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法國大導演盧貝松的電影「以愛之名」,由楊紫瓊飾演翁山蘇姬。電影涵蓋翁山蘇姬從年輕到2010年獲釋之前的歲月,翁山蘇姬是緬甸國父翁山將軍的女兒,本來可以隨著英國籍丈夫與兩個兒子在牛津小鎮過著靜好的生活,沒想到1988年,仰光的一通電話改變了她的人生。接到母親中風的消息,她急忙趕回緬甸,沒想到這一去二十二年,她再也沒有離開祖國。
這期間她為了爭取民主自由向軍政府抗爭,遭到幽居軟禁十幾年,犧牲了與家人團圓,也無法見丈夫最後一面,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師法甘地曼德拉,始終堅持非暴力抗爭運動,身材纖細廋弱的她總是以鮮花當頭飾,給人溫婉的印象,與命運加諸在她身上的使命,形成強烈對比,劇情通篇感人至深。當然當時很多人沒有料到2017年的洛興雅屠殺事件,這位堅毅溫柔的人權鬥士,可能因為維持政權穩定的現實考量,竟會對軍政府的暴行保持沉默。
最近緬甸爆發政變,翁山蘇姬又被軟禁,在整理新聞與史料之際,也不免感慨,傳奇如翁山蘇姬,人生際遇如此跌宕起伏,期間遇到關於人性與道德的試煉,要永遠保持高貴的情操是何等困難。
台灣對緬甸的印象向來模糊,早年大家依稀記得,動物園的林旺爺爺當年就是孫立人將軍的新38軍滇緬遠征軍從緬甸帶回,輾轉來到台灣。時光飛逝,這期間緬甸政局不知風雲變色多少回,如今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益起來聽聽緬甸的局勢以及翁山蘇姬的故事吧!
【Podcast S2E2】緬甸軍政府翻桌!翁山蘇姬被囚與Z世代的逆襲✊ ft.毓麟
緬甸2月初爆發軍事政變,引發國際關注,緬甸未來究竟如何發展?
本集益如和毓麟要跟大家聊聊緬甸近期局勢,也談談翁山蘇姬,如何從被政敵暗殺的將軍女兒,變成緬甸實質領導人;又為何因洛興雅人事件,從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人權鬥士神壇上跌落。
這次政變,還被稱為「Z世代的抗爭」,逼得軍政府多次全國斷網處置,這場政變對全球局勢到底有什麼關鍵影響力?一起來聚焦這場抗爭值得關注的亮點吧!
---
益起看世界Podcast🌍
線上收聽👉https://sndn.link/global_insight/slc1kF
「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林益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學長Abb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閒聊] 自由新鎮一直都這麼尷尬嗎? - 精華區C_Chat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自由新鎮劇情整理的價格,PTT、DCARD和娛樂計程車的攻略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自由新鎮劇情整理的價格,PTT、DCARD和娛樂計程車的攻略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自由新鎮2 - 遊戲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閒聊] 要怎麼追自由新鎮-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大家好這裡是老王, 最近這一兩個禮拜玩自由新鎮RP玩得很開心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閒聊] 自由新鎮一直都這麼尷尬嗎?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自由新鎮RP 噗浪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自由新鎮RP 噗浪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自由新鎮ptt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芯北結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芯北結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閒聊] 要怎麼追自由新鎮- C_Chat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閒聊] 要怎麼追自由新鎮- C_Chat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閒聊] 自由新鎮一直都這麼尷尬嗎? - C_Chat - BFPTT 的評價
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學長Abb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嘿是這樣的
(此篇為自由新鎮舞台劇演出後的心得篇,可能微微微雷)
2019/9
收到一則來自蘇姓實況主的邀請
內容大概是有個大型企劃
邀請我演出舞台劇 角色就是自由新鎮1
當時創造出的「林甜甜」
沒有多想,大概三秒就回「喔好」
也簽了賣身契(保密條款)
接著為期7-8個月的訓練
從只有高中英文話劇的演出經驗
到昨天在台灣藝術大學演出自由新鎮1.5舞台劇圓滿
簡直是一趟奇妙旅程
-
超級多感謝的人事
-
鳥屎:導演,從一開始的表演課基本上每堂課都陪伴到底,下課給予每個人筆記和回饋,並不會「要我怎麼演」,而是希望自己去「創作」和「設計」,也因為這次的合作,讓我稍微認識了蘇才子,儘管螢幕上的他很瘋癲搞笑,私底下依然狂妄...卻多了細膩、人事物觀察入微,好幾次身心狀況不太好,排演後簡單的關心,差點哭出來哈哈;演出後很多話想說,但面對面好像又說不太出口,上場前對我深深的擁抱與鼓勵「你表現得很棒」,我想這樣就夠了吧。
-
馬弟:史上最暖的製作人,但我好像也只認識過一個製作人就是馬弟,無從比較哈哈!記得第一次和馬弟私下溝通是在談購票的事宜,一直很擔心自己會造成人家困擾,問話都超小心XD,到後來談小道具該怎麼處理,甚至還會跟我開玩笑,一時還意會不過來,原來馬弟這麼親民,好幾次排練後非常氣餒,都是馬弟私訊關心和鼓勵,真的幫助我很大,雖然只是幾句簡單的對話,總能讓我看見自己的好,再繼續努力往前。
-
迦恩以恩:謝謝表演課老師的一切,總是給我很多的肯定與回饋,讓我們在演出前有這麼專業的訓練,屏除一些在舞台上不應該出現的行為,一開始覺得好丟臉因為我們很爛,但過程中老師們非常真心的對待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有更大的動力去改變與嘗試。
-
素婷:牛B導助,沒有你,基本上我們都是廢物,處理一切「大小事」,不要懷疑,就是所有的事情,他全部都能包辦。23歲身型嬌小的女孩子,穿梭在每一個排練場,東奔西跑訂餐、道具配置、排練時間協助、紀錄所有人筆記...那個人就是素婷。
-
自由新鎮館長:超級劇情幕後推手,了解每一位腳色甚至實況主本人,我天...到底怎樣才能做到這樣,每次排練或是彩排,看我們的眼神真的是在看自己小孩,好溫柔好有愛。
-
顏顏:我的天,到底有誰不會愛上他?所有的表情動作,甚至陪我們練習都是那麼的認真,沒有跩跩態度的厲害演員,好榮幸與他同台,偷偷炫耀告訴大家,在慶功宴的時候,顏顏抱著我說他很喜歡我ㄏㄏ。
但我要說我也很喜歡顏顏的眉毛,大概是這樣→ˊ ▿ˋ
-
宇宙高規群演:華麗、雅之、雅絜、偉誠、凱傑,專職表演者、影像設計、舞者、劇團團長、高材生...等等,群演整個資歷屌虐我們這些實況主XD尤其和他們對戲,真的非常過癮!
-
編劇、舞監、舞台設計、舞台技術、二、三次元設計、燈光設計、音樂設計、音響設計、影像設計、服裝設計(強尼我愛你)、妝髮老師們、執行製作、行銷......,缺一不可,真的好感謝你們願意一起合作,一起工作完成這件不可思議的大事!
-
演員們:謝謝小熊(熊奇奇)當初一起讓甜奇成真,排練過程有些我容易忘記的事情,總會積極提醒我;阿咪(顧輕舟)謝謝你在我谷底的時候默默地陪著我,陪我吃飯陪我工作陪我哭,我有你真的好好。愛倫(小森糰子)在劇場很愛跟我一起玩還在那邊假裝迷妹,而且超容易被逗笑,超有成就感哈哈,最愛跟愛倫亂聊天了!演員太多沒法一一說,真的很感謝大家,我不敢說有革命情感,但因為新鎮讓我更加認識好多好棒好優秀的人。
-
最後,自由新鎮舞台劇絕對不是只有20幾位演員就完成,他是靠超過百人的用心與努力,才有辦法在台上發光發熱,甚至是台下千人觀眾們歡呼與淚水,共同攜手而成。記得觀眾很愛問「你跟林甜甜有幾成像?」這問題我一直沒辦法篤定地給答案,但我很確定他是我心裡某些地方的再放大,畢竟第一次玩RP相信很多人不敢完全創作出一位沒駕馭過的個性或特色,在二次元裡有很多事情是可以發生並且被允許,但在真實世界很多的特色可能會被社會化或是圓滑處理,所以在舞台上可以任由我發揮,真的很快樂,永遠忘不了導演在最後一場開演前說「這場是你們,最後一次為角色在台上發話,謝幕後,這些角色就死了,所以好好珍惜放膽的為你角色說話吧」,休息室沒有一位演員回話,只有啜泣聲,我為了不想妝花掉,所以忍住了,大概懂導演想要我們更努力更珍惜享受這場舞台,為自己角色發聲的機會,但像前面說的,林甜甜是依照自己的組成,所創作出來的象徵性存在,難以抹滅的靈魂,我仍然會最用力的把第五場結束,當作真的演完他就消失的那種用力。
-
***抽菸有害身體健康***
坐在休息室靜靜的看著鏡中的自己,這個過程我為了林甜甜做了哪些事情,是最大的突破?「抽菸」,或許我這樣說出來會被很多人笑,這根本沒什麼,是啊,確實,很多專業演員胖瘦得宜,更不用說塑造角色形象,做過更多敬業的表現,回想起當初導演問我,你願意抽就抽,不用勉強,畢竟這是我自己幫林甜甜打造的習慣(吸毒部分當然不用考慮XD),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願意嘗試,當初到便利商店買包菸,用手機給店員看照片,手超級抖,還上網查哪種菸比較方便學習,超白癡哈哈,各種影片、影集,蒐集女性抽菸的手勢,吐菸的技巧,每天回家就試著一根,讓自己習慣拿菸的姿勢跟吐菸,還被觀眾糗說要變老菸槍了,因為我的氣管跟鼻子實在很無法接受菸味,會明顯收縮跟鼻塞,所以菸癮離我很遙遠請各位放心;第一次的第一口菸,沒有想像中的嗆,還想說哇靠原來我其實很適合嗎(X),中間一度停擺抽菸的練習,接近劇場周的時候,才又把幾個月前買的那包拿出來用,好險記得,畢竟身體記憶難以忘記,一直到演出結束,還算順利完成(風大點不起來不算),今天在整理演出時帶的包包,看到為了甜甜而去學習的那包菸,打開看還剩下一根,便走到陽台,點燃,問我為什麼?或許這是我和林甜甜的一個連結,又或許是我與這次的舞台劇的一個連結,第一次很認真把整根菸點完,之前都覺得實在太臭,練習幾口就會丟掉,白煙慢慢從紅光升起,接著再慢慢淡去,當火光熄滅後,有種「完成了,謝謝你」的奇妙感覺,在很多人眼裡這件抽菸事件真的沒什麼,但對我來說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回憶與連結,謝謝這一切,真的很美好。
***抽菸有害身體健康***
-
前來現場的各位辛苦了,還有一堆進貢(X)禮物真的是很不好意思,不過真的很開心有你們,不管是現場或是線上留言祝福,我都有看到,很愛你們,讓自由新鎮1.5舞台劇成為一場奇妙的旅程回憶吧!
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返校完整解析 - 暴政下的背叛與救贖
#終究會等到自由的那一天
《返校》上映至今票房已經破億,將躍居今年國片票房冠軍,也再次引起社會對於中國國民黨恐怖統治時期的回憶。也因為《返校》的高人氣,在政壇上甚至出現了國家暴力的被害者與不曾反省的加害者都一致好評的古怪現象。小編上映之初便進場觀影,花了一點時間,這邊把把片中的象徵元素與影片結構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返校》並不是一個單純控訴國家暴力的故事,而是一個探討人心在國家暴力下變化的故事,這是這部電影的「普世性」,世界上,無數的國家與民族都曾經歷過類似的創傷,也都能在這部電影中得到共鳴。然而,返校作為本土電影,另一個重要的意義是,喚醒那些「害怕想起來」的人,要治療我們的社會,便需要了解我們自己的歷史,而不是嘗試掩蓋或輕易遺忘。過了這麼久,台灣終於有了一部對過去發起正面挑戰的主流電影,這則是這部電影連結彼時此刻的「本土性」。
為了了解《返校》的世界,我們將以時間、空間象徵,以及登場人物的心理機轉三個部分,來介紹電影的結構。當然,以下會有大量爆雷,請小心!
第一部:#時間
在電影一開始,明確地告訴觀眾,時代背景為民國51(1962)年,然而,從一些細膩的暗示,和整個劇情的氛圍來講,時間卻可能更早。譬如說,方芮欣的學號為493856,代表1949年起的戒嚴,持續38年56天;魏仲庭的學號501014,則是「光明報事件」中,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被槍決的日期1950年10月14日。49和50,依台灣學校常見慣例,當然是指民國49年與50年入學,然而,就其象徵而言,指的卻是1949年與1950年,也就是說,暗示著本片的「政治年代」為1951年。
1950年代時由於中國國民黨流亡政權仍未穩固,在擔心共黨滲透同時,也是大量濫殺無辜,破獲炮製眾多「讀書會」冤案,並用誇張理由查禁書刊的年代。例如片中被禁的泰戈爾《漂鳥集》、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只是因為譯者附匪或有親共嫌疑,就被連累;屠格涅夫《父與子》,則因作者是俄國人,又描繪反抗舊有規則的年輕人,而被查禁。相形之下,1960年代的政治氣氛隨著中國國民黨政權根基站穩,而略有放鬆,部分禁書也只要換掉作者譯者名字,就可出「海盜版」,警總轉而更注意查緝仍寫作中的當代作家與政治運動。
但本作並非「歷史劇」,重點不在年代的考究,而在描繪「白色恐佈年代」的速寫。因此,片中也反映了1960年代查禁台語歌曲,1970年代打壓布袋戲等「文化殖民迫害」。民國51年/1962年,更像是增加現實感的定錨,同時也呼應當時柏林圍牆建立,古巴飛彈危機美蘇對峙下的「冷戰高峰期」氛圍,便於從「世界史」的認識去切入這部作品。
電影背景中時代的模糊,更進一步對應到戲中大量運用的交叉倒敘。
電影分為三段,「惡夢」、「告密者」、「活下來的人」。在「惡夢」之前還有一小段片頭,告訴我們在這個肅殺年代中,學校讀書會的存在,並預示觀眾,讀書會之後被查獲,魏仲廷被捕刑求。之後進入「惡夢」此章的起頭,方芮欣就在深夜無人的教室中醒來,帶著觀眾嘗試填補這兩個時間點中的空白。
在現實世界中,大部分回憶的完整劇情都發生在同一天(以下稱 X-Day),其他的只是後續支離破碎的片段。
在這天中發生的事大概是這樣的:
一早,天氣晴。方家酗酒的父親對懷疑他有外遇的母親家暴,方芮欣發現母親沈浸於求神問卜中,放棄安慰母親而出門上學。上學時,阿聖攜帶的禁書差點在門口被白教官發現,魏仲廷為其掩護成功。 升旗典禮時,憲兵闖入,同樣收藏禁書的黃老師被抓走,升旗後,白教官為了塗鴉的惡作劇叫住方芮欣,張老師幫她解圍,把方芮欣帶到辦公室用筆談心。放學後,讀書會在儲藏室秘密集會讀泰戈爾,成員擔心黃老師被捕的後續效應,提出由學生輪流傳遞禁書的方案。
晚上,方芮欣和張老師在半山腰的佛寺外相會,老師重複畫著水仙,方芮欣教老師彈「雨夜花」。方芮欣回家時發現方父因涉嫌貪污被憲兵逮捕,並驚見方母就是找出帳本的告密者。受到打擊後,方芮欣在雨中跑到張老師家,張老師面對女學生顯得窘迫,給她自己的衣物,幫她燙衣晾乾,方芮欣不想離開,老師為她戴上白鹿項鍊,方喃喃唸著「不要跟他們一樣離開我」,就趴在桌上睡著。
X-Day為何重要呢?
在這天中,讀書會險遭破獲,埋下伏筆;我們見到了「國家機器」除了單純的恐怖外,更可透過「密告」被庶民利用來對付仇人;同時,儘管是處在恐怖統治中,人仍有追求心靈自由、追求愛情的渴望,因此這天中也有方芮欣與魏仲庭在肅殺氣氛中,最後的快樂回憶,這樣的人性,在陰暗的「惡夢」中,再也無處可覓。也讓我們看到獨裁政權的可怕。
那麼,為什麼方芮欣與魏仲庭的「惡夢」會是「返校」呢? 接著,我們就要來探究《返校》中的校園世界。
第二部:#空間
進入「惡夢」章節後,方芮欣在教室中醒來,不久後遇到魏仲庭,很快的,觀眾便意會到,這個世界中,似乎只有這兩個「活人」,而其他人都消失了......或已都不是完整的「人」。
一開始,兩人直覺地要離開學校回家,然而,在暴雨中,學校聯外道路被洪水沖毀,兩人只好回到教室。在洪流之中,小小的學校,猶如當時這個島國一樣孤立無援(片中多次重複暗示:學校=國家),可怕的不是走不出去,而是潛藏在學校中的黑暗。
《返校》的場景選擇在校園中,原因之一自然是校園呈現出的權力規訓,在這個學校中,沒有什麼校長、主任登場,只有「白教官」象徵著統治校園的權力者。從學生每日的行軍列隊、升旗典禮,讓校園和軍隊幾無差別。
原因之二呢,則是學校必須如此嚴格控制的起因:在白色恐怖年代初期,有許多大案,都是以學校師生為整肅對象,例如1940年代末以師大和台大學生為主要受害者的「四六事件」、基隆中學「光明報案」、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的「澎湖七一三事件」,標誌了白色恐怖年代的開始。「七一三」事件中,估計有300多人遇害,數千學生被強逼充軍,更有外省人的228之稱。
為何中國國民黨政權需要這樣強力鎮壓校園? 那是因為,包含蔣介石、陳誠等人,均把中國內戰失利的原因,怪罪在「共產黨滲透校園」、「宣傳失利」,把「學運」當作洪水猛獸,因此,管他是不是共產黨,只要讀左派書籍、甚至連左派思想都算不上的文學禁書,都要嚴加查辦;「民主自由」只能掛在口中,若要求實踐,或是比照美國等「盟邦」的標準,也都是該死。
在害怕「思想會顛覆國家」之下,教育體制被嚴加看管,教員要做身家調查,檔案列管;教官直接進駐校園,由軍事管理取代教育體系的行為輔導。現代化國家的教育體系,是要把人培養成資本主義體制下的「生產大軍」,而中國國民黨的教育體系,除了產能,更要負擔對外作戰、對內糾察的雙效合一功用,讓這個「失去祖國」的殖民政權得以用少數殖民者,壓制多數被殖民者。莫怪乎,魏仲庭認為:「返校」的惡夢,比遭受刑求還要難受,在這邊,學校這個場所,就是監獄與國家的延伸。
有人說,《返校》「美化」白色恐怖,許多案件中,人是在一夜間人間蒸發,連大喊「國家殺人」的機會都沒有。與之對比,《返校》中師生的逮捕,均發生在白天的操場;而夜晚的禮堂,則是「國家」譴責叛徒的場景。將恐怖赤裸裸地放在檯面上,或許減弱了懸疑感,但在這裡強調的卻是「被迫觀看」。
給誰看呢,在片中,逮捕是表演給所有的學生看,因為這是「教育」的一環,在這座學校,即使在回憶中我們也沒有看見任何正式上課的場景,公開處刑的「行為教育」,和私下流傳的「自由知識」形成對比。另一方面,學生的「被迫觀看」,也呼應在自身的「被監看」,這是個秘密有罪的世界。凡是秘密被發現,就要被拿出來「公審」,在這個世界中,終究無處可躲,結局從一開始已被預先告知。
於是,學校成為了學生的惡夢,自由與生命,在這座學校中被吞噬。但有個問題是:這是誰的「惡夢」? 是誰建構出來的空間?
第三部:#人心
《返校》的英文片名叫做Detention(留校查看),後者更接近影片的「被迫」意義。
從魏仲庭被刑求時的獨白,一開始我們以為這是他的夢;然而,在電影中,更多的是以方芮欣為視角的敘事過程。在校園中出現墓碑的鏡頭中,我們則發現了魏仲庭與方芮欣雖然出現在同一個世界中,但兩人看到的事物並不完全相同。
在不同心理學派中,對「夢」的理解有微妙的差異,例如佛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的動機或需要,透過偽裝的形式而以夢呈現。然而,《返校》中對這場「夢」的了解,較偏向完形治療學派,例如該派大師Perls便認為,夢中的每個部分都是代表著當事人部分自我的投射,代表做夢者未完成的情境,而夢是通往整合的捷徑。
完形學派主張,要把夢境帶到現實生活中重現,夢和現實中不同的部分,就是自己矛盾和不一致的層面,需要讓夢境表現出來,透過這些矛盾間的對話,做夢者才能體認的自己情感表現出的世界。
魏仲庭與方芮欣雖然恰巧有著共同潛意識投射出的夢,但兩人有著不同的自我矛盾,有著不同的未竟事宜,因此,在兩人共同逃離「國家暴力」的攻擊後,兩人在校園中分道揚鑣,各自尋找夢境的解答。
在大魔王白教官出現後,他直接說出:「這是負罪的死者的世界」,又對魏仲庭說,你很快會加入他們。
因為這解釋實在太白話了,對於白教官神來一筆的提醒,自然讓觀眾也不用再去推理。但看完全片後,可以理解魏仲庭的罪在因為暗戀學姊而違背原則,害讀書會被查獲。而方芮欣的罪當然是因為嫉妒而陷害他人,進而也害死了自己的愛人。
問題是,其他那些有夠衰的人有什麼罪呢? 而真正犯罪的國家,怎麼還是維持大魔王狀態,繼續懲罰負罪的死者呢?
合理的解釋是,這世界其實就是這群衰人的潛意識集合,長期的恐怖統治,除了對個人的外在壓迫外,也造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外在的肉體禁不住嚴刑銬打,內在的心靈也難以維持正常,而活在恐懼的重現中,自己嚇死自己。
方芮欣的情況則是,她長於一個屬於當權階級,但卻是父親酗酒家暴,母親逃避現實的家庭。缺乏愛,讓她渴望愛,無法處理家中的狀況,讓她學習母親(用國家的恐怖對抗丈夫的恐怖),引進國家的力量(用國家打擊情敵,順便幫忙父親早日釋放)來干涉私人領域。
在「惡夢」世界中,有三個角色曾經殺人,一個是鬼差、一個是白教官,而另一個就是方芮欣。
白教官將手槍交給方芮欣這段,其象徵明顯的幾近刻意,就像是黑幫電影中也常見大哥把槍交給新入行的小弟或外人,吩咐他殺人,表示「從此以後我們就是一夥的了」。國家利用人性的種種弱點,讓人出於愛而互相殘殺,讓每個人都成為國家的耳目,這是極權政權最可怕的「借刀殺人」控制手段。
當她因害怕「被拋棄」而費盡心思做出種種操作時,她卻發現自己傷害了更多人,到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了」。這是方芮欣的重大「創傷」,就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常見的解離症狀,這也是她「失憶」的合理原因。
和魏仲庭與方芮欣相反,有個角色,沒有真的出現在惡夢中,那就是只有方芮欣看得見背影的張明暉老師。
在一開始,張老師的背影是方芮欣四處探索的動機,一通來自張老師的模糊神秘電話,只聽得到「快離開」,意思是:快離開這個你們建構出來的世界。
在方芮欣終於想起來之後,在回憶的場景中,張老師告訴身邊的方芮欣,她雖然犯了錯,但「不是妳殺人,是國家殺人」。張老師是「讀書會案」八名受害者中,唯一在片中寬恕「抓耙子」的,也因此他不被這個世界所限制。
在張老師的啟發下,方芮欣解決了自己的矛盾,毀滅這個由自身罪責構成的世界,幫助魏仲廷有勇氣活下去講述事實。而魏仲廷也「想起來」老師的遺言,決定要不計代價活下去。
當魏仲廷把自己的夢境帶回現實中,有點諷刺的是,他也「克服」了自尊,表示「我什麼都招」,換取活下去的機會,完成老師沒能完成的事。
大家會好奇的另一個點是,在現實中,方芮欣死了沒有? 從影片中的墓碑,鬼影這些符號,似乎暗示著方芮欣已經成為無法離開學校的幽靈,然而,方芮欣又是在惡夢中具有自主意識,能夠結束這場惡夢,卻選擇與這個世界共同毀滅的人。筆者姑且如此解釋,方芮欣就算活著,但她靈魂的某一部份,已經隨著愛人的消逝永遠埋葬。她的生命定格在那一刻,肉體是生或死已經不那麼重要。
結語:#當自由來臨的那刻。
隨著《返校》的觀影人數日益上升,從各種角度分析的影評也越來越多,確實,在電影藝術上《返校》仍存在許多不成熟之處,主要角色魏仲廷刻畫太過單薄,白教官的邪惡僅流露在表面上(還好把演員的造型也弄得很像邪惡的某人),不少劇情表達缺乏懸疑太過直接。然而,《返校》仍會影史留名的原因,在於填補了社會長久的期待,德國有無數描述納粹罪行的電影、韓國近年也拍出多部以軍政府極權統治時期為題材的賣座大片,但台灣對於四十多年的白色恐怖歷史,鮮少有電影作為題材,就算有,也是當作「背景」為多。
《返校》以懸疑片的方式,呈現了極權政府的恐怖統治特徵,僅管沒有明確的說出「誰是兇手」,但時間背景與採納的符號,和過去已經有了突破。片中幾句反覆被引述的台詞「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事情都過去了,就當一切沒發生過,不好嗎?」 更有著對台灣電影界陳述的畫外之音。我們期待,更多以台灣本土史為背景的電影,能持續超越,進軍國際。
《返校》也提醒了我們,就算在「自由來臨」以後,還存在著只強調政府鼓勵拍片,卻絕口不提影片內容的市長;還存在著把殺人當作保衛政權的必要之惡,甚至就像年金一樣理所當然的「白教官們」。有了自由,卻有人不想要,寧可擁抱沒有自由的外國政權。
許許多多,沒能等到自由來臨,但相信那一刻總會到來的人,如果他們地下有知會如何是想?
這應該是這部沒有很恐怖的恐怖片,最恐怖的地方了。
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自由新鎮2 - 遊戲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B2 餐哥的角色感覺會有最多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的劇情 B3 角色太多目前只有看K跟魯莽感覺跟著廠長的劇情應該也很有趣. B52019年10月3日. 輔仁大學. ... <看更多>
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閒聊] 要怎麼追自由新鎮-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推薦與評價
手機發文排版見諒最近親友很迷自由新鎮,常常洗一整排的心得文跟同人文,我好奇之下也去了解自由新鎮 ... 2F 推kafing89: 去看藥頭精華啊11/04 00:16. ... <看更多>
自由新鎮2劇情整理 在 [閒聊] 自由新鎮一直都這麼尷尬嗎? - 精華區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
只看了十分鐘
完全不知道在幹嘛
演劇本真的超尷尬
感覺抓一堆比較少觀眾的實況主
來互相交流 增加粉絲
太拘泥於角色設定
反而少了笑點
還不如放開來玩
比較開心
自由新鎮是一直都這麽尷尬嗎?
剛開始的餐哥和六嘆腳踏車就很好笑
或是像vanoss他們互整也不錯
感覺劇本有點太綁死大家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97.44.1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69951415.A.929.html
想問是我get不到點還是原本設計就是這樣安排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