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蠻多人詢問一直看英文書,中文會不會變差?
其實真的可能會比較差!!
身邊有不少小孩是英文比中文好的例子
因為小學生的時間真的很少
課外書不太可能中英文二種版本都看
我們的做法是,有英文版的書就以看原文的為主
中文就看中文作家寫的書為主
真的很喜歡的書,會看完英文版再看翻譯版
看看差距在哪?跟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差距
鐵男有些書就會覺得還是看英文版比較順
.
這次開團的書鐵男有些就是看英文版
#遊戲現在開始 Click Here to Start
是鐵男暑假才看的英文小說
(用kindle看電子書,只是用ipad拍一下彩色封面)
當時正在書荒中,結果朋友大力推薦這本
他看了也覺得很精彩
結果發現居然有中文版,所以又快速看了一次
有時候會中英文版本都看
看一下翻譯後的版本跟自己原本的理解是否有差異
這本是以密室逃脫、解謎為主題的故事
沒想到這個遺產需要密室逃脫解謎的技術,
劇情相當引人入勝,剛好就是鐵男的菜
暑假有幾本書看完有拍照紀錄
他還特別換了這件上衣搭配書本封面😆
.
#甲蟲男孩 BEETLE BOY Series
鐵男也非常喜歡,一看就停不下來
結合冒險、解謎和科學知識
覺得是男孩女孩都會愛的故事呢!
鐵男第一本看英文版,後面看中文版
13歲的主角達克斯從小和父親卡托博士相依為命,
父親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部主任
一日博士在博物館內離奇失蹤,
就連警方都查不出任何線索
達克斯決定要和「甲蟲夥伴」一同把爸爸找回來!
.
#獵書遊戲 Book Scavenger
鐵男小橘也是看英文版
但我自己是看中文版
我覺得這本適合高年級
喜歡書本、推理、尋寶內容的小朋友會很喜歡
風靡全球的尋寶遊戲,但遊戲中尋找的不是寶藏,
而是各式各樣的書。 熱愛閱讀的玩家們
透過解謎尋寶的競賽
與其他人交流對書籍的愛好。
.
還有陳郁如寫的仙靈傳奇套書
詩魂/詞靈/畫仙/陶妖,和最新推出的養心
我覺得也是必看!
小橘也是趁暑假都看完了
覺得中年級的小朋友也可以嘗試看看喔!
▼跟團下單:https://reurl.cc/XlWny7
▼中文書開箱:https://reurl.cc/DZg04R
▼英文書開箱:https://reurl.cc/EZnAj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陸中部 岐阜縣 白色世界 暴雪天氣 白川鄉 合掌村 住宿 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英文 旅遊 2020 2019 交通 自由行 一片白雪的白川鄉 難得一見的大雪天氣 不自駕可以坐巴士直達,也算方便! 文章 https://www...
自然遺產英文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事求世 11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
西元1553年葡萄牙人東來澳門,向當時官吏行賄,以貨船遇到風浪爲藉口,請求借地曝曬浸水貢物,並上岸搭棚暫住,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葡萄牙人巧妙地把「暫住」變成了屬地四百多年。四百多年中國與歐洲文化經過消化反芻之後,成為別樹一幟「中學為體,葡學為用」的風味,也因為如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地小人稠,向天爭地,大部分是看不見天際線,自然也找不到顯著地標作為判別方向的指引,這時只能憑藉方向感,或者到路口擲筊決定向左或向右走,路長在嘴巴上?別以為當地人就熟門熟路,我拿著地圖向當地人詢問時,很多巷名有聽過,但不確定是在哪,因為要記這樣多的名字實在太難了,和澳門人約會,得要約地點,像是小木偶、小飛象(餐廳名),都比說巷名來得強,如果約巷名,他苦你也苦。因為很多巷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地圖上,再加上巷弄窄小,常會讓人在巷弄裡鑽了半天,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狀況下,又莫名其妙的繞回原地,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鬼打牆。
澳門有1255條街道,每條不管長短寬窄都有名稱,有以紀念日命名(十月初五街),有以人物命名,華人葡萄牙人皆有(盧九街、高士德大馬路),有以地方命名(大三巴街),不論直接發音翻譯或是意義翻譯,看名字往往就能了解澳門或當地的小歷史。就拿澳門的(Macau)來說,其實就是廣東話發音的「媽閣」,別笑!閩南語發音的「媽宮」,就是今天澎湖馬公地名的由來。媽祖廟前是當初葡萄牙人首次登岸之地,葡萄牙人試圖從住民口中得知地名,雞同鴨講的結果,陰錯陽差成為今日澳門英文名稱由來。而走在市區,諸如此類廣東腔式的葡語譯音屢見不鮮,像是聖老楞佐教堂(St.Lourenco)、澳門地標大三巴(St.Paulo)牌坊、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Almelda Ribeiro)、士多鳥拜斯大馬路(Sidonio Pais)等等,雖不見得能夠達到翻譯對於信、達、雅標準的追求,但都是這類「葡涇幫」語言的延伸。
自然環境決定格局,最熱鬧的新馬路雖名之為路,但事實上也只是條雙向道,更不用說街或巷的規模了。為了在窄路中保持交通順暢,大部分被規劃為單行道,小公車如魚得水般的在猶如支流的巷弄中穿梭,最後再從四面八方匯流入「大馬路」。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增加熱鬧感,或者是讓初來乍到者覺得澳門其實並不小。
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但偏偏有個街道叫做爛鬼樓巷,不是死鬼也不是醉鬼,原來這邊有座蘭桂樓是華僑所建的洋房,後來遭到祝融之災變成廢墟,中國人管外國叫鬼(洋鬼子、日本鬼子),加上廣東話發音,當然就變成爛鬼樓巷囉!而身為台灣人一定得來找美麗街,不是找了就美麗,而是這條街的葡萄牙文路名是Rua Formosa,台灣被葡萄牙人稱ilha Formosa(美麗島),當然得來另類朝聖一下;在地標大三巴旁的「戀愛巷」 ,據說是以前保守時期做完禮拜男女互訴情衷傳小紙條的地方;也在大三巴附近有條「短巷」,我一分鐘走了數十回之後,還是沒找著短巷中有任何的門牌號碼,果然短得讓人一目了然,短的讓人全無懸念。
澳門最早發展的三條街是關前正街、草堆街、營地大街,以三街會館為中心,三街會館是座關帝廟,也是以前的商業總會,做生意講信用,所以商人多半拜關公,一座建築結合兩種功能。營地大街在明代駐紮軍隊防海盜,關前正街就是廟口,自然熱鬧,而草堆街類似青草巷,許多柴草交易買賣之處,孫中山1893年在此開設中西藥局,掛羊頭賣狗肉從事革命事業,三條街涵蓋政治、商業、民生等需求,當然成為人潮匯集之處。
如果世界遺產的大江大海看膩了,不妨留意世界遺產中存在的涓滴細流小趣味,雖無法醍醐灌頂,但也有甘甜喉韻。
自然遺產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下文字轉載自詩人鴻鴻的臉書,照片內容是鴻鴻老師翻譯的《烏哲邦章憲》
這是這半年來,看到最美的文字。當頭棒喝,感動又臣服。
謝謝鴻鴻老師分享
#詩人鴻鴻
#烏哲邦章憲
🌳🌳 🌳🌳 🌳🌳 🌳🌳 🌳🌳
蘋果停刊,香港言論自由淪亡,令人唏噓不已。說點振奮的。大家都說想去立陶宛旅遊,我乾脆卯起來貼一些照片。立陶宛處處自然、優雅、自由、從容,充滿藝術氣息。首都Vilnius完全可以步行,近郊有我畢生所見最美的湖Trakai,另一個城市Kaunas則有偉大藝術家、音樂家秋里昂尼的紀念館。而與Vilnius一水之隔的「國中之國」烏哲邦,更是人間奇境。我在《晒T恤》最後一篇,寫的就是烏哲邦。重貼如下:
──────────────────
經過莫斯科的冷漠與昂貴與快節奏,2012年7月,我們來到鄰近的立陶宛時,簡直像回到故鄉。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在1990年宣告脫離蘇聯佔領而獨立。他們既有悠久的傳統,又是一個全新的國家。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只有五十多萬居民,拿台灣的眼光看來,只是一個小鎮。然而,這個古色古香的小鎮卻成為聯合國審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在鎮邊的小河對岸,一個只有幾條街的社區,卻自行宣告獨立成一個更小的國家:烏哲邦(英文Užupis,立陶宛文Užupio)──在立陶宛文就是「對岸」的意思。
烏哲邦成立於1997年的4月1日愚人節,這可不是偶然。這「國家」據地不過半平方公里,人口不過七千人,卻大約有一千人是藝術家。立國也是藝術行動朝政治領域的延伸,這群人創造了自己的國旗、國歌、鈔票、和憲章。獨立不久的立陶宛,並沒有大驚小怪,反而將烏哲邦寫進觀光地圖。而烏哲邦也沒有太政治化或觀光化,仍然波瀾不驚過自己的生活。
烏哲邦有兩道橋跨越維爾內拉河,河畔有一塊牌子標示著這個國家的存在。河道邊立著一尊美人魚的銅雕,唯一的廣場上,則立著一位吹號角的天使,都出自同一位藝術家手筆。河畔一間咖啡廳是居民和訪客的交流場所,街上處處是畫廊和藝術家的工作室。這裡住過不少立陶宛知名的藝術家。二次大戰時,烏哲邦居住的許多猶太人被屠殺,留下的空屋和廢墟逐漸被藝術家佔據,立陶宛獨立後更形成藝術聚落,有點像巴黎的蒙馬特。他們也真的跟蒙馬特建了交──雖然沒有任何國家正式承認烏哲邦。橋頭還有個圖博廣場,住了一些流亡藏人,他們更將榮譽公民頒給達賴喇嘛,代表對自由與包容的信念。
現任總統、也是憲章的起草人之一李雷基斯(Romas Lileikis)本身就是個詩人、音樂家、電影導演。2013年的新北市電影節,我特別邀請他攜兩部作品來台放映。他是個大鬍子,十分感性。他特別解釋烏哲邦的圖像:一隻手上有一個圓洞,意思是「什麼也留不住」。真是禪意十足啊!他送我一件T恤,正面是號角天使,背面則印了烏哲邦的憲章。這份憲章裡面不乏互相矛盾的條文,玩笑地表達了居民對自由與人性的坦率追求,除了前三十八條對權利的全新界定,最後三條「不要攻擊。不要還擊。不要放棄。」則強調了他們柔軟卻堅定的態度。憲章以十五種語言的版本展布在一條街上,吸引著各國遊客圍觀、讚嘆、莞爾。可惜中文不在其列,我就擅自翻譯了。既然憲章內有一條是「每個人都有權成為任何國家的國民」,讀完之後,誰不想也成為烏哲邦的公民?或是也想創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
<烏哲邦憲章>
1. 每個人都有權住在維爾內拉河邊,維爾內拉河也有權流經任何人。
2. 每個人都有權享用熱水、冬天的暖氣、和一片屋頂。
3. 每個人都有權死亡,但這不是義務。
4. 每個人都有權犯錯。
5. 每個人都有權和別人不同。
6. 每個人都有權去愛。
7. 每個人都有權不被人愛,但並非必須。
8. 每個人都有權當個無名小卒。
9. 每個人都有權發懶。
10. 每個人都有權愛貓、照顧貓。
11. 每個人都有權照顧狗,直到人或狗死掉。
12. 狗有權當一隻狗。
13. 貓沒有義務愛牠的主人,但主人有義務照顧貓。
14. 每個人都有權偶爾不負責任。
15. 每個人都有權煩惱,但這不是義務。
16. 每個人都有權快樂。
17. 每個人都有權不快樂。
18. 每個人都有權沈默。
19. 每個人都有權擁有信仰。
20. 沒有人有權使用暴力。
21. 每個人都有權安於自己的無足輕重。
22. 沒有人有權預見永恆。
23. 每個人都有權了解世界。
24. 每個人都有權一無所知。
25. 每個人都有權成為任何國家的國民。
26. 每個人都有權慶祝或不慶祝自己的生日。
27. 每個人都應該記得自己的名字。
28. 每個人都有權與人分享自己的財產。
29. 沒有人有權分享不屬於他的財產。
30. 每個人都有權擁有父母兄弟姊妹。
31. 每個人都有權獨立。
32. 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自由負責。
33. 每個人都有權哭泣。
34. 每個人都有權被誤解。
35. 沒有人有權誣陷他人。
36. 每個人都有權自主。
37. 每個人都有權放棄任何權利。
38. 每個人都有權不必害怕。
39. 不要攻擊。
40. 不要還擊。
41. 不要放棄。
自然遺產英文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北陸中部 岐阜縣 白色世界 暴雪天氣 白川鄉 合掌村 住宿 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 英文 旅遊 2020 2019 交通 自由行
一片白雪的白川鄉
難得一見的大雪天氣
不自駕可以坐巴士直達,也算方便!
文章
https://www.mrlamsan.com/2015/01/j-bus-tourist-pass-5-takayama-hokuriku.html
世界遺產「合掌村」分布在岐阜縣大野郡白川村(白川鄉),富山縣東礪波郡平村與上平村(五箇山)。目前白川鄉內共有5座合掌村落,其中荻町的規模最大也最有名,至今完整保留113棟合掌造。荻町在觀光方面最充実,有超過20間民宿及旅館、約50家特產店、餐廳、重要文化遺產和田家、明善寺鄉土館、生活資料館等是欣賞合掌村的最佳景點。
#日本 #北陸 #白川鄉 #飛驒高山 #高山 #Takayama #たかやまし #岐阜縣
#HIDATAKAYAMA #Shirakawago #snow #Hokuriku #discoverjapan
合掌村這個名稱,來自於其建築型式,呈人字型的屋頂外表看起來如同兩手手掌合起來,於是房子被稱為「合掌造」,而村莊就被稱為「合掌村」。放眼日本,也只有這幾個村落擁有如此構造的房子。300年前居民為了適應山谷環境,將木造住家屋頂設計成60度斜角的正三角形,除了可以抵擋寒風外,這角度也使得屋頂可以承載厚重積雪,同時讓過高積雪自然崩落。這一區地處豪雪地帶、再加上位於深山、山區地形阻絕、自古以來整個村莊經常受困於大風雪與外界交通中斷,也因為這樣而形成了地區獨特的風俗文化流傳至今,也更增添其神秘美感。
不用一根鐵釘的合掌造,全屋都是以卡榫、結繩結成,並以茅草舖頂。頂覆茅草的傳統家屋,雖然堅固實用,但每隔30、40年就必須更換老杇的屋頂茅草。屋頂又斜又大,更換屋頂的工程非常浩大,並非單靠自己家人就可以完成,每當更換屋頂時幾乎要全村大動員,人數有時可以多到約200人,花費2天的時間完成。在這個村裡有個獨特的制度-結。「結」是使村人的關係更加親密的勞力交換制度。除了換屋頂,勞力交換制度遍及生産與日常生活。在這個制度之下,無論男女都必須提供勞力,互相幫忙,男的換屋頂、種田、除草、劈柴等,女的割稻子、種田、除草等。以同等的勞働回饋是基本条件。所以每當有人要換屋頂,就看到村裡壯丁如同螞蟻般密密地各自佔據屋頂一角,或傳遞草束,或仔仔細細地將草束縫結在屋頂上,每一戶人家的屋頂都是這樣靠著大家的努力搭蓋出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83zMt_ZLH4/hqdefault.jpg)
自然遺產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 套書(三版)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台灣,Formosa!在這個面積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婆娑美麗之島上,孕育出卑南、泰雅、阿美、邵族、魯凱、賽夏、鄒族、排灣、達悟、布農等等原住民族群,形成豐富多樣的台灣原生文化。
台灣原住民儘管各族的生活文化不盡相同,但卻一致的敬畏、順從大自然的規律與力量,尊重、愛惜天生萬物。他們以祭儀節慶謝天、祭祖,敬天且感恩;以禁地、禁忌告誡後代子孫,默默維護水源地及山林資源。
由孫大川教授策劃出版的【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系列--【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布農族:與月亮的約定】、【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達悟族:飛魚之神】、【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鄒族:復仇的山豬】、【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的圖畫書,透過各族作者,到部落裡採集遠古神話傳說及長老的教誨,配以原住民純樸鮮艷的畫風,是青少年了解原鄉文化的最佳圖畫書。
你知道在卑南族的神話傳說中,「神秘的月形石柱」的由來與所代表的意義嗎?以前卑南族的人真的有巫術靈力嗎?在阿美族「女人國歷險記」中,馬糾糾誤闖女人國,歷盡驚嚇之後,脫險返回故里;雖有如南柯一夢,但卻充分地反映了阿美族婦女在阿美族社會裡,不可搖撼的地位和威力。還有,得到新聞局金鼎獎推薦的「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書中,告訴讀者賽夏族矮靈祭的傳說與由來。
你想知道布農族與月亮作了什麼約定?日月潭的長髮精怪為何要與邵族人打戰?鄒族的少女為何與山豬談起戀愛?雄鷹羽毛、雲豹牙齒、百步蛇紋飾的刀、琉璃珠在排灣族族人心中代表的意義?
還有達悟族人著名的拼板舟技術原來是地底的老鼠人傳授的!在泰雅族「巨石傳說」、「神奇的呼喚術」到「彩虹橋的審判」神話傳說的情節中,泰雅人神聖的祖訓gaga深深地影響每一個泰雅人的行為規範以及生活禁忌的軌儀。而人見人愛魯凱族姑娘巴嫩居然要嫁給蛇郎君,最後結果如何呢?
此套書邀集了許多優秀的原住民共同參與圖文製作及編輯,嘗試透過生動的故事,搭配精緻彩繪圖畫,勾勒出原住民信仰、儀式、禁忌、圖騰、生活智慧與技能,並透過中、英文對照,希望讓國人以及海外讀者能認識台灣原住民寶貴的生活文化遺產,也讓台灣這段遠古歷史變得清晰、鮮活、可親;讓我們在經濟起飛帶來了對自然與生態的重大衝擊與危機之際,從原住民與大地共生的生活文化中得到智慧。
達悟族:飛魚之神
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
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
布農族:與月亮的盟約
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
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
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
鄒族:復仇的山豬
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
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ki-DvPtUMU/hqdefault.jpg)
自然遺產英文 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诗句遇上“世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订阅频道,获取更多精彩:https://bit.ly/2GzuCVG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 自然 和文化 遗产 日。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 遗产 项目 ... ... <看更多>
自然遺產英文 在 所謂的「世界遺產」 ,... - 2030雙語政策Bilingual 2030 Policy 的推薦與評價
所謂的「世界遺產」 , 是指登錄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單, 具有傑出普世價值的遺蹟、建築物群、紀念物 ... 是人類共同無可取代的自然及文化遺產 , ... 英文版官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