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寫的保養全書 貳
醫療這件事,在全民健保的羽翼之下,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因為有著政府作東、社會福利的色彩,在台灣看醫生不但方便而且便宜;憂的是,健保幫醫療劃上一條價格標,大筆一揮,直接就把醫療打成了廉價品。
當醫生的我,也被同樣的價格標綁住了!健保給付的不用遲疑,需要自費的會先在心裡想:這個好像不便宜,而便不便宜的基準,竟然是以掛號費當成標準!
推薦保養品的心魔
診所看診的掛號費加上部分負擔,每次去診所看醫生,大約只需要新台幣兩百元就能搞定,高屏地區很多地方甚至只要一百五十元就能看醫生,而市面上,有什麼保養品是低於台幣兩百元的呢?(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我常常推薦凡士林了吧!)
除了被價格標綁住,當醫師的我,還被一種奇怪的心理給絆住:我是醫生,我不是推銷員!
於是每次,當我遇到有需要把皮膚保濕做好,膚況需要保養品介入的患者時,當我被問到到底要選什麼產品時,當我開始介紹起任何需要自費的產品時,我的耳邊總會響起吹哨子聲:逼逼逼!你在推銷產品!而吹哨子的人,其實就是我(精神科醫師表示:壓力過大也會造成幻聽)。
除了自己的心魔以外,推薦保養品我遇到的另一個坎,其實是保養品廠商!
廠商的銷售策略讓醫師成了墊腳石
很多保養品廠商,一開始推出產品的時候,為了快速打造產品的可見度,都會請醫師幫忙,他們會勤於在醫學會時擺設攤位,跟醫師們介紹產品;他們會辦各種產品說明會(通常是有附餐的),請有名望的醫師試用產品之後,分享給其他同業;他們會拜訪每一個基層診所,看看有沒有機會在診所擺設並販賣他們的產品。
針對好的產品、有信譽的廠商,這種模式普遍會被醫師們接受,在醫師們推薦了一段時間之後,這家保養品品牌也成功的打入台灣市場,建立了自己的專業地位。
然而,這些好的產品、有信譽的廠商,他們也有自己的業績壓力,醫師們再怎麼推薦,通路還是有限,沒有實質的銷售業績,品牌再專業也不能換成錢,於是,花好幾年終於闖出了一點名堂的保養品,開始往各種通路鋪貨:網購、蝦皮、電商、藥妝店、大賣場、便利商店,對保養品廠商來說,不靠醫師業績反而拉出長紅,有誰還會在意當初幫忙推薦品牌的醫師呢?
你或許會覺得,這個品牌廣受好評,大賣的結果,醫師也會受惠啊!表示當初慧眼識英雄啊!
錯!
但凡商品需要鋪貨,就會牽扯到進貨價與售出價,你一次買的量多,自然議價空間就大(不然團購都是玩心酸的嗎?),大型通路商因為可以進貨的數量多,自然可以取得較低的進貨價,進貨價低,也更有空間可以讓利,而讓消費者有折扣、滿額送、甚至買一送一,即便如此促銷,通路商都還有利潤;因此同樣的產品,可能在診所販賣一百元,超商賣八十元,蝦皮賣七十五元,大賣場賣七十元,再笨的人也知道不要在診所買啊!
這就是我遇到的坎!
我就曾經遇到,同樣的產品,我跟保養品廠商進貨的價錢,竟然比我自己去大賣場看到的售價還要高!我的進貨價,高於別人的售出價,這除了心酸之外,還牽扯出另一個更大的隱憂。
價差變成傷害
我們來試想一個場景:今天你到診所看醫生,看完診,醫生說這個保養品很適合你,你覺得價位也可以接受,就買回家了,回家途中,順道繞進便利商店買飲料,卻發現,便利商店架上竟然陳列了一模一樣的東西,重點是,價錢還比剛剛買的便宜!這時候,你心裡的OS肯定會是:
[厚!無良醫生賺很大!]
不要說你,換做是我,也會這樣想,然而實情是,醫生賣產品,當然有賺錢,但是因為取得產品的價格高,賣的售價也高,雖然你買貴了,但是不代表醫師賺比較多(路人甲表示:我寧可去蝦皮給他賺,也不想給醫師賺這價差)。
對醫師而言,要不要賺這個價差事小,但是如果因為賣這個產品,讓患者對我產生不信任,才是我真正在意的點。
其實對大部份的醫師來說,這些所謂自費產品,不論是保養品、保健食品、營養品,即使能夠帶來獲利,也不會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能夠以賣這些保健產品養活自己的醫師,大概也不會繼續當醫生了(但是賣產品的時候一定會大張旗鼓的跟你說他本來是醫生)!
因此,這麼簡單的推薦保養品,竟然可以拉出一拖拉庫的產業鏈,還讓我寫了這幾千字,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我對推薦保養品,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所以乾脆推薦一個反正我不會賣,也沒有參與投資的"凡士林"嗎?)
醫師推薦合適的保養品,藉此獲取金錢當成報酬,正當合理,然而因為供應商的銷售策略,讓醫生變成了品牌的墊腳石,甚至因此蒙受患者誤解,這才是當醫生的心裡最痛的點啊!
同樣的劇碼一再上演,解方何在?
而悲哀的是,這數十年來,同樣的劇碼一再上演,曾經幫忙推薦保養品的醫師們,一次又一次的做了優良品牌的墊腳石,而這些曾經優良的品牌,也一再打著專業的旗幟,推陳出新的販賣其實早已遠離了專業的產品,消費者開心的數著,這次多買又省了多少,卻不知道往往魔鬼都藏在細節裡。
不過沒有關係,我的本業是醫師,擦保養品擦出問題,還是要回到醫師這關的(菸~)。
面臨這個通路上天下海,跨國電商、代購達人都能活出一片天的無國界時代,身為醫師的我,直接面臨患者兼消費者,自己同時扮演顧問兼推銷員,我又該怎麼做,才如何對得起患者、對得起自己的專業呢?
自費營養針價格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一則令人傻眼的新聞標題引起同業一片譁然:「台灣人20年來最大改變『拼命』賺錢給醫師用」。因爲一般來說,大家會認為醫師拼命救人,這個標題把焦點放在民眾在拼命賺錢給醫師用,直觀上就產生一種格外聳動的衝突感、卻也形成一種醫病對立。再來就是,其實新聞援引的醫療支出,除了自費醫療、健檢還包含各種保健食品、醫院單人房差額、產後坐月子,這些支出根本不是全進了醫師口袋啊!
媒體的社會責任本該是拉近專業人士和民眾的距離,弭平資訊不對等造成的誤解,如果反而為了流量偏離事實,刻意製造社會對立,根本違反職業道德。不禁讓我覺得這個標題是為了呼應漲健保費而生,打蛇隨棍上。製造健保二十年,民眾花費不減反增,是為了要讓醫師賺更多錢、藉此形塑強化集體仇醫的心態。
憤慨歸憤慨,我還是得就事論事,從我最熟悉的產科來說說這二十年來民眾在生產上多了哪些支出?
一聽到懷孕,大家在門診不免俗的一定會問需要購買什麼營養品。包括葉酸、綜合維他命、魚油、藻油,加上這幾年因母乳推廣而生的各種發奶、通乳產品也越來越多。
即使大部分的營養素可以從原型食物取得,但因現代人普遍外食的狀況來看的確很難達成,也因此一個孕期買下來就是一筆不小花費。
再來就是這二十年,各項產前檢查技術不斷突破。包含超音波的解像力,技術大幅提升,針對染色體異常好比唐氏症,也發展出初期 /二期唐氏症篩檢以及準確度更高的非侵入性唐氏症篩檢,讓害怕破水風險的高齡孕婦不再只有羊穿一個選擇。另外還有其他遺傳性疾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X脆折症篩檢,這類檢查目前都尚未納入健保,且林林總總加起來也可能到數萬元。
若預算有限,我認為一定要做的是初期唐氏症篩檢及高層次超音波。因為唐氏症發生率相較其他遺傳性疾病高,初唐篩檢能較早知道唐氏症風險,讓媽媽多一個月思考是否該接受羊膜穿刺,還可看到胎兒初期結構發展,如手腳、腹部的完整性。高層次超音波則可從頭到腳檢查胎兒結構器官的異常,比如先天性心臟病、腦部發育不正常。雖說不是百分之百,也有八成以上的檢出率。一旦檢出,父母可提前做心理準備並尋找專科醫師在產後立即做相關處置。這兩種檢查的價格也相對可以接受。
另外由於孕媽媽的生產經驗比過去更受重視,痛過才能當媽的觀念已漸漸被翻轉,不管是減痛分娩或剖腹產術後的自控式止痛,使用率也遠比過去高。當然,也有些孕婦主張生產不該有過多醫療介入,改而選擇水中生產、溫柔生產,並請專業的助產師全程一對一陪伴,這些都是全額自費的開銷。
最後,基於世代觀念落差,考量長輩年紀大、住得遠等因素,現代女性產後照護大多會選擇去月子中心。只不過月子中心因人力、房租、裝潢等因素,價格往往居高不下,再加上近年有種「疼老婆就是要住昂貴月子中心」的風氣, 使得懷孕生產過程中,最大的支出反而是在產後的休養。我認為,坐月子是個緩衝,最大意義是讓媽媽好好休息、讓伴侶一起習得育兒知識。假使經濟上難以負荷,未必需要按傳統觀念住滿一個月甚至45天,因為各種傷口痛、餵奶困擾大致可在三週內改善,若是二寶媽還可能因為思念大寶,更想提早返家。
回過頭來講這則新聞,我想無奈地問一句,誰工作不是為了錢?任何一項檢查背後,都有技術開發、耗材折損,以及人力培育的成本,各行各業不都是一樣嗎?這類偏激的標題不僅無助於溝通,讓人無奈,長期來看,還會讓醫師為了避嫌不想建議任何需要的自費檢查,造成民眾對醫師信任感下降,為了怕被騙錢,反而多重就醫,造成醫病雙輸的局面。
自費營養針價格 在 營養食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住院飲食可能比你想像中的多樣化
看看圖文的乾貨滿滿就知道
這次跟 Liz營養師飲食日常 合作的單集有多ㄘ ㄟ ㄘ ㄠ (豐盛)
住院飲食有分好幾種,設計原則又是什麼
懂這麼多要幹嘛?
有朝一日會用到的實用資訊(?)讓朋友覺得你很厲害(O)
請大家分享給大家知道!
📍入院後,該不該訂餐?
在醫院中,患者攝取營養的方式主要分為三種,由口進食、灌食以及靜脈注射。
在入院之後,通常會由醫事人員做簡易的評估,在病人可以選擇(由口進食)的情況之下,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訂購醫院的餐食(以下會統稱病餐)。
訂購病餐除了方便之外,還有甚麼附加價值?在醫院的病餐通常是由醫院團膳養師設計,針對特定疾病(營養素比例)、牙口(食物質地)等同時可以大量製備的為原則來做設計。
控管飲食內容 ─ 訂購病餐,營養師可以快速透過病餐的剩餘量來了解病人的狀況,並且清楚知道病人攝取了甚麼樣的食物 ( 提醒:如有額外攝取病餐以外的食物,仍舊需要紀錄並告知營養師)
較符合病況的飲食 ─ 大多數入院的病患病況都較為複雜(複合性慢性疾病、手術前後...等),自己製備的成本較高(先備知識、時間等)、外食大部分也並不適合住院病患(營養素比例不對、過油、過鹹等..)
❗️❗️常見病餐疑問
📍病餐是由營養師評估的嗎?
A: 通常入院會由護理師作協助,但如果護理師認為病況需要營養師判別或是醫生、病人本身要求營養師來給予建議,就會由營養師協助。
醫院通常也會張貼基本的病餐介紹,讓病患及家屬可以更清楚瞭解醫院病餐。
因人員配置的關係,有的醫院甚至只有一個營養師就需處理全醫院病患的營養問題,所以通常營養師會優先處理情況較特殊的病患(
如: ICU、須灌食的病人、靜脈營養的病人等)
📍怎麼覺得我跟隔壁病床吃得很像?
A: 醫院的病餐並非精準客製化餐點,但是依舊會依照病人的情況,在有限的條件之下供應最符合情況的病餐。
病餐基本上已經以及是依照不同疾病的飲食原則所設計,醫事人員會依照當下的病況來協助訂餐。
📍為什麼感覺病餐很難吃?
A: 病餐是依照病況而去設計的餐食,通常是以均衡飲食少油、鹽、糖為基準去設計,在生病的情況之下入院(胃口可能早已不好)又早已習慣外食外加大量製備跟小份量精緻烹煮餐食的差異,所以常常大多數人對於病餐的印象並不好。
📍什麼是特定疾病配方食品?
A: 特殊配方食品意指病人生理功能失調,致無法進食、消化、吸收或代謝一般食品或食品中特定營養成分,或醫學上認定有其他特殊營養需求,且不易透過日常飲食調整所獲取,而依據其適用對象特別加工或配製之食品。
白話文👉🏻經過特殊設計調配而成,讓病人可以攝取到足夠營養之食品(在此討論的是飲品)。
📍特定疾病配方食品,特殊在哪?
A: 特定疾病配方食品,通常需要經過試驗以及提交許多原料成分供應檢核,經過申請、登記、查驗才得以發放許可。
白話文👉🏻購買有特定疾病配方食品認證,較有保障。(註:但仍須詢問專業人員,協助購買合適的配方)
📍特定疾病配方食品的選購,如:我有糖尿病就該買糖尿病配方嗎?
A: 市售特定疾病的配方,通常各個疾病會有一些基本飲食準則,但是每個病人的情況不同,會依照基準下去做調整,而營養師會依照病人的情況建議當下最合適病患的營養品,配方的類別只能做為參考。
📍醫院的營養門診
在醫院內民眾所知會看到營養師的地方比較被廣為人知的是醫院的營養門診,雖然營養門診大多為自費門診,但價格通常不會過於昂貴,營養師透過問診會了解到你的飲食史、用藥史、相關疾病等,藉此給予你營養建議。
所以非常推薦你,若有打算看營養門診可以預先紀錄自己的飲食情況(拍照),就可以讓營養師更快速且準確地給予協助。
‼️【營養食間】:Liz營養師飲食日常 的Podcast 營養師好朋友 已經上線,也要去支持一下喔☺️ 更完整且詳細的文章連結在留言處
✔️標記、分享 那個需要了解、解釋住院飲食的朋友!
✔️如果有因為這個貼文更了解住院飲食,留言讓我知道。
✔️追蹤me 營養食間 並設定搶先看
✔️每天花一點時間,讓你生活營養多一些
自費營養針價格 在 搶救急診室- 很多病人到急診來都要求打所謂的營養針我們必須 ... 的推薦與評價
(應該還包含IV set耗材等,全部能灌水的都灌進去,才值33元)。 自費打爽的一瓶350, 救命的一瓶33, 這樣的公營健保給付叫做沒有問題 ... ... <看更多>
自費營養針價格 在 [問卦] 真的有女業務為了業績跟醫生打炮喔!?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