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午後2時,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艋舺龍山寺對面艋舺公園的水舞表演中。(張哲生 攝)
1927年,艋舺龍山寺完成整修,其對面新闢建完成的艋舺龍山公園,隨之啟用,落成典禮是在當年的12月24日舉行。
艋舺龍山公園今名艋舺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公園北面隔廣州街與艋舺龍山寺相望,西面為西園路,南面隔和平西路三段與龍山商場、萬華區行政大樓相望;東面隔和平西路三段100巷,與西三水街市場相望,其總面積達13,618平方公尺。
艋舺龍山寺是泉州安海龍山寺之分靈寺廟,主要奉祀觀世音菩薩。據傳,清代雍正年間有渡臺移民將所佩帶的香火袋掛在樹上,多次於黑夜裏發光顯靈,遂有建寺之倡議。
1738年(清乾隆3年),泉州三邑移民,將福建泉州府晉江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至臺灣,在艋舺合資興建龍山寺。
1740年(乾隆5年)艋舺龍山寺完工,由於地形為風水上的美人穴,遂於寺前開鑿一蓮花池,形成所謂「美人照鏡」。
清仁宗嘉慶年間,臺北發生大地震,艋舺龍山寺毀損嚴重,曾進行重修。1867年(清同治6年),艋舺龍山寺遭受暴風雨侵襲,再次大規模修復,此次修復後,艋舺龍山寺的建築格局與同年建造的艋舺清水祖師廟相類似。日治時期,艋舺龍山寺部分空間被移用當作學校、軍營以及臨時辦公處所。
1919年(大正8年),艋舺龍山寺住持福智法師見到龍山寺老舊破損,空間被充為公用,便與鄉紳進行募款重建,推舉辜顯榮為重建事務的董事長,翌年展開重建,聘請當時頂尖的大木匠師王益順、石匠師辛阿救,打造今日艋舺龍山寺樣貌的基礎。
1924年(大正13年),艋舺龍山寺進行整修工程,並於寺前闢建公園,以龍身噴水池作為鏡池。
1927年(昭和2年)12月24日,艋舺龍山寺整修工程與寺前公園之闢建均完工,並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寺前公園定名為龍山公園,為眾多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
艋舺龍山寺的大殿在1945年(大正34年)的二次大戰空襲中全毀,戰後才進行修復。
1968年(民國57年)8月,龍山商場設立於龍山公園內,此為第一代的龍山商場。
1992年(民國81年),臺北市政府回復該用地為民俗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並於地下興建捷運龍山寺站與龍山寺地下街;於是龍山商場內的大部分商家於1993年(民國82年)12月遷移至萬華車站北側廣場(臺鐵萬華車站前B區)的新建大樓內,此為第二代的龍山商場;等到2004年(民國93年)萬華區行政中心大樓完工後,龍山商場內的攤商於2004年(民國93年)11月遷入該大樓的地下一樓與一至三樓,成為第三代的龍山商場,平均每層樓有30家攤位店舖,地下一樓設有通道與臺北捷運龍山寺站相連。
1995年(民國84年),市府委託羅墀璜建築師規劃萬華十二號公園。
1999年(民國88年)2月14日,公園開工動土,由當時的臺北市長馬英九主持,工程費時6年。
2005年(民國94年)1月22日,定名為「艋舺公園」的萬華十二號公園正式啟用,目前公園北側(艋舺龍山寺正對面)在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之間每逢整點會有15分鐘的水舞表演,入夜之後,常可看到為數不少的民眾在園內休憩。
「艋舺公園噴水池」的推薦目錄:
- 關於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吳沛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新聞] 艋舺公園改造擬納入街友元素- 看板Wanhua 的評價
- 關於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龍山寺.艋舺公園的美人照鏡噴水池..剝皮寮街.廣州街夜市..音樂 的評價
- 關於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龍山寺前的艋舺公園有個噴水池9-17時每個整點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艋舺公園遊民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 ... 的評價
- 關於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艋舺公園遊民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 ... 的評價
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吳沛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2 億蓋的艋舺公園 到底有什麼問題?
萬華龍山寺對面有一座 1 萬 3 千平方公尺的艋舺公園,許多人想到這裡就想到髒與亂。
其實,艋舺公園在馬英九市長任內才改建成如今模樣。
1960 年代,這裡是龍山商場,在地長輩跟我說,當年這裡可是熱鬧非凡。
90 年代配合市政府政策,把攤販安置到地下街,原址改建公園,台大城鄉所畢業作者群出版的《叛民城市》下了這樣的註解:
政府搭配龍山寺古蹟觀光和捷運興建,將其按照都市計畫之公園用地興建,期待以艋舺公園作為翻轉城市東西發展失衡的樞紐,卻忽略了當地使用者的慣行,以及鄰近環境的敏感度,遂成為居民與遊客眼中一處汙名化的恐懼地景。
這座恐懼地景,是馬英九前市長留給萬華的災難。
斥資高達 22 億,工期長達 6 年,結果蓋給我們這個醜東西,更改變了當地生態。
你在艋舺公園看到的噴水池,造價 2 千 4 百多萬。
設計理念是:「結合中國風水,依北斗七星方位配置觀景平臺」
你在其他公園都很少看到的宮廷風屋簷長廊,叫作「文化藝廊」,當年預計舉辦展覽。
先不論花 22 億,為什麼,可以,蓋這麼不美。
噴水池沒有好好營運,對不起它的造價。文化藝廊就是笑話。
如果你曾走進艋舺公園待一段時間,你就會知道,這裡的錯誤不在街友。
街友聚集只是公園一角,現在也各有置物袋,定期清潔,社工訪視列冊,相對有秩序。
你們看到下棋的阿伯,他們不是街友。他們跟后翼棄兵路上的阿伯是一樣的,只是沒穿絨毛大衣。
我從上任的第一次質詢,就花很多時間,舉一堆國外案例,建議市長艋舺公園需要改造。
一座公園基本的功能,休憩、綠美化、運動、兒童遊戲,艋舺公園通通不及格。
遊客拜拜完不會在艋舺公園停留,在地居民叮嚀孩子不要走進公園,萬華到處公園都有人在運動,艋舺公園卻空空如也。
一座公園應該容納多元的使用者。這裡成為恐懼地景,街友到底是因還是果?
台北兩大街友聚集地都在我的選區,一個是艋舺公園,一個是台北車站。北車門口也有很多街友,當然也有抱怨,但其他使用者並不會因此不走進車站。
艋舺公園的問題,就在於規劃設計。
市府跟我說,再改建沒可能。
這兩年我找了公園處、都發局、文化局、捷運公司不斷討論,有沒有可以優化的方式,包括硬體、設施、動線、植栽改善,以及舉辦活動來活化。
去年,我彙集這些建議,和主責艋舺的蔡副市長會談,達成共識。
第一步,先舉辦 #艋舺公園願景競圖 比賽,凝聚在地共識與專業介入。
邀請景觀設計界參與,以現代使用需求及美觀,提出環境改善提案。
終於,市府公園處主辦 艋舺公園環境改善提案競賽今年起跑了!
由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承辦,將邀請在地居民與景觀界相互激盪,產出改善提案。
我擔心競圖結束,設計圖永久存在光碟,這會期質詢也特別要市長承諾,後續要編列工程經費。
第一場工作坊在 3 月舉辦,邀請地方團體、公部門、相關專家學者與參賽團隊進行交流。
你心目中的艋舺公園應該長成什麼樣子?
如果你對這裡有一點期待與想像,請一起來幫忙它,好嗎☺️
感恩四方大德。
💡 艋舺公園環境改善提案競賽辦法
http://www.landscape.org.tw/news/announce/545 https://reurl.cc/nnzg8v
競賽主題為「穿透的光年」,以艋舺公園作為設計範圍。以穿透圍牆、融合都會城市及人文歷史距離的概念,促使艋舺公園打破固有想法與藩籬,從景觀改善願景有新的可能性。期盼透過本競賽啟動在地居民、景觀相關科系學生及景觀專業者相互激盪,拉近市民與景觀專業者距離,對於人文歷史與現代都會時光融合進行議題討論發想,以艋舺公園未來景觀改善願景為主軸,本次競賽重點內容如下:
█ 艋舺公園環境改善、光環境與龍山寺之整體結合。
█ 整體設施及照明改善設計。
█ 強化公園植栽設計。
█ 公園內指標系統設計。
________
【吳沛憶爭取艋舺公園改造紀錄】
▸2019.04 市政質詢:艋舺公園空間規畫不佳、缺乏設計特色,要求市長參考國外案例,研議艋舺公園改造專案,打造萬華觀光新指標。
▸2019.05 交通部門質詢:針對捷運龍山寺站站體,要求台北捷運公司結合萬華在地特色進行美化。
▸2020.03 副市長會議:配合艋舺無圍牆計畫,我向蔡炳坤副市長爭取艋舺公園改造。蔡副市長承諾辦理,指示公園處著手規劃艋舺公園願景競圖活動。
▸2020.05 邀集公園處與景觀學會,討論願景競圖活動方向與細節。我要求公園處納入地方工作坊環節,確保地方居民的意見參與。
▸2020.11 市政總質詢:避免願景競圖活動後,設計圖畫好了卻無後續經費支持。我在質詢時向市長爭取納入艋舺無圍牆博物館、編列改造經費,市長承諾辦理。
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6年前的今天,艋舺龍山寺對面的萬華12號公園預定地之地上建物開始進行拆除。
1993年12月20日,艋舺龍山寺對面的萬華12號公園地上物拆遷工作展開,第一波大規模拆除對象是位於和平西路三段(近西園路口),包括萬華戲院在內的18間店面,由於這些房舍均已老舊且建材簡陋,再加上居民的配合,拆除工作可說是事半功倍,進行得十分順利。(畫面左上角是和平西路與西園路口,右側為今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
1993年12月29日清晨7時許,萬華12號公園預定地的地上物,包括龍山商場與西三水街市場,均已被夷為平地。順便一提,距離龍山商場不遠,位於中華路上的八連棟中華商場則是前一年(1992年10月20日起)遭到拆除的。
1740年(乾隆5年)艋舺龍山寺完工,由於風水上的地形為「美人穴」,遂於寺前開鑿一蓮花池,形成所謂「美人照鏡」。1924年(大正13年)艋舺龍山寺整修,並於寺前興建公園,以龍身噴水池作為鏡池。公園於1927年(昭和2年)啟用,名為「龍山寺公園」,為台北市於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
1968年(民國57年)8月,位於龍山寺公園裡的龍山商場正式啟用。1992年(民國81年)台北市政府回復該用地為民俗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1995年(民國84年)台北市政府委託羅墀璜建築師事務規劃本公園。1999年(民國88年)2月14日開工動土,費時6年,於2005年(民國94年)1月22日啟用,名為「艋舺公園」,每日定時有水舞表演,亦不定期舉辦表演活動,是遊客與當地居民的休憩場所。
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龍山寺.艋舺公園的美人照鏡噴水池..剝皮寮街.廣州街夜市..音樂 的推薦與評價
前日我們去龍山寺. 艋舺公園 美人照鏡 噴水池 剝皮寮街.廣州街夜市逛逛..音樂: 電子琴演奏7月8日. ... <看更多>
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龍山寺前的艋舺公園有個噴水池9-17時每個整點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龍山寺前的 艋舺公園 有個 噴水池 9-17時每個整點都會有15分鐘的水舞秀本來以為應該普通普通,不過意外讓人覺得還不賴☺️☺️ 有去拜拜過經過的人可以停 ... ... <看更多>
艋舺公園噴水池 在 [新聞] 艋舺公園改造擬納入街友元素- 看板Wanhua 的推薦與評價
艋舺公園改造 擬納入街友元素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位於捷運龍山寺站出口的艋舺公園,街友列冊數高達111人,
加上設施老舊、環境管理不易,令遊客敬而遠之,市長柯文哲任內將首次進行大規模的改
造計畫,除已要求街友行李僅能「1人1袋」,設置棚架改善街友「家當」亂擺外,並將街
友元素融入改造,市府本月展開「艋舺公園景觀改造競賽」,網羅景觀設計好手,預計整
體改造工程最快在3年內完成。
街友老人聚集 已被污名化
艋舺公園常聚集街友及老人,白天下棋聊天,晚上則在地上鋪被睡覺,環境管理是一大問
題。據北市社會局統計,萬華區去年底街友列冊數190人,艋舺公園則高達111人,社會局
1月20日下午至艋舺公園訪視,經現場統計,列冊街友數約40人,公園處駐衛警現場觀察
,社區民眾約有400名。
市議員吳沛憶表示,艋舺公園在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的任內改建成現在的模樣,當時市府
搭配龍山寺觀光和捷運興建,期待以艋舺公園作為翻轉城市東、西發展失衡的樞紐,卻忽
略當地使用者慣行,讓此處變成遊客眼中的恐怖地景。
議員盼打造成觀光新地標
吳沛憶建議,應把空間規劃不佳、缺乏設計特色的艋舺公園,打造成萬華觀光新地標。於
是,北市府舉辦「艋舺公園景觀改造競賽」,吸引景觀領域專家參賽,競賽作品3月25日
截止收件、4月15日公布結果。
4月底規劃 年底編列預算
副市長蔡炳坤坦言,部分聲音認為街友是大家不敢到艋舺公園的原因,但公共設施應考量
基本人權,應將居民、街友融入,創造彈性多元的空間,或許能成為艋舺公園的特色,不
但可緩解當地使用的情況,更能成為多元共融的典範。4月底啟動改造先期規劃,今年底
編列預算,明年做必要設施,較複雜工程則在明年編列,預計整體改造在3年內完成。
針對街友管理,蔡炳坤指出,市府要求街友行李「1人1袋」,上午7時至晚間9時需把行李
放置在定點,並設置棚架擺放,改善街友行李亂象。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秘書長陳彥良受訪表示,艋舺公園因在龍山寺對面,更像是龍山寺延伸
的廣場空間,它肩負文化的意象,也因在商圈、夜市附近,有串連的功能,更應將不同元
素融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35322
*******************
擺爛四年
還打算花更多錢收納更多遊民
沒把在地居民的需求放在眼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76.2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nhua/M.1615163434.A.C7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