯降低之外, 受測者的海馬迴與前額葉的體積有明顯的增大!而這些結果首先就可以幫助人面戰勝焦慮. 同時, 身體素質較好的人群面對挑戰或是壓力有更佳的信心, 體能的提升會進一步增加自我效能. 而科學家發現運動 (特別是有氧運動) 可以有效提升大腦內γ-氨基丁酸的濃度. γ-氨基丁酸 (GABA) 是一種讓大腦安定的神經傳導物質, 能夠抑制腦部過多的活動而讓人放鬆情緒
在運動當下, 我們的血壓, 心率以及呼吸率都會上升, 這個反應其實與我們焦慮時一模一樣, 因此長期的運動可以讓大腦練習讓精神狀態在同樣的生理反應之下放鬆, 因此在未來壓力再次產生時, 我們就可以好整以暇的去對待, (其實就跟打疫苗的概念類似) 因此運動有助於緩解進張情緒, 接下來可以進一步的提升抗壓性!
假如可以的話, 在學習, 考試, 或是上班前, 可以適度地做一些運動, 伸展當然可以, 但是最好可以是有氧性質的運動, 跑步會比散步更好, 建議至少可以持續十分鐘左右. 因為我們運動當下身體會分泌兒茶胺酚類激素來讓身體進入運動狀態, 而這些賀爾蒙的效果本身會讓人專注. 在運動結束以後, 他們在殘留在體內二到三小時才會完全被代謝掉. 因此諸多研究都顯示, 運動之後的學習會提升專注力與記憶, 讓效率更高. 但是, 運動專注力的提昇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看到具體的成效, 這跟透過運動想要減肥或是提升體能一樣, 需要持之以恆, 但是, 即使只做了一次運動, 就可以馬上感受到這一次的效果!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DNF) 是在大腦中製造的一種蛋白質, 它可以保護大腦不受低血糖, 自由基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傷害, 減緩大腦細胞的衰老. 而BDNF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新生大腦細胞, 換句話說,BDNF是我們在退抗老化過程中做重要的一個物質! 在一些研究裡面發現, 個性較樂觀的人, 大腦內的BDNF水平也比較高, 而較為神經質, 沒有安全感的人則相對較低. 然而, 我們可以透過運動來大量製造BDNF!特別是有氧運動, 我們在跑步時, BDNF水平會迅速升高, 而在運動結束之後的幾個小時會依然維持在一定的高點. 而且, 隨著體能的進步, 在運動時的BDNF也會不斷提升. 而一些受測者在停止運動兩週之內, 大腦中的BDNF水平仍然可以得到維持, 也就是說, 我們不需要每一天都運動, 一周二到三天足矣! 相對的, 研究人員在重量訓練者身上則沒有發現同樣的BDNF提升結果
在班杜拉 (Bandura) 的”社會認知理論” 中, 首先提出了 “自我效能” 概念- 一個對於自我任務完成的積極信念. 我們都將其視為一種正面的心態, 可以幫助我們完成既定的任務或是課題. 但是近代的腦科學則近一步發現, 自我效能與BDNF, 多巴胺還有血清素的交互作用有關: 正向的心態可以有效的提高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 這些神經激素的提高也能正面影響自我效能. 而運動正是誘發這些賀爾蒙最好的方式! 除了這些激素之外, 近代對於 “跑者的愉悅” (Runner’s high) 有越來越多的認識, 不但了解到內啡肽的實際功效, 也發現了內源性大麻, 這些物質是促使人們在運動中與運動後感到舒暢淋漓的主要原因. 所以, 持續性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地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所以, 要快樂, 開始運動吧!肌力訓練可以有效地改善外型, 減少痠痛, 提升代謝; 而有氧運動可以增進專注, 穩定情緒, 提升認知. 每一種運動都有其獨特的效果, 互相取代是不可能的, 而根據本書的內容, 快樂人生的基礎更是建築在心肺訓練之上! 一起跑起來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之前我們曾嘗試從 BB 的角度出發,看看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每日面對的新挑戰,但對新手父母而言,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照顧小朋友,又何嘗不是天天面對不同難關?身心俱疲之餘,部份父母更會為了小朋友放棄自己的嗜好、減少出席朋友聚會等等,你以為會換來美好的親子關係,有助小朋友成長,但事實又是否這樣? 參考資料...
「自我效能bandura」的推薦目錄:
自我效能bandura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何謂「自我效能」? 這個概念是知名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在社會學習理論所提出來的, 意指「一個人對於完成特定任務/目標的堅決信心」
在ACE的CPT與HC課程裡面不斷的被提到, 它也是生活幸福感來源的重要因素
我覺得劉軒在這一段2014年的演講闡述的非常好, 什麼叫做「越努力,越幸運」? 推薦大家可以看一下!
https://youtu.be/_ZiEoH_Z5qk
自我效能bandura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器可以晚成》
這一本書是Snow Chen老師開給我的書單,不看還好... 一看真的就是哎唷我滴老天鵝啊啊啊❤️
在這個我們一直崇尚英雄出少年的時代, 人人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上, 而每天的新聞,媒體又是不斷的報導一個個的青年才俊, 幾歲就完成大學學業, SAT在幾歲就取得高分,才幾歲就創造了自己的企業王國... 彷彿在年少時沒有任何成就,你就注定要平庸一輩子... 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如果是這個世界刻意把這種風氣塑造出來的呢?
正如我們現在一直看到的「六塊八塊腹肌」「人魚線」「蜜桃臀」等等... 其實最早這些都是被導致商業目的炒作出來的東西... 試問肌肉線條與身體健康有什麼必要關係嗎? 但是所有教練幾乎都以此為號召... 為什麼? 因為這思想似乎也是被別人植入的..
在大腦認知科學裡面的研究發現,人類有「流質智力」與「晶體智力」. 流質智力在於推理與解決新問題,識別抽象,運用邏輯. 而晶體知識則在與運用知識,與掌握經驗熟練技巧
人類的流質智力在20~25歲達到高峰, 所以很多產業的劃時代創新人員, 藝術家或是知名歌手, 都是在極為年輕的時候就嶄露頭角
流質智力會受年紀影響, 慢慢的下降,但是晶體智力則相反,隨著經驗的累積,年紀大的人有更多的觀察,思考以及情商
我們也看到很多年輕爆紅的例子,承受不了過早成名的壓力, 又在一夕之間墜落. 因為人類大腦前額葉的完整功能大約到二十歲以後才會發展完成, 因此年少有成的人也多半年輕氣盛, 處事衝動
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書裡面把每一種人比喻成不一樣的種子: 假如你屬於蒲公英,飄到哪裡都可以生長,那麼註定你是屬於青年才俊,不受環境影響,可以自己就闖出一片天; 但是假如你是蘭花,勢必要找到適合的土壤才能開花結果,那麼你就是屬於大器晚成類型
而要找到合適的土壤, 你必須了解自己與環境,與此同時,你更要具備極高的自我效能 Self- efficacy(書中介紹了自我效能的由來由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 Albert Bandura所提出,而很多的實驗都有證明了一個人成功與否,與他具備自我效能的高低有直接的關係!
而裡面的敘事法則更令我驚艷, 因為之後是Health Couch課程中有提到的一個部分,沒想到在這一本書中做了完整的介紹: 語言的力量是超乎我們所想像的, 我們可以試著敘述自己的故事,來咀嚼,組織,與框架自己的想法,可以讓目標更加的具體化,對理想更加的堅信,也會有更強的內在動機!
我覺得這本書超級值得一讀, 也許我們會迷惘生涯的發展方向,也許我們在與身邊朋友們的成就比較之後感到焦慮, 又或是我們常有機會與客戶聊到他們自身相關的問題, 書裡面的內容都可以提供非常珍貴的建議, 而假如你是Health Coach, 這一本書更是不容錯過!
東方巨龍兒溫馨推薦~
自我效能bandura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之前我們曾嘗試從 BB 的角度出發,看看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每日面對的新挑戰,但對新手父母而言,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照顧小朋友,又何嘗不是天天面對不同難關?身心俱疲之餘,部份父母更會為了小朋友放棄自己的嗜好、減少出席朋友聚會等等,你以為會換來美好的親子關係,有助小朋友成長,但事實又是否這樣?
參考資料
Chau, V., & Giallo, R. (20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fatigue,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nd behaviour: Implications for supporting parents in the early parenting period.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626-633.
Cooklin, A., Giallo, R., & Rose, N. (2011). Parental fatigue and parenting practices during early childhood: An Australian community survey.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Child Care Health Dev, 654-664.
Lesniowska, R., Gent, A., & Watson, S. (2015). Maternal fatigue,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nd overreactive discipline during the early childhood years: A test of a mediation model. Clinical Psychologist Clin Psychol.
Dunning, M., Seymour, M., Cooklin, A., & Giallo, R. (n.d.). Wide Awake Parenting: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parenting program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fatigue. BMC Public Health, 26-26.
Weaver, C., Shaw, D., Dishion, T., & Wilson, M. (n.d.). Parenting self-efficacy and problem behavior in children at high risk for early conduct problems: The mediating role of maternal depression.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594-605.
Rizzo, K. M., Schiffrin, H. H., & Liss, M. (2012). Insight into the Parenthood Paradox: Mental Health Outcomes of Intensive Mothering.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J Child Fam Stud, 22(5), 614-620.
自我效能bandura 在 【教甄教育心理學】從Bandura社會學習論談自我效能-劉玥老師 的推薦與評價
【教甄教育心理學】從 Bandura 社會學習論談 自我效能 -劉玥老師. 397 views May 6, 2022 更多講座訊息↓↓↓↓↓↓↓↓↓↓ 請加入LINE@: ... ... <看更多>
自我效能bandura 在 心理學筆記- Albert Bandura 提出「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的推薦與評價
Albert Bandura 提出「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這個概念,他指出,個人所創造的信念系統是控制自己生活和使自己比較積極的原因。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