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市‼台灣樹豆茶-因為稀少 彌足珍貴💖】
珍貴的樹豆又稱為「勇士豆」為原住民的滋補聖品💪 ,
零星栽種於花蓮、臺東及屏東等縣市,
因其為非大量種植的農產,通常做為自用,所以市面上少見相關製品,
僅生產有餘時才有少量的樹豆販售至市面,
「樹豆」是典型的原住民佳餚,更是幸福的象徵物💝。
-
義美新推出 #台灣樹豆茶 🆕!
使用在地小農契作的飽滿 #樹豆 製成,
茶湯金黃🍵 喝起來溫潤甘美好順口 😋
獨立三角茶包設計,方便隨時沖泡 🤗。
更可入菜入湯,輕鬆享用樹豆的完整營養 🛫>> https://www.imeifoods.com.tw/retail/
--
🍲樹豆排骨湯食譜👇
◎準備材料:
▪義美台灣樹豆茶 4小包
▪排骨肉350g
▪白蘿蔔1條(約300g)
▪清水800ml
▪鹽巴、白胡椒粉 適量
--
◎作法:
把排骨洗淨後用熱水燙過,接著撈起排骨再用清水沖洗後瀝乾。
將蘿蔔去皮後切塊,放在一旁備用。
鍋內倒入清水800ml,煮沸後放入義美台灣樹豆茶包、排骨及蘿蔔,
並轉小火燉煮30分鐘。
適量加入鹽巴、白胡椒調味即完成。🍽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20的網紅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蓮免費景點】花蓮新社梯田,花蓮IG熱門打卡景點,欣賞海天一線之美。全台最大的階梯式梯田。在美麗東海岸,曖曖內含光。 - #花蓮免費景點 #花蓮新社梯田 #新社梯田 - 新社梯田一年四季風情皆不同,任何時候來都能留下美照。還有知名的傑克與魔豆童話造型的盪鞦韆超好拍! 聽說~收耕前是大多數人最喜歡的...
花蓮豆種植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農機助有機 一畦雙行栽培機械除草有解】
國內的大豆和花生最常見的種植方式,是用真空播種機以一畦雙行的方式種植。作畦栽培的好處是遇到雨水多的時候有利於排水,在乾旱缺水時也方便溝灌走水,對於天候變異的耐受程度較高。不過一畦雙行的栽培規格在市面上並無適用的除草機,而有機栽培不可使用化學除草劑,因此在推動有機雜糧發展的路上,乘坐式的畦間中耕除草機有其開發的必要性。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7055
#除草機 #有機花生 #有機大豆 #除草技術 #農機 #農機具 #有機農業 #友善農業
花蓮豆種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老屋再造計畫,例如先前去過的台北機廠、鐵道部園區都是好棒的重生景點。所以當我發現陽明山上也有個廢棄的房舍再造計畫之後,就立刻上網預約了參觀。
-
先說結論,陽明山的廢棄房舍確實重生了,從原本閒置廢棄的狀態變成可以參觀、還能喝杯咖啡,不過重生的方式有點可惜,雖然說位處陽明山,不過少了「陽明山味」,變得很像一般市區的咖啡店兼山野裝備展示中心的感覺。
▶ 看全文:https://immian.com/yangming-mt-lab/
-
在查資料之前,我一直以為陽明實驗山屋會是我想像中的「山屋」,就是座落在群山之間,一間木造或是磚造的老房,因為某種原因荒廢之後現在重新整理重建,然後重新開放。
不過實際上不是木造也不是磚造,而是水泥建築。陽明實驗山屋的前身是「小觀音房舍」,外觀長得和現在陽明山上常見到的遊客中心差不多,前身是建於 1970 年代的警察駐在所,應該就是現在的派出所的感覺。
在文化部主辦、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然後由「格式設計展策」總策劃下,原為警察駐在所的「小觀音房舍」,現在搖身一變成為「陽明實驗山屋」。
按照進駐團隊的說法,他們會將陽明實驗山屋打造為結合大眾休閒、生態教育和品牌設計的山中小屋,目前剛開放的第一展覽主題為「實驗山屋 X 火山咖啡 X 森系選書 X 微型展」。
-
#陽明山上的火山咖啡
陽明實驗山屋的內裝和原本的水泥外型是截然不同的調性,內裝採用深色的木頭搭配黑色鐵件,很有近期在市區流行的咖啡廳的感覺。
內裝設計是好看的,不過大老遠開著車從市區跑來陽明山,以我這樣的遊客來說我更想體驗的是陽明山的在地感,而不是只是把市區咖啡廳裝潢搬到山上來呀~
現階段實驗山屋有一部分規劃為火山咖啡(Volcanicafe),以陽明山的火山群為概念,挑選出了三款咖啡風味「霧氣」、「熔岩」、「火山礫」,分別對應到淺焙、中焙、深焙的咖啡豆,乍聽之下,「耶!好像跟陽明山很有連結耶!」
但實際上陽明山跟咖啡沒什麼關係呀,這裡又不是咖啡的主要產區,反倒是大屯山在以前還有產茶,如果是改用「茶」作為主題,會更有和在地連結的感覺。
如果說真的要用咖啡也不是不行,畢竟陽明山現在還是有少量的咖啡種植,但這裡選的咖啡豆也和陽明山沒什麼關係,即使陽明山種植的咖啡不足以提供多樣性的選擇,那至少也選用阿里山咖啡、南投咖啡、雲林古坑咖啡、花蓮或台東的咖啡,這也比較有台灣的感覺吧。
-
#是山屋還是山野裝備展示中心?
火山咖啡的區域參觀完後,背面有一面牆掛著山野裝備,乍看之下我還以為我來到墾趣還是什麼山野裝備展示中心。
陽明實驗山屋對這塊規劃的說法是,是希望將豐沛的設計能量帶到國家公園裡,所以打造出以戶外為主題的陽明山品牌商品,包含戶外機能服、登山揹包、保溫瓶等等,概念感覺滿好的,確實陽明山很適合成為一個 icon 打造出相關產品,但目前的展示看不太出來真正是「陽明山」的感覺,有點可惜。
-
#森系選書x微型展
#不是你想像的那個微型展
接著走上二樓的小閣樓之後,目前規劃為「森系選書」空間,以及「微型展」空間,所謂森系選書指的是找來了山界專家挑出了和「山」有關的一系列書籍,希望大家可以停留在這裡閱讀或是能成為一個讓參觀者想找「山」相關的書的契子。
如果未來沒有限時開放的話,這個概念還滿不錯的,只不過在目前限時開放的狀態下,實在是滿難在 80 分鐘內讀完書,而且二樓還沒有冷氣,夏天來又悶又熱(加上還要脫鞋子...)。
而所謂的「微型展」,我本來還以為是微縮模型展咧,結果不是,只是比小型展更小的展覽所以自創了名詞叫「微型展」,真心希望不要這樣使用新名詞,很讓人誤會呀。
展覽目前展示了陽明山特有的一些植物照片、昆蟲標本、以及陽明山的測量員會用到的一些量測工具,可以讓大家更認識陽明山一些,不過展覽提供的說明太少,看過去有時候不見得能知道那是什麼,如果可以附上個 QRcode 讓大家掃描聽一下說明,或是附上內容多一些的說明字卡會更好(目前只有少部分展示品有字卡)。
-
#覺得好可惜想要真正是陽明山的實驗山屋
現階段或許是因為防疫的關係,每個場次只開放 80 分鐘參觀,而且一週只開放三天、四個時段共 12 場,如果想要來參觀的話,記得每週一下午五點要上陽明實驗山屋的官方粉絲團搶著報名。
至於值不值得來參觀呢?嗯~就像我文章裡說的,確實看得到承辦團隊對這裡做了一些改變,但就是改變不到位我覺得很可惜。
如果說是把這裡定義為「陽明實驗山屋」,那麼,應該要展示的更多的是讓來訪的人更了解「陽明山」這的地方,或是更知道「山屋」這個地點的前身和歷史變化,但這兩點在目前的展覽中雖然有,不過卻規劃的很淺。
搬進了咖啡、搬進了山野設備,佔去山屋大部分的空間這點我覺得好可惜,如果這個概念出現在市區的展覽空間裡,或許還很不錯,畢竟很適合網美打卡,很適合 IG 貼文,但在陽明山上,就是沒有想要再看跟市區一樣的東西,再體驗跟市區一樣的體驗呀(要體驗這些我留在市區裡就好了,來山上做什麼?)。
花蓮豆種植 在 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花蓮免費景點】花蓮新社梯田,花蓮IG熱門打卡景點,欣賞海天一線之美。全台最大的階梯式梯田。在美麗東海岸,曖曖內含光。
-
#花蓮免費景點 #花蓮新社梯田 #新社梯田
-
新社梯田一年四季風情皆不同,任何時候來都能留下美照。還有知名的傑克與魔豆童話造型的盪鞦韆超好拍!
聽說~收耕前是大多數人最喜歡的畫面,稻穗粒粒飽滿的在陽光下,隨著海風搖擺,漫步在田埂間,遙望遠方的海岸山脈與深邃太平洋,洗滌塵世的喧囂,聆聽海哭的聲音。
逗弄可愛的含羞草,臉上露出淘氣笑容。喜歡這樣的鄉下平靜氛圍。
-
從宜蘭南遷的噶瑪蘭人,到花蓮豐濱鄉建造新聚落,因而村落名為新社,在噶瑪蘭語新社是「萬物養生之地」。在宜蘭習慣耕作的居民仍念念不忘稻米的滋味,於是在臨海台地上開闢梯田、種植稻米,成為現在稻田連接著海的特殊景象,又稱之為海稻米梯田。
一年一收的新社海梯田為全台最大的林海梯田;梯田背倚海岸山脈,毗鄰海岸,遙望地平線可見其呈鋸齒狀朝海邁進,稻田一端建有木棧步道,遊客們可以沿著步道散步賞景。
-
地點:新社梯田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台11線約43.5k處
※6月及11月是稻子結穗期
※請尊重農民,勿踐踏梯田
※請勿丟棄垃圾
營業時間:24H (周一至周日)
【自行開車建議】
台11線→65K處
【大眾運輸建議】
搭乘花蓮客運→「新社」站下車
-
-
-
【就是愛美食-宜蘭花蓮台東】
山度空間,平日免門票。打卡秘境+無敵海景
https://youtu.be/vBod_7FPixI
白楊步道、白楊瀑布、水濂洞
https://youtu.be/sfwWif5VqzI
親不知子海上古道,全台最美的天空步道
https://youtu.be/AzlSGjbIv9k
崇德瑩農場 X 台版紐西蘭!
https://youtu.be/t3UXDd5pmp0
Mr Sam山姆先生咖啡館
https://youtu.be/PawYClYeh30
花蓮最美貨櫃星巴克!
https://youtu.be/VhC4vEBfOj0
蘇花公路最美星巴克
https://youtu.be/dki7ESRdEdI
2020花蓮海浪聲音
https://youtu.be/EKNJ7FT8Clg
=
❤ 艾蛙的社群 / 歡迎追蹤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iwa_hu/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iwa.vs.dollar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AiwaHualwa1919
My Blog:http://alwa1919.pixnet.net/blog
Website:https://www.aiwamkt.com/
❤ 歡迎合作洽詢 ❤
alwa1919@gmail.com

花蓮豆種植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好,我是威狼
今天帶大家去花蓮秀林的『大禮部落』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之原住民族為太魯閣族
約在二、三百年前由臺灣西部翻越中央山脈進入
今日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立霧溪流域定居
但在日治時期的理番政策下
大部份的部落均被遷移至淺山、平地一帶
(今之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
現僅存大禮、大同部落仍有居民居住活動
日治初期居住在此地的頭目哈鹿閣那威(Holok-Naowi)
西元1896年參加新城抗日事件隨後出任太魯閣總頭目
令日本人無法進入太魯閣地區長達18年
直到1914年日人派兵征討
ㄒ哈鹿閣率族人奮勇抵抗最後寡不敵眾
為顧及全族人命脈
棄械投降隔年抑鬱而終
日人對哈鹿閣既恨又敬
征服後把赫赫斯社改為哈鹿閣社
把浴血激戰山頭取名為哈鹿閣台
大禮部落海拔915公尺太魯閣人舊稱「Xoxos」分為上、下兩部落
上部落在原大禮派出所上方高地
民國68年居民移居山下
部分居民仍常回到原部落從事農耕
目前當地居民種植玉米、高麗菜、四季豆、青椒、箭竹及蕗蕎等農作物
『大禮部落』怎麼去:
座標:24°10'06.5"N 121°37'46.5"E
自行車:
步道無自行車相關設施
太魯閣台地停車場設有自行車專用停車架
客運:
每日有花蓮客運、臺灣好行接駁車從花蓮火車站至太魯閣(往天祥)
太魯閣客運(電動公車)行駛新城火車站至太魯閣(往天祥)
開車:
開車沿台八線、台九線可到太魯閣台地
得卡倫步道入口位於台地北段步道西側大型車停車場旁
由得卡倫步道登入後爬到最高點處就可銜接到大禮大同步道
已下放上(健行筆記)GPS路徑連結: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detail&id=679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1.San Andreas - Vendredi [Audio Library Release] · Free Copyright-safe
Music
2.Forest Leaves - KENTDOW [Audio Library Release] · Free Copyright-safe
Music.mp3
3.Salon Helga - Broke In Summer [Audio Library Release] · Free Copyright-
safe Music.mp3
4.Different Story VIP - Another Kid [Audio Library Release] · Free Copyright-
safe Music.mp3

花蓮豆種植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屏東大武山下的客家聚落竹田,有一對姊弟檔,兩人的心願,就是能夠成為台灣雜糧作物小農的堅強後盾。醬油廠用的都是台灣的黑豆黃豆小麥,種植區域從花蓮的部落到嘉義東石,姊弟倆曾經背負上一代的債務,撐過,苦過之後,他們希望的,是用自己的力量,回饋這塊土地。
店家資訊:
豆油伯
地址:屏東縣竹田鄉豐振路2-8號
電話:08-771-1116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1001個故事 #白心儀 #美食 #豆油伯 #黑豆油 #屏東 #大武山 #醬油 #客家聚落 #竹田 #小農
