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花蓮高農舊校長宿舍修復與再利用計畫🏯
上週辦公室受邀參加一場「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舊校長宿舍」修復與再利用成果說明會,到了現場遇到很關心花蓮文史的 #張政勝老師,張老師也補充了花蓮高農的校史沿革,期許花農未來針對舊校長宿舍修繕可以 #恢復原來的樣貌,讓大家可以欣賞到這個建築物的美,並且妥善規劃未來的使用,讓這個建築物可以被好好的愛護、使用。
但是,花蓮高農舊校長宿舍在哪裡呢? 花蓮高農舊校長宿舍現址為花蓮市林森路260號,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條車水馬龍的大馬路,竟然隱藏著一棟破落的日式建築,花蓮高農舊校長宿舍已有84年歷史,為日治時期日人 #福井公 的私人住宅建築,戰後由花農接收管理,由於建物長年遭風吹日曬,殘破不堪,花蓮縣文化局2018年6月將其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2020年9月委由 #范綱城建築師事務所 進行修復再利用計畫,調查研究該建築物的歷史,提供修復建議,期盼校方未來能修復,使其風華再現,作為寓教於樂場域。
調查團隊花了很長的時間,透過訪談及在有限的資料當中,慢慢拼湊出建築物的歷史緣由,該建物推測是建於1937年,由當時在地方信譽深厚且致力於各種公共事務的日人福井公所起造的私人住宅,建物位於當時日人精神核心「花蓮港神社」表參道旁,推論該建物在花蓮發展脈絡具有一定地位。1954年花蓮縣政府將此建物撥由花蓮高農管理,歷任校長中有三任校長曾居住於此,最後一任居住於此的校長於1995年搬離,近20年該建物都無人使用,長年受風吹雨淋,甚至有人為破壞,讓建物條件每況愈下。
歷史建築反映了近代花蓮發展的主要歷史脈絡,這也是文化資產保存價值特色所在。此次透過說明會,彙整大家對「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舊校長宿舍」的歷史記憶和想法,並藉由耙梳其歷史文獻、圖說,詳實記錄在調查研究計畫中,為歷史留下見證,於未來辦理修復工程時,更能呈現該日式木造建築的原有風貌,讓文化資產價值充分展現。期盼文化局能協助校方向中央爭取經費,重新賦予這棟老建築新生命。
#老建築新生命
#原貌重現
#林森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委蕭美琴今日(19)於經濟委員會上質詢國發會主委陳添枝,針對國發會所轄花東基金提案中,有關花蓮各項重要計劃再次要求國發會積極辦理。特別是垃圾轉運站設置、農產加工廠以及交通補貼等計畫,務必加強與地方居民溝通,也要考量花東地區與西部的懸殊差距,擬定更妥適的方案,嘉惠花東居民。 蕭美琴表示,花東地區...
花蓮發展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部落e購,網購食材支持原住民農業】文/曾怡陵
「#原住民 是台灣的主人,我很希望將他們的生態智慧跟文化保留下來,那是這塊土地的多元價值。」
每當金惠雯想放棄時,總會有農友灌她迷湯。「他們說若沒有『部落e購』的支持,沒辦法跨過轉型有機的門檻。他們希望我們撐住,然後去支持更多小農。」
「部落易購企業社」(其產銷平台品牌名稱為「部落e購」)創辦人金惠雯,從不知原住民存在到離不開部落,自2005年開始輔導多個部落轉型有機耕作。至今在新北市、新竹、南投、花蓮發展出各自的原農協同組合,以區域為單位建立資源共享的網絡,合作農友已達260多人⋯⋯
用「挑食」支持部落經濟 👉 https://bit.ly/353Uh44
花蓮發展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代力量花蓮黨部成立
扎根地方 邁向2022
時代力量花蓮黨部於昨日舉行成立大會,由時代力量黨主席暨立法委員 陳椒華、 王婉諭委員與秘書長白卿芬博士揭開序幕,宣示時代力量再度於花蓮扎根,為地方鄉親服務。
活動由在地藝文工作者陳水南率領非洲鼓團隊與舞者演出開始,象徵時代力量活力充沛。在 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郭應義副執行長、花蓮縣楊華美議員、花蓮縣張美慧服務團隊、#台灣環保聯盟花蓮分會長鍾寶珠、#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李志芬副分會長,與時代力量黨公職共同見證與祝福,時代力量於花蓮紮根的腳步更加穩健。
黨主席陳椒華致詞時表示,在2020立委選舉期間,曾到花蓮與多位在地朋友討論當地議題,即有於花蓮成立黨部的想法。希望透過經營地方組織,為花蓮鄉親提供服務。陳椒華指出,時代力量的核心議題,如環境、文教與社福等,均與花蓮發展息息相關。在環境方面,近來卜蜂養雞場向農委會提起訴願成功,引起地方鄉親對養雞場的反彈,是時代力量重回花蓮之後立刻就要協助處理的問題。未來會結合國會三位委員各自專業的領域,共同為花蓮服務。
立法委員王婉諭致詞時表示,自己是花蓮的媳婦,因而與花蓮產生連結。王委員進一步表示,環境一向是時代力量關心的重點,花蓮先天擁有好山好水,需要大家共同守護,這也是時力在花蓮成立黨部後關注的焦點。至於花蓮的文教與社福問題,未來也會持續透過國會辦公室、黨部與其他在地關注這些議題的朋友合作,共同尋求解決之道。
秘書長白卿芬博士指出,時代力量過去曾在花東缺席一段時間,如今重新回到花蓮,一定會全力以赴補足過去缺席的這段時間,並在2022地方選舉推出優秀候選人角逐地方議員。白卿芬指出,時代力量會以在地議員,於在地議會所展現「典範轉移」的精神,改變陳舊的議會。花蓮黨部成立後,一定會更積極為地方服務,為接下來的選舉做準備,也希望花蓮鄉親能給時代力量機會。
活動最後,由陳椒華主席、王婉諭委員及白卿芬秘書長共同種下象徵時力的犀利問政的辣椒、生命力旺盛的巴黎美人及有助於空氣品質的虎尾蘭,為活動畫下完美句點,並祝福花蓮黨部營運順利。
時代力量花蓮黨部位於花蓮市區,鄰近東大門夜市,並將黨部空間打造成繪本閱讀角落,營造出老少咸宜的藝文氛圍,打破一般民眾與政黨辦公室間的距離。未來,花蓮黨部將規劃政策論壇、公民行動、藝文展演等活動,讓花蓮鄉親的生活與政治自然靠近,請花蓮的鄉親平時有空務必到花蓮黨部走走看看喔!
📫️花蓮黨部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中山路58號
☎服務電話:03-832388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上午9:00-下午5:00
花蓮發展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委蕭美琴今日(19)於經濟委員會上質詢國發會主委陳添枝,針對國發會所轄花東基金提案中,有關花蓮各項重要計劃再次要求國發會積極辦理。特別是垃圾轉運站設置、農產加工廠以及交通補貼等計畫,務必加強與地方居民溝通,也要考量花東地區與西部的懸殊差距,擬定更妥適的方案,嘉惠花東居民。
蕭美琴表示,花東地區與西部發展有許多現實上無法突破的差距,國發會應以不同思維考量。舉例而言,農業是花蓮非常重要的產業,基於食安與友善土地的考量,培植有機農作發展是未來需積極進行的方向,但對慣型農業的需求與配套方案,也應積極協助輔導,以提升農產品質及農民收入。
長期以來花蓮欠缺的加工設施,就是輔導農業的重要政策,蕭美琴近幾年力推公部門出資在花蓮設置區域型的二級產業設施,以「共享經濟」模式提供更多元的加工設施由花蓮小農共同使用經營。在農業領域加入「maker space」的概念,激盪青年發想更多創意應用於傳統農業,激盪出更多火花,將花蓮型塑為創新農產加工的重鎮。
另外,因為花蓮無焚化爐設置,掩埋場也幾近飽和,地方政府提案爭取花東基金挹注興建垃圾轉運站,於解決垃圾處理問題上確實有其必要。但花東基金使用原則中,要求必須依行政程序法辦理聽證會,尤其垃圾轉運站屬鄰避設施,更應該與地方充分溝通。
初期花蓮縣府提案設置於花蓮市國福里,而後改為壽豐鄉,最後又再度變更至吉安鄉,計畫地點變更頻仍,在地居民對於轉運站設施訊息不夠透明公開,抱怨聲浪不斷。因此,國發會應本於花東基金主管機關的角色,要求地方政府與民眾充分溝通,才不違背花東基金挹注花蓮發展的美意。
除此之外,交通部分,北花航線由華信航空承接,但目前僅規劃至二月中旬,之後的航班方案都未能確定,連帶影響現正積極推動的國際包機,花蓮觀光產業後續規劃也亮起紅燈。
蕭美琴強調,花蓮的交通問題與西部有極大的落差,應考量花蓮交通設施的不足,給予空運及海運更多資源挹注。舉例而言,日本沖繩的觀光產業,也是因政府的積極協助補貼,而帶動觀光人潮。因此,蕭美琴要求花東基金針對藍色公路以及國內外航線的補貼方案,能用更積極態度面對。

花蓮發展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鑑於近年來,花蓮地區因鐵路電氣化、雙軌化及蘇花改完工之日遙遙無期,致使花蓮居民對外交通不便,相對弱勢的困境已為常態。為有效改善並提升花蓮居民聯外交通之便利性與安全性,並提供欲至花蓮觀光旅遊之國內外遊客另一項交通選擇,民進黨立委蕭美琴今(10)日於立法院會提出並通過與李昆澤等14名立委連署之提案,要求交通部及相關主管單位應積極針對花蓮到蘇澳間區域性「藍色公路」建設之評估。
「藍色公路」已成為眾多國家得以紓解陸上運輸繁重之方式,蕭美琴認為,花蓮到蘇澳間區域性的「藍色公路」,除緩解蘇花公路安全問題,更可在蘇花公路施工期間以及路況不穩定時,及時發揮交通運輸的功能,並進一步活絡交通、觀光及產業發展需求,讓公路、鐵路及航運並行,創造花蓮發展新榮景。
蕭美琴指出,自1998年政府週休二日政策實施後,國人的旅遊習慣明顯改變,在休閒旅遊方面已從「量」的增加,轉為重視「質」的提升,民眾的旅遊型態也轉變成不為大自然帶來負擔的「永續旅遊」。對此,蕭美琴認為,花蓮的交通問題一向是外界所關注的焦點,政府雖不斷提出鐵路電氣化、雙軌化及蘇花公路改善等相關政策,惟完工之日遙遙無期,一再推延,以致花蓮居民在各項民生指數皆處於劣勢。
尤其近年來,蘇花公路意外不斷,路基流失、斷垣殘壁急待修復,花蓮對外交通受阻,即使目前蘇花道路改善工程已經動工,但其施工期程卻長達六、七年以上,為有效緩解這段交通黑暗期,「藍色公路」便是一項最好的選擇。蕭美琴說,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藍色公路」對於東部交通有莫大助益,不僅可以輔助公路與鐵路,更可以活絡花蓮交通與產業發展。此外,若能搭配舒適便捷的快速船,將可成為「藍色公路─海上高鐵」,同時提升船隻載運量,更可以載運貨車與轎車;如此不僅可增加產業交流、帶動觀光人潮,更能活絡花蓮的區域經濟。
最後,蕭美琴強調,對於花蓮人來說,爭取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很重要,爭取另一條觀光與產業的活路更是花蓮人的基本權益,政府應該要獎勵民間投資,甚至提出獎勵投資辦法,滿足花蓮人對於藍色公路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