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小成功解鎖「打雞蛋」這件皮毛小事。為了打蛋所以吃蛋,所以家裡雞蛋銷路很好,三天兩頭要補蛋,連週末我都帶他們去「撿蛋」。
好時節農莊是一間以農村概念為主題的休閒農場,雖然佔地不像其它休閒農場那麼大,也沒有專屬的兒童設施,但來到這裡可以讓孩子有自然生態景觀的視覺享受,也可以近距離感受農村生活,更豐富生活經驗。
【好時節農莊】我們不是第一次去,尤其先前哥哥的戶外教學也有來過,所以來到這裡並不陌生。所謂「食育、食農」就是親身從事農業體驗,親手製作美味料理,來到這裡參加食育體驗也是一大重頭戲:
✔️龍眼木窯烤PIZZA DIY
✔️家傳幸福爆米香
✔️好萌寶貝撿蛋趣(假日上下午各一場)
✔️伊莎布蕾好食光
以上這些體驗在官網都看得到,有興趣可以直接上官網了解唷!
這次我們體驗的是「窯烤PIZZA DIY」及「好萌寶貝撿蛋趣」。
PIZZA的種類選擇很多,而且從手感體驗製作餅皮開始,到入窯烘烤只需要短短不到30分鐘,兩小還別出心裁的設計了一個愛心形狀的PIZZA餅皮,自己做的PIZZA果然更用心也更美味,當午餐或點心都可以立馬吃光光。
另外兩小最期待的就是參加「撿雞蛋」活動。這裡的蛋雞飼養方式很不同,提供人道飼養的環境,空間自由也不剪嘴喙,讓蛋雞有著如同貴婦般的待遇,不僅可以在專屬的沙浴池裡按摩去除蟲子,提供的雞飼料也是專吃豆渣長大且有著滿滿蛋白質的「黑水虻ㄇㄥˊ」,果然是非常高貴的雞呢!
參加撿蛋活動除了可以聽工作人員帶領導覽外,也可以吸收到許多蛋知識,更可以近距離體驗讓孩子將黑水虻放在手掌上餵雞吃,雖然小孩直說手被啄得好癢,但還是樂在其中😂 結束餵食後就可以從母雞下蛋的蛋箱裡撿10顆雞蛋帶回家唷!不要忘記提醒孩子撿完雞蛋要洗手喔!
可能因為這裡的高貴雞吃著完全無藥物性成分的飼料,所以產出來的雞蛋蛋殼比較厚實,蛋液也比較綿密紮實,吃起來感覺營養價值也比較高是不是。
【好時節農莊】是一個戶外教學熱點農場,參加體驗活動之餘,也給人一種自然純樸的鄉村感。環境乾淨清幽,工作人員也都很親切,窯烤披薩阿伯知道我們來過戶外教學,還親自摺了兩台號稱可以飛很遠的戰鬥紙飛機給兩小,突如其來的小禮物也讓兩小在草地上戰鬥了好一陣子,非常感謝☺️
生命總會找到出口,
就像小孩也總會找到樂子。
除了體驗活動外,我鼓勵孩子自己去走走晃晃,即便是一條迷你小溪、一片草地、一些小動物,孩子也會各取所需的做生活觀察,透過最真實的接觸,體會各種人生美景❤️
同時也有6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Aiky一點GO瘋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九寮溪步道 #泰雅族 #戈霸瀑布 宜蘭大同鄉的九寮溪步道是一條富含原住民色彩的步道,沿途好走沒有過多的坡道,單程約4公里、往返8公里,一般抓3至4小時的時間,步道的終點是戈霸瀑布。當時我是在宜蘭轉運站搭乘10點30分的1743至檢查哨站,返程搭16點13分的1751回宜蘭車站。 國光客運174...
自然 生態 導 覽 在 食尚玩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北大縱走7+1系列活動】開跑📣📣
首場系列活動「富陽三寶變變變」10/2下周六登場
舒適晴朗秋天逐漸到來,適合大、小朋友戶外走走的絕佳季節
邀請小朋友裝扮成可愛動物 🐸🐿
來場「富陽自然生態公園」親子生態探險導覽之旅
加碼挑戰自我登上福州山觀景平台
親子共同欣賞絕佳視野眺望臺北市景、體驗登高望遠的成就感!
#專屬臺北大縱走「登山扣環」搶先擁有 #謝謝最帥的讚讚麻豆展示扣環
#臺北大縱走第六段 #山離我們很近
#富陽公園 #親子 #白蠟蟬 #樹蛙 #大赤鼯鼠
#防疫做好準備 #喧鬧禁止
📍活動相關資訊:
活動日期:2021年10月2日(六)
活動地點: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報名可以獲得臺北大縱走「山離我們很近」專屬登山扣環~
精彩主題活動與專屬遊程 https://taipeigrandtrail.travel.taipei/themeactivity?id=17
#台北市政府廣告
自然 生態 導 覽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霞喀羅進城囉~「霞喀羅國家步道生態旅遊特展」】
大自然之旅卻只是走馬看花?那你就虧大啦~#霞喀羅 不只美景目不暇給,更有許多重要的人文歷史與文化!想進一步了解👉把握機會,霞喀羅生態旅遊來松山文創園區找你啦!✨
霞喀羅(Syakaro)連接了石鹿清泉及養老秀巒部落,是一條部落社交、通婚、貿易的交通要道,日治時期因理蕃計畫,前後發生兩次了「霞喀羅事件」,近百年過去,現今古道內僅剩白石駐在所保存完善,其餘僅剩殘跡或完全消失,但深厚的文化卻沒有被滿地的紅葉美景給覆蓋,反而由 #泰雅族人 挖掘出來,與我們分享土地與歷史交融的美!
🍁快邀朋友一起出發!在此篇貼文下方:@一位朋友並留言「我想參加 #霞喀羅生態旅遊 跟部落嚮導一起走過霞喀羅的前世今生~」就有機會獲得霞喀羅筆記書跟口罩套(5組)
活動日期:即日起~10/3 23:59
開獎日期:10/6
🔹《霞喀羅國家步道生態旅遊特展》#免預約#免費入場
🔸展覽日期 : 即日起~10/03(日)
🔹展覽時間 : 10:00-18:00
🔸展覽地點 : 松山文創園區—藝異空間(臺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更多霞喀羅生態旅遊資訊👇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yakaroOS/
官網 https://trangood.wixsite.com/exploreskaru
自然 生態 導 覽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九寮溪步道 #泰雅族 #戈霸瀑布
宜蘭大同鄉的九寮溪步道是一條富含原住民色彩的步道,沿途好走沒有過多的坡道,單程約4公里、往返8公里,一般抓3至4小時的時間,步道的終點是戈霸瀑布。當時我是在宜蘭轉運站搭乘10點30分的1743至檢查哨站,返程搭16點13分的1751回宜蘭車站。
國光客運1743 路線圖及時刻表:
https://bit.ly/3lA2uoK
國光客運1751 路線圖及時刻表:
https://bit.ly/33r0UNs
宜蘭搭國光客運1751到武陵農場、梨山交通指南,將近四個小時的漫漫旅程帶你走一遍
https://youtu.be/7Q0-d5VJFi4
九寮溪步道也是消暑景點,因為溪水來自於雪山山脈拳頭姆山下的野溪匯集而成,水量充沛,溪水清澈,水溫近乎冷泉,一到假日會看到許多遊客在停車場附近泡水。
早期這裡是泰雅族的獵場,到了日治時期,蘭陽平原近郊山區的樟樹帶動整個蘭陽地區樟腦業的發展,九寮溪水域自然有許多樟樹,在沒有現代技術的當時,樟腦的提煉都在小小的腦寮中完成。也因為腦寮的重要性,就成為民眾標定地名的重要指標,而九寮溪的腦寮剛好是數來的第九個,因此稱為九寮溪。
這個步道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後半段會有很多橋,每一座橋的造型都不一樣且都以泰雅族命名,拍照也是很好取景。步道沿路很多解說立牌,可以邊走邊了解這裡的典故、歷史,步道周邊生態豐富,鳥、昆蟲、魚、植物等,當然免不了蛇的出沒,請小心!
00:00 九寮溪步道景色
00:55 九寮溪步道路口和停車場
01:49 九寮溪導覽圖步道概況
04:11 九寮溪步道起點
07:06 走入步道後半段即將經過每一座橋
11:31 步道3.0K終點抵達戈霸瀑布
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如果你覺得頻道很棒且很有幫助,可以小額贊助 https://bit.ly/3eZUjjc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PyOcXQLFc8/hqdefault.jpg)
自然 生態 導 覽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AY2v2ArhLU/hqdefault.jpg)
自然 生態 導 覽 在 菜班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Please subscribe to 《菜班長》 Channel on YouTube if you like my videos
喜歡請按讚分享訂閱唷
甲蟲森林
入園費:每人100元
70歲以上長輩&幼稚園小朋友 :每人50元
3歲以下 小小孩: 免費
門票可折抵50%消費
導覽時段:上午10點&下午1:30&下午3點
平日~請預約
假日~依照導覽時段到場即可
營業時間:上午10點~下午5點
地址:宜蘭縣礁溪鄉二結村(路)50-11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Q8Jh5kSDM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