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了AV帝王認識了山田孝之,而去搜尋他的演員創作史。從憂鬱小生演到暴力份子,之後再展開二次元或異次元或同人誌或動漫的角色演繹,然後來到了這次尺度或恥度不是問題的AV帝王。看著山田孝之的演員創作史,心裡非常羨慕的一直在心中大喊向宇宙許願的說:我也好想成為這樣充滿不同類型演繹經驗的演員,好渴望成為什麼都是、或者什麼都不是無法被定義定位的演員,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好想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然後,《嗚嗚嗚OHOHOH》這個劇本,就來到了眼前。然後,這位被丟棄在台北車站的置物櫃裡活了一百年精靈的角色,就來跟我說:哈囉。
我是如此開心宇宙回應我的渴望,而我也玩得非常開心😃
這個劇本、太荒謬、太好玩了,懇請當觀眾的大家,不需要問,享受即可。
懇請沒有看過余佩真演戲的觀眾,可以從《嗚嗚嗚OHOHOH》開始,是的,這是余佩真,沒錯,余佩真好愛這樣的自己❤️
希望我的享受,可以感染到你也跟著我一起感受到創作的幸福。
再次深深感謝整個主創團隊:
編劇|胡錦筵
導演|洪千涵
音樂設計|鄭兆恩
演員|余佩真、林文尹、楊迦恩 、康雅婷
燈光設計|王芳寧
跟你們工作,好快樂,謝謝你們❤️
🚃🚃🚃🚃🚃🚃🚃🚃🚃🚃🚃🚃🚃🚃🚃🚃🚃🚃🚃🚃🚃🚃🚃🚃🚃
▚▚▚ 今年最奇幻的台北車站故事來了!▞▞▞
#北車寫作計畫 🚨 LineTV 今日正式上線 🚨
對於北車,你最深刻的記憶是甚麼?
補習、辦公、搭車返鄉?
或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北車時光
但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奇妙故事
正等待著有緣的你,去悄悄揭開序幕......
#一起來LineTV一探究竟✨https://bit.ly/2XSABjm
#請使用電腦版LineTV觀賞唷
.
◠◡◠◡◠◡◠◡◠◡◠◡◠◡◠◡◠◡◠◡◠
#陳有銳 X #胡錦筵 X #洪千涵
#馬慧妍 X #魏于嘉 X #林孟寰 X #陳侑汝
◠◡◠◡◠◡◠◡◠◡◠◡◠◡◠◡◠◡◠◡◠
由五位風格迥異的天才編劇
聯合才華洋溢的導演洪千涵與陳侑汝
今年秋天
為各位獻上最天馬行空的故事篇章📖
#點點圖片看故事介紹👇🏻👇🏼👇🏾
║ 北車寫作計畫
ᴘʟᴀʏᴡʀɪɢʜᴛs ᴍᴇᴇᴛ @ ᴛᴀɪᴘᴇɪ ᴍᴀɪɴ sᴛᴀᴛɪᴏɴ
▌演出時間| 𝟵.𝟮𝟬 (一) - 𝟭𝟮.𝟮𝟮 (三)
▌節目資訊|https://reurl.cc/emxWoQ
▌票價|單一作品80元 ( 超甜超優惠‼️ )
▛ ▜
2O21 臺北藝術節 𝙏𝙖𝙠𝙚 𝙘𝙖𝙧𝙚, 𝙢𝙮 𝙙𝙚𝙖𝙧
✧▸ ✦ ▸ 𝟗 / 𝟏𝟖 - 𝟏𝟐 / 𝟐𝟐 ◂ ✦ ◂✧
📮官網這裡走 ► https://reurl.cc/yEpL72
▙ ▟
#如果你也曾在北車迷失方向😵
#如果你也相信北車是有很多故事的地方🧐
#那麼你絕不能錯過如此精采的北車故事🥰
#2021臺北藝術節 #TAF
#Take_care_my_dear
《嗚嗚嗚OHOHOH》宣傳照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 蔡耀徵 攝影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冊葉如詩,影像如是 紀錄兩日奇幻,收藏他的時刻 吳青峰《上下冊》Live @ 雲門劇場 Blu-Ray藍光碟 2021.2.9 開始預購 → https://umg.lnk.to/QFYM 預購限定加贈《16葉》Legacy Live演唱會DVD 在一片綠裡,幕,起了,青峰走了出來,翻開了《上下...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VOGUE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郭耀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不只是建築;開啟一座城市對話與想像的通道—「臺北表演藝術 ... 的評價
- 關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臺北藝術中心設計概念3D動畫-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OMA]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欣傳媒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 Posts 的評價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VOGUE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有注意到這座新地標嗎?
👉在哪裡+設計亮點>>>https://bit.ly/3fwckFY
#球型劇場超酷 #期待開幕 #生活情報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黑箱、腐敗、中正廟:中國黨不想讓你知道的史實】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於9/8公布中正紀年堂轉型方案,規畫「#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為主軸,改造、移除園內威權象徵,包括移除蔣介石銅像,並改造堂體功能及外觀,同時破除園區整體崇拜軸線。此方案是搜集被蔣政權屠殺的受難者團體與專家等多元意見後,考慮兼顧轉型正義與銘記歷史刻痕,並將空間還給人民。對此,中國黨如喪考妣,暴跳如雷,例如主席參選人朱立倫表示,要反過來打倒文化台獨,更質問要不要拆中山高。
其實,如何去除獨裁威權,高雄在14年前早就示範過一次。
大家都知道,文化中心原本叫做「中正文化中心」,在1970年代,和權力中心相隔甚遠的高雄政壇,為了表忠諂媚老蔣,把壽山改名萬壽山,愛河改名仁愛河,不久後的1974年,也計畫在林德官舊棒球場的土地上,興建「中正堂暨中正圖書館」,說是要「獻給蔣公九十歲誕辰的獻禮」。但蔣介石當時身體已如風中殘燭,隔年就一命嗚呼。
市府原本還想改名「中正紀念堂」或「中正紀念館」來「緬懷 領袖」,結果好笑的是被中國黨中央政府打槍,理由是不能和中央的中正紀念堂混淆。1979年搭上十二大建設各縣市文化中心的政策,擴大規模,成為「中正文化中心」,也因此,成為在圖書館、表演廳中央立有一神龕狀空間,立有巨大坐姿銅像的特異文化建築。
2002年,謝長廷市長任內推動多處公園改造地景工程,將原本圍繞文化中心的圍牆拆除,擴大人行步道成為「市民藝術大道」,原本支撐欄杆之間的石鼓經過重新設計,搭配當季藝文活動不定期更換圓形燈片,這項工程獲得好評,也沒有太多爭議。又過了不久,在2007年,陳菊市長決定讓「文化去政治化」,移除蔣介石銅像,並將「中正」去掉,改成單純的「文化中心」。這次就踩到中國黨痛腳,引起藍營劇烈反彈,但風波並未持續多久。從2002-2007這段時間內的「文化中心空間解嚴」,讓園區回歸文化用途,也增加了市民活動空間。
然而,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成功去政治化以後,台北中正紀念堂也計畫拆除圍牆,增加開放性,卻造成劇烈反彈,甚至當時北市府趕緊把僅有二十多年歷史的中正紀念堂列為古蹟。後續每次討論到去除「中正」,將空間還給人民,重新客觀看待歷史的提議,都引發中國黨陣營破口大罵。
但若我們回歸歷史,中正紀念堂的興建本身,就是一項充滿問題,涉及欺騙人民、浪費預算、黑箱作業的可疑決策:
■經費來源欺騙人民,不斷追加天價預算
蔣介石死後,行政院經治喪委員會會議決議,決定在臺北市擇地興建「中正紀念堂」。當時治喪委員會召集人俞國華公開宣佈:各界捐獻的中正紀念堂籌建款項達新台幣一億四千八百多萬元,此外還有人捐獻水泥、玻璃等建材,因此,第一期建築「可以不必動用政府的經費。」(聯合報,1976-7-10)然而,該年10月,建築經費就變成5億元(含兩廳院),到完成時,經費已經膨脹到本體11.8億,其中8.8億由政府預算支應。後續兩廳院因工程延後,預算更增加到74億。中正紀念堂預算草率決定,不斷膨脹,可以說是黑箱作業,其中好大喜功、奢靡腐敗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
■佔用市政發展用地,排擠各項重大建設
11.8億的預算,聽起來好像不多?但在1976年中正紀念堂動工時,台灣國民所得僅1053美元,2021年預計已達33310美元(以上均主計處數據)。而當時興建一整個港口(台中港)50億,整座國際機場(桃園)100億;現在建一個貨櫃中心(高雄洲際二期)1125億,一個航廈(桃園三航)1000億。換算中正紀念堂造價,約今日300億。在當時台灣進行多項建設時,也算一筆相當大的開銷。
另外中正紀念堂預定地,原本在1974年台北市府規劃為「第二商業中心」,包含18~50層高的辦公大樓和24~30層高的旅館和公寓多棟、四棟百貨公司、文化中心、世貿中心、綠地等空間,投資額150億台幣,相當於信義計畫區+兩廳院的機能。卻因為中正紀念堂而全部推翻,因而台北市府重做都市計畫,把都心改到信義計畫區,也推延了開發的時程。為了個人崇拜,大筆消耗國家預算,打亂都市計畫,讓市政延宕數年,這些成本從來沒人去追究。
■競圖黑箱作業,圖利特定廠商
1976年,中正紀念堂舉行國際競圖時,曾要求作品須具「創造新穎設計」、「獨特風格」、「應用現代建築工程技術」、「經濟實用」,結果卻是參選作品中唯一不具現代風格,還提了兩個案子的楊卓成作品得標。當時,籌建小組號稱聘請國內外專家進行評審,但奪得第一名的建築師陳邁(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表示:評審雖然喜歡他們的案子,但在會議上無法做成正式決定、要讓蔣宋美齡從國外返台做最後決定,而蔣宋美齡回來以後連圖也沒看,只丟下一句話:「選中國式的就好。」可以說是黑手介入競圖。
其實,楊卓成的代表作包括早年的士林官邸、圓山飯店,以及多座蔣介石行宮,更多次與蔣宋兩人當面討論建築設計,是深得蔣家歡心建築師。整體設計完全投蔣家所好,牌樓參考中國明代十三陵,堂體外型則參考中國廣州的中山紀念堂,佈局參考中山陵,但規模更大,就是要「超越國父」。而台階89階象徵蔣介石歲數,格局仿造中國帝王陵寢,建築加上傳統廟宇、墳墓一定會用的「雲紋」,擺明就是蓋「帝廟」而非紀念堂。當時政府放任不具任何公職身份的蔣宋美齡,為個人喜好隨意推翻競圖結果,以法治國家來看,就是一種舞弊、圖利熟識廠商的行為。
這樣疑點重重的工程,在黨國體制的掩蓋下,居然變成台北的象徵,中國黨的精神堡壘,實在諷刺至極!
若是回歸正常,就算不追究當初決策者的責任,將城市空間去除威權象徵,並納入蔣介石執政時期政治迫害與屠殺下受難者的記憶,賦予更多元的使用空間,也只是最低限度的剛好而已。在這點上,台北反省歷史的能力,實在遠遜高雄太多。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冊葉如詩,影像如是
紀錄兩日奇幻,收藏他的時刻
吳青峰《上下冊》Live @ 雲門劇場 Blu-Ray藍光碟
2021.2.9 開始預購 → https://umg.lnk.to/QFYM
預購限定加贈《16葉》Legacy Live演唱會DVD
在一片綠裡,幕,起了,青峰走了出來,翻開了《上下冊》。2020年11月14、15兩日,吳青峰與各領域的藝術家共同二創《冊葉一:一與一》專輯內歌曲,在兩天共限定四百位觀眾的表演內,突破一切你以為他在舞台上的想像,衍生出《上下冊》Live @ 雲門劇場Blu-Ray藍光碟。
〈阿茲海默〉在雲門劇場展現出記憶崩潰的生理遺忘;由藝術家楊世豪設計的大環環節,其實有兩曲目:與愛人相遇愛戀的〈最難的是相遇〉以及崩潰痛心的〈阿茲海默〉。〈阿茲海默〉透過肢體表現出分離的苦痛:當最深愛的人離去,能看見的只剩鏡子裡的自己,大環就像是「記憶」,藝術家在舞台上拆除大環,讓記憶逐漸消散,片片拾起,裝在那個不會再打開的袋子裡;離開時,看著袋子,卻再也想不起……後方的舞台裝置像薄膜一般,狀似氣球的生命體,隨著記憶消散,像是呼吸也洩了氣……。
不論是大環設計楊世豪或是舞台裝置王德瑜,都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家;楊世豪曾代表台灣站上瑞士、古巴、德國的國際舞台、臺南街頭藝人大賽冠軍、日本靜岡世界杯街頭藝術節的演出嘉賓,站上亞洲達人秀的舞台後知名度大開。王德瑜曾於臺灣、馬來西亞、德國、北京等地舉辦個展,多次參與國際展覽,包括臺北雙年展、日本水戶藝術館展覽、法國Enghien-les-Bains當代藝術雙年展、橫濱三年展、日本茨城縣北藝術祭、奧地利OK當代藝術中心展覽、韓國釜山現代美術館展覽……等。兩位藝術家透過各自的創作,再次二創青峰的〈阿茲海默〉,說書人陳雪甄在舞台上也默默的接受充滿臨場感的潰堤。
此曲目收錄於吳青峰《上下冊》Live @雲門劇場Blu-Ray藍光碟,產品以精裝書輯裝禎,內容包含吳青峰萬言《上下冊》概念文章、藝術家自述概念選輯,以及首度公開的近百張現場紀實照,讓當時向隅的觀眾們一窺演出真貌;預購期間特別限定,贈送單月連續演出16場,創下現場演出紀錄的《16葉》Legacy演唱會DVD,現正預購中。
🎬 〈年輪說〉Live MV ………… https://youtu.be/NHuiL-kQtX0
🎬 〈等〉Live MV ……………… https://youtu.be/N0bhwHcWh2o
--
〈阿茲海默〉
阿茲海默 海也沉默
記憶艦隊溫柔迷航
我的行李一件一件
甚至沒有告別
就安靜地離去
但到時我也不會知道
阿茲海默港
港口的海
好安靜
我記得朱槿是扶桑
我記得微笑是友善
但天哪我不記得你
是誰在樹下吻了我
通往黎明的漫長守夜中
記得的只有一個陌生溫柔的笑
不要當我的女兒
不要當我的愛人
遺忘是一種好幸福的殘忍
我不想讓殘酷顯得如此幸福
鏡子裡的頭髮灰了
眼睛暗了
鏡子裡的人是誰
我問你我問你是誰
阿茲海默
海也沉默
【Credit】
詞|黎煥雄
曲|吳青峰
編曲|鍾承洋
音樂製作
製作|徐千秀
現場錄音|吳育彰
音樂編輯|單為明
混音﹑母帶|柯宗佑
創意總監|陳汗青
導演|吳秋觀
音樂總監|徐千秀
演員|陳雪甄
大環特技|楊世豪
音樂演出
吉他/Band Leader|鍾承洋
貝斯|黃群翰
鼓手|黃亮傑
鍵盤|張少瑜
合聲|黃玠瑋
電子鼓|潘維瀚
Programmer|戴建宇
FOH音控師|柯宗佑
Monitor音控師|王駿綸
音控助理|歐陽兆聰
技師|陳琦瑋
舞台總監|群星創造 郭狠胖
硬體監督|林千慈
導演助理|鄭儒雅
舞台執行|洪誌隆、黃梧貴、林易謙、張智鈞、洪亞鎛、張嘉傑
表演節目舞台視覺統籌|鄭烜勛
表演節目執行製作|陳正華
舞台設計|調皮工作室 吳姿瑩、李信興、黃孟瑩
燈光設計|鹿米工作室 林佳徹
燈光助理|鹿米工作室 陳岳世
現場攝影及影像製作
導演|陳映之
導演助理|錢承榆、彭琦媗
製片|葉鑑濤
製片助理|賴芷芸
攝影師|黃品婕、鎖震峯、張伯瑞、楊家哲
攝影助理|施雅馨、陳星豪、張雅萍、謝明倢
攝影工程|無限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現場拍攝燈光師|黃柏源
現場拍攝燈光助理|蘇志豪
收音錄音師|陳炫宇
收音錄音助理|王令譽
視訊工程|無限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器材協力|無限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後期製作|Imagine Cosmos
剪接|陳映之、黃品婕、彭琦媗、張雅萍、張伯瑞、鄭惠璞
英文|Steve Bradbury、Hazel Chang
藝人化妝|張婉婷
藝人髮型|ZOOM Hairstyling Edmund Lin
樂手髮型|ZOOM Hairstyling Hans Chen
藝術家梳化妝|陳映羽、賴麗卉、魏妙芳、陳美雪、吳曉芳
吳青峰造型設計|謝岡諺
吳青峰造型設計助理|黃子櫻
陳雪甄造型設計|陳錦嬅
樂手造型設計|王依凡
藝術家服裝統籌|林馨
藝術家服裝管理|吳定盛
#吳青峰
#上下冊
#阿茲海默Live
……………………………
▶ 吳青峰 IG:https://www.instagram.com/imqingfeng
▶ 吳青峰 FB:https://www.facebook.com/WuQingFeng
▶ 吳青峰 微博:https://www.weibo.com/u/1822796164
🔔 訂閱吳青峰官方專屬頻道:http://bit.ly/qingyoutube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時間:
2017-11-19(日) 15:00~16:30 (GMT+8)
地點: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南門市場出口,沿南海路往重慶南路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到達。)
秋日電音~比Perfume更香濃的在地花露水—電子異響聲音創作。
很多人因為Perfume喜歡上電音,在台灣也有一群人,在電音創作上嶄放著另一種優雅的氛圍,值得您來鑑賞。
ㄧ場結合劇場、即興、電腦互動程式、異響、即時混聲的電音音樂會,在秋日的午後,與您一起度過。
11/19(日) 15:00 @臺北牯嶺街小劇場2F,演出:黃柔閩、邵韋傑、張欣、林亭君、黃芮盈、余致賢、楊政、李婉菁
秋日電音
2017 電音工作坊創作發表音樂會
時間:2017/11/19 週日 3:00pm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購票:本頁
電音工作坊,源自於2013年夏天的一場長達10次的「手作電音工作坊」,由李婉菁與許志遠(DJ Point) 開始發想,在身體氣象館團隊多年的大力協助舉辦下,發展如何在不限制軟體,任何筆電都可以製作、創作電音的工具主軸下,呈現出每一個參加者心中的聲音創意。當時之所以取名為 「手作」,並不是要去手作器材,而是希望學員從像是媽媽煮的菜或縫補衣服的感覺,回到自己本質的溫度,去創作自己的電音作品。 工作坊除了標榜使用只要是可以上網的筆電、耳機,不需要有音樂學習背景,不需要會看五線譜之外,應用大量的視覺藝術家作品,如康丁斯基、羅森伯格等來啟發聲音創作的思考是最大的特色。五年來令人驚喜的是,藝術家們不斷地自我發展,累積成創作與演出的風格,其中幾件獲得國際展演或現場演出的作品所獲得的鼓舞,更是讓藝術家們累積許多持續勇往直前的動力。
電音創作者/演出人員簡介:
黃柔閩
Rou-ming Huang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國小教師、劇場演員、電視暨電影演員。1990年代初曾赴美研習達克羅斯音樂教學法,後於西雅圖與舊金山等地研習音樂治療與即興舞蹈表演, 並多次發表即興音樂(人聲與大提琴)與舞蹈表演。曾擔任第一屆台北市國際舞蹈節「音樂與肢體」課程助教。劇場演出作品有《妻夢狗》、《我用我的身體和靈魂在旅行》、《軍史館殺人事件》等。電視作品曾獲金鐘獎最佳女配角(公視人生劇展《月光》),以及金鐘獎、新加坡亞洲電視節最佳女主角入圍等。另有《三方通話》等多部電影演出作品。 2016年,演出電視電影「上岸的魚」。公視人生劇展「最後的詩句」。「麻醉風暴2」影集。周美玲導演網路劇「替身」。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第十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為你朗讀「Merry land」讀劇演出。 2017年,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評審。青藝盟戲劇營隊老師。現任景興國中表演藝術課、戲劇社團指導老師。博嘉國小全方位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安德森
Anderson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畢業。曾赴“上海新偶像藝術學校”研習戲劇表演。參與多部電視廣告、MV、短片及魏德聖導演電影《52赫茲我愛你》演出。2012於廈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演出《我們一同走走看》舞台劇。近年編導《遇見小王子》、《親愛的小王子》,創作「一齣由孩子們演給大人們看的兒童劇」。 曾任青藝盟戲劇營隊講師。中華微電影創新產業發展協會「繁星計畫」演員培訓講師。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capatain。受邀「2017慈光萬盞-教育公益交流計畫」,遠赴斯里蘭卡分享戲劇課程。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2016年與黃柔閩老師共同創立37度2戲劇工作室,致力於戲劇教育發展與推廣「身體對話—感官開發訓練工作坊」。現任博嘉國小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景興國中表演藝術、戲劇社指導老師。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兼任教師。
張欣
Shery Cheung
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目前居於台北。她的藝術實踐是變化性的,常透過共感的過程與他者對話,以錄像、聲音、表演等方式進行。其抽象繪畫與合唱的背景深刻地影響她的認知過程。作品曾發表於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台北滲透影像藝術節、台北失聲祭、JOLT Arts Festival、韓國Jeju National Art Museum。她的表演《Inland》於2013年獲得Arte Laguna Art Prize提名。
林亭君
Xia Lin
lololol藝術組織共同創辦人,使用多媒體、錄像、文字及行為創作,2013年網路作品參與Homeostasis Lab - The Wrong: 新媒體藝術雙年展、2016年於韓國濟州美術館展出、2017年藝術項目 ”3C形意拳” 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發表。
黃芮盈
Raying Huang
台中人,畢業於台中二中,國防大學應用藝術學系,曾師事陳明宏老師。現就讀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作曲,現師事張琇琇老師。在校期間擔任復興崗合唱團鋼琴伴奏、2011年於「台灣原味好聲音─原夢計畫」擔任原住民歌謠音樂改編。2017年9月於中山大學「好樂」聯合作品音樂會發表個人器樂創作。
余致賢
Chih-Hsien Yu
喜歡尋找與創造生活中有趣的小事
楊政
Cevo Yang
現場電音即時演奏者、配樂工作者。使用電腦音樂當作創作媒材,關注聲音與現今社會的現代性關係,透過聲音/物件/文本傳達一種普世狀態。常與其他領域藝術家合作嘗試物件與文本的透過聽覺設計置入演出空間,以及前置取樣/現場取樣的手法與表演主體做互文的手法,曾獲數個國際電腦音樂節徵選,於國外演出相關電聲音樂作品,也於台灣舉辦過數場無門檻電腦音樂、聲音藝術的講座與工作坊分享國際經驗。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 東吳音樂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業,師事Dr. Geoffrey Wright,畢業論文 “A Performer's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Performing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獲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國際電腦音樂協會 - ICMC] 2004。經年致力於電腦實驗音樂的演奏與創作,並於台北/台南長期主持「電音工作坊」,培育年輕音樂人。近年來並常與台灣藝術家姚立群、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劉守曜、區秀詒等,以及探索頻道合作,擔任配樂製作。 創作風格傾向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閃靈樂團鍵盤手。2009 年起,結合電腦音樂、配樂作曲、黑腔形式、聲音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與聲樂手、DJ、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黑暗巴洛克》(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2009/驅魔記 2009)。 音樂作品〈扮仙〉獲選音樂資訊檢索領域專業級別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展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MIR], 2014, 台灣)、電聲暨音樂大會(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 2015, 愛爾蘭)、2016 klingt gut! 聲音研討會 ( 2016 klingt gut! Symposium on Sound,德國); 〈Dirge〉獲選 [ICMC]展演 (2015, 美國-德州),〈River〉獲選 [ISMIR] (2015, 西班牙)、紐約電子音樂節既紐約愛樂雙年展展演(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and New York Philharmonic Biennial, 2016, 美國-紐約); "The Wind Bloweth Where It Listeth (風隨意 )" 受邀發表於 WOCMAT-ISMIR 2016。 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之一。(sandrawcl.wix.com/demo)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郭耀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CS監製作品5號
Holy Crab!異鄉記
第一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首獎作品
大閘蟹造成生態浩劫 名牌紙紮觸犯專利權
有事嗎?
導演 楊景翔
編劇 朱宜
主演 郭耀仁 蔡佾玲 林家麒 許雅雯 王靖惇 何瑞康 林玟圻 張念慈 趙欣怡 李梓揚
音樂設計 陳建騏
燈光設計 黃諾行
舞台設計 林仕倫
服裝設計 林秉豪
舞蹈設計/動作指導 陳武康
歌唱設計/指導 黃建為
新聞事件一:曼哈頓中國城喪葬禮儀用品店主販售LV、法拉利及iPAD紙紮,創新點子讓傳統華人產業與時俱進,卻遭紐約市警以侵害專利權逮捕。
新聞事件二:大閘蟹入侵哈德遜河過度繁殖,華人瘋搶的珍饈美味卻讓紐約州環境署發布生態危害警報。
移民社會異文化衝撞真實而荒謬,劇本以現代華人移民角度,以黑色喜劇手法,從十六世紀美國原住民與新住民的衝突,到現代人的非法居留與大閘蟹的偷渡,挑動我們不自覺的文化偏見及自身文化源頭。今與昔、故鄉與他鄉、現實與奇幻在劇中跳躍交織,展現當代異地求生的風景。
導演楊景翔與上海旅居紐約青年劇作家朱宜首度合作,以「扮演」概念點描移民處境,十位演員熱鬧串演劇中三十多個角色(&海產);部分劇中非寫實場景以仿歌舞劇及古典戲劇歌隊形式並置呈現,在文化融合與文化拼裝的不安中擺盪。
第一屆 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
本競賽由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與南京大學共同主辦,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浙江大學等合辦。本屆投稿來源非常多元,包含台灣、中國大陸、港澳、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保加利亞創作者,以中文或英文劇本投稿。《Holy Crab!》以英文寫作,自198件參賽作品脫穎而出榮獲首獎,首演製作將以中文版本演出。
決審評語摘錄
非常原創生猛,語言掌握精密,跨文化雙關語運用得機巧妙趣。......作者在展現多文化衝突之際,又往往能巧妙地避開刻板印象的陷阱,展現新的跨文化視野,非常有趣新奇。--周慧玲
非常具有現實感,幽默天成,不使用庸俗的笑話,卻又讓我笑的樂不可支,......流暢性特別值得一提......。--平路
製作群
製作演出 創作社劇團
製作人 李慧娜
戲劇顧問 周慧玲
執行製作 卓麗梅
平面設計 許銘文
攝影 唐健哲
舞台監督 張仲平
舞台技術指導 蘇俊學
燈光技術指導 林致謙
音響技術指導 顏行揚
行政經理 張令嫻
企劃宣傳經理 藍浩之
舞監助理 周賢欣
排練助理 潘俞廷 黃昱嘉
宣傳助理 李文
主辦單位 創作社劇團
指導單位 文化部
贊助單位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臺北市文化局
劇本授權 國立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 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
異業合作 ESCENTS伊聖詩芳療生活館 SONNENTOR CAFE日光大道健康廚坊 COYUCHI優居生活 一日茶事
宣傳行銷協力 國立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台新銀行 台北富邦銀行 玉山銀行 印刻文學生活誌 永豐銀行 國泰世華銀行 誠品書店 聯邦銀行 藝文票券折扣網 廣藝基金會 Qbo藝文頻道 YOURART藝言堂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創作社劇團
台北市中華路二段487號(圓場 O space)(台北市文化局藝想空間)
Tel 02-23397528 Fax 02-23397518 E-mail creativ1@ms16.hinet.net
網站 creative.indextw.com 部落格 creativedrama.blogspot.com
FB 創作社粉絲專頁 Youtube頻道 創作社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臺北藝術中心設計概念3D動畫-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建築 設計 概念--劇場魔術方塊--劇場不只是文化的單純表徵而已,而是一個高度洗鍊的工具,一如台灣 表演藝術 工作者的企圖與野心般。 ... <看更多>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OMA]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欣傳媒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Jan 6, 2021 - 編譯/蘇琨峰圖文提供/OMA 由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為台灣設計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其獨特的外型自2009年宣布以來 ... ... <看更多>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 在 不只是建築;開啟一座城市對話與想像的通道—「臺北表演藝術 ... 的推薦與評價
出自#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建築師雷姆・庫哈斯和大衛・希艾萊特之手,被CNN評選2021全球最具顛覆性的8大建築,「#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在試營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