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The Future of Museums – Recover and Reimagine)
5月18日對「博物館」是個意義深重的日子❗️
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
然而臺灣疫情升溫,全臺博物館紛紛閉館😞
原本精心安排的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也因此取消或延期
相當的令人不捨與惋惜,少了觀眾的館舍少了生機
不過儘管閉館,各大博物館仍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
將博物館的資源推廣給在家悶壞的觀眾
儘管居家防疫在家滑手機也能增廣見聞
了解藝術、科學、文學、歷史等有趣知識🤓
滿足求知慾,減少因疫情引發的焦慮感🙏
此外,臺灣的博物館也在今天展開全臺串連
用「518國際博物館日之博啥款感情」的#hashtag
博物館人團結一心來響應博物館日
一起挺過這段艱難的時刻,等待未來的復甦的那一天到來
以下為響應博物館日的博物館夥伴們,一起加油!
也歡迎大家到各博物館的粉專或IG瀏覽按讚支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雲林布袋戲館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科教館GO好玩
鹿港民俗文物館
屏東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北投文物館
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鶯歌陶瓷博物館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民俗工藝」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130種民俗工藝、涵蓋技藝類型五大面向, 最佳工藝絕活鑑賞圖鑑 台灣傳統民俗工藝的技藝的類型十分多元豐富,常見有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等,本書挑選130種...
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18博物館日 特別選漫:#傾國怨伶
漫畫: #游素蘭
出版年份:1991
出版社:#大然出版社
在疫情嚴峻的現在,一起做好防疫措施,宅在家裡看漫畫吧!
「當遙遠記憶的復甦,從而開啟了一段橫跨千百年的愛戀與命運...」
在紐約長大的臺裔少女蔚詠倩是考古學家之女,她的夢中不時出現一位美麗愁容的古裝少女。跟隨考古學家父親的腳步,在踏查一座唐朝公主陵時,卻在地宮中發現畫像裡的「廣玉公主李盈」,竟是夢中的那位少女...
在游素蘭的《傾國怨伶》及續集《火王》中,龐大的世界觀與故事設定,繁複人物與情節交織出轉世間複雜命運,畫面中以細膩的筆法描繪1990年代的流行文化,以及唐朝時代的玄美世界,將跨越時空的文化色彩,於頁面與畫格中交織出磅礡的中式幻想世界。
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呼應主題「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在《傾國怨伶》中,我們看見角色們復甦的前世記憶,與現世靈魂彼此交織,唯有反抗命運,才能在無盡輪迴中掌控自身的未來。
#518國際博物館日之博啥款感情 快去看看其他博物館吧!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雲林布袋戲館
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wan Museum 台灣博物館
鹿港民俗文物館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IMD2021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在 科教館GO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18國際博物館日
#帶你逛科教館
疫情期間雖然許多公共館所都暫停開放,
但是透過網路,還是可以觀賞各式各樣的展品!!
今年518博物館日主題為復甦與新象✨
科教館最符合此理念的就是3F常設展-敲敲打打工作坊啦~~
展區提供各式回收材料讓大家打造屬於自己的『快樂城市』,可以設計公園、各種功能的建築物還有交通設施!
一起來看看各種作品吧~
現在疫情嚴峻,請大家做好各項防疫措施😷
一起努力讓臺灣的每座城市都是『快樂城市』!
↓臺灣其他博物館所的酷展品
➤雲林布袋戲館
➤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鹿港民俗文物館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518國際博物館日之博啥款感情
#博物館的未來 #復甦與新象
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民俗工藝」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宗榮
內容簡介:
130種民俗工藝、涵蓋技藝類型五大面向,
最佳工藝絕活鑑賞圖鑑
台灣傳統民俗工藝的技藝的類型十分多元豐富,常見有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等,本書挑選130種傳統工藝項目,以「生命禮俗」、「歲時節慶」、「廟會祭典」、「寺廟裝飾」、「信仰習俗」等五大面向分類,進行完整詳盡的圖文介紹,呈現彌足珍貴的民俗工藝絕活與文化資產。
◎130種台灣傳統民俗工藝項目,完整詳盡介紹
輯錄台灣民俗工藝有關彩繪、泥塑、交趾陶、剪黏、木雕、石雕、磚雕、刺繡、糊紙、米雕(捏麵)、木造、版印、竹藝、花藝、飲食料理等介紹,堪稱台灣民俗工藝圖鑑大全。
◎豐富多元的台灣民俗工藝大觀,涵蓋五大面向
[生命禮俗工藝]——生育與成年禮俗、結婚與做壽禮俗、喪葬禮俗、墓葬禮俗;[歲時節慶工藝]——春令節慶、夏令節慶(端午)、秋令節慶、冬令節慶;[廟會祭典工藝]——神祇鑾駕、迎神排場、迎神陣頭、建醮法會、祭典祀宴;[寺廟裝飾工藝]——屋頂裝飾、牆面裝飾、屋架裝飾、外檐裝修與台基裝飾;[信仰習俗工藝]——祭祀器具、祭祀紙錢、民宅辟邪、護身辟邪、聚落辟邪
◎精湛展現工藝技法的細部流程,迅速理解工法
採圖解方式解說各民俗工藝,遇重要的傳統技藝與職人,即以step by step的流程安排一目了然的步驟過程,留存傳統技藝與職人最重要的文化資產紀錄。
作者簡介:謝宗榮
謝宗榮(1960~)
◆出生於南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助理、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傳統工藝系兼任講師。
◆現職宗教與民俗研究者,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著有《神像與信仰》(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台灣傳統宗教文化》(晨星出版)、《台灣傳統宗教藝術》(晨星出版)、《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博揚文化)、《台灣的王爺廟》(遠足文化)、《臺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博揚文化)、《臺灣的道教文化與祭典儀式》(博揚文化)、《臺灣的民俗信仰與文化資產》(博揚文化)等書。
作者簡介:李秀娥(1962~)
◆出生於雲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等研究助理、私立真理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私立大葉大學兼任講師。
◆現職民俗信仰研究者。
◆著有《蘇府大二三王爺開基祖廟鹿港奉天宮志》、《祀天祭地—現代祭拜禮俗》(博揚文化)、《台灣傳統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鹿港的信仰與曲館研究》(博揚文化)、《台灣的生命禮俗—漢人篇》(遠足文化)、《圖解台灣生命禮儀》(晨星出版)、《圖解台灣民俗節慶》(晨星出版)、《圖解台灣喪禮小百科》(晨星出版)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