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利用黑潮洋流發電潛力得天獨厚,本土研發團隊持續深耕核心技術,致力早日落實黑潮發電商轉開發
其實在國家能源轉型的過程當中,短中長期的各項計畫都持續在按部就班地推動當中。海洋能發電當中的黑潮洋流發電是台灣得天獨厚的豐沛天然資源,透過黑潮洋流發電的關鍵技術,台灣團隊一直持續的在研發,從無到有,從概念驗證到逐步放大實驗機組的功率與尺寸,一步一腳印,持續的在向前推進中。
黑潮發電的商業化進展,應該可以預期在台灣再生能源現階段打前鋒的主力發展項目,太陽能光電、離岸風電,以及近期開始接棒,陸續成熟進入商業化開發階段的生質能發電、小水力發電以及地熱發電之後,接棒成為台灣再生能源遠程發展的主力項目。請大家拭目以待,也請大家多多給予打先鋒的台灣隊研發團隊支持與鼓勵。 <3
臺灣東部黑潮主流水流強盛,軸心靠近陸地且終年穩定,經評估綠島與臺東間海域為適合洋流發電的場址。工學院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接受國家海洋研究院委託,執行黑潮洋流發電場開發計畫,於2020年10月5-8日在臺南外海施行0.25MW洋流發電機五分之一縮尺模型拖放試驗,成功驗證了全自製洋流發電機系統之發電性能與水深50公尺的操作深度。
測試中確認了發電機浮游式的運行概念,其傳動系統、電力後處理系統及控制系統功能,以及直驅式永磁同步發電機、 FRP葉片、被動式油壓補償水密軸封的規格。未來將繼續完成發電機在黑潮發電場的錨錠測試。
影片原始資料來源:
https://youtu.be/iRTWGF_PCgM
♡
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 完成洋流發電機海上測試】
.
綠能是世界潮流,各國學研單位紛紛投入研發各種適合當地自然環境的再生能源發電方式,臺灣大學當然也不缺席。本校工學院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於2020年10月5至8日在台南永安外海測試第一具洋流發電機五分之一縮尺模型拖放試驗,成功驗證全自製洋流發電機系統的發電性能與水深50公尺的操作深度,歷經8年研發,終獲令人感動的成果。
.
這項計畫是由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所委託的「黑潮洋流發電場開發計畫」,臺灣東部黑潮主流水流強盛,軸心靠近陸地且終年穩定,經評估綠島與台東間海域為適合擷取黑潮能量作為洋流發電的場址。
.
這具黑潮洋流發電機的研究是世界首創,在此次測試的過程中成功確認發電機浮游式的運行概念,其傳動系統、電力後處理系統及控制系統功能,以及直驅式永磁同步發電機、FRP葉片、被動式油壓補償水密軸封的規格。未來將繼續完成發電機在黑潮發電場的錨錠測試。
.
回顧這型發電機概念設計已於2017年在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經費支持下完成,終於此次海試工作也仰賴眾人的齊心合作下順利達成,包括負責本發電機細部設計與製造的穆凌吉博士生,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黃盛煒、陳冠宇專案研究員,蕭任翔、周恩毅等13名研究助理,以及洪于婷計畫管理師執行,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船「勵進號」探測人員協助。計畫主持人為臺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郭振華教授,共同主持人包含邱逢琛教授、蔡進發教授、李坤彥教授、李佳翰教授,以及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辛敬業教授等。
.
#臺大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
#臺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
#八年磨一劍
#永不放棄
#再生能源
#洋流發電
#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